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國產加農和加榴:155毫米與152毫米的口徑之爭

(2009-06-29 20:06:10) 下一個
ZT:國產加農和加榴:155毫米與152毫米的口徑之爭
09-6-29


155毫米與152毫米的口徑之爭

  在討論國產大口徑壓製火炮的同時,很多人都有個疑問:

既然已經有了152毫米加農炮和加榴炮,為什麽還要發展155毫米的加榴炮?

  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

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東方國家都是將加農炮和榴彈炮搭配起來使用。

例如,美國當時裝備有M59式155毫米加農炮和M1 14式155毫米榴彈炮,

蘇聯及東方國家主要裝備M46型130毫米加農炮/47型152毫米加農炮和D1型152毫米

榴彈炮。60年代後,西方國家開始研製新的加榴炮來替代加農炮和榴彈炮,

這樣做不但簡化炮種,而且方便後勤。

蘇聯則繼續研製性能更加優秀的加農炮和榴彈炮。

最初,蘇聯壓製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占優勢,但是到了60年代後期,

西方開始研製39倍155毫米榴彈炮,發射普通彈的射程達到22公裏,

發射火箭增程榴彈的射程更是達到30公裏,而且其彈丸重比蘇式152毫米炮的39.9公斤

多了5公斤左右,對蘇聯M46型130毫米加農炮和D20型152毫米加榴炮的搭配形成了性能

優勢。待到蘇聯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研製第二代152毫米火炮——

2A36型152毫米加農炮和2A65型152毫米榴炮的同時,

美國等西方國家則開始研製性能更好的 52/54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

  我國當時的情況與蘇聯類似:

待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尋求新一代大口徑壓製火炮的時候,

在性能上對59—1式130毫米加農炮和66式152 毫米

加榴炮形成優勢的隻有西方39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

當時,西方在技術上比較成熟的39倍口徑155毫米榴彈炮隻有美國M198和瑞典FH一

77B。雖然我們當時同西方關係已經轉暖,

但是要完整引進39倍155毫米榴彈炮技術也並非易事。

1977年,加拿大魁北克空間公司開創性地推出了45倍口徑155毫米加榴炮—

—GC一45,其發射普通彈的射程達到了30公裏,

再結合布爾博士獨創的底排彈射程更是達到了39公裏以上。

此後,魁北克空間公司與比利時PRB公司合作成立了國際空間公司(SRC),

將該技術等生產和銷售許可轉讓給奧地利聯合鋼鐵公司。由於GC一45結構複雜,

不符合北約技術要求,所以奧聯鋼公司決定對其進行改進。

由於SRC所掌握的45倍155毫米身管及底排彈技術隻屬於布爾博士所有,

無論在技術引進和合作上都不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便於開展工作。

  我國在第一時間對GC一45型155毫米加榴炮表現出濃厚興趣,

並派出設計人員以學習和交流的名義參與到奧聯鋼公司的GC一45型155毫米

加榴炮簡化設計工作中去。1982年簡化設計工作完成,新的加榴炮命名為GHN一45型,

同年我國引進全套GC一45型45倍155毫米加榴炮技術資料;

  1983年初決定在GC一45型的基礎上開展新型155毫米加榴炮的研製,

並決定以新155毫米加榴炮作為我國未來軍師兩級壓製火炮。

隨後,我國第二代加農炮的設計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並接近定型,

但是與GC.45型相比有以下兩方麵差距:首先,

我國第二代加農炮射程的增加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初速提高的基礎上,

蘇聯2A一36則是通過改進彈丸和優化發射藥來實現,初速反而降低了不少。

初速的增加會導致膛壓和後坐增加,使火炮機動性變差。其次,

GC一 45型155毫米榴彈炮另外一個賣點是其獨特的底排彈技術,

在不影響彈丸威力的基礎上可以將射程提高33%左右,

而且可以設計改裝組件將普通榴彈改裝為底排彈。

  綜上所述,用155毫米的加榴炮來代替我國已經落後的加農炮和榴彈炮是

一項明智的決定。我國第二代152毫米加農炮在設計定型後便開始效仿比利時

M46/84式155毫米加榴炮對其進行152毫米改155毫米的工作,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由於國際環境的緩和。世界各國都放緩了裝備的換代工作,

我國也相應放緩了155毫米火炮的研製工作。由於國內裝備需求減緩,

各國都加強了對外軍事貿易以維持本國軍工產業的運轉。由於華約瓦解和蘇聯解體,

原來使用蘇式武器的國家大多開始用美式裝備進行替代。在國內需求不大的情況下,

花高昂代價研製新型火炮勢必要通過發展外貿型投入國際軍火市場來收回成本。

試問,如果我們研製152毫米如何能打開普遍使用155毫米炮的外銷市場。

軍火出口大國俄羅斯在90年代後研製的152毫米火炮,都無一例外的搞出了兩個

“版本”一一自用版和適宜國際軍火市場的外貿版。

其自用的輕型牽引 152毫米火炮2A61研發了外貿版155毫米口徑的M389,

自用的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研發了外貿版155毫米口徑的2S19M,

就連較先進的152毫米製導炮彈也要搞個155毫米的外貿型。

其中的苦衷與無奈恐怕也隻有俄羅斯人自己最清楚。

  45倍、52倍與54倍的身管倍徑之爭

  提高射程的手段有兩種,一是提高火炮初速,二是減小彈丸阻力。

但是為了戰備和簡化後勤的需要,通常很少改動彈丸。在彈丸阻力一定的情況下,

提高射程就隻能通過增加火炮初速來實現。內彈道學原理告訴我們,

火炮射程和初速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手段得到提高:一是增大發射藥裝藥量,

也就是增加彈丸發射時火藥能量;二是延長身管長度,

也就是增加彈丸被火藥燃氣加速的時間。但是,

火炮藥室容積(影響裝藥量的主要參數)和身管長度並不是可以隨意選擇的。

通常情況下,科研人員在設計一種火炮時,

會首先根據預先製定的火炮性能指標所給出的口徑、彈重、初速等初始條件,

選取適當的最大膛壓、藥室擴大係數和火藥品種,

以此為起點計算出火炮所需要的裝藥量。

裝藥量的增加可以通過增加火藥裝填密度或者增大藥室容積來實現。

裝填密度和藥室容積都不是能無限製增大的,

過高的裝填密度會影響發射藥燃燒的均一穩定性;

而過大的藥室容積會導致火炮炮尾結構重量和體積超標,

影響後坐及俯仰動作。一旦設計人員確定了合理的藥室容積,除非出現特殊情況,

否則這個參數在火炮的整個發展和改進周期中都將固定不變。

因為一旦藥室容積發生變化,就意味著整個彈藥係統結構都要重新設計,

這是火炮設計人員所不能接受的。相對於藥室容積的變化,

火炮身管長度發生改變對彈藥的影響很小。

但是改變身管長度就會引起火炮外彈道特征的變化,

身管長度還受到材料和加工工藝水平等因素的限製。

另外,身管長度過大也會導致火炮體積和戰鬥全重增加,

進而影響火炮機動性能的發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