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馬太福音係列講座--第十六講 《八福》(下)

(2006-06-20 12:27:55) 下一個
馬 太 福 音
信息:維保羅Pastor Paul Viggiano
根據錄音整理、翻譯:楊永麗
(2004年)

第十六講 《八福》(下)
《馬太福音》5:1-12

  我們今天繼續“馬太福音”第五章1~12節(第二部分),上星期沒有全部講完。

  馬太5:1~12“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虛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的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注:中文和合本譯為“虛心的”應譯作“靈裏貧窮的”, “有福了”更好的翻譯應該是“蒙福了”]

讓我們一起禱告:

  “父神啊,求您賜給我們智慧的心好叫我們明白作為您國度的子民我們應當如何行。父啊,求您的國度在這世上擴張,並且必然成為一個祝福。我們禱告,父啊,求您自己得著榮耀,求您改變人的心,將所有一切帶入您的國度裏,我們禱告是奉耶穌的名,阿門!”

  我妻子很喜歡把家裏弄得既舒服又吸引人,在這方麵她的確做得非常好,我們家是個十分溫曖的地方。她的嗜好之一是園藝,她津津樂道的一件事便是種花,我對園藝並不在行,沒有種過很多東西。有一次她搞了一個美麗的小花園,但是幾個月內,那些植物和鮮花開始枯萎,很快都死了。我問她怎麽回事,她告訴我說,這些是草本的植物。後來她又建一個。這次的花、草、植物盡管有時也枯萎,但卻不死,又重新開花。我又問她怎麽回事,二者之間有什麽不同?她告訴我說,這些是木本植物。草本的會死,木本的雖然看上去會死,其實不死,而是重新生長。

  從外表觀察,我無法指出草本與木本的不同。同樣,從外表觀察,人們似乎也很難分辯真正神的國與假冒的宗教。一個人走進一個象教堂樣的房子,看到一些宗教味很重的東西,可能有很多人,充滿了熱情與獻身,以及象十字架,打開的聖經等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所發生的這一切究竟更象草本呢?還是木本呢?這個教會是扇形旋轉門呢,還是一條單行道?

  迦瑪列在對待使徒這件事上,作了下述相同的評論:

  使徒行傳 5:35~39裏,當基督教增長、法利賽人感到焦急、撒都該人感到不安的時候,迦碼列作了下述評論,他說:

  “以色列人哪,論到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辦理。從前丟大起來,自誇為大,附從他的人約有四百,他被殺後,附從他的全都散了,歸於無有。此後報名上冊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引誘些百姓跟從他,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散了。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神了。”

  就在神國的本質與進展被宗教領袖以及他們所牧養的民眾搞得麵目全非的時刻 (我們不可低估宗教領袖在人們生活中的權力),主耶穌講了這篇關於國度的道,這是登山寶訓的主題。他講到天國的本質、天國子民的本質、以及與國度連在一起的福分。

  人們可以把 <登山寶訓稱> 稱為一篇關於教會增長的,劃時代的講章:到底有多少關於教會增長的設想、研討會真正保證教會擴展到全地?這樣的教會增長會怎麽樣?我們從主耶穌那裏學到的神的國度象木本而不是草本,不是一樣東西從開始到衰老到死亡,而是在曆史進程中延續,並進入永恒。

  傳講神的道、施行聖禮,這些在神國裏發生的一件件小事,是神降卑與人的接觸點,是上帝介入他國度、影響他國度的方法。這些行動用來產生兩樣東西。請注意,主耶穌這篇講道主要目的有兩點,不過這兩點可以引申出許多點。

  第一.產生真正的信徒。我們從<羅馬書>10:17節中學到“信道是從聽道來的。”我們相信神,通過他的聖靈,借著聽到的道,使靈魂得到拯救。或者可以說,他將新約的人帶進自己的國度。

  第二.產生神的性情,我們也許可以稱之為天國的歸化過程。“歸化”這個詞用來指人越過邊界,當他成為新約的國家公民的時候,他就“歸化”。意思是開始學習該國的語言、法律、文化、憲法,這些統一的因素組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人們說同樣的語言、遵守同一律法、具有一致的意識形態,等等。這樣統一、一致,組成一個強大的國家。

  同樣,當人們成為神國子民的時候,神應許要將他的靈放在他們裏麵,使他們順從他的律例,謹守、遵行他的典章(<以西經書>36:27),這是今天敬拜開始時我們讀的經文。神通過他的靈,使你們成為神國的子民,而且他繼續將他的靈放在你們裏麵,使你們順從他的律例、知道並遵行他的典章,在他的國度裏真正成為一個多結果子的公民。

  所有這些都顯明了登山寶訓是一篇對神國子民講的道,告訴人們當怎樣生活才能組成一個木本的國度,這個國度使全地充滿了未曾聽說過的多種多樣的祝福。

  神呼召基督徒去過的這種生活,在很多方麵是反文化和反直覺的。我說反文化,是因為我們所信的與我們周圍的文化,特別是非福音性的文化,經常格格不入。我說反直覺,是因為很多時候與我們自己格格不入,因為我的本性與神的本性極不和諧,以致於我們根本不能自然而然地順服神。所以,這是一場身內的爭戰,也是一場身外的爭戰;是與我自己肉體的爭戰,同時也是與世界、與那惡者的爭戰。主耶穌是在教導我們成為一個與我們人的本性、願望完全相反的人。我們要靈裏貧窮、哀慟、溫柔、饑渴慕義、憐恤人,清心、使人和睦,以及受迫害時喜樂。所有這一切與我們本性所要求的恰恰相反。

  正如以前提到的,我們不因自己的屬靈光景安然自得,而是意識到我們靈裏的貧窮象乞丐一樣,乞求靈糧,基督將自己的身體賜給我們作生命的糧,使我們成為他的國度中富足的子民。我們是乞丐,乞討食物,耶穌給我們食物,就是他自己。

  神呼召我們為靈裏的貧窮而哀慟,基督徒應該經常不斷地哀慟。我們無論何時都依靠主耶穌,我們的救主,我們今天對主的需要並不比當初我們得救那一時刻少一點。枝子永遠不會長得那樣地成熟或是有生存能力以至於不再需要葡萄樹。我們也應該為人類感到哀慟。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嘴唇不潔的墮落的世界。我們應該尋求將天國帶近失喪的人們,使人們也有生命。對同胞的處境我們不應該熟視無睹,而應該尋找機會邀請人們來聽道。倘若聽道是神用來拯救人們靈魂的方法,邀請你的朋友來坐在這裏聽道,神也許使他們悔改,賜他們生命。

  承受地土的是那些溫柔的人,主耶穌清清楚楚地已經教導,並且還將要教導,神的國複蓋全地,這個世界的國變成我們主的國。這是改變世界的屬靈戰爭。溫柔這個字的意思不同於軟弱或衰弱,上周我念過這個定義,今天我要再念一遍,因為這是對溫柔非常好的一個定義,凡納斯說:

  “溫柔是人心裏的態度,它叫我們接受神在我們身上所做的一切安排都為美善,它使我們決不與神爭辯或抵擋。”

  我知道我的神是神。我想到主耶穌被帶到彼拉多麵前,彼拉多責問說:“你豈不知我有權柄嗎?”主耶穌怎樣回答?“若不是我父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這應該成為我們對一切事情的態度。凡納斯接著說:

  “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主自己表現出來的,也命令基督徒所應當學習的溫柔是能力的果子,一般人認為,溫柔是因為無能,但主之所以溫柔是因為他擁有神無限的權能。溫柔與固執已見、個人利益正好相反,它是人心靈裏,精神上的平靜安穩它能叫人不卑不亢,原因很簡單,因為溫柔與自我毫無關係。”

以上是簡單的回顧。現在我們繼續講解八福。

  第6章,主耶穌教導說:“饑渴慕義的人蒙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至少這一次福不是給義人,而是給那些饑渴慕義的人。不是說義人沒有福,這裏所說的是饑渴慕義的人蒙福了,饑渴本來就是缺乏,如果說我餓,意思是我肚腹空空;如果說我渴,意思是要喝點什麽。與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相反,基督國度裏居住的人時時刻刻意識到需要義。你需要義嗎?你需要基督的義呢,還是自以為義而滿足?“饑渴慕義的人蒙福了”。上一講我們提到過“算作為人的義”和“加在我們身上的義”。我知道我永遠需要主的寶血遮蓋,從而可以麵對麵地見我的神;同時,我也知道我永遠需要主的靈和主的話使我成聖,幫助我作正確選擇,在與我自己肉體的爭戰中得勝。

  伴隨著這一屬性的應許是“他們必得飽足”,“饑渴慕義的人蒙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按字麵意思是“喂足”,他說:“你必得飽足”。這頓供給基督徒的義餐是永遠吃不完的。在我們領聖餐時所取的那一小部分也許不足以代表這個應許的全部。我們吃一小塊餅、喝一小口汁,沒有人因此而吃得很飽。饑餓的人來到桌前吃餅喝杯,胃腹的飽滿提醒他這一餐代表了義的完全滿足。我們嚐、聞、摸,如果我們感到肚腹鼓鼓的,就不能經曆聖餐所完全代表的“喂飽”、“喂足”。但是,有罪的人既使飽食了一頓正餐之後,不久便又肌腸碌碌。所以我們的救主命令要吃這餅、喝這杯,直等到他來(林前11:26)。我們不停地饑餓,不停地吃,喂。這就是領聖餐引生出的道理。

  心安理得地忽視聖餐的教會有禍了,那樣的基督徒有禍了。他們真的饑餓嗎?我在這裏不是自稱為義,或自以為虔誠,這也是我自己麵對的問題。我遇到一些人,出於某種原因,心安理得地以為自己是基督徒、信主很多年了,曾是教會同工。我問他們去哪個教會,回答說:“我也不知道,隻是在幾家教會進進、出出,並無固定教會。”我心想怎麽領聖餐呢?便問他們什麽時候領聖餐。“我知道這回事,不過。”他們漫不經心地說:“噢,對,沒領聖餐。”幾乎不當一回事,我不明白你是不是知道對主的桌你應該感到怎樣的饑餓、怎樣的幹渴。在你的基督徒生命中,你是不是對自己稱義的水平很滿意以至於你不感到需要進入神的殿,吃這餅、喝這杯,不需要完全明白這餅與杯的意義,不再極度地渴望需要主的餅與杯?你是饑渴慕義,還是自以為義?自以為義的基督徒有禍了,他顯然沒有象主耶穌在這裏說的,又饑又渴,渴望成義,當盤子傳到你麵前時,你吃,就象一個餓得要死的人,你喝,就象一個渴得要死的人,而不是僅僅一個形式、一個典禮。

  主耶穌繼續教導說:“憐恤人的人蒙福了!他們必蒙憐恤。”基督徒追求的正直品行之一,而我們很多人都可悲地缺乏的,就是憐恤。雅各在《雅各書》2章13節中說:“因為那不憐恤人的,也要受無憐恤的審判。”雅各告訴我們表現出憐恤的責任與我們的信仰是如此緊密地聯在一起以至於忽視它就意味我們要受無憐恤的審判。雅各就是這麽說的,雅各在這裏指的是所有的基督徒,一個人若真正抓住哪怕是一小點神在基督裏向他彰顯的憐憫,他必須向別人表現出相同的憐憫來顯示他得到神的憐憫。如果我們常常心懷不滿、憤憤不平,那麽就表明我不懂得神的憐憫在我身上。

  當然,我們想要真正憐恤人的能力被我們自己的本性所阻礙,但是不管怎樣,不管多麽地不完美,這一品行還是應該在我們身上。我想用“三個滑稽人”(美國一部喜劇片)做例子,對我們人類再合適不過了。我以前很喜歡看“三個滑稽人在挪威”。你們都知道三個滑稽人是不是?三個很滑稽的人,拍成電影,三個小人,太利, 木利和萬利. 他們的電影基本情節很相象,隻是他們的職業不同,木匠啦、油漆工啦等等. 電影中表現出來的幽默都很相同. 他們等著見老板,一個楚楚動人的女秘書走來,他們等著,女秘書說:“老板要見你們,請這邊走。”你們知道接下去是什麽嗎?她起步走,昂首挺胸在前邊帶路。他們起立,跟在後邊,象她一樣昂首挺胸,十分滑稽,問題是他們走路的樣子一點不象她。不過他們最終會走進老板的辦公室。神教導我們要效法基督,他說:“這樣走”,坦率地說,我們效法基督的能力比那三個滑稽人效法女秘更差。但是我們被選召要如此行,靠著神所賜的恩典我們要到達神召我們要到達的地方。我們憐憫人的能力也許象三個滑稽人一樣,但是主教導我們要憐憫,我們若說我就是不想努力去做,我就是一心要這樣惱怒,我要種下懷恨的種子,任憑這種子發芽、生長,具有不憐憫人的性情。朋友們對一個基督徒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光景。不懂得我們需要憐恤人是如此地危險,以至於這個人可能證明他自己從神的恩典中排除出來,注意我用的字“證明”,即向我們顯示什麽東西。

  耶穌在“馬太福音”18章21~35節用了比喻來闡述這一點,等我們以後讀到時再細講,但是他在登山寶訓這一節中很精練地總結成一句話。我要強調很重要的一點,即我們不是通過憐恤人來贏得神的憐恤,我們決不可將這節經文理解為“憐恤人的人蒙福了,因為他贏得了憐恤。”主耶穌不是這麽說的,我們不以憐恤為功德,我們操練憐恤表明我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憐恤國度的子民,這是我們的國度,我們住在一個憐恤人的國度裏。

  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盼望住在什麽樣的國度中,你們要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盼望住在什麽樣的國度中。讀到我們對別人的態度,我們是不是要求公義、審判和全部的付清,然後再施行恩惠?還是我們要住在憐恤之中,給出憐恤,接受憐恤。耶穌在以後也清楚地提到同樣的標準。“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想住在一個要求完全公義的國中嗎?你真的要求神對你施行公義而不是憐憫嗎?那麽你就慘了。

  主耶穌非常小心地將這一論點與“算作為人的義”區別開來,雅各也同樣,二者的確不一樣,但是這裏會有健康的敬畏。我們在主禱文中也看到這一點,因為他在主禱文中說了同樣的話。

  耶穌繼續說:“清心的人蒙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清心的人蒙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馬太5章8節,讓我們來想象一下那些也許就在不遠的地方聽道的法利賽人,這些話刺透他們言行不一的心,他們懷二意的心,因為他們的宗教熱情的核心是取悅於人。

  主耶穌手裏拿著簸箕走進來,用這篇道將麥子與糠分開。耶穌在馬太福音中極其嚴厲地駁斥法利賽人,他說:“清心的人蒙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耶穌宣告說他的福是給那些真心尋求神的人,他們的奉獻不摻雜別的東西的。法利賽人的宗教熱情的核心是為了討人的喜歡。我們在耶穌的教導中看到他們在人前禱告,做給人看。我們不要做兩麵派,神國的子民全身心地擁抱這個新的公民權,他們根除舊公民的痕跡。我是一個新國度的公民,我不會把舊公民的樣式帶進新的國度去。假如有人離開原來的國家,移民到另一個國家去,卻依然高舉他們放棄了國籍的那個國家的旗幟的話,那就令人困惑不解了,除非你不知道國旗代表什麽。

  在基督的國度裏,人們不會再想要揮舞羅馬國旗或世俗的旗幟。與我們以前所效忠的一刀兩斷,是唯一講和的條件。這包括所有方麵,我的政治觀念、我的生意原則等等。唯一講和的條件是我完全降服於神。我是按照基督的教導還是弗洛伊德或斯波克的理論來教養兒女?這不是開玩笑嗎?當然是基督啦。其實我們根本意識不到弗洛伊德的學說對我們思維所產生的影響。我是按照基督的教導還是卡內基或是拿波倫·希爾的觀點來決定我生意倫理?我是讓基督,還是馬克思或杜威來決定我的改革立場?我對真理的認識是藉著基督、還是通過亞裏士多德或休謨?

  基督的國度是祝福的唯一方法。我們應當放棄其它一切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事奉一個主人。耶穌在同一篇道中教導說: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馬太6章24節)在國度或教會裏,基督被清清楚楚地彰顯出來,這是神的應許。

  “如今仿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林前13:12)基督必被彰顯。他向我們顯現的地方,不是你將羅馬、弗洛伊德、斯波克、你的任何一個特殊的宗教教師與萬王之王相題並論的地方,他不是萬王中王,他是萬王之王。

  第9節“使人和睦的人蒙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這裏的“使人和睦”的職分與緊接下來似乎與反判行為連在一起的逼迫是否一致呢?“使人和睦的人蒙福了”。但他接下來馬上說,至少在政治宗教環境中反判的人蒙福了,沒有人喜歡你,你得設法將這兩個方麵融合在一起。我們再看耶穌在馬太福音後麵說道:“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馬太10章34節)

  “使人和睦的人蒙福了。”但我來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然而在另一個場合他說:“願你們平安。”這是什麽意思?作為基督徒,我們哪裏來的平安?也許保羅在“羅馬書”12章18節裏所寫的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這句話同時也包含一個意思,即有的時候“不能行”。他說:“若是能行”,意思裏說也許有時“與眾人和睦”是“不能行”的。有時醫生必須用刀切除使傷口痊愈。犧牲一切所得的和平決不是和平,而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忽略本質上的不同,不是與眾人和睦,而隻是拖延而已。有人的婚姻就象這個樣子,彼此不說話不代表家庭和睦,而是一觸即發的前兆。

  在加州經常有小地震,據說這些小震動是地殼板塊的移動。這些板塊朝相反的方向移動,我還聽說這些小震動是好的,因為如果板塊不是這些持續不斷地小調整的話,它們就會積存力量導致一個大地震,10.5級,快要來了。

  基督徒決不要認為避免爭議便是使人和睦。除非人與神和睦,在人中間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和睦,與神和睦來自基督,唯有來自基督。這個信息既令人激奮,又惹人不快。我們在聖經中學到這是惹人不快的好消息。但是這是唯一有效的手術。神的真兒女們不斷地揭示他們真的父親是誰。

  10到12節經文:“為義受逼迫的人蒙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的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蒙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顯然,人對人的國與神的國之間的全然不同不會熟視無睹,人對神國的擴展也不會高興,這是耶穌在這裏所教導的,會有衝突。第一劑藥不足夠治愈疾病。感染與治療之間開始激烈的爭戰。我們住在一個被感染的世界,治療就是基督和他的國度、他的道、他的福音。在醫治的早期階段,治愈不足與疾病匹敵;進入非福音的文化中的第一批宣教士往往是殉道的。但是,正如在《諾曼底》裏, 人如潮水滾滾湧來, 最終基督的國獲勝。 你們都知道湯姆·漢克拍的電影那部《諾曼底》吧? 我們經常站在我們這個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士兵們從諾曼底海灘湧上來,簡直就是自殺性的。另外一部記錄片是站在德國人的角度,看著美國士兵怎樣地前仆後繼,所有機關槍的子彈都打完了,還是一批接一批地湧來、湧來、湧來。你們可以想象德國人會有什麽樣的感覺,人如海潮滾滾而來。這就是神的國,我們在前麵學到的,神的靈,神的熱情比起人心來是那樣地強壯,他的國度會不斷地來臨、來臨、來臨。第一批傳教士通常為主殉道,特別是在很黑暗的國家裏,但是有第二批,第三批,前仆後繼,帶去祝福,盡管他們努力帶去祝福的地方的人們不歡迎他們。

  據說一個人的正直可以從他敵人的性格上測量出來. 耶穌帶來安慰不僅如此,他呼召基督徒要大大地喜悅, 要超常地快樂. 因為大的獎賞是要給那些與先知並列的人,而不是給自以為聰明的人。當你在跑當跑的路的時候,認清誰是“如同雲彩圍著我們”的見證人,與他們同跑天路,寧願與先知而不與有權力的。

  在現今文化中我們很少看到迫害。但是,朋友們,有很多小震。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許許多多小震的文化之中,恐怕我們象許多加州人一樣,在睡夢中從一個小地震中過去。我就是這樣的。小地震?就象一隻25美分的硬幣放在震動的床上,又回去睡覺了。從中西部來探親的人可嚇壞了。我也許對台風、颶風更可怕一些。當我們不加注意地任憑這些小震從身旁過去,我們沒有站出來說:“等一等”,我們忘了我們的公民權。我們,基督徒朋友要開口,說“等一等”。知道在什麽時候,怎麽樣說“等一等”是很難的嗎?但是我們需要這樣做,“等一等,這不是基督,這是黑格爾。” “這不是基督,這是蘇格拉底。”我們舒舒服服地任憑世界上的觀念穿透進來與基督並列,我們不應該允許這樣的事經常發生。我們忘了自己天國子民的身份,我們視律法於不顧,因而離棄了我們的王。我們的王呼召我們要張開口,用愛心溫柔地說。我們是使者,我們對人說話,我們要說話。我們知道你們中間有人這樣做,我和教會很多人談過話。 他們問:“該怎樣溫柔地說?” “怎樣說才不會引起爭吵?” “怎麽說……”不是我從來沒有與人爭論, 然後毫無結果地走開了。但是你們要做的一件事是從錯誤中學功課,知道有的對話是沒有結果的,知道有的時候到了一個地步你隻好放手。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從不說什麽,你必須願意參予。願我們全心地追求那些基督的國成為一個木本國度的品格。但是我們當今文化中的教會正在朝十字旋轉形門的思維方式發展。如果不生效,我們試試別的辦法. “試試神”。汽車後麵保險杠上貼著的“試試神”言下之意,若不行,我們再試試別的,但是要“試試神”,這不是我們理解和傳講福音的方法。我們應該全心地追求使基督的國成為一個木本國度的品格,因此將榮耀歸於我們的王。

  讓我們禱告:天父啊,求你藉著你的聖靈使我們遵守你的法度. 願我們從救主耶穌這篇講道中所學的品格成為我們自然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禱告, 父啊,求你侵入我們的心,與我們同在. 正如耶穌緊接下來教導我們的,讓我們真心地做鹽做光,我們要將你所賜的帶給這個急需的世界。父啊,幫助我們,用我們來榮耀你的名。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