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美國東亞政策的三大變化

(2009-08-02 23:54:08) 下一個
zt: 美國東亞政策的三大變化

美國對東亞一體化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最近發生的兩個事例說明了這一點。

一個是克林頓國務卿參加東盟係列會議期間,代表美國政府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簽署該條約是加入東亞峰會的條件之一,美國此舉引發了其可能加入東亞峰會的聯想。另一個是美國提出了“湄公河流域開發計劃”,介入到東亞次區域經濟合作當中。參加東盟會議期間,克林頓與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等湄公河下遊流域國家外長同時會晤,商討加強環境、衛生、教育等領域的合作,提議國際河流管理機構湄公河委員會與美國密西西比河管理委員會建立“夥伴關係”。

這兩大舉措表明,美國對東亞一體化從消極觀望轉向積極介入,從雙邊為主轉向加入地區合作機製。布什政府時期,美國與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韓國簽署了雙邊自貿協定,並探討與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簽署類似協定,但是對參與東亞一體化機構有所保留,擔心“泛亞”合作機製妨礙美國行動自由,削弱其影響力。除了參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這一“跨太平洋”機製外,美國並未與東盟談判建立區域自由貿易區,也沒有參與“東盟+1”、“東盟+3”、東亞峰會等“泛亞”合作機製。

麵對“泛亞”合作機製的蓬勃發展,奧巴馬政府政策發生了三大變化。一是加大了對東南亞的關注度和投入。東南亞擁有近6億人口,其中包括了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美國盟友菲律賓和泰國。東南亞是美國第六大出口市場,還擁有多條重要海上通道。從改善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維護美國經濟和安全利益來說,東南亞舉足輕重,但布什政府對東南亞關注不夠,前國務卿賴斯兩度缺席東盟地區論壇、美國—東盟30周年峰會告吹等引起東南亞國家不滿。今年2月,克林頓首訪東亞時將印尼包括在內,並訪問了東盟秘書處,表明奧巴馬政府將加強與東南亞的關係。

二是重視發展問題。奧巴馬政府將發展、外交、防務並列為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突出了發展問題的地位,以更好地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在奧巴馬政府的亞洲優先議程中,發展問題的排序靠前,發起湄公河流域計劃體現了奧巴馬政府對發展問題的重視。

三是加大“公共外交”和民間交流,改善美國的國際形象。奧巴馬政府“放下身段”,“傾聽”東亞國家聲音,重視推動民間交流。克林頓在兩次東亞之行中,均重視與大學生、非政府組織、婦女組織等開展交流,在各國草根階層中改善美國形象。

美國積極介入東亞一體化,將對該地區國家的政策選擇產生影響,同時也引發東亞合作中的“大國競爭”的議論。以湄公河流域為例,該地區已有日本發起的湄公河流域合作計劃。日本2008年1月與湄公河流域五國外長舉行了外長會,公布了大規模經援計劃,計劃建立橫貫緬甸、泰國、越南的“東西經濟走廊”,5年內邀請1萬名湄公河流域國家的青年訪日等。(孫 茹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