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馬太福音係列講座-- 第十四講 \'天國\'

(2006-06-06 09:11:02) 下一個

馬 太 福 音
信息:維保羅Pastor Paul Viggiano
根據錄音整理、翻譯:王兆豐
(2004年3月14日)

第十四講 "天國"
《馬太福音》5:1-3

  我們從今天開始來講<馬太福音>第五至第七章“登山寶訓”的係列。我先來讀一下5:1-3:

  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1-3)

讓我們一起禱告:

  父神啊,我們禱告,求您今早賜給我們智慧,使我們明白“天國”指的是什麽。我們對耶穌不斷宣講的這個國度應當作出何種反應,我們從中應該學到什麽東西。父啊,求您幫助我們來理解這一切。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施洗約翰和耶穌來,都宣講了關於神國度的事。“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從第五章起,耶穌要宣講的,可以說是曆史上最偉大的一篇道。這篇“登山寶訓”中的“八福”都是以特定的聲明開始和結束的;它們都是在描述基督國度的特徵和她真正子民的特征。有一點你是不能回避的:耶穌是在宣講關於他的國度──神的國度。

  這個“國度”一直是個很有爭議的題目。你讀舊約、新約,“神的國度”到處都是。關於這個“國度”到底是指什麽,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推測。既然<馬太福音>強調的就是神的國,我想用整個一堂講道的時間來專門討論這個題目,這對我們是會很有益處的。在談到“八福”之前,我要先來講一講“神的國度”──這個“國度”究竟是什麽。當你想到“神的國”時,你腦子裏出現的是什麽?我們已經講到了不少:“他來,宣講神的國”、“天國近了”。當我們想到“天國”的時候,知不知道究竟什麽是天國?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個國度的一些特征。

一、國度的特征

  “神的國”在舊約裏就以種子子的形式存在於以色列國。這個概念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以色列的確是一個可見的國家;她有國王,例如大衛王、所羅門王、掃羅王等等。這實際上是一個種,或者對我們今天在新約裏所說的“國度”而言是一個影子、一個預表。雖然它已經以種子的形式存在,但它真正的、全麵的展現,是伴隨著它的君王耶穌來到世上的。此國度的來臨是盼望已久的事。對於忠信的人,它的到來一點也不令人驚奇;亞裏馬太的約瑟自己“也是等候神國的”(可15:43)。“神的國度”也是一個要轉變的國度──要從以色列手中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太21:43)。

  我們看到,一方麵亞裏馬太的約瑟在等候此國度,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一個轉變將要發生: “神的國”要從舊約的以色列國手中奪去,賜給一個新的國──這是一個能夠結出果子的國度。因此,“神的國”不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聖潔的國度、一所普世的教會;它將延伸到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延伸到全地。即使是在舊約裏,神也已經賜下了這應許:全地的人都要因亞伯拉罕的後裔蒙福。

  我們看到,一開始是以色列一個國家。基督一來,“神的國”就變成了國際化而遍滿全地。所以說,對那些正確閱讀舊約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盼望已久的國度;它的到來不會讓人感到驚訝;這也是一個(代表)轉變的事件。

  從新約的角度看,這是一個馬上就要到來的國度。我們已經多次讀到“天國近了”──約翰宣講過,耶穌教導過。“近了”就是說“馬上就要開始了”。在<馬太福音>十二章裏耶穌趕出鬼之後,他對此作了清楚的說明:他的到來就是將神的國帶來:

  28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太12:28)

  耶穌說得很清楚:他若靠的是神的靈趕鬼,神的國就臨到他們了。他的確做(趕鬼)了,那麽神的國度當然就已經在那裏了。

  這裏我順便提一下:諸如<留在地上>LeftBehind;<已逝的偉大地球>The Late Great Planet Earth 這些書裏建議說,“神的國度是將來的千禧年國度。”這種說法今天很流行,但就我們眼前這段經文來說,則是一種非常牽強的解釋。有人相信,“神的國”、“基督的國”、“天國”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祝福都要等到基督再來時才會開始。於是,我們今天所生活的時代就成了曆史中的一段“括號裏”的時代。這種觀點與聖經中一再一再所說的“天國近了”即“馬上就要開始了”是不符合的。耶穌沒有說神國的某些事快要開始發生了,另外一些事你們就隻好等著了。“神國”的到來和全麵彰顯是隨著其君王的誕生而來的。請看<以賽亞書>9:6~7:

  6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7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賽9:6-7)

  這國度是隨著基督的出生、生活、受死、複活和升天而開始的。

  把“神國”與“天國”區分開來是沒有意義的(有的人的確是這麽做的)。耶穌在<馬太福音>19:23~24裏就交替地使用這兩個名字。你若將<馬太福音>13:11和<馬可福音>4:10~11作一下比較的話,就知道“神國”與“天國”之間是沒有差別的;聖經裏這兩個名稱都用。

  從一個角度上說,“神的國”有一個地理位置上的、時間上的一麵;它“鄰近你們了”(路 10:9)。從另一個角度說,“神的國”是屬靈的,它在人的“心裏”(路17:21);那是“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的”(林前15:50)。因此,“神的國” 有物質的一麵,也有靈性的一麵。這是容易引起困惑的。耶穌講得很清楚:這國度的祝福既是永恒的,也是在曆史中的、真實的。

  29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30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路18:29-30)

  從這裏看,此國度的祝福不僅是屬靈的、永恒的,也是發生在曆史之中的。今天我們坐在這裏,可以自由地談論神,不就是神國度的祝福嗎?神國對現實世界的正麵影響不應該叫我們感到驚訝;然而我們也知道,進入此國度要經曆許多艱難(徒14: 22),因此這不但在曆史中有許多祝福,也在曆史中有許多試煉、磨難。

  “神的國”不是地上的政權。它沒有國界,沒有國旗,也沒有軍隊。今天早上我們讀到 <以賽亞書>二十六章那裏說,神要擴展疆界。這就是說,神的國度是沒有疆界的;它一直在增加,一直在增長。這個國度的發展方式也不像地上的各國。耶穌在<約翰福音>中說:

  36......“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隻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

  但他沒有說:“我的國不在這個世界裏。”他說:“我的國不屬於這個世界。”他是在指出:“我的國度不會像羅馬帝國、希臘、埃及、巴比倫那樣發展。我的國是屬靈的國度。”

  但在此同時,“神的國”必定會成長壯大──像芥菜種一樣,一開始很小,然後越長越大,將來要遍滿全地;像酵一樣,對生活產生全麵的影響。我們一般容易把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看作是相同的;事實上它們不同。芥菜種開始很小,後來長得很大;而麵酵則是滲透、影響全團。所以,“神的國”會對生活中的每一個層麵都產生影響。從聖經上可以看到,神的國度雖然與地上的國度不同,但最終必將贏得地上所有的國度。我們在<啟示錄>11:15讀到:

  15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

  這是發生在曆史中的事。世上的列國都要成為我們主的國,成為基督的國;也就是說,他是萬王之王,他掌管地上所有的王。他們的國必成為我們主的國,成為基督的國;他必作王。

  雖然神使用人,但是這個國度的成功靠的是“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賽9:7)。盡管是靠神的“熱心”完成的,但卻絕非意味著神就不使用中間環節、人就從神成就他的作為中排除出去了;也不是說,我們就坐等其成吧。它意味的是:教會的努力、人的努力,因著神的恩典,因著神的靈、神的話,會在曆史中起作用。

  國度的成功也是基督在整個曆史中的任務。讓我們讀一讀、看一看基督在曆史中的任務吧:

  24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25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林前15:24-25)

  下麵我們來談一下人進入這個國度。“進入神的國”可能會是件令人感到不易理解的事;人如何進入神的國,可以在耶穌那段有名的聲明裏看到:它是“在人不能[的事]”(太19:26a)。我沒有引這段經文的全部,就是那個富有的少年官問耶穌如何才能進天國的那段對話。耶穌說,富人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使徒們站在那裏問:那麽誰能進天國呢?耶穌是怎麽回答的?“在人不能”──你是不能進入的 (我們馬上就會來討論這一點)。天國看來對罪人特別優待。你讀福音書就知道,耶穌好像對罪人特別關心:

  “......31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太21:31)

  稅吏是什麽樣的人?是很壞的人。他這段話是對誰說的?是對那些以自己的義心安理得的人說的,是對那些認為自己還不錯的人說的──“而那些壞人、妓女,他們倒要比你們先進入(天國)。”

  在此同時,那些鐵了心要一直生活在罪裏的人是不能承受、也一定會失去自己在神國裏的產業的(參林前6:9-12)。保羅(警告我們)說,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奸淫的、親男色的、偷竊的、醉酒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雖然神的國是專門為罪人設計的,但那些一心沉湎於罪中的人是不能承受的。

  乍聽上去,好像有點難以理解,實際上卻是很容易明白的。耶穌對那些因為自己的罪而心碎的人總是說:“走吧,不要再犯罪了!”耶穌教導說:“人進入天國必須有小孩子般的信心。”那些小孩子來到耶穌跟前,使徒們加以阻止:“你們小孩子不要來湊熱鬧。”耶穌宣布說:“你們若沒有像小孩子那樣的信心,就不能進入神的國。”這樣的信心才是將你帶進天國的信心;這種孩童般的信心包括相信和悔改(可1: 14)。

  耶穌已經教導說,人是不可能進神的國的!如果這就是結論,那麽人就實在是沒有希望了,不是嗎?!我們就隻好吃吃喝喝、娶親結婚,大家回家算了!因為我們在神的麵前什麽都做不了了。但耶穌在這個聲明之後,接著教導說:“在神凡事都能!”(太 19:26b)我們常常看到人們用這句經文來鼓勵自己,就像足球運動員、商人或其他的人要想克服障礙、困難時拿來用的。但這種引用經文的問題是,“在神凡事都能”的前麵一句話是什麽?是“人進入神的國”──在人不能,在神卻能。假如你想靠自己進入,那是不可能的;但“在神凡事都能”。耶穌常常用比喻來講說神國的事,令人很難明白。有人說,耶穌之所以用比喻是因為他在和普通百姓說話,所以就用很容易理解的比喻。你們有沒有讀過這些比喻?它們很難理解的!連他的使徒們都不明白。他把他們叫到一邊,向他們解釋。他們問他:“你為什麽用比喻來教導人呢?沒有人能聽懂啊?連我們都不懂。”

  11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隻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太13:11)

  因此,你對神國的知識和理解是神賜給你的。你若想要靠自己來得到,耶穌說過了,那是不可能的!有人說:“我知道你(天國)在哪裏,我會盡最大的努力來做敬虔人,並幫助人,向人傳福音。我會靠自己跑到你這裏來。”可是耶穌說,這是不可能的。你、我完全要靠神的恩典才能進入天國。

  人進入神國的信心本身都是神自己所賜的。這點,在耶穌告訴尼哥底母關於進入神國的必要條件時特別明顯(你們都知道這段對話)。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領袖;他夜裏來見耶穌,或許怕在白天被人看到他去找耶穌。他很謙卑地說:“我們知道你是從神那裏來的。除非有神同在,否則沒人能行那些神跡。”耶穌對他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3:3)。耶穌是在宣告:“你不能進入,你也看不見,除非你蒙了重生。”

  “重生”是今天常用的一個詞。許許多多基督徒稱自己是“重生的基督徒。”有人也問過我:“你是不是一個重生的基督徒?”如果我對耶穌說的話沒有理解錯的話,我若未蒙重生,我就根本不是基督徒!“重生基督徒”的說法是一種重複。

  我發現有件事很奇怪:我們很多人把“重生”(或“從上頭生的”)當作為可以通過我們的意誌來獲得的。但聖經說得這麽清楚──在人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尼哥底母,也完全不明白,他說:“我已經老了,怎麽還能重生呢?”但不知怎麽搞的,我們卻以為我們知道了,搞清楚了。現代的神學家甚至還著書立論,教人“如何重生”。

  我每個星期二早上都在老人院帶領一個查經班,已經持續十四年了;前後已經有三批老人參加,大部份都是婦女。大約十年前,有位老太太,她每次查經時都帶著希臘原文的<新約>來。她是二戰時期的宣教士,非常有智慧(和她一起查經對我也是一種祝福)。她常常說,我們對於自己的重生所能做的貢獻,不會比我們從母腹中生出來時所做的多。你們中間大多數人可能都不記得自己出生時的情形,對嗎?你當時起的作用,不過就是使你的母親痛苦罷了;你一點貢獻都沒做。

  因此,那種說我們可以對自己的重生作貢獻的觀點,不僅與上述的例子不相符,也與耶穌說的“在人不能”的教導唱反調。我們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夠進入神的國,甚至是見到神的國,都單單是因為神的旨意,而不是人的意誌。

  或許,“神國”的最高概念是“天堂”(這樣想是對的)。耶穌在<馬太福音>25:34教導說:

  34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太25:34)

二、我們如果來理解“神的國”

  我們已經說過,“神的國”不僅僅限於以色列國或任何世界上的國家;但“神的國”卻不是人類不可企及的。它不是那麽不可見、那麽非物質性的;我們不但聽得到,甚至也能碰得到它。當我們領聖餐的時候,就是神在曆史中觸摸我們。你不是坐在家裏、藏在暗室裏,沒有經過任何物質接觸就成了基督徒。你必須聽到、看到。神通過基督進入到這個世界,參與到人類中間。雖然耶穌離開了地上,但他為我們留下我們可以一直參與的東西(聖餐),讓我們可以通過物質世界裏的東西來與屬靈世界溝通。這難道不是我們的經曆嗎?我們今天在坐的各位都是因為有人曾告訴我們,向我們傳了福音。從時間和物質概念上說,“神的國”是與基督的教會,與地方教會聯在一起的,因為普世教會由地方教會所組成;這些教會有牧師、長老和執事;不是人所設立的組織,而是聖經設立的。教會是宣講“神的律法和福音”的機構。你走進一間教會,就應該看到像我這樣的人(牧者)站在那裏講道,宣講關於耶穌的事 ──他的律法、他的福音;施行聖禮;聽到人讚美他的名字,宣告他的得勝。這裏有我們都一起參與的信息。你們不僅僅是聽眾,更是參與者。一會兒你們就會參與主的晚餐;你們已經參與了唱讚美詩敬拜神,參與了宣告信仰。我們每次禮拜都會集體朗讀<使徒信經>或“大使命”等等。你們是作為這個國度的公民來參與的;這是一種物質上的可見的參與。

  近年來,教會的重要性被大大地輕視了。人們熱衷於談論自己與耶穌的關係是如何重要;除此之外,別的就不那麽重要了。他們常常說:“你做的如何不重要;你去什麽教會也不重要”......,把教會放在了並不重要的位置。但曆史上卻不是這樣的。教會的重要性在曆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人忽視。當然,羅馬天主教過份地強調了教會的重要性;但今天有相當多的基督徒認為教會不重要,覺得“我與神有個人關係;我可以去教會,也可以不去教會。我可以到海邊去,到山上去。這是我與神的個人關係”(一會兒我還要來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要指出的是:曆史上人們因著聖經給教會的特殊地位而對教會非常重視。十七世紀四十年代寫成的<威敏斯特信仰告白>有下麵這段令人吃驚的關於“教會”的教導。我第一次讀到的時候嚇了一大跳,誤以為這是過份強調了。讓我來讀一下:

  可見教會,即福音之下的普世教會(不像是在律法之下,隻限於以色列一國),由全世界一切公開承認真正信仰的人和他們的兒女所組成,是主耶穌基督的國度,是神的家與殿。一般情況下,在她之外,人不可能得救。(徒2:27;林前1:2,12: 12-13;詩2:8;啟7:9;羅15:9-12;林前7:14;徒2:39;結16:20-21;羅11:16;創3:15,17:17;太13: 47;賽9:7;弗2:19,3:15)

  我從前聽過那麽多的“時代論”的教導,當我讀到教會是“主耶穌基督的國度”時,真是大吃一驚,以為這是羅馬天主教的東西呢!

  但基督明確地設立了地方教會;這是寫明在<聖經>裏的,不是嗎?(提前第3 章;多第1章)。<新約>的使徒書信不都是寫給地方教會的嗎?如哥林多的教會、加拉太的教會、帖撒羅尼迦的教會等;耶穌在<啟示錄 >第二、第三章中的信就是寫給以弗所的教會、士每拿的教會、別迦摩的教會等等的。這些有牧師、長老、執事,有聖禮,執行紀律的教會的責任是:傳講神拯救大能的福音信息。

  我的朋友們,今天你們坐在這裏,手上拿著聖經。你要知道,若不是神保守他的教會,你手上是不可能有聖經的。你以為<聖經>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這是神通過教會保存下來的;這是他的話。神通過他的話保守了教會,也通過教會保存了他的話(希望你們好好思想這句話;一會兒主日學我們還可以來討論)。

  當我們聚集在一起,講到耶穌、唱詩讚美他的名字、施行他的聖禮時,我們是在一個物質的範疇裏運作。正如基督所教導的,它是神國的大能在現實中的表現。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別的什麽嗎?假如教會不是物質上、現實中的神的國度,那麽請你告訴我什麽才是?我們對那些輕視、無視地方教會的人要有警覺;從一個角度上說,他們輕視、無視的是神的國。

  但這些時間上、地理位置上、外在的教會機構本身並不是神國度的全麵體現。它們是器皿,是恩典的管道。我們在物質上,在現實中運作;但我的禱告、我們長老們的禱告──我也希望你們的禱告──是求神利用我們所做的這些事,在這些事裏麵做屬靈的事。神通過這些器皿,將他的兒女帶進他永恒的、屬靈的國度,來喂養他們的靈魂。假如我們所做的隻不過就是外在的形式,那麽這些事不僅是無意義的,甚至也會成為審判我們的東西。一會兒我們參與聖餐的時候就知道,如果我們隨隨便便、不加思考地參與,那就不僅沒有意義,也會變成審判。因此,輕視、無視教會就是把自己──也把別人──從神為了發展他國度所設立的方式上隔絕。假如我們與聚會、敬拜時所做的這些事隔絕,那麽隨這些事而來的祝福就與我們隔絕了。我們已經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有些人身上──他們決定不再去教會,結果(背離神)越走越遠。

  一個人若說他離開教會單獨與神同行、在靈裏成長,就猶如一個人完全不顧家裏的一切需要但卻說他是在履行作父親的責任一樣(荒唐)。他可能會說:“我自己禱告、讀經”──就好像他在說“我給孩子打電話呀!”一樣(孩子還是見不著父親)。把這種做法說成是與神完全沒有關係可能有點過火,但這種做法絕不是基督為了讓人得培養所設計的方式。參與領聖餐是我們來與基督相遇、眾聖徒交通的聚會,是一個聖潔的聚會。如果我們忽視、無視教會,基督所設立從教會流出的祝福最終都會漸漸失去。

  <聖經>也讓我們覺得,當教會榮耀基督時,教會的會員也會在生活的各個層麵成為鹽和光。神的國必要影響我們的家庭,影響我們生活的社區和國家。我們在這裏(教會裏)聽到神的話之後,難道不去行在家庭裏、反映在(民主選舉政府官員的)投票上嗎?我們不會說:“在信仰上我有(基督教的)神,在政治上我有另外一個神。”

  既然聖經上應許說,基督的國度將會繼續擴展,直到基督再來,那麽我們就知道神對人、對社會的影響最終一定會贏得這個世界,地上各國都要成為我們主基督的國,所有其他與此相反的世界觀最終都必消亡。但這並不意味著(神國的發展是)直線形的上升;它會有上、下起伏。從曆史上看,今天的美國就處在一個下坡路上。然而我們必須堅信,“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一切。”人的不信絕不能動搖神的應許;他一定會在曆史眾完成他的旨意。

三、警惕

  我們應當警惕。從物質的角度上說,我們來教會是來在神的國度裏。基督應許過我們,他在我們中間──當然我們知道神是無所不在的;但在特殊的、成聖的概念上,當他的百姓聚集在一起敬拜他的時候,他就在他們中間。但我們必須首先蒙重生才能從屬靈上進入神的國;這就解釋了從物質角度上看“神國”的事(即神的國在曆史中所發生的可見的事)和從屬靈角度上看“神國”的事(即那正在發生的、那將要來的不可見的、永恒中的事)。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我們就能更正確地理解基督關於神國度的比喻了:

  47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水族。48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裏,將不好的丟棄了。(太13:47-48)

  這張網拉上來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們現在也可以左右看一看──誰已經被這張網給拉了進來──我們都是被神護理之工的網給帶進來的。下禮拜開始講的“登山寶訓”會讓我們來查驗一下自己,看看我們僅僅是可見國度的成員呢,還是像耶穌所教導的,我們有“勝過法利賽人的義”。這是神在我們心裏所造成、所流出的義,不是靠人敗壞了的意誌所產生的、僅僅是表麵上的義。

  在<馬太福音>22:1~14裏,我們讀到一個在神國度裏的人,但他隻是外表上的。耶穌用一個婚宴的例子告訴我們,父親為兒子準備了筵席,去請人來赴宴。很多人不願來;父親很生氣,命令仆人出去,到大街小巷各處去撒下拖網,把他們都拉進來,結果他們都來婚禮上赴宴。讀到這裏,我們已經看到了國度,看到人們被網了進來參加婚宴。但這個比喻並未就此結束,因為婚宴上有人沒有穿上合適的衣服。你們熟讀聖經就知道,給人“穿上衣服”這個表達方式從<創世記>神給亞當、夏娃用獸皮而不是無花果葉子(做衣服),一直到< 啟示錄>我們被基督遮蓋,指的都是一件事。這個人進入了神的國,但卻沒有合適的衣服。父說:“把他趕出去!”耶穌教導說,這個人雖然進了神的國,但因為沒有合適的衣服,就被扔進了漆黑的幽暗之中。

  這對參加教會的人是何等大的警告啊!

  請問:你僅僅是可見教會的成員而已呢,還是你因著神的恩典,求告基督的名,相信他是唯一的救主,將你從罪中救出了呢?如果是,你就會承認他在你生活中的主權。雖然我們每天都在犯罪,都達不到他的要求,但他是王,他配得我們的忠心。你是否單單相信他?你是否被“穿上了”基督?你有在他裏麵的信心嗎?

  從下禮拜開始,我們就要來學習耶穌關於他的國度的那篇最有名的講道。他會論到此國度的特征和它百姓的特性。到時候我們就可以來一起思考,看看我們是不是神國的公民。他會論到神國公民蒙聖靈所賜而具有的品格和他們所蒙的祝福。當我們學習“八福”的時候,會來討論這些特殊的品格。

讓我們一起禱告:

  父神啊,我們切切向您禱告。我們認識到神國的榮耀,我們知道您設立了教會作為向人類表明您恩典的器皿。父啊,願我們不再忽視您滿有恩典帶給我們的、將我們吸引到您麵前來的神的國度。父啊,您國度這可見的表彰必能完成她所要完成的任務,改變人心。父啊,願您叫人從死裏,從黑暗裏活過來,求告主名而得救,進入榮耀的永恒國度,那是您從起初就為那些求告基督之名的人(預備和)提供的。

  我們禱告是奉基督的名,阿們!

[請執事和長老們上來,我們準備主的晚餐。]

  這餅與杯可以說是這個可見國度中最大的事;掰餅喝杯是主耶穌親自設立的(聖禮),的的確確是你們作為神國成員所履行的公民義務。讓我在這裏再一次提出警告:聖經清清楚楚地教導說,人若以無缺乏信心、以隨隨便便的態度來參與這可見的聖禮,但卻與神國其他可見的事有份,就說明你在屬靈的事上有了問題。這是什麽意思呢?

  你相信耶穌嗎?你公開承認過自己的信仰沒有?聖經明確地教導人應當相信、受洗。你若沒有受洗表明這信心,就意味著你還不信,你還沒有相信耶穌要求你做的事。因此,你就不應當參加此聖禮,因為洗禮在聖餐之前,是第一個聖禮。

  你是否遠離地方教會?剛才我們已討論過,地方教會是基督在地上可見的國度。

  以上的情況如果是你,那麽你應當將這餅與杯傳下去,不要碰。這是一個可見的表達方式,但我們知道它具有屬靈的重要性。因此,你當相信耶穌,求告他的名,相信他是你的主、是你的救主。你也已受過洗,是基督教會的正常會員,沒有受到教會的處份。孩子們,你們若已經懂事,已經在長老們麵前說明你們能夠思考這聖禮(的意義),知道耶穌為我們所做的,那麽我邀請你們一起來吃這餅、喝這杯,接受由此而來的祝福。

讓我們一起禱告:

  父神啊,我們切切禱告,求您使這餅與杯分別為聖。父啊,求您增加我們的信心,讓我們好好地紀念耶穌的死──他的死使我們得活。我們禱告是奉他的名,阿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