編輯本段簡介
1947年3月,蔣介石把對解放區的全麵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其重點進攻方向之一就是陝甘寧邊區,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延安。當時,國民黨軍在西北戰場有 23萬人,主要是第 l戰區司令長官、蔣介石嫡係將領胡宗南指揮的部隊,裝備精良,盛氣
淩人。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則不到 3萬人,而且裝備極差,補給困難。3月 13日,胡宗南以整編第 l軍、第29軍所屬 6個整編師15個旅共約l4萬人,分別從洛川、宜川出動,指向延安。彭德懷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身份部署延安保衛戰,掩護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轉移。西北野戰軍教導旅、警備第3旅、第l縱隊等部在延安以南的臨真鎮、金盆灣、牛武、茶坊等地構築縱深陣地,依托有利地形,進行抵抗。國民黨軍以近百架飛機、大量火炮掩護進攻,對延安進行狂轟濫炸,西北野戰軍在極端困難情況下英勇作戰,節節抗擊。 3月 16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由彭德懷出任西北野戰兵團統帥,擔負起直接指揮西北戰場作戰的任務。3月 18日,國民黨軍已兵臨延安城下,直到傍晚,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末德、任弼時等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領導人才離開延安。延安保衛戰進行了七天七夜, 3月19日,國民黨軍占領延安。毛澤東臨走時對彭德懷說:“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
編輯本段戰爭起因
1947年2月28日,蔣介石把他的西北軍政大員胡宗南召至南京,具體部署進攻延安,想以攻占延安來實現其“摧毀匪方黨、政、軍神經中樞,動搖其軍心,瓦解其鬥誌,削弱其國際地位”的心願。蔣介石把在西北的34個旅25萬兵力組成南、西、北3個集團,以其“西北行
轅”的馬鴻逵、馬步芳和“晉陝綏邊區總部”的鄧寶珊軍在西線和北線鉗製配合,以第一戰區胡宗南主力從南線突破,奪取延安。其意圖是,驅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在延安及其附近圍殲西北解放軍,或逼解放軍東渡黃河,由胡宗南部與黃河以東的國民黨軍夾擊而殲滅之。
編輯本段戰爭經過
解放戰爭進行了8個月後,國民黨軍戰線延長,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947年3月起,被迫由全麵進攻改為對山東和陝北兩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企圖在戰略上實施兩翼突破,爾後鉗擊華北。在陝北戰場,國民黨軍集中34個旅25萬餘人,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部20個旅由洛川、宜川一線向北擔任主攻;以西北行轅副主任馬步芳、馬鴻逵部12個旅由銀川、同心、鎮原一線向東;以晉陝綏邊區總部所屬第22軍2個旅由榆林向 南,企圖圍攻延安,摧毀中共中央機關、人民解放軍總部,消滅陝甘寧解放區部隊於黃河以西,或逼過黃河,爾後會同華北國民黨軍將其殲滅於黃河以東地區。此 時,人民解放軍在陝北戰場僅有4個野戰旅及3個地方旅2萬餘人,且裝備很差。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充分利用陝北有利的地形條件和群眾基礎,誘敵深入,殲其有生 力量。必要時放棄延安,采用“蘑菇戰術”,牽製胡宗南集團主力於陝北戰場。據此,以教導旅及警備第3旅第7團共5000餘人的兵力,於延安以南臨真鎮、金 盆灣及牛武、茶坊地區,在延安軍分區獨立團和民兵遊擊隊的配合下,實施運動防禦,阻擊敵軍的
進攻;以新編第4旅及駐陝甘寧邊區的晉綏軍區第1縱隊(轄2個旅)為預備隊,配置在鄜縣(今富縣)西南地區待機。 3月13日,胡宗南集團整編第1、第29軍共15個旅14萬餘人分兩路北進。其第一梯隊12個 旅8萬餘人,在數十架飛機的配合下,以密集隊形實施多路攻擊,企圖三天占領延安。教導旅和警備第7團等依托既設陣地組織防禦,交替掩護,節節抗擊,給敵以 殺傷。16日,中共中央決定,在陝甘寧解放區的各部隊統歸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勳指揮。 16日,胡宗南部進至甘泉縣麻子街至金盆灣一線,隨即改變戰術,謹慎推進。彭德懷、習仲勳即令第1縱隊、新編第4旅加入戰鬥。西北野戰部隊利用有利地形,實行積極防禦,適時組織反擊,並利用夜暗靈活出擊,襲擾、遲滯國民黨軍的進攻。18日,胡宗南集團進至延安以南10公裏的二十裏鋪、楊家畔一線;馬步芳、馬鴻逵集團進占鹽池、慶陽等地;第22軍向橫山發 起攻擊。此時延安各機關、學校已安全轉移,群眾已疏散完畢。當晚,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等撤離延安。西北野戰部隊 經六晝夜激戰,殲國民黨軍5000餘人,完成了預定任務,也於19日上午主動撤出延安。此後,毛澤東及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中共中 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等率精悍的指揮機構繼續留在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
編輯本段主要戰役
羊馬河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部隊在陝西省子長縣羊馬河地
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伏擊戰。 1947年3月青化砭戰役後,西北野戰部隊主力轉移到蟠龍、青化砭西北地區休整,以部分兵力與敵周旋。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急於尋找陝甘寧解放區部隊決戰,集中整編第1、第29軍共11個旅的兵力,由安塞、延安、臨真等地分三路進至延川、清澗地區。4月3日又折向子長(舊稱安定),連連撲空,兵疲糧罄。遂改以整編第76師守備延川、清澗,整編第15師第135旅守備瓦窯堡, 主力於5日南返蟠龍、青化砭休整補充。6日,整編第29軍第12旅途經永坪時遭西北野戰部隊的攻擊,損失600餘人。後發現西北野戰部隊主力位於蟠龍西北 地區,即以8個旅的兵力,於12日由蟠龍、青化砭地區向西北方向進攻,並以整編第76師第72團接第135旅防務,第135旅沿瓦窯堡至青化砭大路南下策 應,企圖圍殲西北野戰部隊於蟠龍、青化砭西北地區。西北野戰部隊在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勳的指揮下,以第1縱隊(2個旅)偽 裝主力,牽製胡宗南集團主力,誘其向蟠龍西北地區進攻;集中第2縱隊和教導旅、新編第4旅共4個旅的兵力在子長縣城西南羊馬河地區設伏,求殲孤軍南下的第 135旅。13日,整編第1、第29軍主力被阻於蟠龍西北李家岔、雲山寺一線。14日晨,第135旅沿子長、蟠龍公路兩側高地南下,10時進至羊馬河西北 高地時,西北野戰部隊突然對其發起攻擊,迅速分割包圍,首先於東山殲滅其1個團,繼而圍殲位於西山的旅部及另1個團。激戰至16時,將第135旅4700餘人全部殲滅。
蟠龍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部隊對陝西省北部國民黨軍補給基地延安縣蟠龍鎮進行的攻堅戰。 1947年4月羊馬河戰役後,西北野戰部隊秘密轉移至瓦窯堡附近休整。國民黨軍統帥部判斷中共中央機關及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部隊主力在綏德地區並正在東渡黃河,遂令第一戰區部隊急速北上,並令駐守榆林的第22軍等部南下,企圖南北夾擊,將其消滅於葭縣(今佳縣)、吳
堡 地區,或逼過黃河。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以整編第1、第29軍共9個旅的兵力,於4月26日由蟠龍、永坪地區分兩路向綏德地區急進,僅留整編第 1師第167旅(欠1個團)及陝西保安第3總隊等部守備其補給基地蟠龍。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勳決心乘胡宗南集團主力北上綏 德,回援不及之機,進攻孤立據點蟠龍。遂以第2縱隊第359旅一部、第3縱隊獨立第5旅及綏德軍分區部隊偽裝主力,引誘胡宗南集團主力繼續北上;以第1縱 隊獨立第1旅、警備第3旅各一部組成南進支隊,威脅其側後;集中第1縱隊第358旅、獨立第1旅和第2縱隊獨立第4旅及新編第4旅共4個旅的兵力攻取蟠 龍;並令教導旅位於蟠龍以南,第359旅主力位於永坪以東準備阻敵主力回援。30日,各攻擊部隊隱蔽進入蟠龍鎮附近。5月2日,胡宗南集團主力進占綏德。 當日黃昏,西北野戰部隊對蟠龍守軍突然發起攻擊。守軍憑借外圍高地和堅固工事抗擊。至4日16時,西北野戰部隊奪取了蟠龍東山守軍主陣地,黃昏攻占全部外 圍陣地。接著發起總攻,戰至24時,攻克蟠龍鎮,全殲守軍6700餘人,繳獲麵粉1.2萬餘袋、服裝4萬餘套及大批武器、彈藥。蟠龍戰役,連同在此之前的青化砭、羊馬河戰役,西北野戰部隊三戰三捷,共殲國民黨軍1.4萬餘人,從而穩定了陝北戰局,為轉入戰略反攻奠定了基礎。 蟠龍戰役在戰術上體現了“敵進我進”的運動戰思 想。國民黨軍主力向北進犯邊區的綏德縣城,而西北解放軍主力南下,與敵人對進,攻取敵人的後方基地蟠龍,是一個大膽的用兵策略,其難度在攻堅如果不利將會 遭遇優勢敵軍回援反包圍,所以焦點和青化砭戰役、羊馬河戰役一樣,就是速戰速決,但和前兩個戰役不一樣之處是蟠龍戰役是運動戰中的攻堅戰,而不是野戰、伏 擊戰,所以難度更大。當時西北野戰兵團因為黃河補給線被國軍空軍切斷,後勤保障異常困難,所以彭德懷冒險南下打
蟠龍,就是為了解決給養問題。而在國軍方麵,明知陝北地形大兵團運動不利,容易遭遇伏擊,回援速度慢,還把蟠龍要地僅僅交給半個整編旅防守,在兵力布置上是不合理的。
青化砭戰役
1947年3月19日,毛澤東等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部隊,主動撤出延安, 轉戰陝北。毛澤東英明地預見到敵人占領延安後,必定要找我主力決戰,在離開延安前夕,就布置了青化砭戰役。西北解放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為了迷惑敵人,以 小部兵力誘敵胡宗南部主力五個旅進至延安西北之安塞,而將主力集結在延安東北之青化砭地區,待機伏擊敵人。敵為保其側翼安全,派整編二十七師三十一旅旅部 及一個團沿成榆公路北犯。3月25日,進入我伏擊圈內,我以六倍於敵的兵力,展開猛烈攻擊,經一個多小時的戰鬥,全殲敵軍近3000人,活捉其旅長。青化 砭戰役是我軍撤離延安後的第一個大勝利,它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振奮了邊區軍民的鬥誌。
編輯本段戰爭結果
在延安保衛戰中,西北野戰兵團經六天激戰,以傷亡691人的較小代價,取得了斃敵5200餘人的重大戰果,遲滯、消耗了敵人,勝利地完成了掩護黨中央、
中央軍委機關及群眾轉移的任務。3月19日,西北野戰兵團主動放棄延安。當天,國民黨軍進占延安,“占領”了一座空城。
編輯本段將領羅元發
羅元發 福建省龍岩縣人。 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一九二九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福建龍岩列寧青年隊隊長,紅十二軍軍部特務連政治委員,紅十三軍第十四師機槍連政治指導員,紅十四軍直屬隊總支書記,紅九軍團第十四師四十二團代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五團政治委員,軍團保衛局執行科科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政治委員,一師政治部主任。 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政治處主任,獨立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雁北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雁北地委書記, 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六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疆軍區司令員兼中共北疆區黨委書記,西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委顧問。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候補中央委員。
編輯本段羅元發回憶
1945年6月9日,黨的“七大”勝利閉幕。正當我準備回晉察冀前線時,組織上要我留在延安,到教二旅接替鄧華同誌的工作。 6月16日,是黨的“七大”閉幕後的第一個星期六,我突然接到通知,要我下午4點鍾到棗園去,毛主席要找我談話。這意外的消息,使我感到既緊張又高興,心情十分激動。 我來到了毛主席的住地棗園,走進主席住的窯洞, 他招呼我坐下,微笑著對我說:“你要到教二旅去工作了,今天特地找你來談談。看你還有什麽意見。”我回答說:“本來我想回前線去,朱總司令、聶司令員和彭 校長都找我談了話,堅決服從組織決定,努力做好工作。”主席聽了點點頭說:“這樣好。我們邊區雖是抗日後方,但也是前線,我們不能老唱‘空城計’。軍委決 定調幾個旅回陝北,是根據當前形勢決定的。敵人在磨刀,我們也要磨刀。胡宗南帶著幾十萬大軍在磨刀,我們不磨刀是要吃虧的,這叫有備無患。”主席接著說: “抗日戰爭就要勝利了,可是抗戰勝利後的中國向何處去?我們和蔣介石的想法不一樣,鬥爭還會繼續。”主席凝視著窗外的暮色,深沉地說:“天亮之前,有一段時間是最黑暗的,但是過了這一段時間,天就亮了,我們要衝破這黎明前的黑暗。” 主席接著說:“大凡天下事,總得兩廂情願嘍!”主席把手一揮繼續說,“現在蔣介石把胡宗南集團的幾十萬人,擺在延安大門口,這是幹什麽呢?是幫我們守大門嗎?還是想竄進來撈一把呢?我看他們是不安好心嘍!因此,你們要提高警惕,防備國民黨突然發動軍事進攻。” 聽了毛主席的話,我當即表示,一定要按照主席教導帶好部隊,把教二旅的工作做好,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主席笑了笑說:“這就好,教二旅的工作很重要。” 當我起身向主席告辭時,主席親切地說:“今天為你回延安工作接風,順便吃一頓家常便飯。”席間,主席說:“王震同誌的三五九旅在南泥灣大生產中發揚我軍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取得了很大成績。你們現在接了他們的防務,也要在南泥灣、金盆灣一帶好好生產、訓練,做好準備。一旦打起仗來,那裏就是保衛延安的主要戰場。”飯後,主席又要我和他一起到小禮堂觀看文藝演出。直到深夜,我才回到住處。 彭總要求我們,想盡一切辦法,爭取抗擊一星期 就在主席接見後的第三天,我愉快地到了教二旅工作。不久,日本帝國主義投降,賣國賊蔣介石果然發動了反人民的內戰,兩個中國的命運開始了大決戰,教一旅和教二旅奉命合編為教導旅,我任旅長兼政委。 1947年,正當邊區人民歡度春節的時候,蔣介石糾集胡宗南等部34個旅、共23萬人,準備從南、西、北三麵,向我陝甘寧邊區進犯。胡宗南狂妄叫囂要“三天占領延安”。 3月10日,彭德懷司令員在王政柱同誌陪同下來到我們教導旅檢查作戰準備情況,提醒我們要防備敵人的突然襲擊。最後,彭總要求我們:“教導旅和附屬警備七團、延安軍分區獨立第三團,組成防禦兵團,你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爭取抗擊一星期,保證中央機關和延安人民安全轉移。”我和饒正錫副政委、陳海涵參謀長當即表示:堅決完成黨中央、毛主席交給我們抗擊7天的光榮任務! 3月12日上午,美製蔣機B25轟炸機在戰鬥機的掩護下飛到寶塔山上空,在和平寧靜的革命聖地——延安扔下了7枚炸彈。蔣介石集團對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開始了! 幾十架敵機一批又一批地竄犯延安,也對我旅部駐地金盆灣狂轟濫炸。 3月13日8時許,敵整編二十七師、第一師、九十師向我一團陣地全麵進攻。我軍堅守陣地,英勇 反擊,進犯之敵被我阻於第一線。3月14日,胡宗南急得暴跳如雷,命令他的部下不惜一切代價攻擊前進。我軍英勇抗擊,敵人仍然被我阻於西吊莊、臨鎮和南泥 灣以南地區,胡宗南“三天占領延安”的陰謀破產。 根據三天來的作戰情況,毛主席親自簽署命令,派王政柱同誌送來。他命令:“我邊區各兵團,有堅 決保衛延安任務,必須在三十裏鋪鬆樹嶺線以南、南泥灣、金盆灣地區,再抗擊10天至兩星期(16日至29日)才能取得外線配合,粉碎胡軍進攻延安的企 圖。”並命令“教導旅、二縱隊(王震部)為左兵團,歸王震、羅元發同誌指揮,在王震未到前,歸羅元發同誌指揮。教導旅在南泥灣、金盆灣、臨鎮、鬆樹嶺地區 組織防禦戰鬥。上述地區至少堅持7天。” 我們堅決執行毛主席的命令。16日,教導旅全旅官兵以營連為單位,與敵人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廝殺,堅守住陣地。16日下午,彭總給我打來電話說:“毛主席說你們打得很好,打得英勇頑強,給敵人很大的殺傷,掩護了中央和延安人民的轉移。”毛主席的表揚,給全體指戰員以巨大的鼓舞。 40天內,我軍連打三個殲滅戰 戰鬥至18日,敵人以重兵連續攻擊,我們把旅部機關的參謀、幹事等凡能上陣的人員都組織起來上了戰場。 與此同時,新四旅主力布防於延安周圍,擔負著防止敵傘兵、控製機場、掩護黨中央機關轉移的任務。該旅771團在我教導旅右翼與敵展開激戰。 18日晚上,野戰軍司令部下達命令:教導旅七天七夜抗擊任務已經完成,當晚22時撤至青化砭以東隱蔽集結,待機殲敵。胡宗南占領的延安是一座空城。就在胡宗南在西安擺 “慶功宴”、開“慶功會”的時候,彭總已經指揮野戰軍主力部隊隱蔽集結在青化砭以北地區,做好了徹底殲滅敵31旅的準備。3月25日上午,敵31旅進入我 軍在青化砭布下的“口袋”陣,我教導旅與兄弟部隊一起,隻用了1小時40分鍾,全殲敵31旅2900餘人。敵旅長李紀雲等人被俘。接著,4月14日,羊馬 河戰役全殲敵一個整旅4700餘人,給敵以沉重打擊。5月4日開始的蟠龍戰役,全殲敵167旅少將旅長李昆崗以下6700餘人。我軍在40天內運用蘑菇戰術,連打三個殲滅戰,殲敵三個旅1.5萬餘人,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瘋狂氣焰。
編輯本段紅色聖地
主要景點
鳳凰山麓 楊家嶺革命舊址 。 棗園革命舊址。 王家坪革命舊址。 為人民服務講話台。 陝北好江南—南泥灣 。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 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 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禮堂舊址。 吳起鎮革命舊址。 劉誌丹烈士陵園。 保安革命舊址。 謝子長將軍雕像。 瓦窯堡革命舊址。 洛川會議舊址。 直羅鎮戰役舊址。 瓦子街戰役紀念碑。 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夢回“延安保衛戰”景區 。
景點介紹
寶塔山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現在人們又稱寶塔山。
寶塔山位於延安城東南方,海拔1135.5米,為周圍群山之冠。寶塔山上視野開闊,林木茂盛,山林空氣清新,涼爽宜人,夏季平均氣溫較內低3~4攝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聳於我們麵前的這座古塔,始建於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這座古塔在宋代曾經重修,金、明兩代又予以修葺。現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長36.8米,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寶塔底層壁有南北兩個拱門,北門內有階梯,可緣梯登臨塔頂。 明清之際,均稱這座塔為 “古塔”。1937年黨中央進駐延安後,延安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心和總後方。“滾滾延河水,巍巍寶塔山”,成為無數革命青年和愛國人士向往的地方,這座古塔也煥發了青春,成為聖地的象征,延安的標誌,於是便有了“延安寶塔”之稱,古老的“嘉嶺山”之名也 被 “寶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寶塔被公布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明以來,寶塔曆經350餘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火洗禮,到全國解放時,已是彈痕累 累,遍體鱗傷。新中國成立後,古塔也獲得新生。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於 1959年和1984年兩次撥出專款,對寶塔進行了全麵維修。替換了塔體風蝕殘磚,填補了彈洞,裝設了樓梯,加砌了基座,並在塔尖安裝了避雷針,在塔身簷 角上環飾了彩燈。1996年國慶期間,我們拆卸了所有彩燈,在寶塔周圍及塔頂層重新安裝泛光燈;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寶塔山實施了“點亮” 工程,將寶塔和山體按照主題美觀的要求安裝了各種燈飾,每天晚上開燈2小時,便寶塔山光芒四射。從遠處看,金碧輝煌,塔影亭立,景色蔚為壯觀。當然,您可 以登上這巍巍的寶塔,延安全城將盡收眼底,大可領略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的滋味。 鍾亭。在這個鍾亭裏懸掛的鍾是明代的鐵製洪鍾,為明朝崇偵元年(1628年)鑄造。該鍾高150厘米,直徑160厘米。鍾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蓮花紋 飾,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紋飾,是佛道合一的標誌。這口鍾原置於對麵的太和山道觀,抗日戰爭時期邊區保安部把它移到這裏,作為報警之用。鐵鍾音質清宏,餘 聲久繞,可傳方圓 30~50公裏。1938年11月日寇飛機轟炸延安時,這口鍾發出報警的鍾聲,日機將延安炸成一片廢墟,而它卻像一名忠誠的衛士,巋然屹立於寶塔山崖,為 保衛延安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全國解放後,市委、市政府在恢複文物遺址中,就將這口鐵鍾懸掛於原址,供遊人參觀。 做望寇台,當年範仲淹鎮守延安時,為了觀察敵情,指揮作戰,就在嘉嶺山的最高峰修築此台。此台建於最高峰,到了夜間,星辰逼臨,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摘星樓。原樓已毀,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樓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樓周圍有一古城寨遺址, 至今仍有殘缺的城垣和地洞,為當年指揮作戰的工事與堡壘。 沿摘星樓往下,向西延伸的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直到山下,通過南門與鳳凰山的城牆相連。(南門的位置在現在育才小學附近,現在人們仍稱“南門坡” 現建材公司、鳳凰稅務所一帶仍存有石砌城牆殘垣。) 摘星樓的北麵,是一個約400平方米的大平台,這就是東嶽廟的遺址。東嶽廟始建於宋代,明武宗正 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彥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來,直至民國初年,東嶽廟在延安周圍很有名氣,在佛教界也頗具影響。每年四月二十八日為廟 會,據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紹,20世紀20年代,寶塔山的廟會(東嶽廟和鬼王廟)還相當興盛。由於遭到曆次戰爭的破壞,特別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飛機轟炸 延安後,東嶽廟及寶塔山上的其他建築物全部被毀。 東北邊那個獨立的磚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種通訊報警設備,如有敵情,夜間點火為號,白天燃燒柴草或狼糞生煙。據說狼糞燃燒時生煙更烈,垂直上升,便於觀察,因此有“邊關起狼煙之 說”。範仲淹鎮守延州(今延安)時,曾在那裏修有烽火台,是一個黃土夯築的四棱台。現 在我們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頂麵積103.3平方米,台底麵積253.8平方米。這座烽火台的位 置選擇絕妙,雖不在山巔,但視野十分開闊,登臨台上,能看到東、西、南三川的盡頭。自然,一旦烽火狼煙起,三川軍民皆知。 從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築群,是新修的茶社。那裏原是嘉嶺書院遺址。嘉嶺書院,又稱範公書院,最初為範仲淹所修。範公鎮守延州時,一麵築城修寨,加強軍事防備,抵禦西夏進犯,一方麵大興學 風,修建書院,廣召三軍學子,進行習文研究,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有見識的棟梁之才。明弘治年 間在其遺址上重建嘉嶺書院,當時修有正堂三間,內塑範公像;五經會講堂三間,供諸子講經教學之用;院內還植有鬆柏桃李樹千餘株,環境幽靜,特別優美,對當 時文化的發展起過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時,在書院遺址出土了《嘉嶺書院記》石碑一遍,記載清乾隆十六年 (1738年)重建事跡。此碑先立於書院遺址外,碑身已斷為兩截,文字也有所剝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見。 寶塔山風景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約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該井是範仲淹駐守延州時,特別為嘉嶺山的守軍供水而修鑿的,後人稱為範公井。井口呈橢圓形,井深24米,四周以塊石圍砌。雖曆時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為延安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觀——摩崖石刻。 該處占地麵積2864平方米,該石刻高6~7米,長260米,上麵有曆代文人墨客的手跡。其中最著名的是範仲淹手書“嘉嶺山”三個隸書大字。“嘉”是美好 的意思,“嶺”是指山脈。每字高3.68米,寬3.37米。因風雨剝蝕,字跡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鑿,後被塗成紅色(陝西曆史博物館陳 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約50米處,還刻有 “胸中自有數萬甲兵”,說的是範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貴。還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將入相”、“先憂後樂”、“重崗疊翠”、“雲生幽外”、“嘉嶺勝 境稱第一”、“泰山北鬥”、“一韓一範”等刻字。摩崖石刻還包括近代偉人名人手跡百餘幅,供遊人欣賞品味。 範仲淹。範仲淹 (989-1052年),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其先世為彬州(今陝西彬縣)人,後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韓琦、 範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範仲淹自請到延州,抵延州後,開始對延州地區的城防進行全麵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對嘉嶺山的整修。當時,範仲淹把嘉嶺山作 為守備延州的重要陣地和指揮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築。以上介紹的望寇台、烽火台、範公井等就是其遺跡。範仲淹抵達延州後,勵精圖治,竭力醫治戰爭的創傷, 使得延州一線軍心、民心大為振奮,實力也得到加強。於是夏人相誡說:“無以延州為意,今小範老子(範仲淹)腹中自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小可欺也。” 範仲淹在延州戍邊隻有近一年時間,但其建樹頗多,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選賢任能,並在軍事、政事繁忙之際,注重教育,興建書院,實在難能可貴,無愧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稱號。他的《嶽陽樓記》至今仍為散文之傑作,特別是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可謂眾口皆碑。這句名言,不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現,同時也是他崇高精神的體現。後人曾於延安東關(現電業局地帶)建 “韓範二祠”來紀念他和韓琦。 延安勝境——清涼山 清涼山古稱萬佛寺,這座石牌坊是1984年重新修建的,上刻“萬佛寺”三安是著名書法家舒同先生題寫。牌坊上方刻的是八仙慶壽,鳳戲牡丹,犀牛望月,海馬朝陽。兩邊聯語是“二水繞座晨望嘉嶺塔邊煙,八景環山夜對鳳凰樓上月”。 牌坊右側上方的石刻題記是“王公永濟橋”,王公是明代弘治年間延安知府王彥奇,永濟橋是他於弘治17年(1504)在延河上修的大橋,有二十四個橋孔,橋的位置就在
下邊的延河上,過橋經大東門入延安城。因延河經常發洪水,永濟橋被衝毀。現在的延安大橋是1959年國家重新修建的。 延安清涼山 沿右手石階而上,就是新華書店的舊址,“新華書店”四個字由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1939年9月,中央出版發行部正式成立,統管出版、印刷、發行工作,指導各地有關事宜。這是中國現代出版史上的裏程碑,為建國後我國出版發行業培養鍛煉了一批骨幹。 鳳凰山麓 延安鳳凰山麓革命舊址,正在施工中。革命的紅色即將變得更為鮮豔。 鳳凰山麓,黨中央和毛主席到達延安的第一站。正是從這裏,黨中央開始了在延安的13個春秋,改變了華夏大地的曆史。曆史不會抹去光輝的印記,今天的延安人民也不會忘記這裏。為保護舊址的建築和文物,延安文物局對此地進行了修護工程。 鳳凰山麓有毛澤東舊居,毛澤東曾在這裏會見白求恩大夫。這裏還有紅軍總參謀部舊址、朱德舊居、劉伯承舊居等。1937年1月,中共中央由保安(今誌丹縣)遷到這裏,在此先後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全國代表大會、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等重要會議。毛主席在這裏寫下了著名的《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等光輝著作。 自今年四月份開始,延安市文物局對革命舊址進行修複工程。在靠西的一所舊居裏,有民工正忙著整 理地麵,打鑿石頭桌椅。之前這片地是被占用的,建有一座集體所有的石棉瓦庫房,也已閑置許久。經過有關部門批準,該庫房被拆除。在旁邊又設計建造了與舊居 主體協調一致的圍牆。 山坡上麵的牆體是用石頭壘成的,青色和灰色結合,與幾十年前的牆相差無幾,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這也是此次修複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片坡地在修建以前是垃圾場,周圍居民的垃圾都傾倒在此。現在不僅整齊幹淨了,而且布局更為合理。 廁所的修建也是工程的一個環節,原來的簡易廁所被拆除,新建的廁所外麵仿照正房的,用的是青瓦和房簷,裏麵則是現代化的用具,裝飾的也很合理。 據施工工程負責人介紹說,革命舊址在現有居所的東麵還有一部分麵積相似的地區,但是現在歸是一家旅館所有。有關部門曾經努力爭取回收過來的,但因巨額的征集費用二未獲成功。不過,回收工作並未放棄,還在繼續采取措施。 聽管理人員說,到鳳凰山來參觀學習的每天都會有,節假日會多一些,大部分是部隊人員,來此是為了重溫當年的革命精神。當然也有普通老百姓過來,回顧曆史,他們會更加享受今天的生活。 此次修繕工程預計會在8月底竣工,總投資有一百多萬元。相信屆時的鳳凰山麓,革命的亮光會照得更遠,紅色依舊,甚至更為鮮亮…… 楊家嶺革命舊址 從高處看,中央辦公廳很象一架飛機,因此人們常稱她為“飛機樓” 楊家嶺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北約3公裏處,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20日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先後在這裏居住。 在此期間,黨中央領導了解放區的大生產運動和全黨的整風運動;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三次反共高潮;召開了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裏有兩座著名的建築,一座是中央大禮堂,一座是中央辦公廳大樓。中央大禮堂建成於1942年,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這裏舉行的;中央辦公廳大樓建成於1941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就是在這裏召開的。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此遷往棗園。中央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職工運動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婦女運動委員會等部門仍留住這裏,直到1947年3月撤離延安。 棗園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西北約8公裏處,是中共中央書記處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棗園又名延園,占地麵積54萬多平方米。園內樹木蔥鬱、綠草如茵、花團錦簇,“幸福渠” 橫穿園林而過。園林中央坐落著中央書記處小禮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是在這裏作出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決定的。在依山的斜坡上,分布著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張聞天等中央領導的舊居。後溝西山腳下是毛澤東發表《為人民服務》的地方和中央社會部舊址。 中央書記處在這裏領導了全黨的整風運動和解放區的大生產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戰勝利後又領導全國軍民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同國內外反動勢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王家坪革命舊址 王家坪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北,隔延河與城相望,是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舊址分為南北兩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南院有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等中央領導的舊居,院子中央是中央軍委禮堂,禮堂修建於1943年。1947年3月18回傍晚,毛澤東和周恩來就是從這裏撤離延安,踏上轉戰陝北的征途的。 北院分前院和後院。前院有軍委會議室和彭德懷舊居;後院有朱德、葉劍英舊居及軍委參謀部和後勤部舊址。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 位於延安城內二道街。抗大的前身是1933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大學,1936年6月恢複開學後,更名為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設在瓦窯堡,後遷至保安,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抗大開辦第五期時,總校於1936年7月遷出延安,到達晉東南敵後根據地,1943年返回陝北綏德,抗戰勝利後遷往東北,改為東北軍政大學。1949年後遷到北京,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抗大舊址原建築已不存在,1964年在原址修建了抗大校史展覽室,1966年對外開放,1971年關閉,原展覽室現為延安市百貨公司借用,作為倉庫。 陝北好江南—南泥灣 南泥灣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裏處。1941年至1944年,八路軍359旅在王震率 領下屯墾南泥灣。他們靠一把極頭、一支槍,將昔日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陝北好江南”,為粉碎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3年9月,毛澤東,任弼時,彭德懷等中央領導先後視察了南泥灣。《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初建於1978年,後於1991年和2003年進行了兩次大 的館舍和陳列改造。如今它以嶄新的麵貌迎接各方遊客。
編輯本段遊客參與
革命聖地延安不斷豐富紅色旅遊的內容,增強紅色旅遊的產品吸引力。隨著大型革命曆史題材劇《保衛延安》在央視熱播,延安這個著名的紅色旅遊城市,再一次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的眼球。 “嗚嗚……急促的防空警報過後,轟炸機的嘶鳴越來越響,隻片刻,一顆顆炸彈伴著墜地前尖利的破空聲在八路軍的戰壕旁、空地上、水池裏爆炸開來,激起十幾米高的水柱。”這些在日前央視熱播的大型革命曆史題材劇《保衛延安》裏麵能看到的戰爭場麵,在位於延安寶塔區的《夢回延安保衛戰》大型實景演出裏,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紅色經典旅遊項目《夢回延安保衛戰》大型實景演出,用寫實的藝術手法的全新模式,通過現代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真實再現了1947年保衛延安的曆史畫卷,演繹出當年史詩般的壯觀場麵。據延安市寶塔區旅遊局局長楊海銀介紹,演出特色是邀請遊客出演部分角色。 來自漢中市的黃先生,是第一次參與《夢回延安保衛戰》項目,在“戰爭”中扮演國民黨一個小分隊的隊長。當“戰爭”結束,身為俘虜的他被八路軍戰士押著走過觀眾席的時候,他惟妙惟肖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熱烈喝彩。黃先生成了明星,走到哪裏都有遊客拉著留影拍照。他說,“以前來延安,大部分時間隻是在看,楊家嶺、棗園這些地方都去過,雖然也有很多感受,但真讓我感到震撼的還是這裏。特別是當耳邊槍聲、炮聲響起的時候,立刻能感覺到好像自己真的是在戰場上一樣,一下子就熱血沸騰了。” 據延安市旅遊局副局長吳延軍介紹,《夢回延安保衛戰》故事情節隻有短短的45分鍾,演員台詞和飛機等聲音效果大都靠錄音來表現,不少遊客也反映故事情節單一,演員素質低等問題。針對目前的這些不足之處,今年政府將出資2000萬搞策劃,聘請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豐富和完善演出的故事情節,對演員進行專業的指導和培訓,讓整個戰爭場麵更加逼真、震撼,努力將“延安保衛戰”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爭全景體現,把演出打造成延安紅色旅遊精品項目。
編輯本段景區3日遊
簡介
目的地: 中國.陝西、延安、黃帝陵、壺口、延安 目的景點: 延安黃帝陵,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寶塔山,延安楊家嶺,延安清涼山 出發地: 陝西.西安. 集合地點: 西安南門城堡大酒店門口 預訂天數: 3 個人費用預計: 650元/人 出遊主題: 自助遊,自由人,我行我攝,學友同程,紅顏巧遇,親子遊,
路線
1:西安赴黃陵縣3個小時的車程參觀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所在地——黃帝陵,軒轅廟(91元),參觀需要2個小時後赴宜川縣,220公裏,一半高速一半國道,需要3個半到4個小時,參觀世界上唯一一條金黃色瀑布——壺口瀑布(91元),參觀結束後後入住酒店! 宿宜川或壺口 2: 赴革命聖地延安需要3個小時 230公裏途中參觀陝北的好江南--南泥灣(30分鍾);到延安參觀延安時期的中南海——棗園需要40分鍾,免費品嚐陝北大紅棗;後讓你夢回當年的“延安保衛戰” (68元)紅色經典旅遊景區把這種記憶變為現實,延安棗園的 後壩梁,又響起了嘹亮的號角和隆隆的槍炮聲,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麵;後參觀“七大”會議舊址——楊家嶺,需要40分鍾的參觀時間後參觀延安十三年曆史濃縮 ——革命紀念館,需要參觀30個小時左右,參觀延安標誌——寶塔山(41元)需要參觀1個小時左右、景點都在延安市內,之間車程需要5-20分鍾後入住酒 店! 宿延安 3:延安返回西安途中參觀亞洲第一高墩大橋。結束。
編輯本段相關電視劇
基本資料 28集電視劇《保衛延安》主創人員 類型:革命題材。 總顧問:胡 悅。 軍事總顧問:趙建中 孔瑛李國輝 。 總策劃:任賢良。 編劇:王元平、劉嘉軍、王東升。 總導演:萬盛華。 領銜主演:唐國強 耿樂潘雨辰。 聯合主演:姚居德 朱宏嘉高發 凱麗王伍福 孫維民 王健郭連文 。 故事梗概 1947年初,蔣介石調集精兵強將,重點進攻我山東和陝甘寧解放區。敵眾我寡,形勢嚴峻,黨中央決定放棄延安,轉戰陝北,在運動戰中消滅胡匪。大敵當前,彭德懷主動請纓,挑起重任。 接到軍委急電,二縱立刻西渡黃河奔赴陝北。周大勇率領的獨立營群情激昂,誓死捍衛延安。 大戰在即,總部醫院護士謝芳苓負責的傷員,總部參謀王成德偷跑了,謝芳苓尋跡追趕。 黃河渡口。王成德被分配到獨立營當教導員。三人相遇。 累倒的謝芳苓被一輛馬車拉回到甘穀驛。 春寒料峭的青化砭埋伏了我軍的主力部隊。眼看敵31旅搜索隊向我軍陣地走來。給謝芳苓帶路的李大爺和孫子拴牛毅然引開了敵人。遭伏擊的敵人惱羞成怒,開槍打死了拴牛,把李大爺踹下懸崖。 謝芳苓決定留在陝北。 延安保育院情況緊急,獨立營奉命去解救。交戰中,一個孩子遺落在敵我雙方陣地間,謝芳苓冒著生命危險衝上去營救。她的勇敢贏得了戰士們的尊敬。 青化砭失利,胡宗南命令部隊實施整體推進,互相呼應的方型戰術,妄圖把我軍趕過黃河。 彭德懷想到了一招對付敵人方形戰術的辦法。 旅部命令獨立營冒充我軍主力,佯裝向磻龍、青化砭逃竄。周大勇讓王成德指揮這次行動。王成德用迅速消滅敵人搜索連,故意扔掉重機連的重武器的辦法吸引了敵一個旅的部隊。 彭德懷乘機指揮解放軍主力在羊馬河全殲敵整編135旅。 蔣介石派空軍封鎖黃河,切斷我軍補給線,實施所謂“困獸計劃”。 我軍缺少糧食彈藥,戰士們野菜充饑。周大勇到遊擊隊借糧食,李玉明把僅有的兩口袋小米給他們。 李大爺找到了,謝芳苓給他喂飯、洗腳。失去孫子的李大爺冰冷的心慢慢複蘇。 獨立營全體官兵迎接李大爺。陝北人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衛子弟兵的行動,激勵著每一個戰士。 彭德懷指揮西野主力對敵人的補給站磻龍發起攻擊。 磻龍主陣地集玉峁是雙方爭奪的焦點,攻堅戰異常激烈。獨立營發動了一次次攻擊,傷亡嚴重。彭德懷來到連隊了解情況,恰巧遇見戰士大個子和李大旺比荷包。彭總嚴厲批評了他們。 彭總采納了王成德的“對壕作戰”方案,慘烈的戰鬥再次打響。 激烈的戰場上,李大旺與未婚妻巧花偶然擦肩而遇,倆人呼喚著對方,又投入戰鬥。 寧金山在作戰中發現了自己的弟弟,國軍士兵寧二子,他命令弟弟放下武器。 戰鬥結束了。夕陽如血,彭德懷麵對國共雙方戰士的屍體,百感交集。他撿起大個子鮮血染紅的荷包,目光投向遠方…… 孤膽英雄熊向暉難掩自己的喜悅,對著鏡子碰杯祝賀! 西野主力出擊隴東,留下獨立營掩護野戰醫院轉移。女俘虜苗真再次自殺,謝芳苓為了保護苗真掉下山崖,負了重傷。周大勇拔槍要打苗真。醒來後的謝芳苓第一個問的還是苗真,她懇求苗真珍惜生命。失去愛情,萬念俱灰的苗真心有所動。 蔣介石命令胡宗南不惜一切代價抓捕中共首腦,開始“擒王”行動。 敵人發現了中央機關電台動向,胡宗南急調劉戡29軍追擊。道路泥濘,毛澤東神態坦然,周恩來、任弼時處處小心。 隴東,與馬匪作戰的彭德懷牽掛著中央的安全…… 山路險要,野戰醫院馱藥品藥械的牲口掉下山溝。 小戰士小成急需手術,醫生無法,決定土法上馬。謝芳苓心痛難忍,寬慰小成。苗真在謝芳苓的鼓勵下,巧施妙計,調來了敵人的醫療車…… 周大勇對謝芳苓刮目相看。 陝北小河村,中央提出,劉鄧挺進大別山,陳毅、粟裕移軍蘇魯皖,陳賡、謝富治組成新的兵團,南下豫西、鄂北和陝南。三支大軍互成犄角,形成“品”字形結構,將戰爭引向國統區。 為了牽製陝北敵軍,調敵北上,西野橫穿沙漠,進兵榆林。 上級命令獨立營接應從晉西北送來的糧食。獨立營一路忍饑挨餓,艱難地往榆林進發。 蔣介石親自飛抵延安,部署榆林圍殲計劃。 為了減輕彭德懷的壓力,毛澤東帶著劉戡捉迷藏。一路險象環生。 彭德懷再次進攻榆林城,親赴陣地指揮。習仲勳無奈,叫幾個警衛員把彭德懷抬了下去。 獨立營發現了穿過沙漠的敵鍾鬆36師,周大勇急忙派人報信,組織阻擊。激戰中,周大勇身負重傷,生命垂危…… 戰場形勢突變,彭德懷沉著地撤出了部隊。 榆林解圍成功。毛澤東被追到“四絕之地”,胡宗南大喜,令劉戡,鍾鬆南北夾擊共軍主力,擇機捕殺中共首腦。蔣介石也欣喜地以為此一戰即可定陝北局勢。 中央機關處境危險,消滅鍾鬆毫無退路。彭德懷決心背水一戰。 我軍主力設伏沙家店,戰場上,解放戰士寧金山交給王成德一份入黨申請書。 沙家店,西野主力一舉吃掉了胡宗南王牌整編第36師。鍾鬆等化裝成老百姓落荒而逃。 寧金山的墳前,王成德鄭重地把寧金山的卡賓槍交給他的弟弟寧二子。 西野各路將領齊聚東元村,毛澤東鄭重宣布,李得勝這個名字已經成為曆史。明確提出目前任務是“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我軍的名稱從此統一叫“中國人民解放軍”。 二縱要出擊黃龍,開辟新解放區,卻讓獨立營負責糧食運輸。周大勇得知實情後,從醫院逃跑。謝芳苓阻擋不住,把一些藥品送給周大勇。 部隊馬上出發打宜川,周大勇做戰前動員,大聲宣布自己喜歡上一個女人,這個人就是謝護士! 獨立營與野戰醫院相遇,王成德鼓動周大勇當麵向謝芳苓表達。周大勇此時卻害羞了。謝芳苓對獨立營的戰士們喊著:獨立營的戰友們!我愛你們!祝你們戰場上英勇殺敵,平安歸來! 戰士們歡呼起來。苗真看到這一幕,流出眼淚…… 增援宜川的劉戡部隊被擠壓在瓦子街,敵人凶猛地頑抗。小南山陣地久攻不下,周大勇獨立團組成敢死隊,一批又一批戰士光著膀子提著手榴彈,衝上前去…… 敵人坦克追打小成。謝芳苓和苗真同時跳出土溝,苗真拿起手榴彈迎向敵人坦克,她向敵人坦克舉起手榴彈,敵人的機槍響了,苗真倒下了…… 我軍發起攻擊。敵人潰不成軍。敵29軍軍長劉戡自殺身亡。 黃河岸邊,毛澤東與周大勇、王成德、謝芳苓、李大爺告別。 船上,毛澤東深情地回望陝北…… 1948年4月,我軍收複延安,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寶塔山下,周大勇、王成德、謝芳苓三人約定,全國解放見!
編輯本段相關電影
電影:文獻紀錄片《延安保衛戰》 延安保衛戰,,文獻紀錄片,高清, 故園, 電影 劇情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 ,國民黨軍於1947年3月初集中34個旅25萬人的兵力,從南、西、北三麵向陝甘寧解放區發動進攻,並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部擔任主要進攻任務,企 圖消滅或逼迫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和西北野戰部隊東渡黃河。中共中央軍委決心以西北野戰部隊的教導旅和警備第3旅1個團在延安以南地 區,以運動防禦節節阻擊,給胡宗南部以
消耗、殺傷,掩護中央機關、人民解放軍總部和人民群眾撤離延安。3月13日,胡宗南以12個旅的兵力為第一梯隊,分兩路北進,直取延安。擔任阻擊任務的 教導旅以及17日加入戰鬥的第一縱隊等部,依托有利地形,交替掩護,節節抗擊。經6晝夜激戰,在給予胡宗南部以重大殺傷,完成了預定任務後,於19日主動 撤離延安。 此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中共中央機關與人民解放軍總部繼續留在陝北指揮全國的人民解放戰爭;劉少奇、朱德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華北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