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進步,使許多科學研究分科更精細、更專業。神學教育是否會受普通學術專業化的觀念影響,因而對《聖經》的研究,也過於偏重分科,而輕忽了《聖經》的全麵性、一貫性的重要?現代的基督精兵,應對《聖經》有整全的認識。但繁忙的日子,卻愈來愈逼使人不願用太多時間在那麽厚的一本《聖經》上。於是傳道人、神學生、基督徒都走向偏重某一部份《聖經》的研讀,以取代全《聖經》的熟讀。這樣,教會中許多因隻熟知《聖經》中某些片段,或不完整的真理知識,而產生的各種對《聖經》本身質疑的觀念,以及彼此見解不一的情形,愈來愈多。甚至竟有人以為把《聖經》看作一個整體,互相關連的一本書,會有牽強之感。這真是可悲的事! 本書特別重視《聖經》的一貫性與全麵性。除了專題研討外,也在全書三百個例解中,指出其互相關連的特點。那就是怎樣從《聖經》的一貫性,看《聖經》怎樣前後互相解釋的解經法。 救主基督怎樣按照神的旨意和步驟完成他的救贖之恩,又施行於萬國,而終於獲得最後完滿的結局,是全《聖經》的主題。這整個過程包括:基督未降生之前,神怎樣預備他的來臨;在他降世為人時,神怎樣證明他是神所差來的那一位;他受死前後,神怎樣印證他是神的兒子,又叫他從死裏複活;他複活之後怎樣向門徒顯現,吩咐他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又應許他的教會,他要第二次再臨,審判萬國,設立他的國度,並引進永遠完美的結局。 這重要的共同主題,不但顯明全《聖經》的中心信息有連貫性,而且證明《聖經》是同一主題的完整經卷。 雖然單單讀舊約五經似乎看不出它是以基督為中心的。但對照新約引用五經的經文就相當清楚,特別是新約的希伯來書,可以說是五經的注解。可見新約如何證明耶穌基督就是舊約所應許的彌賽亞。以下略舉一些實例: 例解5:從亞當看基督 創世記的第一個人物亞當--新約的第一卷教會書信羅馬書提到他時說:"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豫象。"(羅五14) (1)創一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注意:本節是說神把萬物給始祖亞當管理,全未提及基督。) 新約希伯來書引用舊約詩篇第八篇4-6節的話時這樣記載:"但有人在經上某處證明說:'人算什麽,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麽,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並將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既叫萬物都服他,就沒有剩下一樣不服他的。隻是如今我們還不見萬物都服他。"(來二6-8) 留心讀這段經文,可以看出那受靈感寫新約的神仆,怎樣把原本指亞當管理萬物的話直接套用在基督身上,變成萬物要服在基督腳下(參拙作《新約書信讀經講義》第八冊《希伯來書講義》第二章講解)。 可見創世記選記神將萬物交亞當管理之記載,主要目的是指向基督。如此按屬靈的意義套用,正是希伯來書可以用十三章的精簡篇幅,解釋了整個舊約律法精義的原因。凡是不存成見讀《聖經》的人,都會承認,這是無可置辯的《聖經》自己的釋經法。 (2)另有人質疑:希伯來書所引用的,是當時通用的七十士譯本,不是舊約的原文,因而以為應以原文為準。試比較: 詩八4-8--"便說,人算什麽,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麽,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裏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注意:詩八8與來二8之不同,來二8把詩八8之"亞當管理萬有" 指明是"基督掌管萬有") 這樣說的人等於認為自己比希伯來書的作者,即當時在希伯來人及希臘人文化中長大的使徒(包括主耶穌),對舊約希伯來文的領會更準確,更有權威。又大膽的否定了希伯來書作者對舊約《聖經》之解釋所領受的靈感。且明顯的忽視了希伯來書二章的下文,即整個小段的總意。這正是過份咬文嚼字的人們容易犯的偏激。 (參<例解151、165>) 例解6:羔羊預指基督 約一29--"……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創世記第四章,亞伯用羊羔獻祭得蒙神喜悅。我們不明白為什麽亞伯所獻的得蒙神悅納。施洗約翰傳道時便為我們指出,耶穌基督才是真正背負世人罪孽的羔羊。 希伯來書十一章4節指明亞伯因信獻祭蒙悅納,所信的正是那真正為人贖罪的羔羊。"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十4-14) 所以,新約《聖經》解釋了舊約未加解釋的簡略記載,而說明了羔羊所表明的是基督。 例解7:以諾預言基督再來 創五24--"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創世記五章的以諾,因信被神接去。他因信什麽而被神接去?他所信的也是基督。因為猶大書14節告訴我們:"以諾曾預言……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猶14)可見以諾所信的是那要來的基督。 有人以為猶大書論以諾的事,可能是引自經外的資料。這樣說的人,武斷的肯定了猶大不可能直接領受聖靈的啟示,隻可能從別的書卷編輯資料。這樣主張的人,可能深受現代作家以"編輯"別人的資料為主的治學方式之影響。這種編輯式治學方法,未必適用於啟示性的《聖經》,如: 加一11-12--"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 例解8:家譜指向基督 《聖經》的第一個家譜記在創世記第五章。創世記十章記載挪亞的後代,那是創世記裏第二個家譜。第十一章又有一個家譜。第卅六章有以掃的後代……。這些家譜的記載,也都是要逐漸的把耶穌基督介紹出來。如: 創世記第四章先記了該隱的後代,其實是把該隱從亞當的正統後代中刪除(因該隱是"屬那惡者"的--約壹三12),然後在第五章另記載亞當的後代。為什麽亞當後代中選記了十代?因為要把挪亞帶出來。為什麽隻記載挪亞的事跡?因為挪亞後代中有閃、含、雅弗。為什麽在十一章又特別記載閃的後代?因為閃的後代中有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的後代以撒,以撒有兩個兒子--雅各和以掃。《聖經》先記以掃的後代(創卅六章),其實是把以掃的後代從亞伯拉罕、以撒這係統中刪除。然後從創世記卅七章起(五經的主要記載)都是關乎雅各子孫的事;因為基督就是在雅各的後代中降生的。 所以創世記所記載的家譜,也是指向基督,要把耶穌基督舉薦出來。基督才是整卷創世記的中心。所以除了《聖經》明明的引用以外,也要留意《聖經》這類似乎與基督沒有直接關係的記載,更能在字裏行間顯明受感寫《聖經》之人的觀念。 例解9:摩西與基督 摩西是舊約信心偉人。出埃及記記載他曾為同胞打抱不平而殺了一個埃及人,因而逃到米甸。但新約希伯來書卻為我們指出他逃到米甸的主要原因是為基督。如: 來十一26--"他看為基督受的淩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 可見不但創世記中的信心偉人所指望的是未來之基督,出埃及記所記的曆史也是以基督為中心。摩西是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領袖。他撇下埃及的一切,目的是為神將要借基督而成就的旨意。這是神在希伯來書中說的。單看舊約看不出摩西是為基督而輕看埃及的財物及榮耀。但新約的啟示,卻解釋了舊約所未詳記的部分。 例解10:出埃及記中的基督 出埃及記中的守逾越節(出十二章)、宣告律法(出十九至廿三章)、建造會幕(出廿五至三十章),這三大要事都是預指基督。例如:逾越節的羔羊是預表基督(林前五7)。律法的目的是要引人到基督跟前。"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裏,使我們因信稱義。"(加三24)"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羅十4)而以色列人所建造的會幕,新約希伯來書清楚告訴我們,那是天上真帳幕的預表(來八1-5)、是將來美事的影兒,耶穌基督才是舊約所要預表的真象。 舊約選用曆史人物或事跡,表明那位神將要差來的救主。新約則解明那些史事、人物、或禮儀的真正意義,是用不同的講法講解同一主題。以下兩節經文非常明確指明這點:(請勿略過)來十1--"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象,總不能借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 西二16-17--"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例解11:大祭司的職任 利未記八、九章詳記由神指派之第一任大祭司亞倫就職經過,其實是指向基督是神所指定真正的大祭司。 來五4-5--"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象亞倫一樣。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 亞倫事實上不是一位稱職的大祭司。不但本身不完全,他所獻的祭牲也不能真正贖罪。但這第一任大祭司的職任是指向基督,他是真正完美的大祭司,他把自己無暇無疵的獻給神,成就永遠贖罪的事,遠非舊約的祭司所能比。 注意讀以下經文: 來九13-14--"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並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何況基督借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暇無疵的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麽?" 來十10-14--"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隻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凡祭司天天站著事奉神,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所以利未記中最主要的職分- -大祭司與他的工作,都是指向按神時候道成肉身之基督,將成為真正永遠贖罪的大祭司。 例解12:民數記二十章的磐石 民二十8--"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水就從磐石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參出十六6) 林前十4--"……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出埃及記十九章以色列人到了西乃曠野,一直停留到民數記十章11節才起行。民數記記載他們在西乃曠野經過編整隊伍之後的行程。而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章1-11節把這段曆史撮要的告訴我們,整個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行程,其實是以基督作他們的引導。 注意:使徒保羅說那流出活水給以色列人喝的"磐石就是基督"。摩西所擊打的是磐石,那磐石怎麽會是基督?原來那引導以色列人走曠野路的,其實不是摩西,那流出活水給他們喝的也不是石頭,是那在曠野行程上暗中引導他們的基督。(詳參<例解176>"擊打磐石") 在約翰福音三章13-14節主耶穌也曾引用民數記廿一章摩西舉銅蛇的事,講到他自己如何被釘十字架。可見神在舊約常借曆史的故事,描寫那要來的耶穌基督。民數記似乎是記載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行程,其實是從另一方麵按著基督這個中心,描寫他對選民的引導。 例解13:申命記中的先知 申十八15--"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象我,你們要聽從他。"(參18節) 五經最後一卷書是申命記。摩西臨終之前,為以色列人痛思以往,策勵將來,把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行程作了一個總溫習。其中最著名的一節金句,就是神應許摩西說要在他們中間興起一個象他的先知(如以上所引經文)。 注意:這位象摩西的先知,就是以色列人所盼望的彌賽亞。施洗約翰出來傳道的時候,法利賽人曾打發人去問他:"你是準?是那先知麽?"(參約一19- 25)"那先知"指應許中"象摩西的那先知"。以色列人全都明白那是指彌賽亞說的。使徒彼得在聖殿的所羅門廊下,向猶太人講道時,也引證申命記的話,證明基督就是舊約所應許中的"那先知"。他說:"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象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徒三22-23) 例解14:約書亞記中的元帥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占迦南,是承接摩西未完的工作。但他一如摩西,不是真正的領導人,基督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書五13-15--"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裏有撥出來的刀,對麵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裏,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府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什麽話吩咐仆人。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 約書亞以為他自己是領以色列人攻占迦南地業的。但神卻借異象讓約書亞知道,神才是"耶和華軍隊之元帥",並使他在他跟前俯伏下拜。所以那真正為以色列人戰勝仇敵的是基督。 這話是根據希伯來書二章10節"救我們的元帥"而說的。為什麽不說他是救我們的救主,而稱他為救我們之元帥?這把救主與元帥兩件事合並起來說,暗示: ①他是我們屬靈爭戰的真正主帥。 ②我們得蒙拯救時,就立即歸入那屬靈的軍兵之中;接受救恩,就是投效基督麾下了。 ③他作我們救主的同時,也作了我們的元帥。他救我們的目的,並非單單要我們上天堂,還要我們作搶救靈魂的精兵。 例解15:曆史書中合神心意的王 不少人對舊約為什麽要記載以色列國列王的曆史感到奇怪。有人因而覺得舊約《聖經》所記的主要內容,不過記載以色列人的史事而已!對今日信徒沒有重大關係。其實神是要選用曆史說明他的救道,這是《聖經》啟示的一種方式。整個列王時代中《聖經》特別要突出一個人,就是大衛王。並借這大衛王指向基督這個主題。 撒上十三14--"……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 結卅四24--"我耶和華必作他們的神,我的仆人大衛必在他們中間作王。這是耶和華說的。" 注意:撒母耳所說"合神心意的人"就是大衛王,而以西結所說大衛必在他們中間作王時,大衛早已死了四百年。"大衛"其實是指耶穌基督。 既然整個列王時代,隻有大衛一個王被稱為合乎神心意的王。大衛所信的是什麽?是那要來的基督。他所寫的詩篇曾預言基督怎樣受死(詩廿二篇),基督怎樣複活(詩二7,十六10,比較徒十三33-37),基督在今天怎樣作我們的牧者(詩廿三篇),將來怎樣作榮耀的王(詩廿四篇)。神應許大衛他的後裔要接續他的王位直到永遠(撒下七12-13;代上十七12、14)。 按彼得在使徒行傳二章30節的解釋--"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那後裔其實不是所羅門,乃是所羅門所表明的和平的王--耶穌基督。 馬太福音一章1節稱耶穌基督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大衛的後裔。整個以色列的曆史所經曆的王朝,證明人的國度都必敗亡,隻有基督的寶座才會到永遠。基督的國度降臨,才有真正平安。所以整個舊約曆史書是指向基督,以基督為中心。由此可見,《聖經》如何按基督這個主題互相補充,互相解釋。 例解16:先知書中如何論及基督 路廿四44--"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 複活之主耶穌自己解明舊約"先知的書"與"詩篇"都以他為論題,所以先知書同樣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全部先知書對基督的降生、在世為人、傳道工作、受死埋葬、複活、再來、建立他的國度,都有詳細的預言,指明: ①基督降生將由童女懷孕(賽七14); ②會降生在伯利恒城(彌五2); ③他的態度謙卑柔和又慈祥(賽四十二1-3); ④他在世傳道時怎樣被人鄙視(賽五十三3) ⑤最後他為我們的罪受鞭傷(賽五十三5); ⑥被列在罪犯之中,葬在財主的墳墓裏(賽五十三1-12); ⑦當他的國度降臨時一切都和諧,甚至野獸與家畜也不互相侵害。(賽六十五25,參賽十一6-9) 單單以賽亞這一卷書已經提到基督的生、死、複活、再來和設立國度了。其他的先知書,每卷書的內容,都提到神對他選民的拯救,以色列國末後得複興的榮美景象。而以色列國的複興,常是基督設立他的國度的表祥,都是以基督為中心。 例解17:四福音是基督生平大事記 約二十31--"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本節記在四福音之末,可總括四福音,都是直接記載基督正是神所差來的兒子,使凡信他的"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新約的四福音講到主耶穌的生平時,有許多次提到他的事是"應驗經上的話"。如: (1)基督的降生:太一22-23--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借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 (2)希律殺嬰孩,主耶穌逃難到埃及:太二17-18--"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在位瑪聽見號啕大哭的聲音……。" (3)主耶穌剛出來傳道時,在會堂裏念《聖經》,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念到一處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路四18)然後"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四21) 他在傳道時,常憐憫有疾病的人,把他們治好,太十二17-21--"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裏所喜悅的,……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4)他要上十字架以前,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太廿一4-5說:"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要對他安的居民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 到了客西馬尼園那天晚上,主耶穌預言他的門徒會因他的緣故走散、不認他,是應驗經上記著的話:"……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太廿六31)(參亞十三7) (5)耶穌基督被公會定罪之後,猶大良心發現,把錢拿回來,丟在聖殿裏,出去吊死了。這也是應驗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亞十一12-13;太廿七9-10)。 (6)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兵丁拈鬮分他的外衣,也應驗詩篇廿二篇18節的話:"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詩廿二18) (7)後來他被掛在十架上,猶太人因為第二天是安息日,要將犯人的腿打斷,免得屍首留著過安息日。但到耶穌跟前時,看見他已斷了氣,便沒有打斷他的腿。約十九36-37說:"這些事成了,為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亞十二10又說:"……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紮的。……" 所以四福音所記載基督的一生,既然一再的強調"應驗舊約的預言",可見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是同一中心的,都以基督為主題。 (8)耶穌基督向以馬忤斯兩個門徒顯現講解《聖經》說:"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廿四27,參44節)可見摩西和眾先知,都以基督為中心,是主耶穌自己解明的。 (9)主耶穌和猶太人辯論時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五39) "這經"當然是指舊約《聖經》。舊約《聖經》就是為基督作見證的。可見新、舊約《聖經》的信息是一致的,都是為基督作見證。這是《聖經》自己的解釋。 例解18:使徒行傳記述基督教會擴展 (1)"教會"就是蒙基督從世界中選召出來的人。這些人並非單單聚在一起,且要肩負他複活顯現時所交付的大使命,就是:①往普天下去,使萬民作主門徒;②凡他所吩咐的,都教訓門徒遵守。而使徒行傳就是記述教會怎樣遵行複活主的吩咐,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到外邦列國的情形。 (2)徒廿八23--"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證明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 注意:本節所記是使徒行傳末章的事。在本節中保羅向當時的猶太人所講論"神國的道",也就是本節下半部"耶穌的事"。這些"耶穌的事"和"神國的道 ",就是整個使徒行傳所記載的,都是有關眾使徒與初期教會,如何把基督的救恩從耶路撒冷傳到外邦的事。換言之,全卷使徒行傳所記使徒們所有傳道的事工,與所傳的道,都是耶穌的事,也是關乎神的國度之擴展的事。(留意本節之下文23-28節) (3)徒三22-24--教會初期,彼得和約翰起來為基督作見證說:"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象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從撒母耳以來的眾先知,凡說預言的,也都說到這些日子。" (4)注意24節--"從撒母耳以來的眾先知"也就是從列王時代起的眾先知。撒母耳是列王時代的第一個先知。"從撒母耳以來的眾先知,凡說預言的,也都說到這些日子",可見眾先知預言的主題,都是指向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如何為我們成功了救恩這個主題。 (5)徒十43--彼得在哥尼流家傳福音時,也提到耶穌基督是眾先知所預言的那一位:"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6)所以基督的救道,和神國的具體實現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使徒行傳所記完全吻合基督這主題。 例解19:教會書信闡釋救恩真義 全部教會書信都是講解基督的救恩原理,以及蒙教贖之教會,如何遵行基督在加利利山所頒布的大使命;並教導聖徒與眾教會,如何應用福音真理的道,改變人的生命與生活。 使徒行傳末章保羅責備猶太人不肯聽信福音後,說:"所以你們當知道,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徒廿八28);而羅馬書的開端,保羅在自薦中特強調他自己是"特派傳神的福音",並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與使徒行傳他自己所說的話完全銜接。而且羅馬書正是把基督救恩原理解釋得最清楚的一卷書信。例如: (1)羅一16--"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在這節經文中使徒指明: ①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是神的大能。注意:不是說傳福音的人有大能,而是說福音本身有大能,隻管傳揚,到了時候必有收成。 ②福音的果效不是所有人自然得救,是一切信的人才蒙拯救。 ③信福音的人不應以福音為恥。不以福音為恥的人才能把福音傳開。 (2)羅十五19、23--保羅向羅馬人見證說:"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但如今在這裏再沒有可傳的地方……"可見保羅不但在羅馬書中解明救恩的重要原理,並且身體力行,甚至"在這裏再沒有可傳的地方"。 (3)保羅又寫信給加拉太各教會,指出割禮派異端的錯誤,解明因信稱義的恩惠福音之原理。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指出他們以屬世智慧誇口的錯誤,勸誡他們不可分爭結黨,要有同一身上肢體的感覺,同榮同辱。晚年行將殉道之前,寫信指導下一輩的傳道人如何治理教會,如何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如何作無愧的工人……。 所以全部新約書信,都是講解並指導人遵行並體驗基督救恩之完美,竭力建立基督屬天的國度。 例解20:啟示錄中完美神國的實現 啟一1--"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仆人約翰……" (1)新約的末卷啟示錄,一開始便聲明這卷書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在第一章就講到基督的教會,並描述基督的榮耀形象。全書逐一講論基督將要再來施行審判,結束這世代,完成神永遠的計劃,進入神永遠的榮耀裏……。這就是為什麽神要創造人,又經過救贖,然後進入永遠的原因。因為經救贖之人,都是神所生的兒女。不隻是受造物,是有神生命的兒女。這等人正是神所要建立之永遠完美的國度,其中的國民都是神的兒女。他們雖然不能象神那樣全能,卻都是神所生的真正子民。 (2)新約《聖經》確證這一事實,即所有蒙救贖的人,都是"從神生的兒女",如: 約一13--"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 他們都已與神的性情有分,如: 彼後一4--"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欲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他們將必會象神並得見他的真體,如: 約壹三2--"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象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 所以整本《聖經》的主題,是以耶穌基督和他所成功的救恩為中心。這共同的主題說明《聖經》的一貫性和完整性是不容分割的。 例解21:應明白全《聖經》 啟廿二18-19--《聖經》之最後一卷末段說:"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麽,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麽,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1)主耶穌在這裏不但強調他的啟示已經完全了,也說明了他的啟示的完整性,不許人增加和減少,既然是這樣,基督徒是否應當對主耶穌的啟示有完整的概念?我們雖沒有增加或減少神的話語,但因為對神的話語的認識不夠完整,雖然神的啟示是一貫的、完整的,可是在我們的觀念中卻不是完整的,反而常是隻抓住許多不同的片斷,而私自斷章取義的應用。所以基督徒必須努力追求在神的話語上,貫通《聖經》的中心信息,使我們得到一個完全的概念。這該是每個基督徒終身追求的目標(沒有可以"畢業"的日子)。那才是神啟示他的話語給我們的目的。 (2)《聖經》既然是一本完整而又有一貫性的書,不但有一貫的主題,在結構、立場方麵也都是一貫的(見下章)。所以在研讀《聖經》時,必須注意《聖經》的一貫真理。在研究其中任何專題時,都該從整本《聖經》的立場看。尤其是要鼓勵信徒有條統的逐卷研讀《聖經》,使他們對全本《聖經》有完整的概念。培養信徒對全本《聖經》有完整的概念是今日華人教會最急切的事務。隻注意挑選一些經文,單研究一些專題是不夠的。專題研經雖可在短時間內對某一問題,用綜合多處經文予以徹底說明。但專題或綜合性的研經之缺點是:帶領查經的人,可能偏向某一方麵選用經文,未將所有有關經文都列出,因而較可能誤導聽眾有偏見地接受了他個人的見解。 所以比較起來,按卷研讀,更能收完整概念之功效。因為受上下文的管製,就不易斷章取義。並且可在無形中養成在讀經時注意上下文的習慣。眾信徒應當趕快追求對《聖經》有全麵性的認識,全貌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