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柳聖

希望結識天下文學摯友
正文

公共話語:回到嚴肅和樸素

(2010-04-10 05:27:17) 下一個
公共話語:回到嚴肅和樸素
時代周報:你提到文藝複興之後的這種類似的語言現象,能否從西方的這種話語變遷,來給我們作一個預想,它大概會沿著什麽方向演化?
李公明:關於語言,我首先關心的是一種對公共問題進行價值評判與傳播的語言,這種與公共政治密切相關的語言的發展的確應該受到極大的關注。在這樣的一個維度上,我個人的預測是,由於在公民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會有更多的、更根本的製度性問題擺在公民的麵前;而且在公民社會建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更多的憲政的問題、民主的問題等等,這一係列的問題不斷地浮出生活的水麵並要求得到闡釋,因此我個人覺得公共問題的語言表述方式,還是會越來越回到一個嚴肅的、樸素的話語軌道上來進行。因為在當下的語言空間下,是被迫地出現了這樣一種狂歡和調侃,作為表達的一種方式。我們在建構公民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假定主導的力量是不斷地向上的,不斷地朝向民主,也就意味著人們真實的自由探討的空間不是進一步地被壓縮,而是必然會進一步地擴大。
時代周報:實際上像韓寒這樣的流行語言的狂歡,其基線是解構,而後麵你說到的未來的話語則是一種建構?
李公明:對,因為像他這種話語方式是一種解脫,讓人們獲得一種思想的撞擊和審美的宣泄。而正麵地去建構一種公民社會則需要有另外一種話語方式,這是肯定無疑的。在1949年一個新的政權產生之後,很快在語言上就產生了巨大的、斷裂性的變化。當年,《人民日報》很快展開了關於正確使用漢語的討論運動,就導致了1949年前後的公共政治語言上的斷裂性的變化,同時也導致人們的生活語言的重大變化,出現了新的概念和表述的方式。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一個新的政權和社會在建構過程中,其語言要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表述方式。剛剛我們所說的公民社會的建構能不能在這樣的曆史過程中也獲得某種啟示呢?也有可能會,但是這裏有很重要的一個區別:我們不能再期待用過去所謂的“毛語體”“新華體”來表述我們未來所要建構的公民社會,因為那種語言的表述方式,給人一種過於“莊重”、“嚴肅”的感覺,而且它的所有概念和訴求僅是給人以信心而已。
請注意, 盡管 boardcode 及表情圖案按鈕沒有顯示,它們仍然可以通過手動輸入生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