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83)
2007 (428)
2008 (436)
2009 (659)
同一論題的續篇
這一正確的教義不僅適用於禱告時分,而且也適用於禱告結束後,適用於白天和夜晚,適用於任何時辰,適用於你蒙召所做的一切日常工作,以及你的職責和處境中。如果你告訴我,一整天你有許多次都忘記了恢複自己在神麵前的順服,我的回答是,雖然在你看來,因為關注日常工作,如學習、閱讀、傳道、吃飯、喝水、做生意等,似乎你偏離了這一教義,但是你錯了。因為如聖托馬斯所言,這一個不能破壞另一個,不是因為你這樣做,所以忽略了去遵行神的旨意,也不是因為你這樣做,就不在意念中持續禱告。
因為這些工作並不違背神的旨意,也不有悖於你的順服;神願意你去吃飯、學習,去勞動,做生意等,這是肯定的。因此去做這些事,做這些符合神旨意、討他喜悅的事,你並沒有離開神的麵,也沒有離開自己對神的順服。
但是,如果在禱告中,或在禱告之外,你為了讓自己經曆另外任何的熱情而轉移注意力或分心,那麽回歸神,回到神麵前,更新你至純潔的信心與順服,這對你是好的。但是當你發現自己處在幹枯中,就不必要采取這些行動,因為幹枯是好的,是聖潔的,無論這種情形多麽嚴重,它都不能從你心中拿去神的臨在,這是在信心中建立的。你永遠都不應該稱幹枯為分心的事,因為在初學者這是缺乏敏感性,在老練者這是出神,通過這個如果你堅定不移,安息在自己的空虛中,你的靈魂就會變得越來越向內,主就會在裏麵行大事。
因此當你離開禱告時,你要努力,使你會重新回到禱告中。不要分心,不要轉移注意力,而是要讓自己全心順服神的旨意;神會照著自己的喜悅響應你,你要依靠他,如同依靠一位慈愛的父。永遠都不要收回自己的意向,雖然神放在你裏麵的事,會吸引你的注意力,但是你仍要在神麵前禱告,你要永遠順服。因此聖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說,一個義人除非他不再行義,否則他不會停止禱告。常行得好的人常禱告;美好的願望就是禱告,如果持續擁有這樣的願望,那麽就會持續地禱告。(Super 5, ad Thessolon.)
借這個簡單明了的例子,你會明白所說的這一切:當一個人開始前往羅馬時,在這個過程中他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心甘情願的;然而他並不需要每走一步都表達自己的願望,或者讓意誌采取新的行動,因最初去羅馬的意向,說,我要去羅馬,我去羅馬;他心中仍然有這個意向;因此他往前走,不用這樣說,雖然他並不是有意不這樣做。另外,你無疑會發現,這位行者,他的意誌和意向隻有一個明確的行動,他旅行、說話、又聽又看,他推理、吃喝、還做其它幾件事,這一切不會幹擾他最初的意向,也不會影響他實際上去羅馬的行程。
正是這種情形。一個人一旦決定遵行神的旨意,決定來到神麵前,隻要不撤銷這一行動,他就會堅持在這一行動上,雖然他會說話、會聆聽、會吃喝、也會做他蒙召所做的外在的其它善工。聖托馬斯用幾句話表達了這一切:Non enim oportet quod qui propter Deum aliquod iter arripuit, in qualibet parte itineris de Deo cogitet actu (Contra Gentiles, 1. 3, c. 138, un. 2).
你會說,所有基督徒都在操練這個,因為他們都有信心,雖然不是通過內在的方式,但是他們可能行出這一教義,特別是在外在沉思和推理方麵。這是事實,所有基督徒都有信心,那些愛思考的尤其如此。但是,那些借內在之道前行的人,他們的信心多有不同,因為這是一個活潑的、普遍的而且模糊的信心,結果會生出更實際、更積極、更有效、更富有啟發性的信心;因為聖靈對準備最佳的靈魂光照最多;而集中精神仰望的靈魂總是準備最佳的靈魂;因為聖靈按照仰望的程度光照靈魂。雖然沉思時有神的光照,但是這種光照很少,與他當照在純淨的、普遍的信心中仰望的意識(mind)不同,兩下相比,就如同兩三滴水相對於海洋一樣:因為在沉思中,神啟示靈魂兩三個特別的真理,但是在內在仰望時,在操練純淨的、普遍的信心時,傳達的神的智慧,是豐富的海洋,有晦澀的、簡單的、全麵的、普遍的各種知識。
照樣,在這些靈魂中有更完全的順從,因為順服源於內在充滿的堅忍,隨著純淨信心的內在操練在靈魂的靜默和順服中不斷繼續,這種堅忍也在不斷成長;神聖靈的恩賜在冥想的靈魂中也以同樣的方式不斷增長。因為雖然神的這些恩賜在所有蒙受恩典的人身上都可以找到,但是這些恩賜如同沒有生命一般,沒有力量,恩典在他們身上運行的方式,與恩典在沉思的人身上掌權其運行的方式大不相同。因為在這些沉思的人身上,這些恩賜經過神的光照,是活潑的、有效的恩賜。所有相信靈魂內在之道的人,習慣於每天在特定的時辰禱告,他們有著我剛才向你提到的信心與順從之心,持續不斷地行走在神麵前。所有聖潔的,精通奧秘事務的大師都教導這一正確而重要的原則,因為他們都有一位大師,也是同一位大師,這就是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