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門徒對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路十一:1) 禱告是基督徒生活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我們與上帝維係關係的不可分割部分。沒有一個認識上帝。愛上帝的人,可以不向上帝禱告;更沒有一個真實地奉上帝為生命的主的人,可以不對上帝陳明他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和焦慮期望。打從我們悔改皈依的一刻開始,便應該已建立起穩定的禱告生活,並且在往後的日子,也應該越發切身體會到禱告是不可或缺的。如此,對基督徒而言,“應否禱告”是一個多餘的問題,仿似我們問“應否與大太溝通”一樣的無聊,惟一合法的問題,便是如門徒所問的:我們該如何禱告? 我們該如何禱告?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尤其在這些年間,某些鼓吹靈恩運動或內在醫治的人,帶來了相當多對禱告偏差性的觀念與說法,造成教會內不少混亂,就使到這個問題更形迫切和真實。於此,筆者得承認自己的禱告生活仍然膚淺,既無特殊的經驗,也沒有什麽獨特的見解,故隻能整理一些前人的經驗和研究,再加上一點點的個人思考,草為此文。(筆者特別要感謝楊錫鏘醫生,他於九一年十二月在建道神學院屬靈操練營內所分享的一篇題為“禱告是什麽j的講道,對我有不少啟迪。) 禱告不是什麽 在未正麵陳說祈禱是什麽以先,讓我們首先掃除一些對禱告普遍存在的誤解,這些誤解是我們恒常不自覺地持守著的,甚至基於某些敬虔的動機,而把它們等同於聖經的教導。 1.祈禱不是讓上帝知道我們需要的方法 上帝是全知全能的,祂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也了解我們真實的需要,毋須我們藉禱告向它陳明它才知曉。耶穌說過:“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8)又說:“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 31一 33) 因此,倘若我們有某個需要無法滿足。某個期望落了空,這可不是因為我們祈禱不夠全備,沒有告訴上帝我們有這個需要,所以祂既不知道,也就無法供應我們這個需要的緣故。不管我們有沒有因疏忽而做漏了某個祈禱匯報的手續,上帝還是會知道並供應我們的需用的。當然,祂之是否讓我們心想事成,必須看我們的“心想”是否同樣是祂的“心想”。不管怎樣,祂拒絕供應某個需用,與我們沒有告訴祂,因此祂不知道全無關係。上帝必定知道屬祂的兒女的需要,祈禱不是讓上帝知道我們需要什麽的方法。 2.祈禱不是我們賴以操縱上帝的武器 必於這一點,很常有兩種偏差,必須分開來說。 a.祈禱不是咒語,沒有操縱上帝的能力 許多基督徒日裏雖不這樣說,心底裏卻是認定禱告具有某樣的法力,可以左右、改變,甚至操縱上帝的作為。我們以為隻要禱告了,上帝就必然照單執藥,按著我們所期望的予以成就。他們相信,隻要他們如此期望,也如此祈求,上帝就必會遂其願望,為他們成就一切(那些信心運動的推動者,不是聲言“Youname it,you claim It,and you gainit”[你說出它來,作出要求,便能得著它。”嗎?)。第三波神醫運動的推動者,甚至禁止人說:“若你願意,請醫治我”的說話,視之為缺乏信心,故難為上帝垂聽的表現!不管他們如何為這樣子禱告必蒙應允的說法提供屬靈的理由,如說慈愛的上帝必然會垂聽祂兒女的禱告,諸如此類,骨子裏他們都把上帝是否應允禱告的主權收歸己有。從某個角度看,他們已把禱告看成某種具有法力的咒語,上帝變成阿拉丁神燈裏的燈奴,受製於我們的咒語,必須按我們的吩咐辦事。禱告是咒語,可以指揮、操縱,甚至決定上帝的作為。 另一種將禱告倫為咒語的做法,常見於那些強調[內在醫治]的人身上。必須首先澄清的是,筆者絕不反對心理治療,也不反對將基督信仰用為意義治療法的一種途徑,但是,筆者仍有理由懷疑,將祈禱變成心理治療的療法,甚或變作如直觀(visualization)等思想操縱的技巧,到底還算不算真正的祈禱?設若祈禱隻是治療的一個程序,在上帝還未有機會說話回應之先,治療者已可以自行在治療程序的結尾宣告疾病的消除,上帝根本不用在整個祈禱乃至治療過程中扮演任何角色;那麽,禱告便隻是驅魔作業裏的一個步驟,在功能上也與巫術的咒語並無什麽分別。 b.祈禱不是功德,不能以之來換取上帝的恩典 傳統天主教視祈禱為一個功德,可以用來補贖個人的罪行,故此特別是念玫瑰經,更被視為行善積德的一種方法。更正教的信徒,既相信“因信稱義”,理應撇除了這種對祈禱的看法,然而事實上並不如此。許多時為了要強調祈禱的重要性、大有果效,我們在不知不覺間便相信禱告本身擁有特殊法力,它要不是如上麵所說的是個咒語,可以強製上帝按我們的心意來作為,至少也是一個功德,教上帝大受感動,不得不與我們交易。 想一想,那些積極鼓勵教會學效韓國教會的榜樣,組織晨禱會、通宵祈禱會等主張,是不是很容易陷限至將祈禱功德化的危機去?筆者相信禱告的重要性,也同意一個複興的教會裏,信徒複興他們的禱告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們充其量可以說禱告是教會複興的一個必要元素,卻不能進一步指出禱告與教會複興之間有任何邏輯上的必然關係,認為祈禱會辦好了,複興就必然隨之而來。若禱告不是使信徒更將思想與關注集中在上帝身上、不是教我們探索上帝的心意,而竟成了教我們成功與發展的“秘訣”,或進而成了博取上帝特殊恩寵的手段,則我們的祈禱,就與天主教徒念誦玫瑰經全無分別,都是賺取上帝恩典的功德。 祈禱不是我們賴以操縱上帝、逼使祂回應我們的武器,它既不是轄製上帝的咒語,也不是與上帝交換恩典的功德。 依靠上帝而不是依靠禱告 1.祈禱與信心的真偽 要是祈禱不是讓上帝知道我們需要的方法,也不是逼使上帝回應我們的武器,則我們便須清楚認定,若上帝滿足我們的需要,回應我們的祈求,那也完全是因為社有恩典與憐憫,並且是祂自願地顧念我們的無知與缺乏而已,與我們做了多長多懇切的禱告,並無直接的關係。 基督徒必須依靠上帝,卻不要依靠祈禱或任何的作為。事實上,祈禱與依靠上帝並不是二者等同的一回事,人可以祈禱而同時不依靠上帝。福音書裏,耶穌不是多次譴責法利賽人自義式的祈禱嗎?他們確實是祈禱了,並且慣常作長篇的祈禱,但卻沒有真個開放自己,讓上帝自由的。按祂自己的心意去介入、應允,或改變他們的祈求想望。這樣的祈禱,根本就不容許一個主動的。有主權的上帝存在。 正如楊醫生在上述的講道裏指出,祈禱可以變成工具。人需要祈禱,卻不能依靠祈禱;我們要有祈禱的心,卻不要執著於祈禱的活動。千萬不要把祈禱淪為一個方法、工具,也不要功利化地看祈禱。要是我們把祈禱看成是個本身有效力的工具,或有固定程序的禮儀,則必然地又把祈禱變成咒語了。 怎樣是相信上帝而非相信祈禱呢?且以祈禱醫病作為例子吧。提倡第三波的醫治事工的人,常常列舉曆代不少信徒均有上帝醫治的見證,例如筆者所宗的宣道會的創辦人宣信(AASimpson),豈非正是主張神醫,且奉為“四重福音”之一嗎?筆者在此必須指出,不錯宣信確實強調基督是醫治者,但他卻非常謹慎地在他所著的《先賢之信—四重福音》裏申明,神醫不是靠禱告治療,“禱告根本毫無力量,除非這禱告是出於神自己”;神醫也不是靠我們的信心,“你若然隻往目在你的信心上,你就會反過來喪失了信心。”所以,沒有人可以聲稱他擁有醫治的能力,那隻能為醫治的主:基督所擁有;沒有人可以相信透過他的祈禱,別人的疾病就得以痊愈,人萬不能檀作此應許!我們可以為病人祈禱,但上帝是否醫治,純粹是祂主權範圍之內的事,與我們無關,也沒有任何人獲得了祂治病的代理權。所以,將宣信與溫約翰在《權能醫治》所說的等量齊觀,實在是混淆視聽。 同樣地,我們須要對上帝有信心,卻不要對自己的信心有信心。不要錯誤地將信心和自己的信念,或對某個渴想的執著混淆。信心不是認定上帝必要做某些事,某些事便能做成,我們迫切要上帝做我們期望的事,這不表示我們的信心很大了,卻隻是反映我們執著己見、按己意行事而已(當然,上帝的意思不一定與己意相衝突)。無論如何,聖經裏強調的信心,是對上帝的信靠(totrust)與順服,而非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把我們心裏的盼望借著某些超自然的力量而予以兌現落實。 明白這個道理,就使我們清楚看出那些主張有信心就諸事皆成、放膽祈求就必蒙垂聽的論調的錯謬。要是信心等同於我們對某個想法的執著、某個夢想的渴求,則精神病患者的信心自然就是最大的了。無怪乎弗洛伊德(S.Freud)會把精神病與宗教信仰類同,因為精神病患者與那些理解信心為信念的人,都是有一套固定的信念和行為,並且不肯予以轉變啊! 我們依靠上帝,並不依靠祈禱;我們對上帝信靠,卻非對自己的信念與渴想無限執著。千萬不要視上帝自由的、出自恩典憐憫的供應,視作我們祈禱的機械的、必然的結果。 2.沒有祈禱的技巧 要是我們以為祈禱本身具有特殊的法力,則我們的祈禱操練和學習,很自然便會傾向於技巧與形式兩方麵。我們以為隻要掌握了某種祈禱的方程式,便可以駕馭屬靈的力量,驅使上帝兌現我們的祈求。 但是,聖經卻從來沒有任何祈禱的形式與技巧的教導。耶穌讚賞那個稅吏的禱告,隻是簡單的“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祂也教導我們不可以學外邦人那樣,用許多重複的話,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祂說:“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太六8) 祈禱的心愈單純愈好,祈禱的內容也是愈簡單直接愈好,千萬不要把祈禱弄得迂曲折、架屋迭床。這裏筆者不能不提到那些鼓吹學效傳統天主教的靈修神學所可能引來的危機,就是把靈修變得複雜和高深莫測,就以祈禱為例,要是我們如大德蘭(Teresa ofAvila)般視祈禱有幾個階段,即最低層次的開聲祈禱(vocal prayer)到思想祈禱(mentalprayer),再到冥想祈禱(contemplativeprayer)等等”,則不自覺地我們便把上帝推離身邊,放逐至人間之外,隻有極少數靈力充沛、擁有高超屬靈深度與祈禱技巧的人才可企及,祈禱乃變得“卓越化”與專業化,而非人人能作,且立時可就、立地便達的信仰生活了。 筆者相信,法利賽人的祈禱知識與技巧,必然較耶穌教導門徒那既簡樸又拙劣的“主禱文”更為優勝,起碼在關懷的層麵更廣闊、意境更高超、用詞更華麗。但是,隻有如小孩子般單純的人才能到耶穌跟前去。信靠基督,而非信靠自己的祈禱技巧;認定若非上帝願意俯就卑微的人,垂聽我們的祈禱,則任憑我們的靈力再強勁,也無法把電波傳送至上帝那裏去。 不要把屬靈操練複雜化,也不要把祈禱複雜化。鍛煉願意不住禱告的心誌,卻不要尋找高級祈禱的技巧。 “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隻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 禱告是什麽 懊是正麵描述祈禱是什麽的時候了。祈禱是我們跟上帝談話,這是挺自然又發自內心的事,毋須刻意學習仿效。它的基本要求是真誠,而非技巧。正如約翰所說,隻要我們言行一致,活出我們所信的,讓上帝的真理與我們的生命合而為一那我們的心便可以在上帝麵前安穩,再不會自我責備,也不懼怕上帝的刑罰,如此我們“……就可以向上帝坦然無懼了。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祂得著……”(約壹三 18—22) 1.祈禱反映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為什麽說祈禱是自然又發自內心的事?因為祈禱是我們跟上帝談話,這是每一個跟上帝建立了關係的人都合該有的行為,正如我們不會跟密友緘默、與配偶噤口無言一樣。關係愈親昵,談話的深度便愈增,要保留或避忌的地方也愈少。對上帝豈不如此?事實上,正因“上帝比我們的心大,一切事沒有不知道的”,所以我們與祂的溝通,根本毋須像我們與配偶或朋友說話時一樣,還要顧慮技巧和表達方式的問題、考慮好不好直截了當地陳明心跡;不!任何包裝對上帝都是不管用的,我們隻要心口如一地向祂傾心吐意,說明我們的喜樂、恐懼、仿徨和盼望,像小孩子在祂可信靠的父親跟前無所不談般,就是最佳的禱告。 祈禱表達一種關係,代表著我們對上帝的依附和聯係,這是為什麽耶穌在教導門徒禱告時劈頭第一句便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沒有這個父子(女)關係為基礎,任何祈禱都不可能。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說,一個缺乏祈禱的基督徒,並未曾活出以上帝為上帝、以上帝存在的生活,他的生活與無神論者其實沒有太大的分別。 2.祈禱表達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乏 上文提到祈禱不是讓上帝知道我們需要的方法,在我們尚未開口祈求以先,天父已知道我們的需用。這可能會導致一些人困惑:那祈禱還有什麽用途呢?當然有用!但這可不是對上帝有用,而是對我們有用;不是上帝須要藉祈禱來明白我們的心思意念,卻是我們須要藉祈禱來反映我們的缺乏與不足的自覺。 人不是自足的,他不能靠自己有限的知識,洞窺宇宙無窮的奧秘;他也不能憑藉自己脆弱的能力,應付生活裏猝然而生的變化。如同費爾巴哈所說,人的自我意識所能掌握的,就是自覺自身的限製和缺乏,他發現自己是依賴性的(the sense ofdependence)。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對這個依賴感當有真切的體會(當然我們毋須接納費氏對宗教的論斷,但設若我們連這個依賴感也不曾存在,則便較一個反基督教者還有所不如了) 我們感到自身的不足。對上帝的依賴,可並不局限在某些人生的重大變故,或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之時,乃是在每時每刻,包括我們事事順遂,一切皆可應付處置時仍當如此。學一個例,我們不是在做某事時,因準備不足、勉強上陣,才臨急抱佛腳地求主幫助,卻是盡避該事對我們而言是輕而易舉,我們也預先準備充足,仍然認定自己的經驗知識、自己的努力工夫,仍不足以保證結果美滿,倘無上帝的恩典,所有個人的努力,也可以徒勞無功。故此,依賴感不是在人生某些危機時刻才有的感覺,卻是基督徒必須恒常具備的謙卑心態,認定沒有上帝,我們便無法作成任何事,我們時刻需要祂。 一個若在上帝麵前真誠發現自己的鄙陋與不足,真切抱存自卑而謙卑態度的人,便會成為常常禱告的人。 3.祈禱是向上帝順服的表現 正如信心與順服無法分開,祈禱與順服也是相依並存的。 前麵已經指出,祈禱沒有操縱上帝按我們的旨意行事,好教我們心想事成的能力。信心不是我們個人的執著與渴想,而是對上帝的信任與投靠。祈禱也一樣,目的並不在逼使上帝按我們的心意來運轉,卻是教我們與上帝的心意相通,齊一步伐。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隻要照你的意思。”(太二十六39)永遠是我們祈禱的最佳典範。主禱文不也是如此教導我們麽?我們在未為日用的飲食祈求以先,必須先宣認祈求:“願隻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許多人為了誇大信心與祈禱的作用,便常說我們的祈禱是大有能力的,慈愛的上帝必然會按著我們所求的來給予我們應驗,又說若我們不敢求,便是對上帝沒有信心的表現;求而不得,也是由於信心不夠大的緣故。但是,我們的信心(我再說,這隻是我們的執著與渴想)與祈禱,果真有這麽大的效力嗎?聖經果真曾作出過應許,說我們祈求什麽都會於以兌現嗎? 且讓我們看看聖經的說法: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麽,祂就聽我們……。”(約壹五 14,另參三21—22) “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麽,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麽,我必成就。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十四13—15) “你們若常在我裏麵,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麵,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十五7,並且參照上下文理,這裏所指的祈求,是結果子,參十五16。) 聖經果真有無條件的保證,說隻要我們膽子夠大、期望夠殷、祈禱夠力,便不管所求的是什麽,都必能應驗、必蒙應允?那些說“You nameIt,you claim It,and you gainit”的人,到底有什麽聖經根據?那些說“若你願意,請醫治我”為缺乏信心的禱文的人,到底本身是否胡說八道。妄稱上帝的名? 事實上,許多真實的信徒,都可以在他們的信仰生活裏,經驗到在禱告中被上帝改變心意。我們求餅,卻得來“石頭”,起初我們為此憤憤不平,向上帝揮拳,及後才逐漸發覺原來我們過去認為是餅的,才是真個的石頭,上帝供應我們的,反倒是不折不扣的餅呢!因此,在禱告時,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拚命自說自話,藉此自我催眠,不斷強化自己的信念,卻要預留空間,容讓上帝不按我們的議程,不照我們的訂單,來對我們說話,照祂的旨意來供給我們真正的需用。 祈禱離不開順服,沒有順服,就沒有真正的祈禱。 4.靠著聖靈祈禱 與順服相關的是,聖經多次提醒我們,要靠著聖靈來祈禱,譬如以弗所書六章18節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 怎樣才是靠著聖靈來祈禱?這可以有非常豐富的含義,但證諸以弗所書,則必然地與順服上帝的帶領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聖靈是誰?祂是使我們接受福音、順服耶穌的那位(一章13節提到接受聖靈的印記),借著祂,我們得以進到父的麵前(二18)。我們被聖靈建造成上帝的聖殿靈官,合乎祂的心意,容讓祂臨格居住(二22)由於我們柔和謙卑,不憑己意行事,便可以藉聖靈賜我們與別的信徒合一團契(四3)。最後,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六17)。 最後一點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特別對那些將聖經與聖靈對立,指責傳統教會過分住重聖經,輕忽上帝今天的啟示(是誰敢將聖經淪為有時限性。上帝“昔日”的啟示?)的言論,保羅的說法實在是當頭棒喝。 無論如何,靠著聖靈祈禱,就是讓聖靈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而非改變上帝的心思意念;是我們改變迎合上帝的心意,而非上帝改變迎合我們的心意。祈禱不是期望上帝在我們身上施行我們預定的神跡,卻是努力發掘上帝已在我們身上實現的神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