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安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十九9~10)
神以祂大能的手,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地拯救出來,與他們同在,引領到迦南地,承受應許的產業,要使他們在神所賜的美地上,一生一世和他們的後裔得以長久蒙福,就命摩西招聚百姓,頒布誡命、典章、律例,教訓他們謹守遵行。
神所吩咐的話是超然的、有智慧、聰明、公義的律法,「我照著耶和華──我神所吩咐的將律例典章教訓你們,使你們在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哪一大國的人有神與他們相近,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在我們求告祂的時候與我們相近呢?又哪一大國有這樣公義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們麵前所陳明的這一切律法呢?」(申四5~8)。
神的道理潔淨,典章公義真實,是一生一世,直到萬代後世子孫,當謹守遵行之最周全、完備的生活規範,對敬畏神、事奉神,待人處世各方麵皆有钜細靡遺的教誨,讓屬神的人得到生活的智慧,受過這些善道教育的人,過智慧人的生活,在神麵前作完全人(參:詩十九7~9)。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迦南地是神所應許賜予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永遠為業的美地,是有山、有穀、雨水滋潤之地。神眷顧的地,從歲首到年終,神的眼目時常看顧之地,祂必按時降秋雨、春雨,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申十一11~14)。
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摘取葡萄都是生活中微末瑣事,神卻藉此機會教誨百姓謹守幾件小事──不可「割盡」田角、不可「摘盡」葡萄,觀微知著,在小細節中卻有重要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一、學習敬畏神、謹守誡命
神施恩惠眷顧地,降下雨,使地大得肥美;賞賜豐年,叫人飲食飽足,可是人卻很容易忘記神。「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
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申八11~14、17),藉著豐收時刻,深刻感念神的慷慨賜予,祝福滿滿。土地的主權是神的,人是神的管家、土地的使用者,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麼。豐收時,必將財物和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也效法神慈悲憐憫的心懷,將所得的一切與人分享。
「富戶與窮人在世相遇,都為耶和華所造。」(箴廿二2),「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箴十六4),人生來有富貴、貧賤、賢、愚,或是健全與缺陷之分,但是神不因各人外在條件而差別對待,在祂眼中,每一個人都是同樣受尊重、寶貴的,人也不可因天生的優越條件來欺壓、輕看、藐視別人,雖然世人重富輕貧為理所當然,「貧窮人,弟兄都恨他;何況他的朋友,更遠離他!」(十九7),但智、愚、貧、富、貴、賤不同的境遇,隻是如戲的人生中,所扮演的一個角色(參:林前四9;來十33)。
在人生舞臺上隻有通力合作,互助互愛的演好各自的角色,才有美善的人生、祥和的社會;屬神的人更需要因敬畏神、效法神,對孤苦貧乏人付出憐憫,給予更多的愛心關懷。
欺壓貧寒、戲笑貧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唯有憐憫貧乏的,乃是尊敬主(箴十四31,十七5),「……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將食物分給窮人。」(箴十四21,十九17,廿二9)
二、分享是恩典與責任
「不要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來十三16),豐富尊榮都是從神而來,「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祂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祂從灰塵中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撒上二6~8),萬物都是從神賞賜,在客旅的人生中,在今世富足的生活,要知足、感恩,更要看出我們的責任,「富有的時候,當歡心樂意的事奉神」(參:申廿六1~2、10~12,廿八47;箴三9~10)。
「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隻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守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7~19)。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行各樣的善事。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林後九8~11)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三27),賙濟行善是神賜予我們的恩典,給予我們能力與機會,也是理所當然的責任。「賙濟貧窮的,不致缺乏;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箴廿八27)
三、不虛張聲勢,誇大渲染
「田角」、「遺落的」、「掉的果子」皆是指不會引人注意的,易於被忽視,不被人看在眼裡的地方。神要我們在遵行誡命的時候,不必刻意的突顯自我,低調些比較好,我們不過是盡一個屬神、敬畏神最本分的責任,而且那份力量與機會都是從神領受的(林前四7),既是領受於神,按神旨意而行,還有值得自誇之處嗎?還需要登在明顯的版麵上誇耀、彰顯嗎?那隻是突顯愚昧無知與羞恥吧!(參:箴十三16,十二23)。
主耶穌不也鄭重的告誡施捨時要小心,默默做,而且不傷及受惠者的自尊、尊嚴,才會顯出行善的價值與高尚,「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麵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們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麵前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六1~4)。
不喧嚷,也不自誇自擂,安靜、默默的做,是主給我們的教訓與最佳典範(太十二18~21)。
四、留個「心中」的田角
兄弟和睦同居,鄰舍和諧相處,是人間第一等美事(詩一三三1)。人際關係、鄰裏相處是複雜不容易學習的,一樣米養百樣人,人心不同,各如其麵。
《聖經》中有許多與人相處的高明教訓,要引導人人都能敬畏真神,遵守誡命,愛鄰舍如自己,臻至人間至高、至善的美境,終生平安喜樂,又可將「世上的光」從近處照到遠方,遍及全地,無奈在現實環境中又談何容易!摩西轉達神頒佈的律例、典章、教訓都有完備的規範,可是仍然得為審斷百姓大大小小的事情,弄得大家精疲力盡(參:出十八13~26)。
再周延的律法,也因各種外在、客觀因素及各人不同心態而走了樣,磨擦糾紛就層出不窮。有時遇到的是喜歡考究自己的榮耀、死要麵子、頑劣固執,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之輩,或是利害得失攸關重大之人、事、物(參:箴廿3,廿五23~28,廿六17~28),更是不肯善罷幹休,硬是搞得大夥兒都難看、雞飛狗跳、永無寧息,他才樂意。
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留些許「田角」,在葡萄園──「教會」屬靈的團體中,留些掉下的、遺落的和沒有「摘盡」的葡萄──一些些的饒恕、寬恕,愛的關懷、體諒、尊重等,再棘手的事情,就沒有不能解決、不能圓滿落幕的。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是聯絡全德的。」(西三12~14)。
當有弟兄得罪你時,不可站在理上,「得理不饒人」,義正詞嚴、理直氣壯,非得把人掐得喘不過氣,置之死地不可;鬆一鬆手,留給人一條路、一線生機,俗諺說:「徑路窄處,留一步路予人行」,孫子兵法中:「圍師必闕,窮寇勿迫」,企圖將對方徹底殲滅,並非高明的戰法,將人逼至絕境時,生命都不保的情況,勢必全力反擊,絕不會坐以待斃,連生命都不要的,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心態與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留別人一條生路,也是救自己免入絕境,不可一點過錯都不肯放過,常常定了人的罪,也將自己帶進審判中,「主人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太十八34),不就因為他揪住、掐住欠小債的同伴的惡形惡狀,才自投羅網再陷入已經可以擺脫的罪責、懲罰嗎?(參:太十八21~35;路六37)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就在甚麼事上定自己的罪。」(羅二1),沒有人能逃脫神公義的審判,不要自以為義,居心高傲自比為神,是神的代言者,替天行道正義的使者,待他人之過刨根究底,搜盡證物,非要擊垮、催毀殆盡不可,真是豪氣幹雲、氣勢磅礡,其實「義正詞婉、理直氣和」,不要把人掐得死死的,「留一口氣予人喘,留一條生路予人行」,更見高明。
不自己伸冤,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田角」,掃羅嫉恨大衛,屢次欲將其置之死地,追逼得大衛如喪家之犬到處奔逃,大衛也數度得獲良機可以一擊格斃掃羅,結束痛苦流離、身心煎迫的生活,但大衛都因掃羅是神的「受膏者」,不敢伸手害他,一再的忍讓(參:撒上廿四6,廿六9、16)。
大衛敬畏神、深信神必為他伸冤(參:撒上廿五39;撒下廿二48),不敢妄自採取行動,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羅十二9)。
批評、指責別人很容易,寬以待己,嚴以待人,對自我要求寬鬆,對人卻又苛求,「智慧人在乎明白己道」(箴十四8),不但觀察入微,可以看到弟兄眼中有刺,更有自我批評、自我省思的能力,看到自己眼中的樑木,才是知人知己的智者。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一個淫婦到主耶穌麵前控告她,正期待耶穌一聲下:「按律法」處置,眾人可以拿取石頭擊斃她,這是唯一且勢在必行的結果。
眾人個個磨手擦掌、迫不及待採取行動而後快,誰知主耶穌卻磨磨蹭蹭的,遲遲不開口,不是猶豫,不是耽擱,因祂要為這個婦人和所有的人留一個「田角」──省察自己,在眾人的催促中,直起腰來,凜然環視眾人,拋下一句話:「你們中間誰無罪,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一眨眼工夫,從老到少,一個個原來勢在必得睚眥必報,等著看好戲的群眾如洩了氣的皮球,有如鬪敗之犬,夾著尾巴逃之夭夭,罪犯已理屈詞窮俯首認罪,又是證據確鑿逮個正著的現行犯,絕無可饒恕的餘地,可是主耶穌無視於這些,好似故意姑息、縱放罪犯,漠視律法和眾人之怒,平靜的以慈悲憐憫的心,宣告祂的判決:「我也不定妳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讓犯罪的婦人和所有的眾人,鬆鬆手,不致掐死人也掐死自己。
結語
留個「田角」,留給人也給自己有自我省察、自我批判的縫隙,不致於指責、審判別人的同時,更審判了自己,定自己的罪。看來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不單是為窮人和寄居的人而留的慈惠,更是為蒙神賞賜田產的主人恩上加恩而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