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浪子回頭》1、倫勃郎與小兒子

(2009-09-10 17:47:48) 下一個




亨利.盧雲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那小的向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罷!”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裏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

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開始窮困起來。他去投靠一個當地的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上去放豬。他恨不能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他反躬自問: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裏反要餓死!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裏去,並且要給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罷!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裏去了。

(路加福音十五12-20)

 

1、倫勃郎與小兒子

 

倫勃郎畫“浪子回頭”已近生命盡頭,所以很可能是他的最後幾幅作品之一。我越看,越讀,越覺得這是他顛沛、苦澀的生命寫照。從《浪子回頭》與未完成的《西默盎與嬰孩耶穌》可以看出來,畫家對年邁的自己有什麽感想——肉身的目盲與心靈深處的洞見密切相關。老西默盎抱著柔弱的嬰孩,老父親擁著疲憊的兒子,皆顯出畫家的內心觀照,也令人想起耶穌對門徒說的話:“看見你們所看見的,那就有福了。”西默盎與浪子的父親內裏懷有那奧秘的光,藉此得以看見。這是深藏於內心的光,散發出溫柔的美。

這內在的光已經隱藏了很久,倫勃郎經年未尋見。隻有藉著經曆的百般傷痛,他才逐漸了悟:他所畫的光是出於自己內在的光,藉著他散照。還沒有像父親以前,倫勃郎長久以來都是那個年輕人,“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裏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路十五13)

倫勃郎的這幅晚期自畫像極為內斂,也由此看出他畫光暈的老父親與老西默盎的功力。看這幅畫,我絕忘不了年輕時期的倫勃郎,實在是集浪子的特點於一身:鹵莽、自滿、揮霍、風流、無禮。他三十歲那年,把自己與妻子莎麗姬雅畫成在煙花館裏的浪子與煙花女。畫中不見室內擺設,隻見他醉熏熏地,眼睛半張,目光貪婪色欲,諷刺地瞪看畫的人,似乎在說:“真是爽極了!”他又手舉起半滿的杯子,左手放在一個少女的後背;少女目光中閃動的情欲不亞於倫勃郎。倫氏一頭卷曲的長發,絨帽上別有碩大的羽毛,皮靴、金手把的劍觸及兩個快活人的背。兩人有何居心,再清楚不過了。右上角的垂帷,也令人聯想阿姆斯特丹惡名昭彰的紅燈區。看這年輕的倫勃郎自比浪子,衝動的自畫像,簡直不能相信,三十年後,以銳利眼光透視生命奧秘,去描繪自己的是同一個人。

所有寫倫勃郎傳記的作家,都說他年輕時心高氣傲,對自己的才華深信不疑,而且急欲探索外麵的大千世界。他遊走社交圈,喜歡擺闊,對自己的貴重東西毫不經意。倫勃郎最大的問題當然是錢,他賺得不少,花的不少,損失的也不少。他的大部分心神,耗費在冗長的財務糾紛或破產的訴訟案。他三十出頭的自畫像,鍾情於華麗的衣飾,寧取金鏈而舍傳統的漿洗白色衣領,故作驚人地帶些特異的帽子、頭盔,或頭巾。雖然這些華服可解釋為練習或展示繪畫技巧,但是也看出畫家自大的個性,不單單畫來討好客戶而已。

然而,短暫的成功、名聲與財富之後,哀傷、黴運、災難接踵而至。倫勃郎的各樣遭遇可說是一言難盡,與浪子的經曆相似。兒子於1635年夭折後,兩個都叫柯內爾莉婭  的女兒也先後於1638年、1640年死亡。他深愛敬重的妻子莎絲姬雅則於1642年過世,留下九個月大的兒子提多。莎絲姬雅死後,倫勃郎生活痛苦、問題不斷。與提多的奶媽狄爾絲一段糾葛最後對薄公堂,狄爾絲被關進瘋人院,之後與史桃芙的結合比較穩定。她生了個兒子,但於1652年夭折,然後生了個女兒,也叫柯內爾莉婭,也是唯一比倫勃郎活得久的子女。

這些年間,倫勃郎的畫家名聲劇跌,不過還是有些收藏家或評論家認為他是當代大師。他的經濟拮據到法院判他無力清償債務,要他簽字將所有的產權移交給他的債主以免破產。他的一切東西,自己的與其他畫家的作品,手製的大批藝術品,還有在阿姆斯特丹的房子與家俱,在1657年與1658年分三次拍賣。

倫勃郎生前並未完全擺脫債務的糾纏,不過他在五十出頭已尋得了些許平靜。在這段時期,他的畫作越見著墨於溫暖而內斂的氛圍,可見他並沒有因生活上的諸般幻滅而憤世嫉俗。這些經曆反而澄清了他的視野。羅森伯格(Jakob Rosenberg)寫道:“他審視人與自然界的眼光更見深入,不再受表象的繁華或繽紛的擺設分神”。(《倫勃郎的一生》)1663年,史桃芙病逝;五年後,倫勃郎目睹愛子提多成家、暴畢。而倫氏本人於1669年過世,孤單、潦倒。隻有女兒、媳婦、孫女仍然在世。

當我看浪子跪在父親前麵,把臉貼向他胸前,簡直就是曾經受尊崇、滿有自信的藝術家痛切地體認到,他攬在身的榮華到頭來是空空如也。早年的自畫像,年輕的倫勃郎在煙花館穿金戴銀,如今瘦削的身軀隻披件破舊的內袍,而他穿來長途跋涉的涼鞋也已經破爛。

目光從悔改的兒子移至慈憐的父親,我看見早年由金鏈子、馬具、頭盔、蠟燭、燈台反射的閃閃光芒已經暗減,如今為老年的內心光芒取代。從誘人追求更多財物、名聲的榮華,倫勃郎進入蘊涵於人的靈魂,並且勝過死亡的光華天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