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考,讀千卷書,行萬裏路

網絡的海洋浩瀚而且多姿,常常讓海邊拾貝的我流連忘返。收集閃光貝殼珍珠的同時往往忍不住的也要往海裏扔幾顆石子希望激起一片水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問題”遠不隻是“美國問題”——再次呼籲開拍《第三次崛起》

(2009-06-27 19:47:56) 下一個
“中國問題”遠不隻是“美國問題”——再次呼籲開拍《第三次崛起》
http://qzone.qq.com/blog/622007755-1246025720


大型電影、電視人文紀錄片

《第三次崛起》來龍去脈
——向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建國60周年獻禮

今天下午,與德國阿登納基金會駐上海項目辦公室主任Thomas Awe先生參加一個反思兩德統一20周年人們的認知情況討論會,他說到一個觀點頗為有趣:反思曆史可能給現在帶來一些麻煩,但不反思曆史,可能未來會走向災難。兩廂權衡,曆史還是必須反思,而且要更透徹地反思。《第三次崛起》即是對中國近來150年社會經濟組織(企業)成長曆程的一種反思。開拍《第三次崛起》,與一般理論史實討論和文字著述相比,是一種更具象的表現形式,所以可能更具有現實說服力。
再動議
最近幾年,關注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人們明顯感覺:中國經濟轉型的軌跡發生了微妙的逆轉。
國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回升: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速兩倍於GDP增速,企業利潤向國有部門集中(特別是銀行、石化、電信等國資處於壟斷地位的行業),社會投資的機會成本、交易成本增加,許多民營中小企業基於各種考慮不得不“關停並轉”,實體經濟進一步萎縮,而在無數公開不公開“故事”的支撐下,金融市場卻重新活躍起來。
經濟危機來臨,半年來,“4萬億”投資和國有銀行逾5萬億元的新增貸款,的確凸現了我們“不差錢”的政府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強大“輸血”能力。然而,一方麵,政府主導的“鐵公基”投資項目取代了出口,成為GDP增長的主要動力,行業間冷熱不均更加明顯,另一方麵,4萬億也好,5萬億也罷,如此“輸血”救急的效果,是真的被經濟機體吸收轉換成市場活力,還是沒有被“吸收”就重新回到了“心髒”,而在這一去一來的過程中不免又造成國有銀行的大量“呆賬”、“死賬”?以此同時,國企招工和公務員考試重新火爆起來,廣大中小企業(主要是作為市場主體的民營企業)減薪、裁員的壓力日益上升,處境十分尷尬。與此同時,對於中國經濟形勢的評估與熱情也形成三種鮮明的冷熱反差:中央與地方的冷熱反差,國營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冷熱反差,經濟學家與企業經營者的冷熱反差。
各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的“泡沫化”趨勢正在形成,中國的市場化改革目標開始收縮乃至迷失,中國的商營環境不是更好了,而是惡化了。未來越發顯得不確定,如此一來,就經濟說經濟的“單純經濟觀點”和“經濟學思維方式”也將失去現實意義,因為,“中國問題”和“美國問題”的不同,遠不是討論“通漲”耶?“滯漲”耶?抑或更糟的“滯縮”耶?而後對症下藥的問題!“美國問題”(霜前冷)是“中國問題”(雪後寒),而“中國問題”遠不隻是“美國問題”,更非好於和小於“美國問題”,而是大於和糟於“美國問題”。
因此,“中國模式”或“北京共識”中蘊涵的“中國問題”,重新回到了1980年代,而且更加複雜。
不改變中國的商營環境,不改變中國的政治生態,不改變中國的社會機體羸弱的格局,一旦經濟掙不住,承擔社會就業70%壓力的中國廣大中小企業家們,一旦灰心喪氣到了底線,便意味著:政府,再也別想借助金融“市場”消化金融機構的死賬、呆賬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事實上的部門行業官員所有的“國營企業”,再也別想借資源壟斷優勢維持超低效率運轉。單這兩項,政府財政35%年增長率的好時風,就成了昨日黃花,而政府應當承擔的公共職責絕不會因此可以推諉給沒有社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接下來,諸君說說,中國是不是想不出現社會危機、政治危機的總爆發都難?!設若一旦爆發社會大革命,尤其是法國式、俄國式社會大革命,盡管確實有一部分人在外國有存款、有投資、有產業、有綠卡……然而,覆巢之下,又豈有完卵?
但是,我們相信,13億人民的中國,隻要充分在發揮中國政府自組織力,同時,充分發揮和扶持中國社會自組織力和中國公民自組織力,“三大自組織力”形成合力之際,不管是“霜前冷”,還是“雪後寒”,抑或“雪上加霜”,都將會贏得一個“太陽出來喜洋洋”的好時光!
——讀到此件諸君,不管您是狂者(總是要幹點什麽)也好,狷者(總些事決不會幹)也好,我叩請大家一起來做一件小事情,這就是:關注、支持、合力打造一部旨在改善中國商營環境、改良中國政治生態、建設全生態社會的大型電視人文紀錄片:《第三次崛起》。


錢宏在此叩首感恩
2009年6月25日於上海
題 記
此片1994年策劃於北京,2004年重啟於上海,均因財力問題而擱置。但是,現在看來未必是壞事,因為,從中國近年商營環境情況來看,中國企業這一社會組織形式和市場主體的健康成長,如今,在所謂“中國模式”和“世界體係”遭受雙重困境的時候,在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局下,也許是最需要得到來自政治、文化支撐的時期。
同時,此片的拍攝,既能從一個側麵反映和總結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成就,也是對中央當前政府機構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戰略部署的一種實實在在的配合。因此,希望能得到支持,第三次真正啟動起來。
去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係,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環節,也是擴大就業、啟動民間投資、支持自主創新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途徑。”則從另一個側麵表明了此片正逢其時!
從搶救文化遺產的角度看,第二次30年代和第三次崛起之初(80年代),中國企業發展足跡已經成為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需要盡快搶救抓緊實景拍攝,尤其是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地。
目前,《第三次崛起》42集的“專業學術腳本”基本寫出,接下來,需要一筆啟動資金約150萬元來完成“文學素材腳本”及“導演拍攝腳本”。
如果在7月前能順利完成重組團隊,並用一個月時間集中人員創作文學腳本和導演腳本,7月可以開機,2009年10月剪集送審,力爭12月播出。
隻要有人願意接手做,隻要這件事兒能做成,我可以不要任何個人名利。


2009年03月13日於海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