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返璞歸真 第三章 基督徒的為人 2. \'基本德性\'

(2008-07-30 09:46:36) 下一個




                                                                  C.S.Lewis 著



  前麵一章原來是為了電台廣播而寫,必須短而精。 若隻給你講十分鍾,為了簡短,許多話都不能盡說。我把德性問題的探討分成叁部份,主要就是受到廣播時間的限製,每一部份隻能在極短時間內探討這問題的一方麵。

  本章希望介紹先哲們分析德性的方法,因為太長,沒有在廣播中講。他們的方法實在很好,所以留在這裏介紹。

  根據他們的分法,德性可以分為七種,四種叫做"本德",叁種叫做"聖德"。本德是文明人類都承認的人的基本德性,聖德通常隻有基督徒才講。聖德部份留到後來再談,現在隻講本德,它們是謹慎、節製、正直和堅毅。

  謹慎指腳踏實地,做一件事之前肯用腦想一想,想想會有什麽後果。現代人大多不把謹慎當作一種"德性"。由於基督說過,人若不像小孩子,不能進它的國,許多基督徒以為,隻要人"良善",做做傻事沒有關係。其實,許多兒童也有辨識力,不會凡是自己喜歡的便不顧一切地去做,他們也會冷靜地想一想。何況使徒保羅也告訴我們,基督不是要我們在知識上永遠做小孩子'它要我們有長進。它不但告訴我們要"馴良像鴿子",也要"靈巧像蛇"。它要我們有像兒童一般的心,但也要有成人的頭腦。她要我們像小孩子般單純、純潔、有愛心、肯接受教訓,但也要我們為人有諸般的知識,能警惕,隨時作好應變的準備。你把錢捐出來行善,應該查清楚這個受惠的人或者機構是不是可靠。你以上帝自己為念(例如你禱告的時候),不等於說你的想法隻要像個五歲大的孩子那般幼稚便夠了。這當然不是說,你若不幸,生來頭腦便很遲鈍,上帝便不那麽喜歡你,不那麽用你。他愛一切的人,包括智力差的人,但他要求人盡其才。我們的座右銘不應該是:"可愛的童女,做個純良的入,總不聰明由它去罷。"而應該是,"可愛的童女,做個純良的人,但得記住,同時也要有智慧。"(作者在此用的是《馬太福音》二十五章耶穌所講十童女的比喻。她們都純良,但純良而又有智慧的五個童女預備油點燈,才得到與新郎(基督)--同坐席的機會一譯者)。上帝不喜歡因循怠惰的人,要人作好準備。你若希望成為一個基督徒,我得提醒你,做基督徒得全身全心投入。不過,你若誠心誠意想做個好基督徒,你的頭腦會清明,智慧會加添。這是為什麽做基督徒用不著先受一番特殊教育的一個理由,因為基督信仰本身就是上好的教育。

  這正是為什麽像本仁約翰那樣未受過什麽教育的人,卻能寫出震憾古今的巨著《天路曆程》的道理。

  節製這個字的英文是temperance,現在多用來指戒酒;可是此字用指第二種德性的時候,指的不隻是飲酒,也包括對各種酒食征逐的節製。節製是" 適可而止"。做了基督徒能淡酒濃酒都不沾唇,當然最理想。有的人一沾酒便醉,有的人因朋友酗酒,為了勸他戒酒自己也不喝。重要的是,他為了十分正當的理由,雖然不增厭某件事,而且不反對別人去享受,自己卻能戒除。壞人之所以懷,是他戒除不了的事,也不願意看見人家戒除。這當然不是基督徒的為人方式。

  基督徒由於特別的緣故,認為應該放棄許多事,諸如結婚、肉食、酒類或者電影,可是一旦他說這些事物本身是壞的,又開始瞧不起人家采用這些事物,他便走偏了。

  我們將英文temperance這個字用來專指戒酒,實在是個大玩笑,因為令人誤以為除了飲酒之外,其他都不用節製。一個人喜歡打高爾夫球或者騎摩托車,嗜之如命;一個女人成天隻顧穿衣打扮,養洋狗,打橋牌,其不節製就像晚晚喝得酪酊大醉一樣,隻不過不像酗酒那樣一眼便看得出。嗜打高爾夫球或者橋牌,不會叫你爛醉如泥倒在馬路上。但上帝不看人的外表。

  "正直"指的比法庭上的公正嚴明要多得多,它的 圍包括公平、誠實、守信、互讓一類的美德。而"堅毅",則包括兩種勇敢:勇於麵對危險而不懼,勇於忍受痛苦而不屈。事實上,若無堅毅不屈,即使有其他叁種德性,那些德性也維持不了多久。

  還有一點與德性有關的事,須在此一提。一個人作一件正直或者節製的事,和為人正直或節製,其間是有不同的。一個網球打得不精的人,也會偶然打出幾手出色的球。網球好手不同,他的眼力、肌肉和神經都飽經訓練,可以打出無數好球,上陣有把握;即使不打球時,他也保持一種網球健將的氣質,就像數學家,他的頭腦裏有一種習慣,有一種眼光,即令不做數學時,也存在那裏。同樣,一個作事經常持守正直的人,久而久之會養成正直的品格與美質。我們講到"德性"時,指的不是一個人的某一次行動,而是指這種美質。

  這種分別很重要,要是講到德性指的隻是某次行動,可能產生叁種不正確的觀念:

  1.我們會認為一個人做事,不問有意或無意,不問出諸悲憤或高興,或者害怕人家說壞話,隻要做得正確,可以不問手段,不問理由。但是我們可以為錯誤的理由去做正確的事,這對建立內在德性的美質毫無助益;而人之所以為人,重要的是有此美質。(一個打網球的人,不問是不是需要用力擊球,隻因為脾氣大發,盲目地將球重重擊出。他這一擊,可能運氣好,給他贏了這場球,但決不能幫他成為有得勝把握的好球手。)

  2.我們會誤以為上帝所要求於我們的,隻是遵行某一套規矩;而它實際上要求的是具有某一定品質。

  3.我們會誤以為,一個人隻在今生要有德行,若進入來生,因為既不用與人爭吵,正直派不上用場;又因為沒有危險,也用不上勇敢,所以可以毋需德行。也許,在來世中可以毋需正直或者勇敢的行為,但卻隨時隨地需要正直與勇敢的人。要具有這種美質,必須在今生不斷操練。這不是說,你若未具備某些美質,上帝便不準你進入她永遠的國度;而是一個人裏頭假如這一類的美質一點都沒有,單靠外在的條件,無論多麽好,都造不出個"天堂"來,也不能讓人幸福,享受到上帝要我們得到的那種深刻、堅強,不能動搖的真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