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83)
2007 (428)
2008 (436)
2009 (659)
希伯來書是一卷論證嚴謹的神學著作,目的是提醒粗心大意的信徒救恩是何等寶貴,並鼓勵他們重新委身信仰。信中提醒信徒,神在耶穌基督裏的啟示極其崇高,而在神藉著摩西與人所立的約中,基督至始至終都是超越的。希伯來書談論靈性低潮的問題,以及放棄信仰的危機,所以此書特別適合那些曾在基督信仰裏成長現卻離開了的人、那些淡忘了悔改經驗的人,以及那些正在考慮嚐試其他信仰和宗教的人。希伯來書警告讀者,持守真理不可搖擺不定(二1)、不要漠視福音的應許(四1,十35)、慎防在救恩的路上跌倒(六6)。作者引用很多舊約經文和類比,證實耶穌—這位新約的創始者—就是那位完美、全備的救主,祂的位格和工作比猶太教或其他宗教更為超越。
信中提到收信人在“往日”曾有一個好的開始(十32),曾熱心接待和憐憫被囚的人和有需要的人。他們懷著喜樂的心付上作門徒的代價,包括受苦難、被迫害,造搶掠(十32-39)。但後來他們的信心和熱情減退了,開始疏於聚集(十23-25),反對為他們的靈魂儆醒的人(十三7、17)。信中提到的猶太基督徒,明顯正在放棄基督教信仰,重尋過往在猶太教中更安全和舒適的生活。
自舊約聖經以來,屬靈偉人都一再在靈性低落和失去熱誠的問題上掙紮。有時候人的“心因愁苦而消化”(詩一一九28),或消沉惶惑而懷著“憂傷之靈”(賽六十一3)。古代教會奉行苦修的基督徒把這情況稱之為“怠惰”,是中世紀教會視為七宗致命之罪的其中一項。希伯來書要發起一次信仰的複興運動來對付這個問題。“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來三12)。希伯來書重燃讀者的信心,提醒他們,耶穌基督—神的兒子、他們的救主 – 祂的位格、大祭司的身份和犧牲都是無可比擬的。
無可比擬的基督
作者要透過三個階段逐步複興讀者的信心,這三個階段依耶穌基督的位格和工作來劃分。第一個階段(一1-四13)強調耶穌的位格在天上、地上都是無一可比的。第1至4節以強有力的唱誦方式,宣告基督那種無人能及的卓越。身位神的兒子,耶穌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一3)。萬物都是藉著祂而被創造,萬物也是藉著祂從罪中被救贖出來(一1-4)。耶穌既跟神有同一本質,就遠遠超越一切受造之物。
因此,耶穌比天使和其他靈體更為超越。希伯來書第一章引用許多舊約經文,顯示神怎樣談及祂的兒子,怎樣跟祂交談,神卻沒有如此談及天使,或如此跟天使交談。因此,耶穌從神那裏得著能力,那是天使所沒有的。今天,我們處身的世界對各樣靈體和超自然的能力,包括天使在內,極其感興趣,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讀者,隻當敬拜和順服基督,不可轉而膜拜順從靈界或天使的力量。作者警告說:“恐怕我們隨流失去……忽略這麽大的救恩”(二1、3)
耶穌也是不可比擬的,比任何屬靈領袖和導師更偉大。猶太讀者以作摩西(那位偉大的律法頒布者)的兒女為榮,他是神“家”裏的仆人,在神的家裏盡忠。然而,耶穌比仆人更偉大,祂是建立這家、建造這房屋的人 --- 事實上,祂和祂的追隨者就是這家、這房屋。作者聲言:“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得多得榮耀”(三3)。這對我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免得我們盲目崇拜有恩賜的魅力領袖,將他們當作我們的偶像,或要求教會或人際交往能給我們那份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隻有從耶穌基督那裏才能得著。作者警告信徒,不可把群體中的領袖或群體本身提升至一個地步,比“建造房屋者“更高(三3-4)。
最後,耶穌不但比靈體和屬靈領袖更偉大,更是無可比擬地比屬靈操練更偉大(四1-13)。守安息日是猶太教兩大支柱之一(另一個是行割禮),猶太人虔守安息日,以表達他們愛神。然而,像其他所有屬靈操練一樣,守安息日的操練有可能使人變得驕傲,安息日也可以是尋求安全感,而非親近神的途徑。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讀者,在終極的安息裏的“安息”並不是人所能成就的,它是一份禮物,賜給那些順服耶穌福音的人。
無可比擬的大祭司
信仰複興的第二個階段(四14-七28),關鍵在於耶穌的身份和作為。猶太人的大祭司穿著特別的祭袍,能夠解釋神諭,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替人獻贖罪祭。希伯來書指出,耶穌成全了並完全了這職事。耶穌是完美的大祭司,因為祂憐憫人,那是我們不配得的,祂又對神完全順服(四14-五10)。耶穌跟亞倫體係的大祭司有別,祂是“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四14)。耶穌那來自天上的大祭司身份,作者在第七章嚐試用麥基洗德的例子來說明。麥基洗德隻在舊約聖經中出現了兩次(創十四18-20;詩一一零4)。跟亞倫不同,麥基洗德的祭司身份直接來自神。麥基洗德永遠是祭司,既無前人,也無來者,正好像神的兒子耶穌。耶穌是一位“聖潔、無邪惡、無玷汙”的大祭司,祂跟其他大祭司不同,不用為自己獻贖罪祭。相反,“成全完備直到永遠的兒子”耶穌,全然為別人的好處把自己當作祭物獻上(七26-28)。
無可比擬的犧牲
耶穌不單是神的大祭司,更是大祭司獻上給神的祭物。舊約聖經所詳細說明的祭禮,沒有真正除去人的罪(九9,十1-4),它們隻是“影兒”(十1),象征未來那“隻一次”(十10)獻上的祭,那祭足以洗淨眾人的罪汙,並恢複信徒與神完全的契合的關係。那次獻祭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成就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十12)。
在信仰複興第三個階段討論裏(八1-十18),希伯來書的作者詳述耶穌的死對信徒的重要性。首先,耶穌自我犧牲是何等完全和有效,所以使第一個約“漸舊漸衰,就必快歸無有”(十12),並展開了先知耶利米預言中那更好的新約(耶八1-3)。同樣,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是全備的,大有功效,“隻一次”就完全成就了,這就取得了利未人那種要不斷重複的獻祭,他們的獻祭已不需要,沒有作用了(九25-十7)。第三,信徒現在無須在一個特定的地點與神相遇,隻要藉著耶穌就可以會見神;藉著祂的位格和犧牲,耶穌取代了曠野的會幕和耶路撒冷的聖殿(九1-14),完全發揮了會幕和聖殿的功能。如今,舊約聖經中的“會幕”就是指信徒跟耶穌相會,建立關係。最後,耶穌的自我犧牲與獻祭牲絕對不能相提並論,因祭牲是被人牽往祭壇去、自己並不知何故被宰殺。耶穌的犧牲是祂心甘情願的,是出於自己道德的抉擇,完全遵從神救贖的旨意(十9-10)。
就如耶穌的位格和祭司身份一樣,耶穌的犧牲對我們的靈命也有重大的意義。祂的犧牲,是要轉變人在神麵前的地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靈命陶造的重要元素就是靈命不斷更新;人唯有接受耶穌這位大祭司的救贖犧牲,以“雲彩般的見證人”(十二1)的生命作為榜樣,信實地委身於這位滿有憐憫的大祭司耶穌,我們的靈命才得以更新。屬靈生命的長進並非一個自然而然的演化過程,而是一連串經過深思明辨的選擇結果。就像婚姻一樣,人必須決意委身方可進入婚姻,我們也要“放下各樣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十二1-2)。
被震動的地基和烈火
基督那無可比擬的位格、大祭司身份和犧牲,為信徒帶來一種屬靈生命,甚至可以忍受創造秩序的崩潰。希伯來書著意運用兩個意象去形容那個崩潰 – 地基的震動和烈火:“那不被震動的常存……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十二27-29)。這些景象不是要叫人畏懼,而是要讓人認識永恒。就像但丁的《神曲》所描寫天國麵前的火牆,神不是一團懲罰或折磨人的烈火,而是要煉盡信心,燒毀怯懦、心懷二意、不信、和任何阻礙人與神建立永恒團契的渣滓,好讓那位使人成聖和那些得以成聖的能永遠合而為一(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