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打遊擊的專家,在不斷的實踐中,他總結出“秘密,迅速,化整為零,聲東擊西,忽南忽北,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一套與眾不同的戰法。
在井岡山時,朱德走遍了整個山區,勘察地形和防禦工事後說:“國民黨軍隊完全采用經常見到的日本軍事戰術,永遠以一路縱隊前進,前有前衛,旁有側翼。除了 這些,他們就什麽都不懂了。可是我們分成了小股的快速部隊,進入他們的後衛和側翼,把他們切成幾片。這種戰術並沒有什麽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學會。軍閥們過 去也想用來對付我們,卻失敗了,因為遊擊戰術不但需要熟知地形,還要有老百姓的支持。”1928年5月至6月,朱德親自指揮紅軍三打永新,三戰三捷,他和 毛澤東一起打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新局麵。當時他用以克敵製勝的法寶,不是別的,正是流動遊擊戰術。
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朱德身強力壯,所以能和士兵們一起生活,與他們密切接觸,從而得到了他們的信任。朱德在運用遊擊戰時深深體會到,若沒有廣大群眾的依托,成功是無望的。因 此,他一方麵非常強調部隊必須嚴守紀律,不得侵犯群眾利益;另一方麵,他又強調部隊內部長官應當愛護士兵,禁止打罵和體罰。
同老百姓保持密切關係,使得朱德獲得了不少幫助。1929年8月,朱德帶領著幾千名紅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廣東豐順縣馬圖鎮。當地百姓受反動派蒙蔽,對紅 軍有懼怕心理。對百姓的這種情況,有些戰士想不通。朱德便耐心對大家說:“老鄉越怕我們,我們越要接近他們,多為他們做好事,慢慢他們就會明白了。”於是 就動手為老鄉掃院子、劈柴、喂豬、挑水……幾天後,老鄉們消除了懼怕心理,走出來歡迎紅軍,此時的馬圖鎮就像過年一樣熱鬧。朱德仍舊要紅軍繼續為群眾做好 事,他自己每天都把房東的水缸挑得滿滿的。有人向房東介紹說:“擔水的老兵,就是紅軍的領頭人。”房東很吃驚,接著就在鎮上傳頌開了:紅軍的領頭人給老鄉 做好事,在國民黨軍隊中從來沒有過的,因此老鄉們更加擁護紅軍了。
朱德的平易近人,與老百姓、士兵打成一片,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潛在的護身符,在危難時候大顯身手……
農民相貌的護身符
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寫道:“朱將軍在任何時候都是個可以混雜在農民集市裏的人,在那裏,人們可以出售蔬菜,閑話家常。他渾身上下,從平凡的麵貌到行動,都是個農民的樣子。”
1929年2月,國民黨劉士毅部乘黑夜包圍了駐紮在項山的紅四軍軍部。此時,朱德的妻子伍若蘭要朱德先走,隨部隊突圍,自己掩護,朱德不肯扔下妻子,正在 爭執之時,房門“嘩啦”一聲被踢開,十幾個敵人端著槍,氣勢洶洶衝了進來。伍若蘭迅速奪過朱德手中的槍,故意對衝進來的敵兵嗬斥說:“你們不在前邊打仗, 跑到我屋裏來幹什麽?”說著,回頭對站在一邊的朱德大聲命令:“還不出去打一桶水來給軍長洗臉!”朱德點頭答了個“是”,抽身欲走。一個瘦猴模樣的家夥用 槍攔住朱德,另一個敵兵旋即奪下伍若蘭手裏的駁殼槍。
“他是你們什麽人?”敵人逼問道。
“他是夥夫!”伍若蘭鎮靜地答道。敵兵見朱德滿臉胡須、身著普通士兵裝束,不像當大官的樣子,也就將注意力轉向伍若蘭:“媽的!朱德睡在哪裏?”朱德乘機提著小桶走出房門。
“他在後邊那間屋裏睡覺。”敵人為搶頭功,爭相往裏邊衝去,伍若蘭扭身飛跑,但由於她當時身懷有孕,一顆流彈射穿她的腳踝,不幸被敵人抓獲。1929年2月8日,伍若蘭英勇就義。
伍若蘭的死是朱德終身的遺憾和隱痛。然而,若不是農民相貌和裝束作護身符,即使有伍若蘭的機智勇敢,朱德也難以脫身。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夥夫式的形象幫助朱德脫了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