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屬靈操練禮讚》第一部 內在的操練 叁 · 禱告的操練

(2007-12-12 14:19:56) 下一個




傅士德



"我是你懇求的根據;首先,是我的旨意要你獲得它;然後我使你立意要得到它;再後我使你懇求它,而你便懇求。那麽,你怎能不獲得你所懇求的呢?"

  --朱莉安娜

  禱告把我們放射到靈性生命的前方。在所有屬靈操練中,禱告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引導我們進入與父無間斷的交通中。默想把我們領進內在生命,禁食乃是伴隨的方法,研究更新我們的思想,然而禱告本身帶我們進入靈性最深和最高的工作裏麵。真正的禱告具有創造生命和改變生命的力量。克理(William Carey)寫著說:"禱告--暗中、熱切和滿有信心的禱告--是一切個人敬虔的根本。"(注1)

  祈禱就是改變。禱告是上帝用以改變我們的中心大道。如果我們不願意改變,我們會放棄作為我們生命的一種明顯特質。我們越接近上帝的心,我們也便越發看出我們的需要,並且越發渴望效法基督。詩人卜力克(Willian Blake )告訴我們,我們生命的任務就是學習負擔上帝"愛的光輝"。多少時候,我們喜歡穿著規避的外衣--防光的遮蔽物--以便躲避我們"永恒的愛人"。可是當我們禱告的時候,上帝便慢慢地溫柔地向我們顯示我們藏匿的所在,把我們釋放出來。

  "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 4:3)"正確地"祈求,涉及改變情欲。在真正的禱告中,我們依照上帝的心意去思想上帝的思想:渴望他所渴望的事,愛他所愛的東西。於是我們一步一步地受教,從他的觀點去看一切的事。

  所有曾經與上帝同行的人都看禱告是他們生命中的主要事務。馬可寫著說:"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可 1:35)這些話說明耶穌的生活方式。大衛對上帝的渴慕,打破了自我放縱的貪睡惡習:"大清早我要尋求你"(詩63:1,依英文欽定本譯)。當使徒們麵臨一種試探,要把他們的精力放在別的重要而且必需的事務時,他們決心讓自己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 6:4)。馬丁路德宣告說:"我有那麽多的事務,以致我每天若不花三個小時去禱告,便應付不了。"他的屬靈的格言是:"禱告得好也便研究得好。"(注2)約翰·衛斯理說:"上帝不做別的事,隻是應許禱告。"(注3)他每天花兩小時的時間禱告去支持他的信念。卜萊納(David Brainerd)的生平最顯著的特色是他的禱告。他的記事冊充滿了禱告、禁食和默想的記錄。"我喜歡單獨留在我的小屋中,在那兒我可以花很多的時間禱告。""我抽出今天的時間,暗中禁食和向上帝禱告。"(注4)

  對那些在信仰的前方探索的人,禱告不是釘在他們生活邊緣的小習慣--它是他們的生命。那是他們最有表現的年日之最嚴肅的工作。彭威廉(Willian Penn)為喬治·弗克斯(George Fox)作見證說:"最重要的是他擅長禱告。……我必須說,我曾感覺到和看見過的最莊嚴、最活潑、最受人尊敬的姿勢,乃是他禱告時的姿勢。"(注5)耶德遜(Adoniram Judson)每天七次放下工作,離開同伴,以便從事禱告的神聖工作。他從午夜開始,然後是淩晨;再後是上午九時、十二時、下午三時、六時、晚上九時和深夜,他都會抽時間私下禱告。印度的海約翰(John Hyde)使禱告成為他生命中最顯著的特色,以致人們給他起一個綽號"禱告的海約翰"。對這些人,以及所有曾經勇敢進入這內在生命深處的人而言,呼吸就是禱告。

  然而,我們中有許多人在麵對這樣的榜樣時,心中不免感到氣餒過於激起挑戰。那些"信心的偉人"遠超乎我們的經曆之外,以致我們難免感到沮喪。不過與其為了我們明顯的缺乏而自責,倒不如謹記,上帝時常就在我們目前的情況中與我們相遇,然後慢慢地推動我們進入更深的事物中。偶然一次去跑步的人不能忽然參加奧林匹克的馬拉鬆賽跑。他們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和訓練自己,我們也當這樣。當我們順著這樣的進度去練習時,一年以後,我們可以期望禱告時會有較大的權柄和屬靈的成就。

  我們很容易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給挫敗,因為我們向來所學的是宇宙中每一件事都已經固定了,因此事情不能改變。我們可能心情黯淡地有此感受,不過聖經並不這樣教導。聖經裏的禱告勇士在禱告的時候,都認定他們的禱告能夠而且會使事情有一個客觀的變化。使徒保羅快樂地宣告說:"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林前 3:9)。意思是,我們與上帝同工,共同決定事情的結果。斯多噶派的哲學要求一個關閉了的宇宙,聖經的見解卻不是這樣。許多人都強調對事物的現狀默許忍受,認為這是 "上帝的旨意"。這種態度實際上與斯多噶派哲學家艾匹迪圖(Epictetus)比較接近,過於與基督的教導接近。摩西大膽禱告是因為他相信他能改變事情,甚至改變上帝的心意。事實上,聖經那麽有力地強調我們宇宙的"開放",以致用一種現代人聽來刺耳的擬人法,描述上帝不斷地按照他不變的愛去改變他的心意(參出32:14;拿3:10)。

  這對我們中許多的人都是真正的解放,但同時也把非常的責任擺在我們麵前。我們竟是與上帝同工去決定將來!如果我們禱告得對,曆史上會有某種事情發生。我們竟是用禱告去改變世界。我們還需要些什麽動力去催促我們學習這種崇高的操練呢?

  禱告是那麽廣闊和多方麵的題目,以致我們立即認識,在一章的篇幅中,即使要稍微觸及它的各方麵也不可能。它包含極多重要的哲學問題。為何需要禱告?禱告如何生效?意思是,一個有限的人怎能與無限的宇宙創造主交談?一種像禱告那樣非物質的實體,怎能影響物質的世界?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此外,還有許多禱告的方式,都曾在曆代栽培過基督徒。有漫無層次的禱告,有心智的禱告,有集中的禱告。此外,又有安靜的禱告,放棄的禱告,以及尋求指引的禱告。不勝枚舉。

  討論禱告的真正好書真可說是汗牛充棟。在最好的著作中的一本乃是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所寫的名著《禱告的學校》(With Christ in the School of Prayer)。如果我們想要認識禱告的方法,那麽最好多讀有關這問題的好書,而且深深地加以體會。由於收窄範圍往往反使得問題變得更加清晰,因此這一章會局限於學習如何為人禱告而獲得屬靈的成功。現代的男女那麽迫切地需要我們所能給予的幫助,因此我們最好的力量應該用在這件事上。


〖 學習禱告 〗

  真正的禱告是我們學而知之的。門徒請求耶穌:"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路 11:1)。他們一生都時常禱告。然而,耶穌的禱告之素質和數量裏麵有些東西,促使他們看出,他們對禱告所知實在太少了。如果他們的禱告要在人生舞台上產生什麽果效,那麽他們必須學習其中一些東西。

  當我了解禱告包含一種學習過程時,在我的生命中便得到一個釋放的經驗。我可以自由發問、試驗,甚至失敗,因為我知道我在學習。有好幾年我為所有的事迫切禱告,然而成功率卻不大。後來我看出我可能做錯了,並且看出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學習。於是我拿起福音書,把裏麵所有關於禱告的經文都剪了下來,帖在好幾張紙上。這樣一來,我便可以一次地讀完新約有關禱告的教訓,結果令我十分震驚。若不是我以前所學得的、有關禱告不蒙應許的原因或理由全都錯了,那就是耶穌的話錯了。於是我決定學習禱告,好叫我的經驗與耶穌的話一致,而不是設法使他的話與我貧瘠的經驗相符合。

  也許耶穌的禱告最令人驚訝的特色是,當他為別人禱告的時候,他從來都不以"若是你的旨意"這句話作結。眾使徒和眾先知為別人禱告的時候也不這樣說。在他們作出信心的禱告之前,他們顯然相信他們曉得什麽是上帝的旨意。他們沉浸於聖靈所環繞的境地中,以致當他們遇見特別的情況時,便曉得應該怎樣做。他們的禱告是那麽積極,以致時常采取一種直接有權威的命令方式,例如:"行走"、"你要得痊愈"、"起來"。我看出,當為別人禱告時,顯然不容有猶豫不決、試驗性的和半希望的"若是你的旨意"之禱告方式。

  當然,是有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去采用"若是你的旨意"之禱告方式的。首先,在尋求指引的禱告中,我們的心迫切渴望明白上帝的旨意。"什麽是你的旨意"?"什麽能蒙你悅納"?"什麽能在地上推進你的國度"?這類探索的禱告應該滲透我們全部生活經驗。而在放棄的禱告中,每當我們的心意與上帝的旨意和道路相抵觸時,我們必須樂意放棄我們自己的心意。我們的目標顯然是要學習時常都按照上帝的心意去思想。不過,我們大家有時都會讓我們的願望橫在上帝的道路中。這時我們必須跟從我們的主的引導,他在客西馬尼園禱告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隻要成就你的意思。"(路 22:42)

  當我學習禱告時,我找出一些人,他們在禱告上似乎比我經曆到更大的能力和更高的果效,我請他們把他們所知道的一切指教我。除此以外,我在過去的禱告能手身上尋求智慧和經驗,我搜集我能找到的有關這問題的好書,仔細閱讀。我開始對研究舊約的禱告之士摩西、以利亞、哈拿和但以理有了新的興趣。

  與此同時,我開始為別人禱告,心中期待著應該有也會有一種改變發生。我很高興我沒有等到我已經完全,或者把一切都搞通以後才開始為別人禱告;否則我永不會開始。傅賽(P.T.Forsythe)說:"禱告對宗教來說。正如創新的研究對科學一樣。"(注6)我覺得我是在聖靈的學校中從事"創新的研究"。我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每一次似乎失敗的經驗都導致一個新的學習過程。基督是我身邊的教師,因此一步一步地他的話在我的經驗中獲得證實。"你們若常在我裏麵,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麵,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 15:7)

  我們若了解禱告的工作包含一種學習的過程,便不致於傲慢地把禱告看作虛假的和不真實的。如果我們打開電視機,竟沒有什麽鏡頭出現,我們不會宣告說,在空氣中沒有電視的電波這東西。我們會假定有些東西不對,是我們能夠找出來並加以修正的。我們會檢查插頭、電鈕、真空管,直到發現什麽東西攔阻了這種藉空氣傳達畫麵的神秘力量。當我們看見電視機運轉活動的時候,便知道問題已經找出而且修正了。禱告的情形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的祈求得蒙應允,我們便知道禱告得對了,否則我們得找尋"破損"的地方,也許我們禱告錯了,也許我們裏麵有些東西需要改變,也許我們需要學習新的禱告原則,也許需要忍耐和持久力。我們聆聽,作必要的適應和改正,然後再嚐試。我們能夠有把握地知道我們的禱告已蒙應允,正如我們能夠知道電視機沒有失效。

  學習為別人禱告最要緊的一點是與上帝取得聯絡,好叫他的生命和能力能夠藉著我們傳給他人。我們時常假定我們已經與上帝保持聯絡,然而事實上沒有聯絡上。比方,當你閱讀這一章的時候,數以打計的無線電節目和電視節目穿過你的房間,可是你沒有收到它們,因為你沒有對準那電台。往往人們以絕大的信心禱告又禱告,然而沒有什麽事發生。當然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對準"電台"。我們為別人禱告時,首先要集中下來,聆聽萬軍之主靜靜的雷聲。把我們自己對準那屬神的氣息乃是屬靈的工夫,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禱告隻是徒勞無益的重複話(太 6:7)。聆聽上主的聲音乃是成功的代禱所必須的第一件、第二件和第三件事,祁克果(Soren Kierkegaard)這樣說:"一個人禱告,最初的時候以為禱告是說話。可是他越來越安靜,直到最後他認識到原來禱告是聆聽。"(注7)

  聆聽上帝的聲音是代求不能缺少的前奏曲。代求的工夫有時稱為信心的禱告,以繼續不斷地祈求父的指引為先決條件。我們必須首先聆聽、知道,以及順服上帝的旨意,然後才能祈求上帝的旨意進入別人的生命中。祈求指引的禱告,時常都在信心的禱告之前,也環繞著信心的禱告。

  那麽,學習為別人代禱的起點是聆聽上帝的指引。在開始的時候,聰明的辦法是,把你曾經為蘇茜姨媽的關節炎禱告了二十年的事擱置一邊。在肉體的事上,我們時常都傾向於首先為最困難的情勢禱告:例如末期的癌症或者多樣的血管硬化症等。可是,當我們聆聽的時候,我們會懂得,從較小的事,如傷風感冒或者耳朵痛等開始乃是很重要的。在生命微小的角落中得到成功,會使我們對較大的事件具有權柄。如果我們安靜,我們不僅會學曉上帝是誰,也懂得他的權能怎樣運行。

  有時我們會懼怕我們沒有足夠的信心為這個孩子或那一對夫婦的婚姻禱告。我們應該把這懼怕放下,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藉著像芥菜種那樣微小的信心都能產生大神跡。通常有勇氣實實在在的為一個人禱告,便是有足夠信心的征兆。往往我們所缺少的不是信心乃是憐憫。在禱告者和受禱告的人之間若存在著真正的同情,事情就會不一樣了。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對百姓動了慈心。同情乃是新約中每一次的醫治之明顯特征。當我們為我們所愛的人禱告的時候,我們不要把他們當作"物件 ",而是當作活生生的"人"。如果我們對別人有上帝所賜的同情和關懷,那麽當我們禱告的時候,我們的信心會增長和加強。事實上,如果我們真正愛人,我們巴不得能給他們超乎我們能力之外的東西,那種願望便會催逼我們去禱告。

  內在的同情感是從主而來的一種最清晰的指示,表明這是給你的一個禱告事工。在默想的時候,心中可能有一種意念興起,催促你為這人或為這事代求,又有一種做得正確的保證,以及聖靈灌注的感受。內在的"是",便是上帝授權給你為某人或某種情勢禱告。如果與這思想同來的是一顆沉重的心,那麽你也許應該把它放在一邊。上帝會引導別人為那事代禱。


〖 禱告的群山 〗

  我們決不可使禱告變得太複雜。當我們一旦了解禱告是我們必須學習的東西時,我們便傾向於把禱告變為十分複雜的東西。我們也很容易陷入這試探中,因為我們把禱告變得越複雜,人們也便越發要依靠我們去學習怎樣禱告。然而耶穌教導我們要像孩子來到父親麵前一樣。開放的態度、誠實和信任,乃是一個孩子與他父親溝通的特征。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種親密的感情,這感情可以同時容納嚴肅和歡笑。艾哈特(Meister Eckhart)這樣說過:"如果上帝對靈魂發笑,靈魂又對上帝發笑,那麽靈魂會把人性的特征帶了出來。"(注8)

  耶穌教導我們要為日用的口糧禱告,一個小孩向父親要早餐,絕對相信會給他預備好。他毋須因為擔心明天沒有煎餅吃,便把今天的煎餅收藏起來--就他而論,煎餅的供應是永無窮盡的。一個小孩與父親說話不會覺得為難或者太複雜,他把最微小的需要帶到父親麵前,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小孩子教導我們想象的價值。與默想一樣,在禱告的事上想象也是一件有力的工具。我們對於用想象去禱告可能有所保留,覺得這未免有點貶低自己的身分。小孩子則不會有這樣的保留,聖德勒撒(St Teresa of Avila)也不會這樣。她說:"這是我禱告的方法:因為我不能用我的悟性去沉思,於是我想辦法去描繪在我裏麵的基督……我做了許多這一類的簡單的事…… 我相信我的靈在這方法上獲益良多,因為我雖然不明白禱告是怎麽一回事,但我已開始實行禱告。"(注9)在蕭伯納名著《聖女貞德》(Saint Joan)一書中,聖貞德堅持說她聽見了從上帝而來的聲音。一班懷疑論者告訴她,這聲音是從她的幻想而來。聖貞德不為所動,回答說:"是的,上帝就是那樣對我說話。"

  想象打開信心之門。如果我們的心眼能夠"看見"一個破碎的婚姻重圓或者一個病人痊愈,那麽,要相信真的會如此產生,也就不難了。小孩子很容易了解這些事,並且對於用想象去禱告的事反應極佳。有一次我應邀到一個家庭去為一位病重的女嬰禱告。她四歲的哥哥也在房中。於是我告訴他,我需要他的幫助去為他的小妹妹禱告。他十分高興,我也如此,因為我曉得小孩子往往能夠作出很有果效的禱告。他爬上我旁邊的椅子。我說:"讓我們玩一個小遊戲。既然我們知道耶穌時常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想象他坐在我們對麵的椅子上。他耐心地等待我們集中注意在他身上。當我們看見他的時候,我們開始多思想他的慈愛,而不要老惦記著珠麗病得多麽沉重。他微笑、站立,向我們這邊走過來。然後讓我們兩人把我們的手放在珠麗身上。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耶穌會把他的手放在我們的手上麵。我們會留心注視,並且想象從耶穌而來的光正射在你的妹妹身上,使她痊愈。讓我們佯作耶穌的光與病菌激戰,直到它們全部給光殺死,好嗎?"這位小孩莊嚴地點頭。於是我們兩個用這個稚氣的方法禱告,然後感謝上主,我們所祈求的都會一一實現。我不曉得確實發生了什麽事,也不曉得事情如何完成,不過我曉得,第二天早上,珠麗完全好了。

  讓我在此加插一句提醒的話。我們不是試行在我們的想象中變幻出一些本來沒有的東西。我們也不是企圖操縱上帝,吩咐他做什麽。事實完全相反。我們是祈求上帝指示我們該做什麽。正如朱莉安娜所說的,上帝是我們懇求的基地,我們全然靠賴他。我們的禱告正好像一種反射作用,把上帝先前在我們心中所創造的東西反射出來。那些觀念,那些圖像,那些話語都沒有用,除非它們是從聖靈而來。而你曉得,這聖靈"親自用說不出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 8:26)

  在課堂中有難處的兒童對禱告會有敏銳響應。我有一位朋友是專門教導情感不健全的兒童的,他決定開始為他們禱告。當然他沒有把他為他們禱告的事告訴那班兒童;他隻是為他們禱告。當其中一位孩子爬到他桌子底下,作出胎兒的姿勢時,我這位作教師的朋友會把孩子抱起,默默地為他禱告,祈求基督的光和生命醫治這個孩子裏麵受傷和自我憎恨的情緒。為了避免使他難堪,這位教師會一邊禱告,一邊抱著這個孩子在課堂中走來走去,繼續他正常的工作。過了一會,這個孩子的情緒會鬆弛下來,很快便回到他的座位上。有時我的朋友會問這孩子,他是否記得,當他在一次賽跑中得到第一名時,心中有什麽感受。如果那孩子說:"是的,我記得 ",那麽他會鼓勵他描述他自己跑到終點時,朋友們歡呼和愛他、恭維他的情形。這樣,這個孩子便能在禱告的事工上與他合作,並且增強了對自己的接納(人們對在學校中禁止公開禱告的問題會深刻關懷,但是極少人利用這樣的機會,用這種方法為學童禱告,這豈不是有點反常嗎?其實後者並無法律禁止)。到學年結束時,除了兩個孩子以外,其他孩子都能回到正常的課堂中去。碰巧嗎?或者是。不過湯樸威廉大主教曾經注意到,當他禱告的時候,這種碰巧的事更常發生。

  上帝渴望人的婚姻關係是一種健全、完全,以及永久的關係。你可能知道一些人婚姻陷於極深的困難中,需要你的幫助。也許丈夫與別的女人有染。你不妨考慮,在三十天中,每天一次為這對夫婦的婚姻禱告。在腦中想象那位作丈夫的去見另外那位女人,而開始覺得非常困擾和驚訝,自己竟與這個女人搞上了關係。細心觀察發現他開始厭惡自己有這種違法的外遇思想。再想象他踏進家門,看見他的妻子,心中忽然湧起對他妻子的熱愛。想象他們一起散步,彼此重沐愛河,正如多年之前的情形一樣。"看著"他們越來越多關懷交談,彼此關心。在你的想象中,建造一道磚牆,把那位丈夫和另一個女人隔開。又為這對夫婦建造一個滿有愛情和關心的家,使基督的平安充滿這家。

  你的牧師和崇拜聚會也需要沉浸於禱告中。保羅為信徒禱告;他也請求信徒為他禱告。司布真(C.H. Spurgeon)把他的成就歸功於他教會的禱告。勞伯(Frank Laubach)告訴他的聽眾:"我對你們是否為我禱告非常敏感。如果你們中有一個人沒有為我禱告,我感覺得到。當你們為我禱告的時候,我感受到一種奇異的力量。當牧師講道時,如果會眾中每一個人都為他迫切禱告,一個神跡就會出現。"(注10)用你的禱告滲透你的崇拜聚會。想象上主以他的同在充滿聖所。

  我們能為性的越軌禱告,確知能夠產生真正的長久的改正。性好像一道河流--當它保持在正當的河床上時,乃是一種美好和奇妙的福氣。一道河流如果漲過兩岸,乃是一件危險的事,歪曲了的"性"也是如此。上帝所創造的性的河岸是什麽呢?乃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一生在婚姻關係中生活。當我們為那些給性的難題困擾之人禱告,看見一道泛濫兩岸的河流蒙上主導回它自然的河床時,乃是一種樂事。

  藉著你的禱告,你自己的孩子能夠也應該得到改變。白天與他們一齊禱告,晚上當他們睡了以後為他們禱告。一種愉快的方法是進入他們的臥房,輕輕地按手在你睡了的孩子身上。想象基督的光透過你的雙手,把你的孩子當天所經曆的情感上的創傷以及受傷的感覺都一一加以醫治。讓主的平安和快樂充滿你的孩子。

  作為基督的一位祭司,你能夠施行一種美妙的服務,就是抱起孩子們,給他們祝福。在聖經裏麵,作父母的把他們的孩子帶到耶穌麵前來,不是要他與他們玩耍,或者教導他們,乃是要耶穌按手在他們頭上,祝福他們(可10: 13-16)。他也賜了給你這種能力去做同樣的事。蒙那些知道如何祝福的成年人祝福的小孩有福了!

  勞拍在他所著許多論禱告的書中發展了一種極好的觀念,就是"閃光式的禱告"。他決心學習如何生活,俾能"看見任何人便為任何人禱告!聽見任何人,例如這一群孩子在講話,那個小男孩在哭泣,也立即為他們禱告。"(注11)把堅定率直的禱告閃照在人們身上,乃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並且能夠帶來有趣的結果。我曾經嚐試過,內心默默祈求,求主的喜樂以及他同在的感悟,在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裏麵興起。有時人們沒有顯出什麽響應,可是別的時候,他們回頭微笑,似乎有人向他們說話。在公共汽車和飛機上我們能夠幻想耶穌在中間的通道上走下來,輕拍人們的肩膀說:"我愛你。我最高興的是饒恕你,把一切好東西賜給你。你有最優美的素質仍舊含苞未放,隻要你說'願意',我會把它打開。如果你肯讓我管理你的生命,我會高興去做。"勞拍建議說,如果我們中數以千計的人肯嚐試對我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發出"颼颼發聲的禱告",並且分享我們這樣做以後的結果,我們會學得許多怎樣為人禱告的功課。如果我們中數以千計的人,會不住地向周圍靠近我們的人拋出一件禱告的鬥篷,我們能夠改變一個國家的整個氣氛。"許多單位的禱告聯合起來,好像水滴一樣,會造成一個不能抗拒的海洋。"(注12)

  我們必須學習用禱告去抗拒邪惡。古時的作家敦促我們,要發動屬靈的戰爭去抵抗"世界、肉體和邪惡者"。我們永不可忘記,我們靈魂的仇敵,好像"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 5:8)在禱告中,我們與那班執政的、掌權的爭戰。我們需要在禱告中祈求保守;用基督的生命圍繞我們,用基督的寶血遮蓋我們,用基督的十字架把我們密密封住。

  我們決不可等到我們覺得喜歡禱告時才為別人禱告。禱告像任何其他工作一樣;我們可能不覺得喜歡工作,可是到我們工作了一會兒以後,我們便開始覺得喜歡工作。我們可能不覺得喜歡練習鋼琴,可是我們練習了一會兒以後,我們便覺得喜歡練習。照樣,我們的禱告肌肉需要使它靈活一下,而代禱的血液循環一旦開始以後,我們會覺得喜歡禱告。

  我們毋須擔心這種工作會使我們花太多的時間,因為"它不花時間,但占據我們全部的時間。"(注13)不是除了工作以外另加禱告,乃是禱告與工作同時進行,我們在工作之前,工作期間,以及工作以後都禱告。禱告與行動結合在一起。祈裏實驗了這樣的生活方式:"有一種方法,使我們的精神生活,在超過一種層麵上同時有秩序地進行。在一個層麵上我們可能在思想、討論、觀看、計算、應付外麵各種事務的一切要求。可是在心靈深處,在前景的背後,在更深的層麵上,我們也可能在禱告、愛慕、唱歌和崇拜,以及輕柔地吸入上帝的氣息。"(注14)

  我們有那麽多的事要學習,那麽長遠的路要奔跑。我們心中的渴求實在可用戴以特大主教(Archbishop Tait)的話總括起來:"我要一個更大、更深、更真的禱告生活。"(注15)


〖 進一步研究 〗

  當我到各處旅行時,我發覺有幾點常見的誤解會破壞禱告的工夫。

  第一項誤解是,誤以為禱告主要是向上帝祈求一些東西。禱告蒙應允確實美妙,但它對祈禱的主要功能來說,隻是次要的。禱告的主要功能是繼續不斷地與上帝聯部絡交通。沉浸於基督的光輝中,在那個姿態中感到舒服,吟唱"他與我同行,他與我交談",知道這情況是一種燦爛的實體,在我們每天的全時間中發現上帝,對此發現感到歡樂,而不是不安--這就是禱告的內涵。在這種令人心曠神怡的團契生活中,禱告蒙應許,隻是一種愉快的副產品而已。

  第二項誤解是,誤以為禱告時常是一種奮鬥,正如我們所說的,"進入禱告的負擔之下"。我當然不想否認那緊張和困難的時刻,不過,我發現那不是最常見的經驗。我也不想貶低我們在那位統管宇宙之主麵前所感受到的敬畏,甚至驚懼的感覺。然而最常的經驗是輕鬆、喜樂、安慰、寧靜。有時甚至會歡笑,雖然那歡笑比通常的歡笑豐富得多,也較少矯飾(我是否應該說,更神聖)。有一種同伴和友誼的感受,雖然這種感受也與通常屬人的變化多端的友誼有不同的素質。也許那便使我們成為上帝的朋友。

  第三項誤解是,誤以為我們活在一個關閉了的宇宙中,一切東西都固定了。我們覺得:"既然一切都固定了,而上帝自始就已知道其結局,那麽,為什麽要禱告?"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許你有過挫折的經驗:你與雇主討論公司考慮要接納的政策。你的雇主可能邀請你分享你的意見,而他似乎仔細聆聽你的意見。可是後來你發現,在你進入這個房間之前,公司早已有所決定。許多人覺得禱告就是這樣。不過,如果使徒保羅所說:"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林前 3:9)是對的話,那麽,我們的宇宙的確是一個開放的宇宙。我們與上帝同工,去決定事情的結果。這句話要用敬虔的態度說出來,但它需要說出來--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創作者,共同在世上去促進他的國度。

  第四項誤解是,誤以為假如我們的禱告不是在第一次便蒙垂聽,而且每次都蒙垂聽,那麽,我們的信心便會崩潰。正如有一個人對我說:"如果上帝不垂聽這次的禱告,那麽一切都完了;我永不可能再相信禱告。"就是這種恐懼,使我們傾向於含糊的禱告--那麽,如果沒有什麽事發生,也沒有人曉得。不過,假設我踏進我的辦公室,打開電閘,沒有燈光。我是否會說:"唔,我畢竟從來都不相信電!"不,我會假定有些事情不妥,而我會設法找出問題之所在:也許燈泡壞了,或者線路不對。禱告也一樣,而我時常發現,問題確實是聯絡上不妥,而這錯誤是在我們這一邊。

  第五項有關禱告的誤解是,采納下列常見的教導:"隻禱告一次!多過一次便表示缺乏信心。"我了解如此教導之人的用意是善良的,不過,極坦白地說,這種教導與聖經的經驗和教訓大相徑庭,特別是與耶穌教人恒切禱告的教訓不合。我認為,我們必須持守禱告的工夫,主要是因為我們是一條渠道,上帝的生命和光輝藉我們流入個人裏麵,或者流入某種情勢裏麵。附帶說明的是,我發覺,禱告乃是各項操練中最有幫助的一種,它幫助我們脫離"過去"這妖怪,因為藉著那些為我們禱告的手,有一種內在的醫治臨到我們。

  讓我號召你作禱告的探險--沒有別的東西吸引我們更親近上帝的心。


〖 讀經日程表 〗

  星期日--禱告的模式。太6:5-15
  星期一--崇拜的禱告。詩103篇
  星期二--悔改的禱告。詩51篇
  星期三--感情的禱告。詩150篇
  星期四--引導的禱告。太26:36-46
  星期五--信心的禱告。雅5:13-18
  星期六--命令的禱告。可9:14-29


〖 研討題目 〗

  1.我為什麽說:"禱告是改變"?在你自己的生命中,你曾否有過這經曆?

  2.我們怎能不受"信心偉人"的榜樣影響而灰心喪誌?

  3.相信我們所住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或是一個"封閉的世界",對我們的禱告會造成怎樣的分別?

  4.為什麽看禱告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重要的?

  5.試說明信心的禱告和引導的禱告之間的分別。

  6.勞拍說:"我想學習如何生活,好叫我看見任何人便為任何人禱告"。花一整天嚐試這樣做,並且把你從這經驗中所學得的記錄下來。

  7.在禱告的功課上采用想象力。你對這觀念有什麽反應?

  8.今天便"注視"某些人,想象如果他們領受了雙倍的基督的光輝,會變成怎樣?藉著信心,把基督之光雙倍地送給他們,並且把你從這經驗中所學得的東西記錄下來。

  9.當我們覺得不想禱告時,我們該怎樣做?

  10.你對本章末所引祈裏的言論有何體驗?


〖 進一步閱讀資料 〗

  聖德勒撒(St Teresa of Avila)著:The Interior Castle,Halcyon Backhouse, London: Hodder &Stoughton,1988。本書作者為十六世紀西班牙一位托砵尼。本書描述七個內在的居所,在這居所中,心靈透過禱告的大門進去。在第七個位於正中的居所裏,上帝以最大的光輝住在其中。

  賈丁納(Ken Gardiner)著:Standing in the Gap,Kingsway:1985。這是一本有關代禱的有趣研究。

  哈勒斯比(Ole Hallesby)著:《禱告》道聲出版社Prayer ,Leicester:Inter Varsity Press,1961。本書作者為挪威一位主要的靈修書籍作家。本書之目的是要幫助普通基督徒,發展一種較有意義的祈禱生活。

  利希(Kenneth Leech)著:True Prayer,London:Sheldon Press, 1980。廬雲論到本書時說得好:"這本書不僅論及禱告,而且在讀者中創造了空間,使禱告能增長及成熟。"

  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著:The Prayer Life,Basingstoke:Marshall Pickering,Mach,1989。本書作者是上個世紀一位偉大的宣道家以及禱告者。本書研究禱告生活,並且指出對上帝投降及順服的重要性。

  慕安德烈著:《禱告的學校》校園書房出版社With Christ in the School of Prayer,Basingstoke:Marshall Pickering,1983。本書是一本輝煌的典型著作,處理代禱的職事問題。

  孫德士(J Oswald Sanders)著:Prayer Power Unlimited,Crowborough:Highland Books,1985。這本書對個人的禱告有實際的指引。每一章末了都有合用的討論題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