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聖經中的女人》第31章 馬大和瑪利亞 MARTHA AND MARY

(2009-06-24 07:33:28) 下一個





馬大和瑪利亞兩姐妹因為其特殊性和唯一性總令我們向往。她們恰好和我們的主生活在同一時期,她們見到主、聽到了他的道,和主交談,她們像了解朋友和常客一樣了解他,因此,我們對她們的經曆非常感興趣。




她們和耶穌真正的關係是什麽呢?在福音的三篇短小使徒書中我們已經了解許多,不僅知道她們姐妹的性格,而且還因為她們更好地了解了耶穌。

馬大和瑪利亞的行為、反應,她們的語言不難理解,我們很熟悉,我們很容易識別她們。

我們很容易像馬大那樣為了那些物質利益忙前忙後,覺得有責任承擔義務,或拜訪、照顧他人但內心深處產生壓力,感到忿忿不平,別人悠閑自得自己卻忙得不可開交。我們或許以為伺奉別人就能最好地侍奉主,特別是在我們精力充沛的時候,但耶穌對馬大說的話對我們這些生活在紛繁物質世界裏的人特別適用—“不可缺少的隻有一件事”。

耶穌沒有多說,隻說瑪利亞選擇了那必不可缺的,那更好的事情。那天晚上瑪利亞專注於耶穌,馬大錯過了什麽呢?也許她錯過機會(那似乎隻有瑪利亞抓住了),她主就要死去,因此在他身旁聽他說話的機會將不複再來。唯一要做事情過去是,現在仍然是要了解他。我們大家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牢記耶穌對馬大說的話,她為太多的事情憂慮煩擾。如果我們想和耶和華那樣,就必須牢記他的話。我們的工作是滿足他人的需要,正如耶穌所做的那樣,但他從未因為伺奉分心,他擠出時間獨處,這樣就可以做祈禱並獲得他父的思想和力量。

毫無疑問耶穌理解和同情馬大,當事情逼近時他能理解馬大做事時的感覺,當他從和平與榮耀的山頂下到喧鬧和懷疑的人群當中時,他很激動地說,“我能和你們在一起多久呢?我該忍受你們多久?”

在伯大尼還發生了另一個奇怪的特點:那就是馬大和瑪利亞對耶穌的態度。我們該怎樣來描述呢?我們隻能說非常熟悉,不是臨時準備的,想當然的那種,那就是在耶穌的陪同下她們幸福、沒有害怕;她們稱他為主,敬仰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和一個可愛的與值得信賴的朋友在家裏。

在路加福音10裏,馬大很傑出;她把耶穌邀請到家裏作客,她對她的妹妹也非常謙遜。有些人認為瑪利亞先前可能不住在家裏,但不管她的過去如何,所有人在神麵前都是平等的;她被神接受,得到了他的愛護。

拉撒路的死 Lazarus' Death

當我們讀到拉撒路死去(約翰福音11)的故事時,故事特別強調瑪利亞,她就是用油膏主,又用頭發擦他腳的人;承認自己的信仰和理解,因為她是惟一一個能理解耶穌為什麽會死的原因。

當她們的兄弟拉撒路躺在那裏快死時,馬大、瑪利亞和耶穌之間的友誼和信任受到了考驗。她們是否覺得耶穌見死不救呢?在她們差人去見耶穌,告訴他拉撒路生病之前是否在內心經過長時間的鬥爭呢?因為她們知道耶穌有被捕的危險,要他來到距耶路撒冷那麽近的地方無疑於自尋短見。

然而她們也知道耶穌隻要說句話就能醫治他的病;並非一定要親自到場,因為她們充分信仰他說的話。她們有沒有聽到信使從耶穌基督那裏帶回來的話呢?耶穌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叫父和子得榮耀。如果她們聽到耶穌這麽說,我們能想象拉撒路死時她們的感受。最後,在拉撒路死去四天後,盡管很危險耶穌還是親自來了,馬大秘密趕去見他,瑪利亞留在家裏,並非因為她要責備耶穌或不願見耶穌;聖經裏有許多經文說很多猶太人(地位顯赫的人)已去伯大尼拜訪和安慰倆姐妹(我們由此可以了解她們的社會地位)。耶穌也秘密來到了,重要的是不能讓他的到來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果兩個人都跑去見他那是極其危險的事情,因此,必須有一個人留下來和哀悼者在一起。

 

馬大—能幹而自信 Martha—Capable and Confident

經曆傷痛和死亡、痛苦和無常後,馬大不但最能幹而且有自信,她要從耶穌的身上汲取力量和安慰。耶穌的出現正合她意,馬大說如果耶穌和她兄弟在一起,拉撒路就不會死去,並說即使現在她也相信無論耶穌向神請求什麽,神也必賜他。受到耶穌的鼓舞她聲稱相信他會複活,並說她相信耶穌就是基督,神的兒子。馬大隨後就回到了屋裏,並秘密地告訴瑪利亞耶穌來看她了,於是瑪利亞急忙跑去見他,那些悼念者也跟她去了。

瑪利亞說的話和她姐姐的一樣—那些天她們肯定重複了多遍—“如果耶穌早在這裏,拉撒路必不死”,瑪利亞就再也沒有別的話了,俯伏在耶穌的跟前痛哭。

在每篇使徒書裏我們都能讀到馬大站著侍奉耶穌—瑪利亞拜倒在耶穌的跟前。一位是實際和直率的,另一位則是忠誠的仆人。這姐妹倆的性格和對待耶穌的態度大相徑庭。馬大自負—盡管她愛耶穌,接納耶穌是她的救世主,她自己仍是主婦,而瑪利亞則願意奉獻她的一切。對她來說耶穌就是她的理想人物,能理解接納她,永不離棄她,給她精神上的滿足,因此她盡心、盡力、盡意地愛他。


瑪利亞—無私的奉獻 Mary—Selfless Devotion

瑪利亞在哭泣,耶穌看她悲傷、哭泣、呻吟,也非常不安。瑪利亞僅僅在發泄悲傷,還是已經認識到耶穌的死也迫近了,不久她要經受一次比失去弟兄更大的打擊呢?耶穌當然知道這個奇跡預示著他的死亡;從那天起大法官和法利賽人就著手討論處死他。瑪利亞哭,耶穌也哭,那時需要眼淚也需要歡樂,因為盡管拉撒路已走出墳墓,他仍要受罪和死亡的束縛,直到支付工價。耶穌盡管那時還活著,能使生命複生,但隻有通過死亡他才能打破這些束縛,複活死者,使他們得永生的自由。

瑪利亞肯定已經知道這個事實,因為在伯大尼舉行的宴會最後的時候,瑪利亞再次跪在耶穌的跟前用油膏他,用頭發擦他的腳;獻出最珍貴的禮物,尤其是她期待耶穌的犧牲,因此提前表示她的態度、她的卑劣、她的愛心和信仰。


“不可少的隻有一件” "One thing is needful"

在宴會上其他人的眼中,瑪利亞的舉動沒有意義,是徒勞的,她應該把這些油賣掉,用得到的錢去拯救窮人。在此讓我們回到第一章看什麽是“不可少的隻有一件”。我們該如何表達對主的愛呢?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最首要的是理解和認識耶穌,當然是通過他的道。

如果拋開耶穌,我們或許會誤解這姐妹倆。我們會讚美馬大,因侍奉主的能力強,說話有信心(她值得讚賞),但我們會輕視瑪利亞,因為閑散,外表華麗。然而耶穌基督卻沒有受她外表的影響,直接透過外表看到她們的內心深處。他感興趣的是她們對他以及他所代表一切的態度。

他說瑪利亞已為他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她已經做了她能做的一切。那麽她究竟給了他什麽呢?就是她專注,她絕對的真理以及她無私的奉獻。耶穌需要的就是這些,我們也要理解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