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30:zt 烏冀華購買安70 願提供生產技術

(2010-01-29 21:47:24) 下一個
1-30:zt 烏冀華購買安70 願提供生產技術

2010-1-30

【大公網訊】據美聯社1月26日報道,剛剛完成首飛的歐洲A400M軍用運輸機,因預算超支和訂單縮水麵臨中途下馬的危險,各參與國在德國柏林進行的緊急磋商遲遲不見突破。正所謂「對手的失敗就是自己的勝利」,曾被A400M打壓的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如今揚眉吐氣,因為它們開發的安-70運輸機有望鹹魚翻身。2010年第1期烏克蘭《航空時代》雜誌專訪了該設計局總經理別林斯基,就安-70的前途進行了探討,其中提到了與中國進行航空技術合作的話題。下為專訪的部分內容。

安-70的效費比更有優勢

記者:提到先進的中大型軍用運輸機,人們總會把美國C-130J、俄羅斯伊爾-76MD和歐洲A400M掛在嘴邊,而自從俄羅斯退出與烏克蘭合作開發安-70運輸機項目後,該機就變得默默無聞,難道安-70很難被市場接受嗎?

別林斯基:對於您的問題,我想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拿安-70與當前賣得最火的美國C-130J和俄羅斯伊爾-76MD做個對比。

假如現在有一個摩托化步兵師需要空運,這個師的裝備總重為4341噸,數量為3894件。從載重量來看,安-70相當於伊爾-76MD(47噸),是 C-130J的3倍。從裝載不同類型武器看,安-70能裝載3817件武器,而C-130J隻能裝載1714件,伊爾-76MD為3367件,這是因為安-70的貨艙大得多,可容納直升機等大型武器。

經過計算,安-70隻需90架次就可以運完所有裝備,而C-130J用50架次隻能運完21%的裝備,伊爾-76MD用60架次也隻能運完62.5%的裝備。這樣一來,在需要快速反應的局部衝突中,隻需動用安-70就能應付全部運輸任務了,而C-130J和伊爾-76MD無法單獨勝任,必須有更大的運輸機提供支持。

記者:您剛才的舉例中為什麽漏掉了歐洲A400M?

別林斯基:A400M與我們的安-70在性能上沒有太大差距,雙方具有「市場衝突」的潛在特性。但安-70目前已通過所有測試,各項性能都得到驗證。而 A400M剛完成首飛,並且在發動機和機載設備方麵遇到一些問題,交付時間還得往後拖延。更重要的是,安-70的單價可以控製在5000萬到6000萬美元之間,而A400M的單價已超過1億美元,從效費比上看沒有優勢。

順便透露一下,作為A400M的重要參與國之一,現在連德國都想好了「退出戰略」,它們對安-70運輸機充滿興趣,已提出用它作為A400M的替代品,另有一些東南歐國家,也在研究吸納安-70參與北約和歐盟航空運輸的可能性,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俄羅斯打退堂鼓另有原因

記者:俄羅斯媒體一直貶低安-70,聲稱2004年俄方之所以退出該項目,是因為它的可靠性不好,您對此有何評價?

別林斯基:這完全是托詞。我想強調的是,安-70是一架各項性能都很優秀的飛機,它早已過了風險係數較高的測試期,可靠性完全有保障。話說回來,世界上任何一種新研製的飛機在開始時都沒有很好的可靠性,那時候更需要暴露問題,然後加以解決。至於俄羅斯人對安-70的攻擊,完全出於國內原因,要知道,俄羅斯的圖波列夫設計局和伊留申設計局,是不希望烏克蘭生產的飛機出現在本國的。您現在也看到,放棄安-70對俄戰略運輸航空兵而言已變成一種災難,它們的伊爾-76MD屢屢出現事故而麵臨大規模停飛的危機。

記者:安-70何時投入批量生產?訂單情況如何?

別林斯基:目前,基輔「阿維安特」航空廠正按合同為烏克蘭空軍組裝首批5架安-70,其中兩架應於今年交付,總訂貨量接近20架。當然,我們的最大市場在海外。

願意拿技術換中國市場

記者:一些西方媒體稱,安東諾夫設計局試圖將安-70的技術轉移給中國,準備幫助「東方的夥伴」發展自己的軍用大型運輸機,您能解釋一下嗎?

別林斯基:中國正在發展可取代伊爾-76MD的大飛機,我們與中國在這方麵的合作正「有效持續中」。我們已向中方提交了運輸機設計技術谘詢說明書,詳細說明安東諾夫能夠提供的幫助,包括機體設計等方麵,我們還建議中國使用烏克蘭生產的發動機。

記者:能具體談談嗎?

別林斯基:我們提出兩套設計方案:一種方案立足於安-70的基本結構,通過更換新型發動機,設計出氣動布局達到最高標準的大飛機,這一方案的風險係數較大,因為中國沒有參與安-70的研製。另一種方案是以中國空軍使用多年的伊爾-76運輸機為藍本,這樣做的好處是中烏雙方對伊爾-76都很熟悉,能保證在較短時間內「推陳出新」。不過伊爾-76是蘇聯上世紀60年代末的產品,是否值得發展還是個問題。

記者:對於中國研製新一代大型軍用運輸機,安東諾夫設計局希望發揮多大作用?

別林斯基:世界上沒有哪裏個航空企業像我們一樣擁有如此豐富的經驗,我們將是中國最真誠可靠的朋友。當然,我們更希望中國直接選擇安-70,它能夠滿足中國軍隊和民航市場的需求。如果需要,中國完全可以實現安-70生產的本地化,這在成本核算上更加合理。

更重要的是,在大飛機外銷上處於劣勢的烏克蘭不像美歐俄那樣擔心技術流失,即便我們采取某種「技術換市場」的策略,也是頗有回報的。

新華網1月30日報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