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創造主

主啊!讓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賜我以你的眼光把他們看待, 讓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諸於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寬深的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奇異恩典---從奴隸掮客到詩歌作者 (圖) (推薦)

(2005-07-26 19:18:41) 下一個

 



作者:蒲樂克(John Pollock)

當這艘飽經風霜的破船,在洶湧的波濤上顛簸前行時,一位年輕的水手倔強地屹立在駕駛盤前。這船的帆已不見,船身也破個洞,海水不斷衝擊著。大半的水手都相信這艘船即將沉沒在北大西洋,而他們也將在1748年3月10日這天葬身魚腹。

在那群水手當中,約翰·紐頓(John Newton)是最惡劣的一位。他十九歲就曾當過逃兵,被捕遭鞭笞。後來他就在非洲西海岸做起奴隸買賣,之後自己也變成被販賣的奴隸之一。在這段期間,他曾偷偷捎一封信向他父親求助。這艘從利物浦駛出的"灰狗號",就是想找到他。就這麽巧,船長在遠處的岸上遇到他,但這時他已搖身一變,不再是奴隸,所以他幾乎不想上船回去見他父親。

而船長和船員們也很後悔讓他上船,因他滿嘴髒話,褻瀆神明。接著風暴來臨,雖然他們習慣暴風雨,但這艘船經過長途的赤道之行,已破舊不堪:當約翰·紐頓費勁地在忙幫浦時,他意識到船若翻了,他將麵臨死神的召喚,這使他想起那位他曾藐視、拒絕的神,或許祂是存在的,那麽他將麵審判。

這使他憶起在他七歲即亡故的慈母,她是那樣的虔誠;而他卻成為好色之徒,雖然私心仰慕一位英倫女孩,但卻霸王硬上弓強奸一個黑人女孩。往事一幕幕浮現心頭,讓他愧疚難安,迫使他不得不向神認罪。這場暴風雨過後,他們得幸免於難,他想或許神真的聽了他的禱告,雖然他還是半信半疑。

接下來幾天,他一直努力去思索神的問題。其他的船員在災難一過,又嘻哈度日。他則一有空,就抱著聖經讀,雖然沒有牧師的教導及弟兄的扶持,但他心中的亮光卻逐漸消除他的疑慮。不久,船停泊在愛爾蘭港口,這時紐頓已完全相信耶穌為他的罪死在十架上。當時,他對信仰的了解還是很模糊,以為需苦待自己,才能減輕自己過去的罪孽。

在他的餘生,紐頓一直紀念那個海上蒙恩得救的日子;他屬靈的成長是緩慢、痛苦的,還好聖經的亮光、本身的經曆、朋友的協助總是適時來到。

"灰狗號"船長,也是他父親的朋友,指明要他當奴隸總管,因他是個有經驗的水手,但他說先從副總管做起。同時他也獲知他所愛慕的那位英倫女孩波麗名花尚未有主。

他下定決心要對主忠心,也對女友誠意。但他忘記,如同後來他所說的,他的職業是不太道德的。

在另外一艘他的新船"布朗羅"號船上,紐頓因著沒有同伴的扶持,他忘了讀經,禱告也怠惰,對神也沒有那股熱誠。等他到了非洲西岸,他又故態複萌,隻差沒那樣咒罵人。這些奴隸被帶上船,水手們就色迷迷地各挑一個黑女孩幹那勾當,他也熱血沸騰,決心動搖,欺身壓在一個帶鎖鏈的半裸女奴身上。

自此他恣意行事,證明誘惑強過良心、女友或神。後來紐頓生一場熱病,因平時縱欲過度,身體極為虛弱,他想這次死定了。在絕望之餘,他想起當初蒙恩的喜樂,以及對神的誓言,如今他卻再次踐踏釘十架的耶穌,他想他是罪無可赦了。然後他又想到這位審判官也是仁慈的天父。

拖著奄奄一息的病體,他爬到島上一個無人的角落,將自己交在神的手中,沒有任何經文或亮光出現在他腦海,但他還能相信、仰望耶穌是救主,於是他心中有了平安,不到兩天,他的病好了。

這是個轉捩點,從此他不再墮落,同時他意識到自己多麽容易背乎神,但他也從此認真追求認識神。這艘船行經大西洋,沿途奴隸被賣到南卡羅來那(South Carolina)等地,然後換裝煙草及棉。停泊一處時,紐頓獨自溜到樹林禱告:"神啊,我對禰認識得不夠完全,我的言行也不一致,我常靠著自己行事,我知道我以前是個大壞蛋,但我想要變好,求主幫助我。"

1754年5月,離他得救已有六年,此時他二十九歲,任職船長,來回不知載運了多少的黑奴去過暗無天日的生活;他試著讓自己更富人性,卻從未想過這行業不討神喜悅,反以為這蠻好的,也是必須的。他說他若早知道這工作不道德,早就立刻放棄。他雖不太喜歡這類似獄卒的工作,但為了要養家糊口(太太是波麗),隻好繼續。那年春天他駛往印度,他的禱告有兩個重點:一是離開這行業,二是認識神更深。

在印度西岸濟慈市(St.Kitts)靠岸,有招待他們的晚宴,紐頓很受歡迎,一來他風趣健談,二來他會作曲唱歌。在一次宴會中,他遇到一位不是運奴的船長,叫亞壓山大古裏(Alexander Clunie)的蘇格蘭人,年約四十歲,開朗活躍,兩人交談甚歡,相見恨晚,同時還發現彼此都是主內弟兄,於是避開晚宴的喧鬧,相偕到後園深談。

古裏住在倫敦,是個成熟的基督徒,他開啟紐頓的眼,讓他明白聖經是一本有生命的書,使他了解神不是遠在天邊,需用畏懼之心服事,祂乃是一位可親近的朋友,可促膝談心。從此耶穌的名,成為紐頓悅耳的樂音,"領悟到祂長闊高深的愛,讓我願全心回應祂的愛,我要歌頌讚美祂。"紐頓毫無保留地降服在主前說:"我的神,禰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一切。"

回到倫敦一個星期,紐頓得了個急病,使他無法如期出海,不久他就在利物浦海關覓得一份好差事。在這兒他的信心突飛猛進,當一位名牧來此布道呼工人跟隨主,紐頓就義無反顧地將餘生奉獻給主,縱然中間有些波折,在遇到古裏後十年,他成為神職人員。

不久他又得到新的啟示,他不僅要成為當代受愛戴的詩歌作家,還要成為能影響後世的作曲家。在讀了衛斯理所寫的單張後,他看到販賣人口的罪惡,並深以他過往所行為恥。又過了好幾年,禁止奴隸販賣的主張才成為政治話題,但這運動一開始,紐頓就成為唯一深知其中恐怖真相的支持人士。

感人至深的極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來自他的一首聖詩

中文:奇異恩典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寶貴!
許多危險,試煉網羅,我已安然經過;
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導我歸家。
將來禧年,聖徒歡聚,恩光愛誼千年;
喜樂頌讚,在寶座前,深望那日快現。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AMAZING GRACE

“I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John 9:25


 
John Newton (1725-1807)

Words: John New­ton, Ol­ney Hymns (Lon­don: W. Ol­i­ver, 1779). Ex­cept­ion: the last stan­za is by an un­known au­thor; it ap­peared as ear­ly as 1829 in the Bap­tist Song­ster, by R. Win­chell (We­thers­field, Con­nec­ti­cut), as the last stan­za of the song “Je­ru­sa­lem My Hap­py Home.”

Music: “New Bri­tain,” in Vir­gin­ia Har­mo­ny, by James P. Car­rell and Da­vid S. Clay­ton (Win­ches­ter, Vir­gin­ia: 1831) (MI­DI, score).

This is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hym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a tel­e­vi­sion doc­u­ment­ary was ev­en made about it. Per­haps it is be­cause its words so well de­scribe the au­thor: John New­ton was a slave trad­er be­fore com­ing to Christ. It was sung at the funeral of American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I have already come;
’Tis grace hath brought me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me home.

The Lord has promised good to me,
His Word my hope secures;
He will my Shield and Portion be,
As long as life endures.

Yea, when this flesh and heart shall fail,
And mortal life shall cease,
I shall possess, within the veil,
A life of joy and peace.

The earth shall soon dissolve like snow,
The sun forbear to shine;
But God, Who called me here below,
Shall be forever mine.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d first begu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