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軍史:西沙之鷹張元培:裝備最差的南海艦隊打贏海戰

(2009-06-16 06:55:24) 下一個
ZT:軍史:西沙之鷹張元培:裝備最差的南海艦隊打贏海戰

  

西沙之“鷹”張元培

  張元培將軍 (1913年-1981年),男,福建永定金沙人,1930年參加紅軍。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新四軍第七師參謀處長,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處

長等職務。

  解放後,他先後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1974年他指揮南海艦隊,

參加西沙海戰,擊敗南越海軍。講述人:張小金(張元培之女)

  在新中國海軍特別是南海艦隊的發展曆史中,1974年自衛反擊南越當局侵犯西沙的

那場海戰,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裏程碑。

  這場海戰的指揮官,就是時任中國人民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的張元培將軍。

  近日,張元培的女兒張小金女士,在北京石景山八角附近一個社區的家裏接受了本

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同為海軍出身的她回憶了父親參與指揮西沙海戰的經曆,當時司令部有3個人值

班,張元培果斷調派部署兵力,以小艇戰勝了大艦。

  艱難時局

  南海艦隊裝備最差隻有一些小型炮艇

  據張小金女士介紹,中國海軍設有南海艦隊、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這其中,南海

艦隊主要負責守護南海海域,在三支海軍艦隊中,所守衛的海域麵積最大。

  張元培將軍1970年正式擔任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此前曾擔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等

職務。

  張元培任南海艦隊司令時,艦隊的裝備實力是三支艦隊中最差的,這也是由當時中

國海軍的戰略部署所決定的。

  張小金回憶說,20世紀70年代,中國海軍的裝備整體上仍比較落後,大型、中型作

戰艦艇很有限,而且多是布置在戰略地位更為重要的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

  由於南海當時還屬於“戰略後方”,因此南海艦隊的裝備和另外兩支艦隊相比,是最差的。

  當時北海艦隊擁有從蘇聯買來的全部四艘“鞍山級”驅逐艦;東海艦隊有從國民黨

海軍那裏接收的大型護衛艦和國產“海鷹”魚雷快艇大隊;而南海艦隊隻有一些炮艇,

而且噸位很小。

  上世紀70年代正是文革時期,南越當局經常襲擾我國漁船。

  1973年10月至12月三個月,南越海軍頻頻闖入我國領海,炮擊中國漁船,甚至還侵占
位於西沙的珊瑚島。張元培將情況電告黨中央、中央軍委。

  中央軍委隨即指示廣州軍區和海軍,對於南越當局非法竊據的西沙珊瑚島和對我漁

船的挑釁活動,必須進行堅決鬥爭。縝密備戰

  戰前司令部3人值班 果斷下令準備迎戰

  1974年1月,南越當局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三艘護衛艦侵入西沙永樂群島海域。據張

小金回憶,南越軍艦是1974年1月15日13點左右騷擾中國在甘泉島附近作業的漁船,並



  南越海軍的侵犯行動,很快就被民兵上報到南海艦隊司令部。當時張元培和另外兩

名參謀正在指揮部值班。接到民兵通報後,張元培司令立即向北京匯報了西沙情況。“

中央軍委下達指示後,對於我父親來說,就如同得到了‘尚方寶劍’,他立即就開始通

過打電話調派部署海軍兵力了。”張小金嚴肅地說,由於西沙情況緊急,調兄弟艦隊支

援已經來不及,張元培隨即命令榆林基地副司令員魏鳴森率271編隊,開赴永樂群島,

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271編隊,實際隻有兩艘獵潛艇,分別是271號、274號,而且均是剛剛搶修出廠的

輕型獵潛艇。和侵犯西沙的南越艦艇相比,噸位、火炮戰鬥力都差很多。

  1月17日,南越軍隊已經占領了金銀島和甘泉島,此時,隻有兩艘獵潛艇的271編隊

麵臨著4艘南越軍艦,噸位超過我軍20餘倍,炮火更是強於我軍。

  感到西沙局勢嚴重,張元培隨即又命令兩艘本來負責給西沙運送生活用品的掃雷艇

組成396編隊,到達西沙海域與271編隊會合。

  此時,雙方軍艦數量都是4艘,但南海艦隊的4艘小艇的噸位加在一起還不如對方一

艘驅逐艦,火炮口徑也沒有對方大,仍然處於小艇對付大艦的不利態勢。

  劍拔弩張

  南越軍艦先開第一炮 中國海軍無畏迎擊

  由於有“絕不開第一槍”的命令,我軍始終保持克製,並曾試圖將南越的軍艦擠出

西沙海域。但南越方麵依仗軍艦噸位大,始終和我軍處於對峙狀態,並且不斷挑釁。

  1月19日8點25分,南越16號軍艦插進中國389號掃雷艇的航線,將389艇的艦舷欄杆

掛斷。當時中國海軍苦於兵力弱,又被島嶼分散,不得不另選戰機。根據戰鬥部署,我

軍的396編隊對付敵10號、16號艦,271編隊對付敵4號、5號艦。

  上午10點21分,南越四艘軍艦成戰鬥隊形開來,並在10時23分首先向我軍艦艇編隊

開炮,隨即試圖登陸廣金島和琛航島。編隊指揮員魏鳴森立即命令艦艇全速衝刺,中國

兩組編隊4艘艦艇相靠,一直衝到距離南越軍艦幾十米處,實施近距離作戰。

  “雖然是對方先開的火,但實際上咱們海軍早有準備了。”張小金笑著說,其父張

元培當時在部署4艘艦艇到西沙海域時,就已經命令全部艦艇都裝滿彈藥,而且已經要

求隨艦指戰員做好戰鬥準備。

  “其實就是等敵人先開火,應該說這是一場有準備之戰。”張小金揮了揮手,“反

倒是南越方麵,沒想到我們的海軍艦艇會迎擊,所以很倉促,導致最終被我們4艘小艦

艇給打敗了。”

  以弱勝強

  戰鬥近一個小時 擊沉對方一軍艦

  西沙的海上戰鬥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南越四艘軍艦中三艘受到重創,先後離開作

戰區域。中國的271艇和396艇負傷,上午11點32分,中國海軍281編隊趕到增援,一排

炮彈將位於羚羊礁以南1.5海裏處的南越10號艦擊中起火,該艦的彈藥庫爆炸,右傾下

沉。

  我軍的389掃雷艇在交戰時也受重傷,後位艙已經開始進水,艇身開始傾斜。艇長

肖德萬隨即命令掉轉艇首,衝向附近海島淺灘,並於當天上午11時50分在漁民幫助下成

功登灘。此後,我軍艦艇將敵10號艦擊沉,西沙海戰海上艦艇交戰至此結束。

  1月20日,我軍艦艇又運送掩護陸軍部隊連續攻占甘泉、珊瑚和金銀3島,全殲守

敵。至此,我軍全部收複西沙永樂群島,西沙海戰也以我軍勝利宣告結束。

  女兒講述

  父親其實不善表達

  1981年,張元培將軍病逝於北京。在談到父親時,張小金和愛人李博生始終充滿了

敬佩之情。張小金和李博生是大學同學,兩人畢業後就進入海軍工作。

  由於父親工作忙,而且張小金大學剛畢業就去了海軍,所以她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

  “1976年,父親調到北京工作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才多了起來。”她提到這時不免有些感慨。

  張小金告訴記者,父親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但每次和兒女談到西沙海戰時,都會

很認真地教導他們,作為一名軍人,就要時刻銘記守衛疆土的軍人職責,這對於他們的

影響非常大。

  張小金回憶,革命年代,父親曾3次受命於周恩來總理,一直視周總理為楷模。回

到北京工作後,張元培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也有所增多,一直教導幾個孩子向周總理

學習。

  如今,張小金和愛人均已從海軍退休,但兩人卻閑不住。夫妻倆一直在整理有關材

料,希望能夠通過父親的經曆,記錄中國海軍的發展曆史。


  那個年代的海軍

  1974年,南海艦隊對入侵中國西沙永樂群島海域的南越海軍進行了英勇還擊,一舉

擊沉敵護衛艦1艘,擊傷3艘。

  1974年,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命名中國建造的第一艘核潛艇為“長征一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