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葛福
我們可以說十字架與複活為人類的曆史劃下了新紀元。或許蘇格拉底教我們如何死得有尊嚴;耶穌基督卻叫我們看他如何死而有盼望,概念的轉變是我們所探討十字架意義的核心。在前一章,我們以數種方式描繪有關轉變的觀念——如醫治。說了這麽多,似乎還隱含著一個問題,現在該是把這個問題表明的時候了,誰因十字架而改變?——是神?還是我們?
我們可以開始就十字架的主觀與客觀兩方麵作個分野,好回答這個問題。對十字架主觀的理解認為是十字架改變我們,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改變了,不是處境改變,而是我們對自己處境的看法改變。至於客觀的看法則認為,是神以某種方式受到十字架的影響,以致我們外在的情況因十字架而改變了,但並非由於我們的認知,乃是我們的處境的確改變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幾個例子,作更清楚的區分。
對十字架純粹主觀的探討,通常被稱之為「倫理的」或「典型的」觀點。這種方式在十九世紀理性主義者的圈子內一時蔚為風尚,其說法如下:十字架改變我們對神的看法。它向我們顯示神到底是怎樣的神。人們一向對神的認識可能十分雜亂混淆,而十字架能夠教育我們,使我們免於對神理解錯誤。例如:我們可能認為神並不愛我們,但十字架卻對我們作不同的宣告,改變我們的認知。
通常被稱之為贖罪的基督勝利論(意謂「基督是得勝者」),則是對十字架作純粹客觀探討的一例。此種方式在中世紀早期相當受歡迎,它對十字架的思考方式是:強調神藉著基督的複活,勝過了撒但。這是個非常有力的意象,許多人都覺得頗有幫助;然而它也有缺失之處,其主要瑕疵是有關人類在救贖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似乎成了神與撒但作戰所要爭取的獎賞,我們彷佛被當作戰利品,而不是被當作人來看待。由於神的得勝,使得情勢改變,我們由撒但的權勢下轉而歸於神的管理下,情況是改變了——然而對我們並無太大影響,我們依然是被占有者。
很顯然的,這兩種探討方式皆不恰當,值得信賴的探討方式應該忠於新約。新約堅持的是:十字架不但改變實際的情況,同時也改變我們的看法。十字架兼具主觀與客觀的層麵,我們與神的關係因十字架而改變,這種改變成為我們對神的經曆。因此,十字架所帶來的改變是內在的、也是外在的,我們以兩則比喻來加以探討。
第一則是由馬克斯(Karl Marx)於一八四四年所撰寫的《經濟與哲學原稿》(Economic and Philo- sophical Manuscripts)。乍看之下,這似乎不太恰當,然而它對於當代基督徒信仰的界定與護衛,卻有相當的價值。馬克斯強調人類處境的特徵是「隔離」,他將隔離區分為兩種:一種是個人權力與財產的剝奪——這是一種客觀的隔離;第二種則是主觀的,偏重心理層麵的或內在的隔離,你感到自己被你自己所疏離。馬克斯的看法很簡單明了:你感覺疏離,因為你是被隔離的。如果你的社會與經濟情況一敗塗地,你就會感覺很糟。
馬克斯接著強調社會與經濟改革的例子,他的部分論點頗耐人尋味。他指出:若隻就自己的情緒去加以修補,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隱藏在表麵症狀之下的,是更深層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靠情緒治療就能解決的。如果你受到壓製和剝削,你就會產生被隔離的感覺,去除這種隔離感的惟一方法是改變你的社會經濟地位,客觀的變革會帶來主觀的改變。
或許少些學理的推敲會比較實際些。假設你目前正負債累累:也許你有張信用卡,並讓你積欠了大筆的款項;或者你曾經向銀行貸款,但現在銀行要強製收回;或者你為了替某個家人安排一個美好的假期,而必須向地下錢莊借高利貸。現在出大麻煩了,你的債主要求你立刻還錢,所積欠的債款必須立刻籌齊;信用卡公司和銀行回絕了你的合法行動,而放高利貸的債主又以殘酷的暴力要脅。你所麵對的簡單事實就是無錢還債,你根本就沒有任何方法去籌到足夠的錢還債,你的心情沉到穀底,你知道你是絕對還不了的。
或許你個人曾經曆這樣的危機;或許當你的朋友在這類的挫折困境中搏鬥時,你曾經陪伴在他身旁;或許你很幸運地未曾遭遇這般的難處。那麽就試著設想,一旦你處困境時,將有何感受。你很可能感到沮喪與焦慮,你可能內心充滿失望,夾雜著無助與絕望,以致將你淹沒,你可能由於沉重的無力感而麻木。
現在,假設你的朋友聽你述說這些感受,你會有何反應?如果他們像安慰約伯的方式對你發表長篇大論:「根本就沒事,都是你想像出來的!別胡思亂想自尋煩惱了!想開點,振作起來過日子吧!」你會很訝異吧?他們竟然將你的困難當作想像中的,而非真實的,對方十分篤定的認為那完全是你的情緒。如果你的朋友當真想幫助你,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將你所欠的大筆債務清償,改變你的客觀處境,那麽你就會感覺好多了。
上述的比喻在神學上有重要意義。我們感到與神隔絕,是因為我們的確與神隔絕了;我們感覺到自己在他眼中有罪,是因為我們在他眼中的確有罪。用完全主觀的方式探討十字架的意義是不充分的,由於缺少了極為重要的事情,無法說明十字架帶來改變的重要事實。在前麵治療的比喻中,我們已注意到:假若你病得很嚴重,你很可能心情變得很沮喪,這時如果有人為你提供情緒治療法(「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別擔心,放輕鬆!]),而對於那一點一滴侵蝕你的疾病卻毫不知情,更別說是解除你的困境。在此情況下,主觀的保證絲毫改變不了客觀的處境,你隻不過徒然被騙罷了。
對於十字架意義周全的探討方式,必須搜集各方麵的事實。我們有罪惡感是因我們確實有罪——卻因感受到十字架所帶來的赦免,而得著喜樂,因為藉著十字架我們已被赦免。由於外在事實的改變,使我們對神的經曆也改變了。我們的情緒感受乃是配合真實的情況——因著神藉基督為我們所成就的,我們的處境和感受皆轉變了。這還包括困擾著許多基督徒的疑惑。
十字架與疑惑
基督徒懷疑什麽?這並非懷疑論——為懷疑而刻意懷疑一切;也不是不信者——考慮之後的拒絕。懷疑,如同其他過犯一般,是大多數基督徒共同的經驗,為什麽會如此呢?
此處基本的困難在於人類想要弄清楚每一件事情的欲望——包括基督徒的信心。然而卻沒有人能夠完全弄清楚關於神的事情。無神論者和基督徒對於神的存在與否持完全相異的看法,然而他們兩者的主張都是基於信心,沒有任何一方能證實自己的立場。當察覺到這點時難免會產生懷疑,我們對神的信念是無法了解得一清二楚的,因此自然會有所懷疑。我們是應該弄清楚到底自己是否做對,但當你讓懷疑成為你的困擾時,問題就來了。
懷疑並非由於理智上的困難,它是更基本的東西,它乃出於人本性中對神的不信。這個本性很自然地就和任何理性上的問題產生關聯,正是這個自我中心的本性使人們背離了神,這才是問題的所在。懷疑並非嚴重的心理問題,然而當它與人類的罪性纏繞在一起,就形成一股勢力,要阻止人們親近神。
在此,有兩個比喻能幫助我們了解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成就的事。首先,讓我們回到前麵那則得自戰場的比喻,且將懷疑看成像其他的罪一樣,是我們的敵人。事實上,罪和懷疑就像是一個銅板的兩麵,兩者皆為敵對的勢力,企圖瓦解基督徒的生命。設想有一軍事指揮官正努力消除敵軍的威脅,他可能設法攔截敵軍的重要補給品、彈藥和糧食,一旦資源缺乏,就能削弱敵人的勢力,而解除嚴重的威脅。同樣地,懷疑也在基督徒的信心和神的應許之間造成阻隔,軍隊填飽了肚子才有力量前進;同樣地,靠著神的應許,基督徒的信心才得以成長。然而懷疑叫你不相信神的美善與信實,藉此阻斷了你的信心補給品,如此下去你將得不到任何基督徒生命成長所需的屬靈資源。
基督在十字架上勝過了罪、死亡和懷疑。試想基督受死時的情景,周遭的人期待神的幹預,或者會有戲劇性的事發生,也許他們認為神會差遣天使天軍從天而降,將基督從十字架上取下來。然而並沒有這類的事發生,耶穌感受到被神所棄絕,然後死去,沒有任何神幹預的跡象;死亡、罪惡與懷疑似乎占了上風。
但是複活改變了一切,死亡被吞沒了,罪惡被打敗了,懷疑也被適當的定位。釘十字架使人們相信神不在加略山;而複活則表明神的同在、旨意和能力。神的應許克服了懷疑,隻是仍然會有掙紮。基督徒仍然必須與罪惡的權勢、死亡的威脅、懷疑的入侵而奮戰,正如我們在前一章所提到的,基督的得勝是真的,卻有待落實於我們的生活中。靈裏抗拒的主要勢力或許已經瓦解了,但敵對的力量仍然存在——所謂的「老亞當」仍然糾纏著。而懷疑就是仍然不能對神順服的症狀,也提醒我們需要更完全地相信神的應許。
另一則對我們有幫助的比喻是得自醫院。我記得有一回讀到麥貝蒂(Betty McDonald)所寫的《黑死病與我》(The Pingue andl),書中對於專門收容長期病患的療養院情形有極深入的描述。當貝蒂被診斷出感染此疾,被獲準進入療養院時,雖然最後得以完全康複,但卻經過了相當長的的時間,絕非兩三天就得醫治。治療是緩慢的過程,病人由一個所謂「有病」的狀態,逐漸向所謂「良好」的狀態移動,疾病的各項症狀並非立刻消失,症狀仍在,但其結構卻有所改變,它們變得沒有原先那麽頻繁、那麽劇烈,卻未曾完全消失。曾經罹患瘧疾的人都十分明白,即使在他們被診斷為「痊愈」之後,其症狀還有可能發作。
懷疑是老我本性尚未得贖的症狀,它暴露出人類想靠自己的罪性傾向。基督的被釘十字架與複活使我們的創傷得著醫治,然而即使我們已在恩典中得了醫治,我們疾病的症狀仍滯留不去,我們仍是罪人。罪惡不能像以往那麽猖獗,但它仍蠢蠢欲動——如懷疑。隻要有罪就有懷疑,但它未必是個問題,它就像個索求無度的孩子,你愈在乎它,它就要求越多。
受到懷疑所折磨的人,可以說是由於心態方麵的問題。他們拒絕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基督徒或無神論者——都生活在一個對生命現象無法確實掌握的世界上。他們將自己因著在一個觀念上: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證明之後才能當真。然而生命並不是這麽一回事。處理懷疑的關鍵就是改以務實的態度去麵對它,將它看成無可避免的事,提醒我們常會犯錯,需要神的恩典,未來將是漫長的治療。我們是嚴重的慢性病患者,但還不至於死,基督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是要叫我們得著完全,我們必須將自己交托給他看顧,因為知道那在我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因而,十字架所做的,除了向我們指出自己的光景之外,還能改變我們。診斷出嚴重病症的醫生,隻不過帶給病人壞消息——除非他願意、且有能力和資源來為病人治療。福音所帶來的好消息是:當我們的病情被診斷出來之後,緊接著便是宣告神有能力、也願意改變我們。既然如此,我們當如何與十字架連結、讓它來改變我們?十字架又如何切入我們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