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畫(Panarama)這個詞源於希臘文,字麵的意思是“看到全景”,全景畫誕生於18世紀後期。多描繪偉大的戰爭和美麗的風景。1792年第一幅全景畫在倫敦出現引起轟動,成為震撼19世紀的重大事件。
全景畫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引人中國,開始了零的突破。
清川江畔圍殲戰
清川江畔圍殲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五大戰役中第二次戰役西線的一場戰鬥,此次戰鬥是扭轉朝鮮戰局的關鍵一戰,從而粉碎了敵人“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總攻勢的計劃。當時戰爭的態勢是,美軍已 占領了平壤,又北進到清川江一帶。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提出,要求感恩節前把戰爭推到鴨綠江,占領全朝鮮。為粉碎敵軍北進的企圖,誌願軍東西兩線誘敵深 入,選定在西線戰場,集中38軍、39軍、40軍、42軍、50軍、66軍共六個軍,於清川江畔西起新安州,東至軍隅裏、風嗚裏、價川、南至龍塬裏、三所 裏的廣闊地域,包圍殲敵。遵照毛澤東主 席的電報指示和彭德懷司令員的部署,1950年11月未,我38軍插入三所裏和龍塬裏,截斷敵人南逃退路。在方圓數十裏的後陵和山間,形成“關門打狗”之 勢。清川江畔圍殲戰,圍殲美軍精銳部隊23000餘人,繳獲、擊毀各種火炮500門,坦克100輛,汽車2000多輛。這次戰後,迫使美軍一直退到三八線 以南,為我誌願軍在朝鮮戰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是一個一圈3600的環形畫麵。每隔450形成一個視覺中心,就是視點隨著看台的旋轉,觀眾的視線跟著移動,畫麵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變化。
全畫分8個視覺中心,設計了8組內容。
(一)《三所裏阻擊戰》
遠景是大同江、三所裏,誌願軍在阻擊敵人援軍;中景為誌願軍分兵龍塬裏正在行軍途中,有朝鮮人民支前運彈藥的隊伍;近景是被炸毀、燃燒的朝鮮民宅,誌願軍在救火,塑型是斷牆廢墟。
三所裏狙擊戰
(二)《龍塬裏阻擊戰》
遠景是龍塬裏山口,誌願軍切斷敵軍退路;中景是阻擊戰,為全景畫最高潮之激戰,敵我拚刺、肉搏,“火人”抱著炸藥包衝向敵軍壯烈搏鬥場麵;近景為被擊毀的美軍坦克。
龍源裏狙擊戰
(三)《搶占公路高地勢》
遠景崇山峻嶺;中景是誌願軍與美軍拚死搶占製高點;近景是翻倒在公路兩側的吉普車和丟棄的大炮。
搶占公路小高地
(四)《鬆骨峰激戰》
遠景美軍進攻鬆骨峰的誌願軍陣地;中景為誌願軍堅守陣地反擊美軍;近景為美軍掙紮抵抗、企圖突圍。
鬆骨峰激戰
(五)《馬場裏戰鬥》
遠景是馬場裏戰場;中景為美軍奪路潰逃,油罐車爆炸燃燒;近景為山邊公路撤退的美軍車隊,山坡有一大炮。
馬場裏戰鬥
(六)《清川江、軍隅裏、風鳴裏圍殲戰》
遠景是誌願軍部隊滿山遍野地圍殲敵人;中景為誌願軍衝鋒陷陣,美軍利用地形進行反撲;近景山坡有小炮車。
清川江、軍隅裏、風鳴裏圍殲戰
(七)《打掃戰場》
遠景是誌願軍搜索殘敵;中景為押送俘;近景為收繳戰利品,塑型為美軍帳篷,旁邊堆放著誌願軍繳獲的槍支彈藥等戰利品。
打掃戰場
(八)《優待俘虜》
中景是誌願軍向美軍俘虜講解優待俘虜政策,包紮傷員等;近景有雜木、岩石、殘雪,蒼翠的一片密林,加上遠景的逶迤山脈,激戰之後更透出朝鮮三千裏江山秀麗壯美。
優待俘虜
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
(後注:文字多數來自網絡與現場講解員的口述,作者不詳)
文圖/75遊騎兵團
http://www.picturechina.com.cn/bbs/thread-1316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