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夢

我不過是喜歡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感慨(一)

(2006-08-07 22:32:40) 下一個


                                                回國感慨(一)

        七年一次的回國之旅,感想是很多的,大多數是感激,快樂和感動,但偶爾也有些許的感慨。像婚姻一樣,每個人的快樂,感動和感激大多相同,而感慨卻各有不同,是每個人對於不同事物的自己獨立的思想,因此就想寫一寫我自己的感受。

        感慨之一,是關於國內那些老同事們的工作環境。

        回國後的第一周,我隨父親去醫院看醫生,我們去的是家鄉的第一大醫院,它有著悠久的曆史,全麵的和當地人們信得過的醫療服務,所以,在人口眾多的河南省,大家可想而知這個醫院的醫務人員會有多麽忙碌。掛號,門診,化驗的忙碌且不必說,連藥房窗口外也是條條的長龍。為了見一見過去的老朋友,趁母親排隊交費的空檔,我到小兒科門診去尋人。

        一間房的兒科門診室,房間中間有兩張書桌,一邊坐著一個身穿白大褂的兒科醫生。而他們周圍卻圍滿了懷抱生病的孩子的家長,從裏到外,將兩位醫生圍得嚴嚴實實,在炎夏的七月,房間裏雖然安裝了空調,但是因為房門的大開和待診家屬的眾多而仍然是站在那裏不動就已經令我汗流浹背,我感歎這些我昔日的同行們的工作環境的惡劣,並為他們遺憾。

        問了門診醫生何處可見到我要找的人,便直往兒科病房,去看我那15年前曾經在一起進修過的老朋友。原以為病房要比門診安靜和清潔一些,但進入病區後,那10年前熟悉的兒科病房的氣味立即將我帶回了過往15年的兒科臨床生涯。這種熟悉的氣味並不是我所懷念的,我原以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病房的衛生條件也會改善,事實證明,那是我離家鄉太遠,太久了所產生的幻想。來到病房,從窗外看到已經是科主任的老朋友正在查房,她倒是沒有變化,一如既往的認真,耐心,投入,一如既往的敬業,連正在檢查著的幾個月的小病號翹起小雞雞旁若無人的放水於鋪著潔白床單的病床上也沒有注意到,而家屬和鄰床的病號也都毫不在意這小鬼的惡作劇。我刹時明白了那種兒科病房特有的氣味的來源,那是天長日久小鬼們惡作劇的積累,是家長們任由小鬼們隨處“唱歌”的結晶。

        回國後第一次,我感到了自己的幸運,是脫離了國內兒科臨床工作的幸運。

        然後,是到我曾經工作了15年的家鄉的第二大醫院看望老同事們。這裏的門診沒有兩樣,當我站在圍滿了病人和家屬的診室內,看著忙碌著的同事們出神時,一個家長正把著孩子撒尿,我幾乎用這“珍貴”的童子尿洗腳,我不得不趕快給還沒有看到我的朋友講一聲“回頭見”落荒而逃。到了病房,看到的則是30張床位住了70多名病人的景象,擁擠,吵鬧,倒是那兒科病房特有的氣味沒有另一所醫院的兒科病房濃重。

        她們,我過去的老同事,老朋友們在同一個崗位上一幹就是幾十年,任勞任怨,他們付出的是自己的全部,沒有節假日,沒有上下班,甚至沒有一點私人空間!連她們自己付費的手機都是24小時為病人敞開,就在朋友與我談話的午休時間裏,就有數個電話打入,那可真是忙啊!可以說,我的家鄉的醫生們是在把整個的身心毫無保留的貢獻給病人們,而他們的工作環境卻極差,我為他們感到不平。

        回國後我再次認識到她們的付出真是太多,太多。

       感慨之二,是家鄉的朋友們工作的人文環境。

       回到家鄉後,我拜訪了很多的朋友。對於醫院的老同事們,我大多是到科室裏見一見,聊一聊。對已經退了休的,我則是到家裏去看一看,他們都曾經是我的良師益友。我並沒有要任何人的電話號碼,而他們中的大多數是不使用電子郵件的,所以,等我回美國後也就很少有機會聯係。也是我的一時疏忽,對於高升到院辦公室做了院長的同事因為在科室不可能見到,就拖著,一直沒有見,也許是想到來日方長吧,忙起來也就忘了。但是,想不到卻給朋友們帶來了麻煩。

        原以為過往沒有太多的交往,如今人家又貴為院長,況感覺來日方長,就沒有刻意的去院長室打擾,看望。卻不想引起了一些的誤會,言說是兒科的某些人告訴我不要去看院長,等等,真不知道此話從何談起。就連忙要到了電話號碼,立即給院長打去了電話,並對院長的一切安排欣然接受,由院長召集小兒科的老同事們聚一聚,敘一敘往事。也好,為了朋友,為了和平。

        但是由此使我對過往的老同事們工作的人文環境生出了一絲的感慨。看來仍然是“與人鬥,其樂無窮啊”!正是這種繁瑣的人際關係,耗盡了本來聰明的中國人的智慧,致使今日仍然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

        這也許就是國人的遺憾?!

       回到家裏,與老父親談起此事,想不到這位一生正直,兩袖清風,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離休老幹部對此卻是異常的冷靜:人際關係古已有之,不算稀奇。

       這也算是中國特色了。如今,生活在國外,生活是平靜,簡單的,雖然沒有大富大貴,卻也是平平安安。曾經不止一次的與國內的朋友談起過自己對這樣的生活的適應和欣賞,談過自己簡單的個性和永遠也學不會的圓滑生活在美國的順心。是啊,在國內生活工作了38年,由於個性的耿直和所謂的“不會事兒”可是沒有少栽跟頭。雖然本人無欲無求,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工作,但是卻有仍然是有該得的得不到的煩惱;而如今生活在美國,單位裏健全的規章和國家健全的法律使得人們的生活簡單,明了,對於本性簡單的我來說真像是進入了天堂一樣。

        這種“與人鬥,其樂無窮”的例子還有病人和醫生的鬥爭。現在國內的同行們可是人人自危,一邊是無保留的為病人奉獻,另一邊是要謹小慎微的堤防指不定何時就被告上了法庭。對於玩忽職守,草菅人命的醫者敗類自當聲討,但是對於那些兢兢業業工作的醫務工作者,社會上也應該給與理解。醫者非聖賢,絕不可能時時刻刻做到醫到病除,而疾病也不是都可醫好的,況醫療技術既然是技術,就有不盡人意的一麵,假如不給與醫者於部分的理解,隻能給他們添加精神上的壓力,更不利於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我並不是說國內醫療界沒有黑暗麵,比如由來已久的開回扣檢查單,和提成藥的作風就要好好的殺一殺,看人情病,開人情藥的習氣也該打一打。但是對於從事醫療技術工作的工作者們的辛苦和奉獻卻也是需要有一份理解和支持的。否則,他們一腔的熱情也會化為冰水,這就是為什麽醫生都不願意自己的後代學醫的一個原因。

        國內醫者工作的人文環境太差了。

        我再次為自己感到幸運。但卻仍然是希望有一天,國內的朋友們也有像我一樣的生活工作環境,不再為小事,無意義的事而耗費他們寶貴的精力了。

                                                                            作者:追夢

                                                       2006年8月6日7:07 AM 於美國西雅圖國際機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多嘴的白衣狼 再次來拜讀,人文環境也是我在格拉茨感受到的差別。
hey3g 回複 悄悄話 中國還是中國,中國人也還是中國人.改變起來是很慢很難的.
追夢 回複 悄悄話 以下網友留言隻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的觀點或立場
一隻中國狼


2006-08-07 13:48:42
第一個來歡迎你回家很榮幸!
離開這麽多年還能精辟理解在國內同行真是不容易,中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任勞不任怨”。





一隻中國狼


2006-08-07 18:59:01
在我博文中借用了一些你的感慨,勿怪,歡迎點評!






多嘴的白衣狼


2006-08-08 00:22:28
原來你回到美國的家了!

汗!“與人鬥,其樂無窮啊”!

最近收到同事的來信,說院內的一些新聞,本也想寫出來的,最終還是罷筆了。





玫瑰夫人


2006-08-08 10:45:55
歡迎回來!


這是我在新浪網上網友的評論,因為前思後想,還是從新浪網刪除的好,為了不給過去的朋友添麻煩,就轉發於此。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