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敬虔的操練 7 知 足

(2008-06-20 18:41:00) 下一個




畢哲思著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



    知足是敬虔人一種最顯著的特質,因為敬虔的人重視神過於財產、權位或勢力。威廉.韓德遜(William Hendriksen)說得好,「真正敬虔的人不會對致富感興趣。他擁有的內在資源,足以供給他超過世界所能提供的富足。」 

    聖經中翻譯為「知足」的詞語的原來意義為「足夠」。提摩太前書六章六節譯成「知足」的同一個原文用字,在哥林多後書九章八節則譯為「常常充足」。神對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林後一二9),同樣的字眼在別處則翻為「就當知足」(路三14;提前六8)或「要以……為足」(來一三5)。

    知足的人能經驗到神充足地供應他所需用的一切,而在不同環境下神的恩典都足夠他用。他相信神的確會滿足他所有物質上的需要,也會在他所麵對的各樣環境中動工,叫他得著益處。所以保羅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那些貪心、嫉妒或不滿足的人時刻尋找,卻找不到的東西,敬虔人已經得著了。他找到了心靈的滿足和安息。

    知足的觀念,在聖經中最常與財產或金錢拉上關係,但人生中還有其他方麵是我們需要感到知足的。在財產以外,大概最普遍的需要就是學習以我們在社會或教會裏的地位為滿足。我們實踐知足的第三方麵,就是在不同環境中,例如肉身上的限製和苦況、窮困、不可愛的鄰居或生活情況、試煉甚至迫害等,都要學習滿足於神的安排。這些環境往往令人自然地發出埋怨,更懷疑神在自己生命中是否有美善的旨意。

    人類曆史中的第一個試探,就是不知足的試探。神供應了亞當和夏娃的一切,遠超過他們的需要。創世記記載:「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神隻保留一棵樹,以試驗亞當和夏娃對他的順服。而撒但就利用這棵樹去引誘夏娃,把不知足的種子播種在她心裏。他令夏娃懷疑神的良善,而這正是不知足的本質——懷疑神的良善。

    在曠野裏,撒但運用同樣的策略去對付耶穌。他企圖使耶穌因缺乏食物而感到不滿,並要令他貪愛世上萬國的權位和勢力。若果正如許多學者所相信,以賽亞書十四章十三至十五節的描述是暗指撒但的,那麽,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撒但墮落的起因是不知足——不願意接受神委派他在眾天使當中所擔當的職位。

    我們應該細心留意這些事件。不知足是最邪惡的罪之一,而且縱容自己不滿足的心就是悖逆神,正如撒但背叛神一樣。

財產上的知足

    聖經中一個措詞強烈的勸告,就是要以自己的財產為滿足。神把不可貪戀別人財物的誡命與其他更可惡的罪行如殺人、偷盜、奸淫等的誡命放在一起(出二○13~17),足見神非常重視我們對財產的態度。在登山寶訓中,耶穌論到「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這個原則,所討論的範圍較其他任何課題都更廣泛。後來耶穌在處理一個分家產的爭執時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一二15)他提出雙重警告——「你們要謹慎自守」——叫我們警惕,因為不滿足於自己的財產是極端危險的事。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也給我們同等強烈的勸告,他力勸我們隻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因為貪財是萬惡之根。他勸提摩太「逃避」對金錢的貪愛及對財產的不滿足(提前六11)。希伯來書的作者以鼓勵形式勸告我們,叫我們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擁有的為滿足,因為神曾應許過永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來一三5)。因此,聖經既警告我們不知足的危險,也鼓勵我們要知足,因為神應許過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保羅在致羅馬人的信中告訴我們,從前所寫的一切都是為教訓我們而寫的(羅一五4)。故此,舊約聖經所記載的曆史事件並非隻屬趣味性的秩事。它們之所以被記錄下來,是為了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教訓。基於這個真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記載在約書亞記七章及列王紀下五章中,亞幹和基哈西生命中貪心的結果。在耶利哥的戰役中,亞幹因為貪心,導致以色列人在艾城戰敗,而自己最終也被石頭打死。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因為貪心,以致自己及他的後裔均患上可怕的麻瘋病,承受永遠的痛苦。在新約聖經中,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因犯罪遭受神審判,他們的罪的根源就是貪念(徒五1~11)。

    或許今日神對於貪心和不知足的審判已不及在亞幹、基哈西,以及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時代那麽嚴厲和明顯。但神對不知足的態度並沒有改變,而且貪愛世界物質的屬靈危機比那些審判——患上可怕的疾病或突然死亡——更為嚴重。約翰說得很清楚,若誰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麵,換句話說,他就不是一個基督徒!約翰清楚指出,渴求財產就是貪愛世界。

    聖經提出強烈的警告,叫我們不可貪心,新約作者也誠懇地勸告我們要以自己所有的為滿足,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地麵對這個需要,使知足成為我們生命裏一個顯著的特質。這不是一種屬靈的奢侈品,因為知足是我們的屬靈健康所絕對必需的。

    那麽,我們怎樣培養知足的態度呢?我們可采取什麽實際的步驟呢?正如培養其他特質一樣,首先背誦及默想一兩段你認為在這方麵特別有用的經文,以更新你的思想。你或許想用路加福音十二章十五節、提摩太前書六章六至八節或希伯來書十三章五節,或其他你在個人研經時讀到的經文。你要一邊默想這些經文,一邊求神引導你的思想,幫助你找出在你生命中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滿足的。你要決定你能夠采取什麽步驟,應該怎樣做來處理你這些方麵的軟弱,然後便開始去做。

    但要謹記,隻有聖靈才能永遠而又根本地改變你那些根深蒂固的態度,因此,要恒切而誠懇地為知足禱告。我時常象大衛在詩篇一百一十九篇三十六至三十七節中那樣禱告:「求你使我的心,趨向你的法度,不趨向非義之財。求你叫我轉眼不看虛假,又叫我在你的道中生活。」

    祈禱和默想經文是培養知足的心所不可缺少的。我更發現以下的聖經原則對這方麵有特別的幫助。

    我們的注意力應該放在生命的真正價值上。在馬可福音第八章,耶穌指出永恒的生命比世界的一切更寶貴。大衛在詩篇十九篇宣告說,神的話比金子更可貴。所羅門告訴我們:智慧(明白神的道德準則,並實踐出來)比金銀或寶石更有益處(箴三13~15)。這些經文都反映出神的價值判斷,告訴我們什麽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我們要決定是否接納這些成為我們自己的價值標準。我們若接受這些標準,就可望體驗知足的感覺。

    我們勤奮工作,唯一蒙神悅納的動機是透過服事人去服事神。我們必須避免自私的野心(貪圖多得金錢或提高聲望),反要以在工作上取悅神為我們的雄心。因此,對於我們的工作或業務,我們不應隻考慮要獲取更多的薪金、更大的傭金或更高的銷量,而是怎樣最能取悅神。職業上的成就不應該以一己之銀行存款或物質財產來衡量,而是以神所接納我們為他人付出的服務為標準。這種態度不但不會令我們對工作冷漠,反會促使我們更加勤奮。保羅告訴歌羅西人,奴仆在他們的工作上向神交帳,比向他們地上的主人交帳更為重要。這原則明顯地適用於今天的勞資關係。

    我們一切所有都出自神的恩典。正如大衛很有智慧地承認:「豐富尊榮都從你而來,……在你手裏有大能大力,使人尊大強盛都出於你。」(代上二九12)正如要培養謙卑一般,我們學習知足,就必須謹記,是神賦予人能力去創造財富(申八18)。對神謙卑和對財產知足,事實上,兩者乃相輔相成的。我若接受現有的一切都是神恩典的禮物,並為著這一切感謝神,就不會暗地裏感到我應得更多,而渴想更大的富足。

    神按著他最高的美意,賦予某些人比別人較多的財富和財產;因此,我們不要嫉妒他們。耶穌為教導門徒認識所有獎賞都出於恩典,講了一個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他形容工人的情況,那些隻在當天最後一小時工作的工人,獲得的工資相等於那些整天勞碌的工人。那些整天勞碌的人嫉妒那些領受主人厚待的後來者,於是開始發牢騷。但園主的話令他們不敢再發怨言:「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太二○15)耶穌用這比喻教導我們,神是萬有主宰,有權按他的心意分配這世上的物質財產,我們不可質問他或嫉妒那些領受他恩惠的人。

    對那些蒙神賜予財富或豐厚財產的人來說,優惠是伴著責任而來的。「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一二48)保羅叫提摩太「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樂意供給人」(提前六17~18)。這個原則適用於大部分閱讀這書的人,因為對世上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實在是富足的。

    隻要我們與別人分享屬於我們的東西,滿足感便會隨之而來。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九章就是在談論到這種樂捐的態度時宣告說,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我們,使我們凡事常常充足——或滿足。

有些人或會感到我們應彼此鼓勵去過一種「簡樸生活」,或者盡量不受物質財產所牽累。可是,這樣很容易演變成為律法主義,我們會妄下標準,評定擁有多少財物是可接受的,什麽是不可接受的,彼此論斷。相反地,我們應專心學習在任何境況下都知足,努力活出一種討神喜悅的生活。有了這樣的目標,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會符合神的旨意。

地位上的知足

    很多基督徒在某程度上學會了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財產,但在教會地位上卻總不能知足。我們都象從前的丟特腓那樣好為首(約叁9)。我們若不能力首或至少有相當的知名度,就可能不是嫉妒那些地位顯要的人,就是采取這樣的態度:「我隻是小人物,神不會用我。」保羅為了提防這種思想,寫信給羅馬的信徒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一二3)

    保羅認識到,更想羅馬信徒也認識到,神隨己意把我們每一個人安置在基督身體的不同部位。我們的責任不是決定自己成為什麽人或做些什麽,而是要基於我們的潛能和恩賜,發掘神希望我們做些什麽,成為怎樣的人。居首位不能令我們滿足,惟有在神呼召我們去承擔的職責上盡忠職守,服事教會,才能得著真正的滿足。

    對我來說,要學習滿足於自己的地位,唯一最大的幫助就是接受一個事實:教會內所有的地位都是接著神至高的恩典賜下的。保羅說:「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羅一二6)我們不但有不同的恩賜,而且有運用恩賜的不同能力。在按才幹接受托付的比喻中,一個仆人獲發給五千銀子,另一個得二千,第三個隻得一千。所交托他們的責任是和給他們銀子的多少成正比例的。那隻領兩千銀子的仆人用交托他的錢另賺了二千,跟那領五千銀子又多賺了五千的仆人得到同樣的讚許和獎賞。假若那隻領一千銀子的仆人忠心地運用交給他的錢去多賺一千,而不是把它埋在地裏,他會得到同樣的賞賜。

    無論我們有多種或隻有一種的恩賜,無論這些恩賜把我們放在顯要的地位上或時常使我們退居幕後,最重要的事實是這些恩賜是神恩典的賜予。這些恩賜不是我們配得的,也不是我們自己賺來的,而是至高者賦予的。我現時在教會裏的身分是我不配的,而那地位顯要的人也是本來不配的。我們每人的位置都是靠神的恩典而立。

    神賜給人恩典,他自己有絕對的主權。保羅在羅馬書第九章所提出的問題清楚地表明這一點:「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裏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嗎?」雖然保羅並不是在討論恩典的賜予時發出這個問題,但這個原則仍然通用。神有權隨他自己的心意把我們放在任何的環境中。他不但有權,更行使他的主權,正如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神按著他至高的恩典,把我們各人安排在基督身體的不同部位,認識到這點對我學習知足有何幫助?首先,我明白到我目前所處的地位並非出於偶然,也不是由於別人喜歡我或不喜歡我,而是由那位滿有智慧、全然慈愛的天父所決定的。同時,他在我身上已定下了計劃,為要使我興旺而不是受傷害,並賜我希望和將來(耶二九11)。

    第二,我明白到我是不配有現在的身分的。無論地位怎樣低微,我同意保羅所說:「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給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弗三8)。我未必象保羅一樣,是一位宣教士,但無論我在教會中的位置如何,那都是從神而來的恩典。

    第三,我明白到肢體中每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保羅說基督身體的增長是「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弗四16)。我在神眼裏是重要的,對教會也是重要的。世界上每一個基督徒都如此重要!

    我明白又接受這些真理後,不單隻找到滿足,而且感到興奮。保羅在以弗所書二章十節告訴我們,神預先為我們每一個人準備了我們當作的善工。隻要我們接受在基督身體中的身分,行這些善工,便能夠按照神的旨意生活,得著滿足。

    我們除了接受在基督身體中的位置,更需要學習滿足於我們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就是我們職業上的崗位。職業通常決定地位和財富。由於世人極重視地位,我們時刻麵對不滿自己社會地位的試探。正如我們會受試探去貪戀財產,我們同樣會受試深去貪戀地位。

    我們必須再次回到一個真理上去,就是神擁有生命中一切的主權。神在自然界有最終的統治權,正如他統治靈界一樣,不過他這方麵的主權並不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得出的。

    神創造不同的人,有農夫、醫生、地產商人、售貨員、公共汽車司機、飛行員等等。若果神不是這樣管治世界,也管理不信者的生命,世界就會一片混亂,難以生活。某些行業會有過盛的工人,而另一些行業卻極度缺乏勞工。神所容許出現的職業上不平衡現象,是因為人的貪念,時刻追求較高薪酬的職位和行業所致。

    我們若明白我們的職業,如屬靈責任一樣,是出於神的托付,那麽我們滿足於教會地位的原則,同樣適用於職業地位方麵。

雷蘭.利根(Leland Ryken)寫了一篇優秀的文章,談論請教徒工作倫理。他在文中說:

清教徒宣告所有正當的工作都是神聖的。他們這樣宣告,摒棄了數百年來職業有「聖」「俗」之分的觀念。……清教徒摒棄了工作有聖俗之分的觀念,實具深遠意義。這樣就判定了每一個正當的職位都有其內在價值,而且把每一種職業與基督徒的屬靈生命結合起來。因此,每一份工作都是用來榮耀神、順服神,以及(透過服事)對鄰舍表達愛的。

    某些工作不但比其他工作更令我們受人尊敬,而且有些比其他更具挑戰性又更刺激。如果神把我們放在一個既沉悶又無挑戰性的工作崗位上,我們應該怎麽辦呢?我們要重溫在基督身體裏知足的原則:我現在所處的崗位是出於神絕對的主權,是他慈愛的安排;我甚至不配在這裏;我的工作,無論怎樣沉悶,卻是令社會前進所必需的。隻要我仰望神,神會給我恩典(意思是神會賦予能力),使我在一個既沉悶又無挑戰性的環境中仍能忠於職守和感到滿足。

    這是否意味著知足是不能與上進心共存呢?我們不應該渴求責任更重大和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嗎?當然不是。保羅給在哥林多作奴仆的基督徒的勸勉,為我們今天提供了一個原則:「你是作奴隸蒙召的嗎?不要因此憂慮。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林前七21)無論你的情況如何,總要知足——不要因此憂慮。但你若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地位,那就要努力進取(當然,你必須在不違反神的旨意的情況下去做)。

每一個基督徒,無論在任何職位上,都要在技巧和服務質素方麵追求卓越。但他如此做應該是為取悅基督,榮耀他,而不是為個人的野心。在許多的情況下,忠心服務都會帶來晉升,因為就算是不值的世界也尊重和賞賜優越的表現。但忠心的服務不一定保證我們可以獲得更佳的職位。對於我們在社會中的地位,神有最高的主權,他隨自己心意把我們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聖經有美妙的描述:「因為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也非從南而來。惟有神斷定;他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詩七五6~7)

保羅知足的秘訣

    一個基督徒或許在一方麵的爭戰上得勝了,能夠滿足於自己的財產和地位,卻在另一方麵失敗,不能滿足於神在他生命中的安排。我們住在一個受罪惡咒詛的世界裏,其中受造之物都服在虛空之下(羅八20)。基督徒免不了在生命中有令人灰心、叫人惱怒,往往難以抵擋的環境。

    但基督徒相信所有臨到我們的環境都不是偶然的,是透過一位全知全能又全然慈愛的天父那不能測透的旨意而來的。因此,我們認為我們的環境是在神的照顧(providence)下;“providence”一字基本上指神看顧及管理全宇宙。聖經一再肯定神這種眷顧和管理。例如詩篇三十三篇十至十一節說:「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眾民的思念無有功效。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他心中的思念萬代常存。」

    但神的安排在人看來不是時常對他的兒女有利的。許多事情和環境似乎與神的智慧和慈愛相違,今我們沒法明白,因而大感困惑。正如神借以賽亞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五8~9)

    另外一些境遇,或許並不嚴重或悲慘,但可能是令人困惑和灰心的:經曆肉身上的種種限製,慢性疾病及經久不愈的創傷;遇到不體恤他人的室友,或討厭的鄰居;在一個太大太擠迫的城市中生活,或住在太單調乏味的偏僻地區;太幹燥或太潮濕的氣候。無數這樣的境況可使我們煩躁和不滿。

    更糟糕的是,我們那些不信的鄰居好象經常事事暢順。我們象古時的亞薩一樣,看著他們說:「看哪,這就是惡人。他們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無辜」(詩七三12~13)。

    我們受到這種種環境所圍困,怎樣可以效法保羅的榜樣:「無論在什麽景況都可以知足」(腓四11)?保羅說:「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究竟保羅得了什麽「秘訣」呢?

    聖經未有告訴我們,或許哥林多後書十二章可給我們答案。那一章記載保羅被提到天上,「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為免保羅因著得到這極大的啟示而自負,有「一根刺」加在他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他。保羅曾三次求主拿去這根刺,但神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正如我們較早前討論過,那翻譯為「夠」的希臘原文在其他地方是譯作「知足」的。

    保羅學到的秘訣必定是:無論在什麽環境下,神的恩典都夠用。因為神的恩典是足夠的,我們便可以獲得滿足。但要經曆到滿足,我們必須象保羅一樣,接受一個事實,就是神的恩典實在足夠。我說「接受」並非單指我們在神學上承認一個真理,而是在麵對困難的環境時,確實憑信心仰賴他的恩典。

    我自幼視力衰弱,經常令我困擾,而且,我有一隻耳朵完全失聰,常常引起尷尬(例如有人跟我說話而我聽不到,於是就好象我不理睬人),但我生理上的問題還不隻這些。有一天,我站在睡房的鏡子麵前,指出我身體上七個明顯的「毛病」;我一直為這些毛病煩惱、埋怨。那天我說:「神啊,我接受這個事實,你造了現在的這個我,而你的恩典在這一切的限製上是足夠的。」我不能說,這次之後,我再沒有為這些事情煩惱過,但我可以說,我學會了如何知足:就是承認神有足夠的恩典。雖然我不是時常應用這個真理,但這是事實,也是隨時合用的。承認這個事實,去經曆滿足,是我個人的選擇。同樣,在你所麵對的特殊環境中,這也是你的選擇。

    我們無論對財產、地位或是神的安排,都要知足;解決我們各方麵不知足的最終辦法,是思想神的恩典。在新約聖經中,恩典表達兩種互補的思想;神借著基督白白賜予我們恩惠,和借著聖靈給我們屬天的幫助。我們要知足,就必須明白和體會上述這兩種意義。首先,我們必須時刻認識到,無論我們的境況如何,總比我們應得的好得多。事實上,我們應該遭受神永遠的審判。有人說:「凡在地獄另一邊的都純粹是恩典。」這句話說得對,我們必須接受這事實並隨之校正我們的態度。

    第二方麵,我們必須認識到,無論我們的環境如何困難和令人灰心,神都會借著聖靈隨時給我們屬天的幫助,教導我們用敬虔的態度去回應,使我們知足。保羅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他是指神超然的能力。他也可以這樣說:「我靠著他的恩典,凡事都能作。」意思是一樣的。

知足的秘訣就是:認識到我們每天是靠神借著基督白白賜予的恩惠而活,接受這個事實,並且知道我們借著聖靈,可以得著屬天的能力,麵對任何環境都能作出適當的回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