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存……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 (西三12一13)
基督徒品格好比一件由多種深淺不同顏色的線所織成的衣服。遠觀這件衣服是純色的,但經細心察看才知道它是結合不同顏色的線而產生的整體效果。旁人隨便看看,是不會太關心那些不同的線的;他們隻注意及欣賞衣服的整體效果。
但造布的人就要考慮到每一條線,確保要正確地按照設計的式樣去編排不同顏色和深淺的線。
有些敬虔品質看起來混成一體,就如織成一件衣服的那些深淺不同的線,或彩虹上的色彩一樣。舉例說,忍耐在我們生命中產生的影響跟喜樂與平安十分相似。忍耐,一個我們日常慣用的詞語,其實在新約聖經中代表多個不同字匯,並且用來形容一種在不同處境下的敬虔反應。這些不同字詞和用法融合起來,成為一種綜合的品質。
一個真正有忍耐力的基督徒一定會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表現出敬虔的忍耐。正如一匹漂亮的布的設計師和編織者必須考慮每一條線的位置,基督徒若渴望增強忍耐力,必須注意生活上要求我們忍耐的每一方麵。
忍受惡待
忍耐的其中一方麵涉及忍受別人的苦待。根據英王欽定本(KJV)聖經,別人加給我們痛苦,聖經教導我們的應有反應是「長期忍受痛苦」(long-suffering);這也許是最貼近原意的譯法。這方麵的忍耐是一種長時期在別人苦待下而不懷恨或怨憤的能力。要操練這個質素的機會很多;從惡意傷害以至看似無心的笑話,種種情況都有。其中包括嘲諷、蔑視。侮辱、不公平的指摘,甚至公然的迫害。基督徒若是權力鬥爭下的受害者,就必須長期忍受痛苦。做丈夫或妻子的,受到不信的配偶惡待,就需要這種忍耐。
使徒保羅特別強調敬虔的人需要恒久忍耐。他在哥林多前書中列舉愛的特質時也有提到這方麵的忍耐。加拉太書的九個聖靈果子中也包括忍耐。他告訴以弗所人,一個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應有恒忍的特質。他給歌羅西人列舉他們應穿上的敬虔特質,忍耐是其中之一。他向帖撒羅尼迦人強調忍耐的重要;他叫哥林多人及提摩太效法他自己,部分原因是他有忍耐的特質。
我們如何增強這方麵的忍耐力,以致能夠長期忍受他人的惡待?第一,我們要想到神的公義。彼得教導那些作奴仆的,受到主人苛待,需要忍耐,要效法基督的榜樣:「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隻將自己交托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二23)注意還擊的相反行動是將自己交托那按公義審判人的神。神是絕對公義的,而且,正如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十九節提醒我們,他應許我們:「我必報應。」
對於一個尚未學會忍耐的信徒來說,最令他飽受困擾的思想之一,就是有關公平的問題。他擔心那苦待他的人可逃過公道,得不到應有的刑罰。有忍耐力的基督徒在受苦時,會把這個問題交托神。即使他知道可能要等到主再來,神才施行審判,他仍深信神必主持公道(帖後一6一7)。他不會伺機報複,反而求神寬恕苦待他的人,正如耶穌和殉道者司提反為殺害他們的人禱告一樣。
要培養出忍受別人惡待的堅忍精神,就必須確信神的信實,深信他所做的都是為我們的好處。彼得告訴我們:「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彼前四19)我們要將自己交托神,仰賴他的公義和信實。神不獨會按公義審判那苦害我們的人(同時我們求神憐憫他們),更會以信實待我們。
約瑟完全仰賴神的信實。他曾受兄弟們苛待,但他仍然可以對他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五○20)神能夠(而且會)利用別人一些蓄意的惡行,使這些行為反而變得對我們及其他人有益處。受到別人苦待而能忍耐的人,是對神的智慧、能力和信實充滿信心,以致他願意把自己所麵對的一切環境都交在神手裏。
對挑釁的反應
恒久忍耐也適宜用來形容敬虔的人受到挑釁時的反應。我用「挑釁」(provocation)一詞來表示別人那些會激起我們的憤怒或盛怒,引致我們發脾氣的行為。我們受到別人苛待,往往自己不能控製,但麵對挑釁則不同,我們是有能力反攻的。挑釁的形式可能是對我們的權威——作為家長、教師或一件工作的監督——的一種公然反抗,或是故意刺激我們或對我們責罵不休。無論什麽形式的行為,通常都是蓄意的,我們的處境,正好給我們機會迅速地狠狠還擊或懲罰對方。
我們麵對挑釁而能忍耐,就是效法神。在出埃及記三十四章六至七節,神形容自己「不輕易發怒,……赦免、過犯和罪惡」。神每天都以極大的忍耐去容忍悖逆的罪人的挑釁,他們蔑視他的權威,漠視或輕視他的律法。保羅對這些人發出這樣的問題:「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羅二4)他們不獨藐視他的權威,也藐視他的忍耐。然而神仍然不住向那些最不配的人彰顯他豐富的忍耐。
麵對挑釁,學習忍耐的秘訣就是盡量效法神,「不輕易發怒」。雅各吩咐我們要「慢慢的動怒。」(雅一19)保羅亦指出愛的一個特質就是「不輕易發怒」(林前一三5)。
要培養這種慢慢動怒的脾性,最佳方法就是經常思想神對我們是如何的忍耐。主借著那個不饒恕人的仆人的比喻(太一八21一35),想幫助我們明白既然神如此寬容待我們,我們也需要容忍別人。在這個比喻中,那個不饒恕人的仆人欠下主人的巨債——根據新國際譯本(NIV),他欠下數百萬元。比喻中的王顯然代表神,而那個欠下巨債的仆人就代表我們每一個與神建立關係的罪人。在比喻中,這第一個仆人的巨債被免去,但他剛離開主人不久後,遇上隻欠他數元的同伴,卻毫不留情地要求對方立刻還款——甚至把他送進監牢裏。
我們受到挑釁時如果不能忍耐,就象這不饒恕人的仆人一樣,漠視神對我們額外的忍耐。我們因憤怒而責罰自己的兒女,神卻本著愛心管教我們。我們急於懲罰那些激怒我們的人,神卻易於寬恕。我們力求行使自己的權力,神卻熱切地付出愛。
這種忍耐不是忽視別人的挑釁,而是用敬虔的態度回應。忍耐使我們在受到挑釁的時候能夠控製自己的脾氣,並且能以一種旨在改善關係而不是使問題惡化的方式去處理。忍耐是為對方的至終好處著想,而不尋求自己那被激起的情緒的即時滿足。
一個易於發怒的人麵對挑釁,必須特別努力學習忍耐。不要給自己借口說:「這就是我的本相。」而是必須承認脾氣暴躁在神麵前是一種罪惡的習慣。他應該多默想經文,如出埃及記三十四章六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五節和雅各書一章十九節等。他更應該懇切地向神禱告,求聖靈給他內在的改變。他每次發脾氣,都應該向對方道歉。(如此可幫助他培養謙卑和在神麵前自覺有罪。)最後,他失敗時不應灰心。他需要明白他的問題是基於一個有罪的習慣,同時也因為他的性情。習慣是不容易改變的,難免會有失敗。但是,正如箴言二十四章十六節說:「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
容忍缺點
我們大部分人都有根多機會要容忍別人的錯誤或過失,而且此種機會較諸受到苦待或挑釁為多。有許多人的某些行為即使不是直接針對我們,卻會影響我們,令我們惱怒或失望。可能是前麵的司機罵車的速度過慢,或朋友赴約遲到,又或者是一個不顧及他人的鄰居。更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家庭成員的不自覺行為,由於每日的緊密接觸,一些惡習會特別顯得令人難以忍受。大概在我們自己的家庭及基督徒團契裏,我們需要在這些情況下忍耐的時間最多。
不能忍受別人的缺點往往源出於驕傲。約翰?辛德遜說:「幾乎無日不聽到嘲弄人愚蠢、笨拙、無能的評語。」這些評語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比其他人聰明能幹,所以對那些人不耐煩。即使這是事實,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四章七節告訴我們,我們的一切能力皆是神所賜予的,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以為自己比任何人超卓。
容忍別人的錯誤或過失,大概用以弗所書四章二節的「寬容」或歌羅西書三章十三節的「包容」來形容最貼切。根據英王飲定本聖經,兩個詞同為“forbearance”。
“Forbearance”一詞的字麵意義是「忍受」,可以用來表達一種負麵的意義,即勉強地容忍別人的過錯。但這顯然不是保羅的原意。他用這詞是表示寬厚地容忍別人的過失。由於“forbearance”不是大部分人的日常慣用語,因此“tolerance”(「容忍」)一詞較為適合用來形容這種忍耐。
在聖經中,寬容或容忍是與愛、聖徒合一和基督的寬恕相連的。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二至三節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彼得告訴我們:「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是愛使我們不介意或容忍別人的缺點。
記得有一次我的朋友忘記了我們彼此間的約會。我隻是聳肩作罷,並沒有動怒,之後我分析自己為何對他的過失如此寬容。我得出的結論是:因為我非常喜愛及欣賞此人,可見彼得所述的原則——「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正在生效。
保羅說我們要彼此寬容,為要「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合一是由聖靈為基督的身體所成全的。我們必須「竭力」去維持合一。我們應以合一為大前提,特別加以重視,而別人使我們惱怒或失望,我們應視作等閑。再者,羅馬書十二章五節的「互相聯絡作肢體」(或按英文聖經的意思直譯是:「每個肢體都屬於其他所有肢體」)很有幫助,正如這節經文對保持和睦很有幫助一樣。當我受試探要對主內弟兄動怒時,要記住他屬於我,而我也屬於他;這有助於遏止那正要萌生的憤怒。
保羅在歌羅西書三章十三節裏把包容等同於饒恕:「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本節中的嫌隙,似乎意味著從一些小事中挑剔錯處,而不是什麽嚴重問題。我們不應該為著那些小事生氣,反要視之為寬恕他人的機會,正如主寬恕我們一樣。
我們要寬恕別人,正如主寬恕我們一樣;這個原則正是那不饒恕人的仆人的比喻的教訓。比喻的重點在於兩筆債在數目上的強烈對比:幾百萬對比幾塊錢。耶穌同時指出兩件事在時間上的距離:那惡仆剛剛獲得主人寬恕後,卻轉過身來苛刻地要求欠他債的人立刻還債。
這個比喻恰好是我們對人不耐煩時的真實寫照!神每天容忍我們,而我們卻每天都受試探去對自己的朋友、鄰居和所愛的人不耐煩。我們在神麵前所犯的過失或錯誤往往較諸別人惹我們生氣的小事嚴重得多!神呼召我們寬厚地容忍別人的弱點,象神饒恕我們一樣去容忍和饒恕別人。
此種聖經所教導的寬容並不禁止我們糾正別人的過失或當麵向某人指出他的惡習。相反地,耶穌要求我們用正確態度去糾正這些行為。我們不首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就不可企圖去掉弟兄眼中的刺——那些惱人的習慣或過失。我們眼中的梁木可以是因對弟兄的過失或缺點反感而有的錯誤態度。這可能是惱怒、驕傲,或一種挑剔或輕蔑的態度。不管我們的錯誤態度是什麽,我們一定要對付它,弄清楚我們糾正或指正別人的動機不是出於不耐煩,而是基於愛和關懷,全心為他人的好處著想。
等候神
另一個我們大多數人都需要學習忍耐的範圍,就是神按著他自己認為最好的時間在我們生命裏工作。或許我們為著親愛的人能夠信主、為解決麵對的困難,或為長久期望達成的願望,已禱告多年。亞伯拉罕長久期待兒子以撒的出生,是聖經中典型的例子,教導我們需要等候神的時間。我們許多人都象亞伯拉罕一樣,企圖加速神的時間表,或象撒拉和亞伯拉罕,以為可用以實瑪利來代替,為神另尋解決的方法,但這隻會帶來悲劇而不是滿足。
掃羅是另一個不願等候神的時間的人,他也因此失去自己的王位。亞伯拉罕與掃羅都是因不信神的信實和不願等候他而表現出不耐煩。神憑著他至高的恩典,給亞伯拉罕另一個機會,以致他能夠成為眾信者之父。
大衛的表現與掃羅相反,他等候主在他身上完成他自己的計劃。他始終不憑己力去處理問題,而是說:
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
他垂聽我的呼求,
他從禍坑裏,從淤泥中,
把我拉上來,
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
使我腳步穩當。
(詩四○1-2)
雅各論到等候的問題,首先提及農夫忍耐等候收成,然後談到先知的忍耐,他們在自己許多預言尚未應驗之時已經死去,最後指出約伯的忍耐,他至終經曆到神的拯救。對我們來說,我們等候那至終臨到的事,當然是主的再來。我們與使徒約翰一同自心底裏發出呼喊:「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二二20)
要醫治我們對神的時間的不耐煩,我們必須相信他的應許,遵行他的旨意,並將結果交托他。許多時候,由於神的時間表拖延數年,我們就會灰心和放棄。我曾經有一個願望,是我以為神會在短期內助我實現的。過了數年後,我根本就放棄了這願望,但在第七年,神應允我的祈求。我想起最近一個禱告蒙回應的經曆:我已經為此事禱告了許多年,當最後神的答複臨到時,我感到實在太好了,簡直難以置信。我還想到另一個神賜於的願望,我為那件事禱告了十三年,神才答允。然而神的回應是非常豐盛的。
雖然有這些長久等候終蒙應允的禱告經曆,我仍然有時對神的時間表不耐煩。我仍然不時想放棄或嚐試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我必須牢記希伯來書作者的勸告:「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來六12)如果你正如我一樣掙紮著,需要忍耐等候,這也許是你要背誦並在以後幾個月反複思想的最好經文。
在逆境中堅持
對那些苛待我們或向我們挑釁的人,我們要恒久忍耐;麵對惡劣的環境,我們應忍耐和堅持。忍耐(endurance)是勇敢地麵對逆境的能力;堅持(perseverance)是在困難中勇往直前的能力。兩個詞譯自同一個希臘文,代表同一個品質的兩麵——那品質就是麵對逆境的敬虔反應。
逆境的來源可以是別人的苦待,例如約瑟被他的兄弟賣為奴隸,或大衛被掃羅迫害,或猶太人摒棄主耶穌並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等等。另一些時候,我們的試煉是撒但攻擊的結果,如約伯的遭遇便是。還有另一個逆境的來源就是神直接介人我們的生活中向我們施行管教。
無論逆境的來源是什麽,忍耐的秘訣是相信神是至終掌管一切的,他所做的都是為我們的好處的。羅馬書十五章四節說:「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亞伯拉罕、雅各、約瑟、大衛和約伯的事跡被記錄下來,是要給我們機會去了解神的作為,明白他如何為著我們的好處和他自己的榮耀,掌管他們的環境。雖然我們不常體會神的掌管,這些例子應該鼓勵我們相信神也掌管我們的環境。神從來沒有向約伯解釋他為何要受苦,我多年來基於這點認識,實在受益不淺。你和我都看見幕後神和撒但的爭戰。但是約伯從不知道。他隻不過到達一個境地,完全接納神所容許發生的一切。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試煉的目的,但透過聖經的鼓勵,我們有希望,並且因著盼望,我們應該堅持下去。
忍耐和堅持在聖經中經常與盼望有關。保羅在羅馬書中四次論到忍耐或堅持,每一次的上下文都是談到盼望的。他稱讚帖撒羅尼迦信徒因盼望而生出忍耐。希伯來書作者對忍耐和堅持這兩個課題的處理方法,是密切地與盼望連上關係(特別參閱第十至十二章)。希伯來書用了頗長的篇幅,向人發出挑戰,叫人忍耐和堅持,而第十一章——論信心的重要篇章——就是其中一部分;這一章經文以信心的定義開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當然,這盼望的目標,是我們至終在永恒裏與基督同得榮耀。我們在地上的生命不過是為追求這個盼望。希伯來書的作者把這生命比作一場長途賽跑,必須堅持到底。我們的基督徒經曆不是一場短跑,很快就過去;而是一場長跑,要曆終身之久。我們必須堅持下去,因為那獎賞——我們盼望的目標——是在長遠的將來。
忍耐和堅持在聖經中亦常與痛苦相連。我們不會喜歡這種聯係,因為我們對痛苦畏縮,但我必須麵對它。惟有在壓力下——不論是身體或屬靈上,才會產生忍耐。在羅馬書中,保羅說痛苦產生忍耐。雅各則說,那考驗我們信心的試煉能生出忍耐。忍耐和堅持是我們都希望擁有的質素,但我們不想經曆那產生這些品質的過程。因此,雖然我們對試煉非常畏縮,神仍然信實地容許試煉臨到我們,或把試煉帶進我們生活中。
由此可見,神借著聖經的鼓勵、我們至終得著救恩的榮耀的盼望,以及那些他給予或他所容許的試煉,使我們能夠忍耐和堅持下去。他也直接在我們心中工作。保羅在羅馬書十五章五節告訴我們,神是賜忍耐和安慰的。我們從第四節中知道神使用聖經,但他必須同時直接工作,使這些經文個別而有意義地應用在我們身上。保羅禱求歌羅西人大有忍耐,他是指望神在他們心中直接動工的。我們沒法解釋神如何直接在信徒心中工作,但這不會減低其有效的程度。聖經時常肯定神的靈的直接工作(例如:參羅八26一27 ;林後一3-4;弗三16一19)。
各方麵的忍耐——長期忍受痛苦、寬容、容忍和堅持——是與我們獻身於神有密切關係的。所有敬虔特質都由我們獻身於神而產生,並以此為基礎,但忍耐卻以特別的方式從這種關係中產生。我們隻有敬畏神,才會甘於接受他所給予或容許的試煉臨到我們身上。同時,我們隻有深深領會神在基督裏的愛,才有足夠勇氣去承受一切。試煉往往改變我們與神的關係;不是使我們與他更接近,就是使我們與他疏遠。我們敬畏神的程度如何,認識他的愛有多深,決定我們與他的關係朝哪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