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作手-FRED

關於北美的經濟、股票、外匯、石油和黃金走勢
正文

借我一雙投資慧眼吧

(2009-04-11 20:10:37) 下一個
        進入4月份,資本市場也將迎來今年恐怕最難把握的第二季度,尤其是那些沒有係統的研究、分析方法和手段,沒有充分的信息的中小機構或個人投資者而言估計將麵對更多的困惑。不用談微觀層麵的企業的財務報表和其他數據,就拿G20峰會上美國“以退為進”的類似“妥協”的表現,就會讓更多人看到美國對經濟形勢的焦慮和擔憂而忽略美國經濟硬著陸的決心和信心;也會讓更多看空美元的羊頭後麵擁躉更加多的羊群而忽略美國美元由弱轉強的根本動因。二季度的市場的波動和各種不確定因素,也許正是那些金融大鱷們最想看到的,就像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的原合夥人羅傑斯為首的那些“權威”們在2008年10月份之前幾乎天天在中國鼓吹看空美元,看多原油等大宗商品那樣。據說羅傑斯當時在中國接受的歡迎程度毫不遜色於股神巴菲特,參加其一個講演最少也得幾百塊,您給再多錢也不見得能邀請到他吃飯。羅傑斯等鼓吹看多大宗商品看空美元,不能不說沒有效果,至少中國中鐵、中信泰富及那些中國鋼鐵業的巨子們一邊在以目前價位3倍左右的曆史高價大量吃進澳大利亞等地的鐵礦石遠期合約,一邊再簽個做多歐元和澳元原油、做空美元的遠期合約(至少中信泰富如此),最終中國積壓2萬億的鐵礦石需要4萬億投資中的一半來消化不說,還要承擔外匯期貨上的巨額損失(沒關係,美元兌歐元最多才漲了20%幾、兌澳元最多才漲了近40%,中信泰富也就損失140多億而已,中國國企有的是錢,就算沒錢也有中國政府兜著);更當然了,羅傑斯等鼓吹看多原油更不能不說沒有效果,至少中國石化等不就自然而然得在2008年4月到7月從100元/桶到140元/桶大量吃進了以美國金融寡頭們操控的原油期貨(conc),最終中國的成品油價格是北美的2倍多,中國百姓再度被迫承擔中國政府和國企轉嫁的中國政府及國企在原油大頭交易上的巨額損失。羅傑斯以前能如此,為什麽以後就不能如此呢?因此,與其迷信權威,倒不如借一雙投資慧眼,把未來經濟和資本市場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完全是政府主導型的,把握住了政府的意圖及客觀條件與基礎,就基本能把握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如果有對中國經濟感興趣的朋友,可參閱筆者以前發表的文章,這裏就不再贅述)。但對於美國經濟而言,卻並非中國那麽好把握。曾記得2周前參加OTT方圓國際的投資策略研討會,OTT的高管Kevin先生就很精辟地概括了美國過去經濟增長模式及次貸爆發的最深層動因: 美國利用其“唯一超級大國”地位主導全球化進程,通過對外轉移製造業等剩餘產能、控製全球產業鏈高端和推行債務經濟,將國內市場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尤其在過去近10年來美國在國民儲蓄率逐年降低且收入不能與消費同步增長,正常消費不足以實現政府希望得到的經濟增長目標以體現政客業績的情況下,通過擴張性財政、貨幣手段誘導國民透支未來消費,同時通過美元貶值推動資金外流,實現國內的供需平衡和低通脹水平。當美國已沒有什麽可透支空間的情況下,由次貸引發金融危機也就再所難免了。筆者很同意Kevin先生對於美國經濟的看法(注:筆者去年參加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由北美在衍生品研究方麵最具權威的多倫多大學“校寶”級某教授主持的美國次貸主題研討會上也沒聽到分析這麽深入與中肯的聲音),並為北美金融投資市場中能有如此的視野和見識的華人而感到驕傲(在此,非常感謝OTT及Kevin先生邀請筆者加入OTT即將募集的國際對衝基金投資管理團隊,同時非常遺憾由於筆者不能失信於他人且考慮到個人價值取向而放棄機會,在此深表歉意),也祝願已跨入北美金融主流的OTT能更上層樓。如果您能看透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動因,那麽您就能理解美國的金融危機爆發是早晚的事情,也能夠理解2001年以來美元必然呈現疲弱的走勢。對於美國次貸危機及金融危機給全球及美國造成的損害看,由於筆者尚未得準確的數字,這裏不敢妄加判斷,但如依據高盛去年發布的預估報告看,美國的次貸及金融危機給美國造成的損失僅占給全球造成損失的4成左右。但正如筆者最早於2008年12月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樣,美國的金融危機對於美國來說卻是機會——一個可以通過財富再分配來降低財政赤字和對外債務,並提升產業結構升級的機會。現在看來,筆者當初關於美國政府以現金換股權的方式低價買入金融資產,待經濟複蘇後高價賣出獲得數以倍計的投資收益的判斷,在目前美國政府將優先股權轉換成普通股後,美國的這種低買高賣金融資產的方式已沒有任何法律障礙。而美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也必將伴隨著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而這種轉變需要美國實行強勢美元政策,也正如筆者在2008年12月起多次在文章中強調過的那樣“強勢美元政策符合美國的經濟戰略利益”。

       對於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筆者在《看清形勢,把握美國的投資機會》裏已經做了簡要闡述,這裏筆者簡單概括一下:美國始於1980年代的以內需為主要動力的增長模式將在奧巴馬上台後逐步轉變為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投資為主導的增長模式(盡管內需仍將發揮重要作用,但內需發揮的由於受到低儲蓄率的影響,作用與金融危機爆發前相比已大打折扣)。正如美國政府宣布的新能源的投資是政府和私人部門投資共同完成的,由於美國新能源戰略投資金額大、投資回收期長,因此需要吸引全球資金投資到美國新能源,而有效吸引的途徑隻有——強勢美元政策。正如上世紀80年代裏根政府,為解決冷戰所需龐大軍事開支和減稅政策對財政的巨大壓力,實行強勢美元政策,吸引國際資本流入,為打贏冷戰奠定了基礎;也正如上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麵對墨西哥金融危機及解決中東產油國由於美元暴跌而意欲擺脫石油交易以美元計價的問題,美國政府采取強勢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為美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充裕的資金。目前美國的情形頗類似1994年美國的情形,所不同的是金融危機是在本土爆發,沙特阿拉伯也換成了中國、俄羅斯等國。盡管如此,但美國目前的重任是遏製通縮並強行實現經濟硬著陸,在此之前談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還為時過早,因此美國的美元強勢政策受到全球質疑也並不奇怪,尤其在美國經濟尚未啟穩,2009年7月G20紐約峰會上還要討論在4月倫敦峰會上已經提出的所謂超主權貨幣(盡管到期是否會討論,或能有什麽樣的進展)得情況下,美元的反複在所難免,有些投資者困惑到底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2008年美元已經進入8到10年的新一輪循環周期,未來5年看多美元是戰略上的選擇。但盡管如此,美元長期看多卻不一定意味著現在即將麵臨大幅的漲升,尤其是在全球質疑美國經濟複蘇聲音此起彼伏,2009年7月G20紐約峰會還將討論超主權貨幣議題的情況下。

       如果能看透這一層,對於美元長期走勢,如還有疑問,那筆者以為可能隻有上帝能回答您的問題了。但對於有網友提到羅傑斯現在還看不到經濟到底的征兆的話,那我的第一反應是媒體是否斷章取義了羅傑斯的觀點,或者就算羅傑斯真的那樣看,也不見得他不會象和以前一樣糊塗了老腦子。我不認為羅傑斯縱橫市場幾十年居然看不到波羅的海指數(BDI)早於2009年1月就觸底反彈了,也認識不到BDI這個先行指標對於全球經濟複蘇意味著什麽。對於美國經濟而言ECRI領先指標跌至13年新低,美國經濟的短期內複蘇的確無望,但2月以來芝加哥經理人采購指數、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開始出現低位震蕩,這種情況下,您可以完全不用理會奧巴馬2010財年預算案中對於GDP增長率得預測:2009年-1.2%,2010年3.2%,2011年4.0%,2012年4.6%,但如果說美國經濟離見底還很遠卻未必中肯。更何況美國在巨額外貿逆差和外債大幅攀升下,仍能在國際經貿活動中獲利豐富,以2007年為例,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獲得淨收益8542億美元,國際鑄幣稅收入136億美元,向外國新發行政府債券3871億美元,減去曆年累積外債所付利息1629億美元。

      筆者寫這樣的文章實際上想說的是投資分析層麵的問題。由於美聯儲憑借美元的地位和美國強大的幹涉國際經濟的能力(誰能說中國的人民幣自由浮動和升值很不是直接來源於美國施加的壓力呢?),實際上享有世界銀行的地位,憑借這個地位美國實行上早成為國際外匯市場上最大的主力。因此,通過美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轉變及與之相關的外匯政策分析,與實現的可能性,把握美元的長期走勢,把握美國經濟的未來熱點及股票市場才可能得出比較公允的判斷。

      對於有些朋友以宋鴻兵的“美國人造牛市論”來看待3月中旬以來美國超跌反彈行情。筆者以為,任何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宋鴻兵先生本人還不能真正稱得上一個經濟學家(盡管在中國,他可以冠之以經濟學家,反正中國的很多經濟學家都是講經濟而不講學問的),也沒有達到一個投資戰略專家的高度。就算其2009年2月初就直言2009年3月美國將爆發高達幾十萬億的垃圾債違約,美元將受重創,股市麵臨崩盤等的上述觀點與現實的市場大相徑庭也無所謂,畢竟現在的全球經濟形勢,並不是那麽容易看清楚。任何人一旦有了先入為主的觀點而不能冷靜、理智地思考紛繁複雜的資本市場,其觀點的客觀性就將大打折扣,宋鴻兵先生也是人,但願其能對美國的經濟與資本市場的分析能摒棄成見而做到理智、客觀。筆者在前麵文章中關於博弈與投資品種價格趨勢的描述中,已經很鮮明地指出資本市場本身就是市場的參與者們用白花花的銀子堆出來的,稱之為“人造”市場毫不奇怪,反而那些認為資本市場不是“人造”的市場才真正不懂市場。這就是為什麽,哪個國家及哪個類型的資本市場都敏感於與之相關的政策及經濟戰略,否則就目前美國股市、匯市而言,就算是美國政府“人造”的也毫不奇怪,正如中國政府為了控製通脹而於2007年在5000點以上明令全體基金公司隻準淨賣出一樣,美國用通脹遏製通縮,通過推高資產價格(效果最好的就是股市)來刺激國內需求,在當前錯綜複雜的情勢下,不僅無可厚非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就美國股市而言,筆者依然從長期戰略上看好金融股和能源股。美國的金融股被低估是不爭的事實,2009年3月初全球總市值最大的前10家銀行中,中國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分別占了前三席,加拿大的RBC、SCOTIAL、BMO等又占了4席,剩餘的三席被美國、歐洲的銀行占據。一個GDP占全球三分之一的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內,且對GDP貢獻超過50%的美國的金融業處於這個位置顯然是很不合理的。不管中國的銀行和加拿大的銀行是否高估,但美國的金融股們卻的確是被低估了。盡管這個低估並不意味著美國所有的金融股都被低估,所有的金融股都有反複走高的機會。就象上周有網友詢問的SKF,現在的反彈是最好的出貨的機會,未來這樣的東東長期走跌亦成必然,而SKF最終跌破其上市最低價也毫不奇怪。

       但不管看好什麽樣的股票,美股最賺錢的行情已經接近尾聲,未來數月道指將主要集中在7000點到8400點之間運行,個股的結構性分化將更加明顯。所以,有網友來信質問筆者為什麽不給其推薦股票,其實就算筆者願意給您提供具體的投資建議,但在未來將以震蕩為主的市場運行模式及筆者對您的資產狀況、投資偏好、投資期限、風險控製及手段毫不了解的情況下,給您不建議可能是最好的建議(如想了解筆者以往在美股、外匯、石油、黃金市場的準確判斷,請查http://blog.51.ca/u-186242/) 。
(本文發表於4月7日的51網上,另本文為筆者原創文章,享受著作版權保護,如要引用必須事先征得筆者書麵同意並注明出處。筆者聯係方式:frederick.fund@gmai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