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 2:1-11)
從保羅在《腓一27-30;二2》連續呼籲信徒要有一個同一的心誌,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可見腓立比教會並非一個全然和諧的教會;他們當中也有人受到歧視和結黨分派的困擾。今日,不少教會的情形也是一樣,有分裂和衝突的事件發生。這種缺乏溫馨、合一之愛的不理想情形,就成了昔日和今日教會合一見證行動的大障礙!為此,保羅視教會的合一為恰當相稱的生活形態,所以跟著下來,保羅探究這「相稱」的生活形態的主要元素,並更實際地解釋何謂「同有一個心誌、站立得穩」的真義《二1-4》。其實,基本的精神來自謙卑,因為謙卑乃是信徒合一團契的基本條件。
(一)以基督為同心的根基《二1-4》
保羅在整卷《腓》常提到同心的觀念,例如說「一同」、「同有一樣」、「同喜樂」、「同負一軛」、「同受患難」和「同工」等這一類的話,不下有廿二次之多,可見他何等注重信徒群體間的合一同心關係。初期教會能在各種患難逼迫處境中把福音傳開,最大的原因就是「同心合意」,但怎樣才能維持「同心合意」呢?保羅認為唯有以基督正直生命為根基的關係,才能長久維係合一同心的生活形態來!他於是列出一係列能促進同心合意的重要元素來,這些元素可說是態度,亦是不可少的條件!但保羅指出更重要和最徹底維係同心的辦法,是以基督的心為心。但怎樣才叫與基督同心呢?主要點在看看基督如何的做法,他怎樣放下自己應有的權利和地位,豎立謙卑正直的典範,我們照著去做就能放下自我,不再堅持己見,產生與別人同心的動力來!
在我們未領受這段經文的意義之前,我得首先指出這經文的結構和特別之處。《四1》四句話在原文是隻有名詞而無動詞的字句,這代表了保羅呼籲的四重基礎,而「若」字是條件句子的格式,亦是一種修辭法,用意是抓緊讀者的注意,希望他們能實踐經文的精義。所以,保羅在此的意思是:「這裏所提及的四件事,都是你們基督徒經曆的一部分,既是這樣,你們應當有同一樣的心思,同一樣的意念和愛心等等。」換言之,這四件事成了他下麵講同心合意的基礎,並以此來支持他所作合一的呼籲。另外,《3-4》的中文《聖經》在原文是以一句話來分隔,但卻形成三層意思,為要帶出達到同心合意,興旺福音的目標,就要具備三種態度:同樣的愛心,同樣的心思和存心謙卑。
1.同心的基礎《腓二1》
(1)在基督裏有什麽勸勉--普通人都曾勸勉過人,例如讀者投稿報紙勸勉政府,提出善意的批評和意見。人在家常談話中也曾互相勸勉,但在基督裏的勸勉則更深一層,因隻有基督的代贖,才能把神和人的割裂關係重修於好,使人可以與宇宙真神產生生命上的聯係,從此人有了神的生命,可以與神直接相交,由於這具有深度的基礎,便使凡屬神的人相交來往時,因而有了互相信任的屬靈深度,彼此勸勉亦有了深切的策勵作用。「勸勉」一詞在希臘原文與《約十四16》所載的「保惠師」一詞來自同一字源,含有「請來,在我旁邊幫助扶持我」之意。說真的,我們在今天這個冷漠的世代,屬主的人並不是每一刻都剛強或經常保持高度警覺,有可能受試探或體貼肉體而失敗跌倒,實在需要肢體間彼此作生命的扶持,互相提醒幫助,藉此策勵過剛強得勝的生活。
(2)愛心的安慰--「安慰」一詞在希臘原文與「勸勉」一詞相同,但一般都譯為「安慰」或「鼓勵」,乃由於人生難免受挫折和打擊,心靈受到傷害而陷入情緒沮喪之景況下,若得別人開解鼓勵,就能減輕痛苦,心靈重振,過正常的生活,不易陷入精神崩潰之低落情況下。
(3)在聖靈裏的交通--無疑,今天是一個注重溝通的時代,但往往隻重資訊表麵的資料交換而缺乏深交。我們若要真正達至心靈有深度的契通,就必須在聖靈裏,容讓基督住在我們裏麵,成為我們的貴賓,管製著我們,領我們進入更順服基督的境地,以致團契有更深的契合,超越一般社交。靈裏的相交不單彼此交換屬靈的經驗,增加雙方的了解,建立相互間的信賴,更可拉近彼此的關係。
(4)深情和憐憫--這點所強調的是關懷、體恤的情懷,在現今冷漠、人際疏離的世代中,我們當發揮愛心關懷的真情,以「同理心」來關顧彼此的需要。我相信一份微少的愛心,幾句安慰鼓勵的說話,幾滴同情的眼淚,均足以令憂傷苦痛者得到無上的支持與鼓舞。要記著,感情亦是信仰內涵的一部分,今天教會有不健康的趨向,就是隻重事工,不重人情。不錯,教會有許多有意義的屬靈活動,但教會已變成福音機構,強調行政效率和表現。雖然這些都並無不對,但重複的事工架構卻使人失去生命的火花。但願我們調整方向,精簡行政架構,多重視牧養關顧,讓感情潤滑我們的活動,使有更多人情味揮發出來,這教會才是有神愛的形像!
以上四點構成同心的基礎,推動基督徒有合一和諧的團契生活。保羅認為若腓立比信徒能持守和實踐此等真理,他的心就充滿喜樂。按原文「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是放在句首的,不像中文《聖經》將之排在末後,保羅的意思可以這樣表達:你們有什麽方法使我滿足呢?就是當信徒實行團契相愛、合一生活和同心事奉主時,就能使他感到快樂和滿意了。這豈不也是任何一間教會的教牧同工所想望達到的理想境界嗎?有這樣的教會,教牧同工一定願長留在這教會從事牧養的工作,而教牧同工與信徒建立彼此信任、相親相愛的關係,這是何等美麗、互相契合的見證呢!
2.同心的態度《二2-4》
(1)思想上合一--「意念」一詞在希臘原文是一動詞,故此隻要有同一的思想才能有合一的產生,但這並不是說我們隻有單一的思想,乃強調一種追求合一的心誌,朝向一件事,尋求同意。換言之,各人都可有不同意見發表,各自提出一些不同角度的意見來,但大家卻不爭吵,乃尋求共識,達致共同的結論來,這才是成熟健康的合作關係!
(2)愛心相同--愛雖是一種情感,但基督徒的愛源於基督舍己的愛,故我們要有這種意識來與其他的肢體交往,就是說不帶著條件,以寬懷的胸襟接納他人,即使對方不可愛,我們仍得去愛,這才是基督徒愛心的標記,也唯有這樣的愛心表現,才可使我們體會到主內同心的那種感覺。
(3)同一的心思--「心思」在希臘原文是一個特別的字Sympsycho(Symphony),喻意連接的靈魂,意謂為了大家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我們有一樣的感情、願望、熱情和意見,就能產生協調;所以英文譯作accord,表示同心同調,心靈的協奏,產生共同的目標。
(4)無我謙卑--保羅在《3-4》以反麵的語氣指出結黨產生分歧,並各自出風頭,這就絕不能產生上述那種思想、愛心、協調合一的生活。唯一解決之法就是無我謙卑,這可說是所有基督徒正直品格中最難學的功課。人性最大的弱點是自大,尋求自我(selfseeking)進展,進而形成一種自我膨脹、高抬自己、貶抑他人的態度,令人感到難以相處。其實,表現自我可說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種內在傾向,特別是一些幼年時就失去父母的肯定和愛護的人,到長大後便刻意尋求別人的肯定;是以處處在人前顯露自己某些成就和優點,希望別人能肯定自己,或叫人注意他自我努力的成果,這不期然亦會生出驕傲來。然而真正謙卑的人,即使稍有成就亦會承認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沒有可誇的地方,所誇的亦不過是基督的作為《羅十五15-19》。換言之,唯有在靈裏真誠謙卑的人才會蒙主賜恩,全心體會神自己身上的恩惠。所以《聖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這樣的人絕不介懷別人怎樣看自己,他可以肯定自己,並繼續謙卑地生活下去;別人尊重自己與否,也不影響自己在神麵前的地位!不過,有一點需要在此澄清的是,教會中又有些人把自我否定與謙卑混為一談,有人以為謙卑就是完全抹煞自我,是一種神經質的謙卑,他們告訴自己:「我好差勁,一無是處,又不中用!」這樣的人連神也幫不上忙,他走到極端,甚至變成仇恨自己,虐待自己!這其實並非《聖經》所講的謙卑,真正的謙卑卻可從基督身上清楚看見。
(二)基督的謙卑、正直、完美的典範《腓二5-11》
論到基督謙卑的風貌,保羅在這一經文中有很清的描繪,這一段有關基督的「虛己論」可說是神學上最精華的一段。《聖經》注釋家和學者對這段話發表議論者極多,且有甚大的的貢獻。大部分學者均認定這是教會早期一篇極優美的讚美詩,其中用字是經過精細雕琢的,藉著美麗崇高的辭措來歌頌基督謙卑虛己的榜樣。因此素來被譽為《腓》中的一顆寶石,其雋永的信息不但感化昔日腓立比信徒的心,也感動曆代信徒,叫我們不要自高,也不要結黨,乃要追求基督那謙卑順服的質素,彼此合一。
這首詩主要內容是耶穌基督貴為三位一體中的一位,卻從尊榮退下,放棄享受榮華、富貴及屬天的權柄,甘心降卑成為神的仆人,俯就卑微,甚至死在羞辱的刑具十字架上,完成神救贖罪人的工作。但奇妙的是:正因基督這樣降卑,神卻逐步把他升為至高,超乎萬名之上,登上神永恒的寶座,成為榮耀的主,備受萬人敬仰尊崇!這是耶穌基督謙卑正直生命所付的代價,與及所得的尊榮酬報!這成為曆世信徒和教牧一種生活和事奉的典範。實在,我們若要有和諧的團契合一生活,就得學習實踐基督這條謙卑的道路:不自私、完全為別人豁出去的生命模式。所以「以基督的心為心」《5》是承上啟下的勸告,《中文聖經新譯本》這樣譯:「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意念。」「這樣的意念」就是上文第三至四節所講論的。
上一世紀,英國劍橋著名解經家萊富特(J.B.Lightfoot)把上文譯作:「把基督的心反映在你自己的心裏」,另一位美國解經家賀托安有類似的翻譯:「你當采納這樣的心意,這樣的心意正是基督所采納的」。綜合起來,意思明顯是要我們在生活上反映基督的謙卑態度。基督謙卑的態度正是他正直生命最突顯的氣質,這氣質應是你、我所該擁有和追求的。從這段論基督謙卑氣質的經曆裏,至少帶給我們五方麵屬靈的反省,將這寶石般的真理應用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 1.持高貴神聖的生命本質--基督本是尊貴的三一神,與神同等、同尊、同榮。當然,我們不是神,但我們已得了救,就有神性的本質,就是生命有神的性情《彼後一3-4;弗四24》,正有這樣的教訓。為此,我們當刻意培育神高貴的性情,有美麗的屬靈氣質和品格,就是說有偉大的愛心、真切的人情味、溫柔、純潔、積極、喜樂、無比勇氣、仁義、正直等的行為。活出這些品格,我們的生命就能深廣和穩重,不致虛浮,也更輝煌,是令人羨慕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在每一天都反映基督這樣美麗、高貴的生命氣質!周增祥牧師曾在他的著作中寫過:「人的美,不在其生活如何,而在他所擁有的勇氣與氣質,決定的因素是人內在高貴生命的品質。」
2.甘受自限--基督本是神,但為了救贖人類,反倒虛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換言之,他本是無限,為了與人認同而變成有限的人。道成肉身正是永恒與有限的接觸點,使本來無可能的兩極交接起來。他本來受服事,但成了服事人的奴仆,這正是謙卑的精釋。弟兄姊妹,巴不得你、我都成為一個沒有自己的人;人越沒有自己,就越沒有要求,過著平淡的生活。
3.作棄權者--基督因沒有自己,就甘心棄權,放下自身的地位,一無所求。人性都是喜歡權利的;不錯,基本人權是需要的,但今天這個講求人權的時代,人時常過了火位,抓權不放,變得自私狂妄,權力欲過大。不但信徒講求權利,不少教牧也如是。真盼望我們自省悔改,以基督的心為心,以他的正直作榜樣,甘心作個棄權者。要測試一個人是否謙卑,就看他是否一個棄權的人。尤其是越高位的人應越不計較權利,甚至自動退下來,才配作謙卑的仆人領袖。這樣的人才能被神用得著去領導眾人,服事及作屬靈之工作。
4.順服--順服與謙卑不可分,基督的順服謙卑是到了死的地步,是一種對生存權利的自絕,一種完全犧牲的生命表現。這正是今天在這個富強自足的世代所難有的生命氣質,起碼我自覺自己實在沒有做到太多的犧牲;讓我們一同反省,你、我為主順服犧牲放棄了什麽?
5.重得尊榮(屬靈最大的酬報)--神將基督升為至高,超過萬名之上的名。基督是滿有主權的主宰者,因謙卑順服,便贏取這個「相對的主權」,受世人尊重膜拜,這是一個很奧妙的屬靈真理。越謙卑越不講權,越無求的人,就越受人尊重;他得著的屬靈高位,不是自取的,是神和人自動給予他的。若要達到這種境界,首先要明白「身居高處不算高」的道理,願謙卑作眾人之仆且就卑微,沒有架子,肯犧牲,活出基督正直的生命來,求主幫助我們有這樣屬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