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禱冊(原文載一九三四年二月間衛士理會報)
司師母
丁立美乃是中國之一基督徒,專以善於祈禱而得名者。關於牧師之事工最足感動我心者,即其代禱冊,全書有二千餘名之多,按日為之代禱。我雖亦有代禱冊,但其名數遠不及彼。由我經驗中,悟知為人代禱,乃一重大特別之工也。
我曾聽聞傳說,當美國紐約聖經學院之白牧師來華,遇及丁牧師時,因謂之曰:“丁牧師,餘憶餘弟之名已在君之代禱冊中,餘亦欲將餘之名附入是冊。”丁牧師從容對曰:“君之名固早已在餘冊中,編於一二九號也。”餘聞斯傳說之後,不料竟得機會與丁牧師良晤,請其將餘名記之於冊,大約被編於第二五○○號也。餘甚望丁牧師於代禱時,從後幅返回,則餘名或可每日先被提及。
丁牧師究竟如何為若輩代禱耶?他乃利用常人荒廢不在意之時間,如閑居,如舟車中,如散步時,不斷為若輩代禱。每天的時間,完全用在與主交通上。其所代禱之人,時則世界知名之傑士,時則鄉間無足道之平民,時而歐美,時而中國,蓋無分國際與地位也。
一友語餘曰:“與丁牧師來往十日,即得利益不少,因有一種豐富之感力,此感力非學問,亦非口才,乃禱告之力也。”丁牧師在我家時,曾於午夜,尚見其臥室內有燈,翌晨問之。則曰:“彼此分手後,尚有五百人未曾代禱,故不得不在睡前舉行也。”
幾十年前,在中國山東膠州附近,一座大村莊上,有一所長老會所辦的學校,那就是丁家莊子。丁立美的祖父母和父母都是信基督,而且受過洗禮的。他們漸成為精勇的基督徒,便立時自己造起禮拜堂來,請本地的人作牧師,這樣地激動了別的許多信徒團體,都照樣行起來。
丁立美在童年時代,就像老提摩太一樣的受著聖經的教訓,使他增長許多的聰明。他是那莊村小日學的出身,雖然每年隻有少數人入學,但它影響啟發中國後來的教會很大。若是當先沒有那麽個學校,今日的山東,不過隻多加一個丁家鄉農而已。可是那所小學,竟將一位中國青年引上服役世界的大道。
他完畢小日學的課程,便去上中學,而至於大學,承狄考文師母的教化。當時狄師母很用心為主看顧那些孩子,並且十分懂得學生心理和難題,丁牧師至今仍是記念狄師母,並稱她為靈性之母。
他畢業於大學之後,又上過神學,當庚子之亂勃發時,他正在山東作牧師,被當地政府陷害,被捕入州官衙門,慘受棍責。他雖不是第一個為主受苦的人,卻較大使徒保羅受棍責“四十減一”還多五倍。按當時,羅馬律法,凡責四十棍者,須減少一下,而中國卻無是律,所以足足打了丁牧師二百棍,又被放入又黑又髒的監獄,幸免於死,未與諸殉道同難。
但是主並未離開他,主應允了多人的代禱,恰巧有一位傳教士請山東巡撫袁世凱把丁牧師釋出,這是主聽了眾人的呼求。
丁牧師出獄後,將做什麽呢?他沒有為基督受盡苦楚嗎?他要改換他職業嗎?不,無疑地他為基督受苦難,更與主親密交往,比鋼更堅,所以他服務救主,比以前更熱心。從此之後,他更忠心為主背十字架,為主流血的先驅,傳主的福音,沒有比流血再有力量的。我知丁牧師現在可以向著主的麵說:“這是我的身體,我為主所獻上的。”
他充滿了火熱的靈,所以不能老在一個地方服務。他漸漸感覺他的責任重大,他眼見中國許多青年人,都在利祿場中忙碌,僅有極少數的人,願獻身作福音的使者。他不自主的回到他的母校,求主與那裏的青年人同在,他規勸他的朋友熱心。他們卻給他很少讚助。丁牧師並不是個絕頂聰明和有口才的人,他的朋友們應該不記念人的作為,要知道主“已揀選了世間最軟弱者”,他並不歇止他的熱心。一九一○年二月,他毅然到濰縣的大學裏麵,公私的聚會都切迫的為他們祈禱。到會末的四天中,有三分之一多的人,從金錢事業裏轉過來,將他們的才智工夫,獻給被釘十字架而死的主基督,作傳道的工夫,其中一人,即為今日中國大有功績的教育家。
在他那四天的工作中,把神的印記,記在中國的學生裏麵,所以一九一○年夏季,便成立了中國學生遊行布道團,他被聘為第一任遊行幹事。他行程:北至滿州,南至廣東,及海邊港口,而至西藏,無論到何處,為他們成一個“基督服務團”,使每個學生有高尚的靈命生活。
常在他的聚會中,從一個人,到五十人,一百人,二百人,悔改歸主,曾有一位布道使者記載:“當丁牧與我們同在,他完全改換了全校的空氣。”
慕迪博士論丁牧師說:亞洲近幾十年來,教會史中,感動學生最多,而那些學生獻身牧養教會的人,都是因丁牧師一人。
他不但將他的精力和時間,給學生們,並且無論他到何地,總用一半的工夫,去勉勵蘇醒別人靈命生活,他更注重個人宗教經驗並領導人和睦。
在遊行布道工作中,由於聖靈之動工,常常引導幾千青年信徒皈主,讀聖經並祈禱主叫他們要實行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次,在一個地方聚會,八天之內,有二百人立誌信主,開普爾先生雲:此人像火焰,在中國全地照耀,使千百人的心發出聖靈的光輝,使許多人火熱地為主工作。
丁牧師的麵容像聖人一樣,常被人稱為中國的聖約翰。他這偉大的生活中,有什麽秘訣呢?沒有。若果我們每個都賠上我們的代價,我們便會和他一樣的。
我們稱讚這中國偉大的信徒,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山東省那所小學校,那工作是在將近五十年前,出過一個為中國和世界生活服務的丁立美牧師。
二、熱心有功效的禱告(原文載美國主日學報)
譚約翰夫人
穆德博士說:“一個真認識丁牧師的人,必知道他布道的果效,是因他與神的密交,並為多人代求之故。”
在他一切工作內,最叫人注意的,即他代禱的事。二十多年前的一個代禱本子,已經破舊了,他站起來,提到他代禱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的禱友,已蒙神應許了,改變了,或者為神使用了,他為他們感謝天父。
除了這個本子外,尚有兩個別的代禱冊。一個是一九三六年四月二日新立的。自醫生告知他說,他的病沒有好的盼望以後,他就專心多作代禱之工。在五月二日的禁食禱告會中,他提到神在夢中指示他代禱之要。他夢見他是個學生,他的先生查看他的禱告本子,不及他同學好。故他知他在病中更要作不是平常的代禱。義人的代禱是大有功效的。他又提到自己一生工作,分為三個時期,如聖殿的分法:外院、聖所、至聖所。外院是對眾人講道之期,聖所是教授時期,至聖所是生病時期。如今可以麵對麵的天天與主見麵談心。這個工作是十分高尚,十分美好的。
他提到他代禱得了十樣好處:
三、勤於禱告
柴師竹
據我所知道的,他是最勤禱告,最熟聖經的一人,他有新舊代禱名冊三本,一為他在青年會作遊行布道學生立誌布道幹事時所記,內有請求代禱的人二千名,他常題名禱告。彼時他曾遊行至山東沂州,在經文中學領會數日,我正在那裏念書,即在那時受主感動,奉獻給主,立誌一生為主傳福音,感謝主成全我的初願,我想這是丁師代禱之工使然。又一冊,是他離世前數月,病臥在床時所立,(還有一冊我忘記是在何時所立),他真是為主作了最要緊的工作,與主同工,大祭司的工作。我還記得在滕縣上學時,由於他的提倡,成立了按次輪流禱告晝夜不息的了望樓,那時我正是在丁師後邊,我按時去禱告,有時丁師還正在禱告未完。我見了他懇懇切切的態度,聽了他哀憐動人的聲音,真是為人立了虔誠的榜樣。當時我即謹慎的,安靜的,跪在他的身旁,一同禱告。及至他知道了,即停止他的聲音,讓我獨自在那裏禱告。有時他約我等同學數人,作長夜禱告,在那一年,我的靈命所造就者甚大,在他的書房有新舊的串珠聖經三、四本,內中都有密密的顏色筆畫。等到他病臥在床,不能讀聖經時,仍背誦經句不已。好幾次我去看望他,他正在背聖經;有時他一麵背誦,一麵叫我看著聖經,看著他背的有無錯誤,卻真不差一字。他真是給我留下禱告的榜樣,讀經的榜樣。
四、在禱告上得勝
丁寶筠
我最初的記憶,對我的父親,便是他的禱告。常常被他懇切禱告的聲音,把我從夢中驚醒,他總是在天未亮的時候,便起來禱告,一個一個的題名禱告。實他這人生中,是過著禱告的生活。
在拳匪時,他因為信主受逼,被捉下在監中,他雖然受了二百軍棍的責打,甚至皮破血流,但他仍是穩如泰山,他曾說過在他遇到患難時,他最好的一個安慰,便是禱告告訴神,因為神是全能者,是一位永不改變者,我的父親所以能脫難,便是他的禱告得勝了。
他不隻在年青力壯的時候禱告,就是他臥病在床時,特特預備了一本新的代禱冊,還有他周遊全國時,立誌歸主的名字,差不多有三千,他每天早上四點多鍾醒來,便提名為每一位他認識的人禱告,他病有八個多月,他亦用這僅有的八個多月,亦加倍的代禱,他曾說“我現在不能起來講道或是拜望每位信主的人,但感謝神賜我有禱告的權能,為每位每一件事告訴神,禱告是沒有時間、地位、學位、口才來限製的,它是完全自由的,所以我更加快樂,因為世上所最不出名的,竟成了天上最寶貝的榮耀者……。”就上麵的幾句話,更可知我的父親,在禱告上,已得勝了。
五、追求聖靈充滿的牧者
潘子豐
丁立美牧師一生的偉大事跡,定有他的許多摯友來為他寫述。獨於他的靈程上的巨大轉變期(一九三○--一九三二)怕隻有我一個能夠追述了。因為那時候我們同在滕縣工作,我長華北弘道院,他在華北神學任教授。而我們兩個人又在一個時期,一個教會之內,一同轉變過來的。故能對於他這一次轉變的認識,比較的清楚一點。
事情是這樣,一九三○年十月,有華北神學畢業生楊文山牧師,在距滕縣城十五裏地的一個鄉間,領奮興會。因為聽說楊牧師是新領受了聖靈的恩賜,我同丁牧師就帶著妻子去赴會。每日過午趕了去,次日早晨再回來,(那時我們兩個學校都未放假),在一個晚間的聚會,丁牧師便大大的痛苦,澈底的認識了。從此就又被聖靈充滿,恢複了已往的能力,再開始他從前的金銀寶石的工作。
本來領受第二步的恩賜──聖靈的洗──原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敝的了不得。不過以一個在教會上毫無聲望,毫無地位的楊牧師所主領的一個鄉間奮興會,竟使得這“奮興十八省”的丁牧師屈尊枉道的去赴會,去認罪,這顆謙虛而饑渴慕義的心靈,卻赤裸裸的呈露出來了。
我同丁牧師既是同時領受了第二步的恩賜,便格外的覺得相親,常常在一處禱告,──或在書房,或在田野,或在樹林內,整天的過著活水湧流的生活。在那時候,因為看見了我們的這種生活而興起的學生,實在不少。
經過這次巨大的轉變之後,我們是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了。一麵同心合意的恒切禱告,一麵又熱切的注意到傳道的工作。有一次,我同丁牧師自泗水步行到大峪口去,(兩地相距十八裏),因為那一天,是大峪口逢集,路上行人絡繹。我們兩個,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隨走隨傳,使每一個行人,得到兩次聽道的機會。那一天真是覺得聖靈同在,在說不出來的快樂,以後我們又擇定鄒縣東鄉,請了專人,實行開荒布道,為這件事,丁牧師更是過了力量的捐錢。
末了,在丁牧師的轉變期間,還有值得記述的一點。就是丁牧師自從領受了聖靈的洗以後,每於講道之際,即竭力見證,靈洗是第二步恩賜,是今生可以經驗得到的。這在別人,又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敝的了不得,而在教會上已經獲得崇偉地位的丁牧師身上,卻又是一件大事,因為在那個時候,一般教會領袖,對於靈洗,莫不指為異端邪說,去之唯恐不遠,拒之唯恐不力。而丁牧師竟不顧謗毀,大膽的為這個真理作見證,這又是何等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