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追究誰殺死了耶穌?
(2005-07-26 18:07:27)
下一個
曹長青
我來美國快16年了,還從來沒有見過媒體為一部電影進行這樣的爭論和“征戰”。自2002年報出好萊塢著名影星梅爾.吉布森要拍一部有關耶穌的影片以來,陸續一直有評論,而在《耶穌受難記》這部影片上映前後的兩個多星期以來,各大電視台的專題報道、人物采訪、專家討論,以及各大報的各種評論,其關注程度遠遠超過對剛結束的奧斯卡頒獎會,被釘在十字架上滴著鮮血的耶穌,使億萬觀眾矚目的奧斯卡金像黯然失色。
媒體的報導和評論都主要圍繞兩個問題:第一,影片是否會引起反猶情緒?第二,該片中的暴力鏡頭是否過於嚴重?
人們對於這部影片的看法,仍像對其他政治、文化等問題的看法類似,左右派觀點涇渭分明: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左派觀點認為,把被打得遍體鱗傷、鮮血淋淋的耶穌一遍一遍地展示在觀眾眼前,太殘酷了;而且由於影片中猶太人不僅出賣了耶穌,主張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暴民也主要是猶太人,所以會引起反猶情緒。
以《華爾街日報》、《華盛頓時報》、《紐約郵報》、《紐約太陽報》等為代表的右派觀點認為,該片描寫的隻是耶穌生命中的最後12小時,凸顯耶穌所承受的痛苦是影片的目的;至於猶太人出賣和主張處死耶穌,則完全是根據《聖經新約》的前四章福音書,影片並沒有渲染猶太人是“殺耶穌者”,而是強調“耶穌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罪而死。”
我在該片首映的當天看了這部電影;既沒有被所謂過份的暴力而震驚(好萊塢比這更血淋淋的片子多了),也沒有感覺出其反猶意圖,隻是印證了我在看影片之前就有的一個感覺:引起如此強烈爭論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暴力,也不在於反猶,而是“信耶穌”和“不信耶穌”的人們對“到底誰殺死了耶穌”這個問題的認知上的根本性不同。
正如有的美國電視觀眾所提問的,為什麽要追究二千年前誰殺死了耶穌?不管誰殺死的,他們都早已不在人世,有必要那麽在意嗎?另外,描寫德國人殺害猶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單》、《生命是美麗的》和《鋼琴家》等影片怎麽沒引起德國人抗議呢,許多納粹都還活著呢,也許會有許多中國讀者提出同樣的問題。
其實,《聖經》是猶太人寫的,寫猶太人的曆史。耶穌是生長在猶太人家裏,他首先是猶太傳教士(Rabbi)。正如一個基督徒所說,“上帝創造了他們(猶太人),見證他(耶穌)的存在,寫出並保存了上帝的話;並且讓拯救世界的上帝的兒子從他們那個種族中以肉身誕生。這一切功績都屬於猶太人。”所以從淵源上來講,基督徒應該是感謝猶太人的。但就因為猶太人的祖先參與了殺害耶穌,就導致基督徒們千百年來一直排斥、甚至敵視猶太人嗎?事情並不是那麽簡單。
以這部電影為例,猶太人認為,影片再現了曆史以來基督徒對猶太人的負麵描寫,他們一直指責猶太人是殺害上帝之子耶穌的罪人;由於在《新約》中,羅馬總督不情願殺死耶穌,當眾用水洗手並說自己不承擔殺死基督的責任時,那些要求把耶穌釘上十字架的猶太人高喊“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將為他的死負責(電影中有這句話,後迫於壓力字幕被刪掉了)”,於是這個罪成了猶太人集體的罪,所以曆史以來猶太人一直遭到歧視和迫害。
但是,據2月15日ABC電視台公布的民調顯示,隻有11%的新教徒和6%的天主教徒認為今天的猶太人仍要對耶穌的死負責。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基督徒並不再追究二千年前的責任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基督徒和猶太人之間仍有很大的矛盾,而且這是個幾乎無法調和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基督徒對猶太教的不認耶穌不能接受。
猶太教隻信一個上帝,隻信《舊約》,他們不信生長在普通猶太人家裏的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他們一直期盼的拯救猶太民族的彌賽亞,不信耶穌有神奇的超自然力量,不信耶穌死後三天複活了,所以也不信耶穌降升以後才人們才陸續寫出的《新約》;有的猶太人甚至認為,隻要閱讀和相信《新約》就是反猶。而基督教則相信聖父、聖子和聖靈的三位一體;《新約》的核心內容是其“原罪”論,所以信不信《新約》,歸根到底是一個是承不承認“原罪”的問題。如果不承認耶穌是上帝之子,也不承認耶穌因人類的罪而死,那自然是從根本上挑戰基督教義了。
猶太人認為,人生來是純潔的,而不是有罪的,其觀點類似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或者說上帝的美好影像在人身上占的比例高於邪惡。而基督教則強調人有與生俱來的原罪,人類邪惡大無邊;不相信耶穌,不承認原罪,是個人和人類整體災難的源頭。所以基督傳教士成年累月地,反反複複地強調每一個人都是有罪的,耶穌的血是為每一個人的罪而流,人需要不斷禱告贖罪。
基督徒認為,猶太人之所以不相信為眾人贖罪的耶穌,是因為他們不承認自己是有罪的;還有一些被認為是反猶的觀點認為,由於猶太人不承認自己有罪,不需要祈禱贖罪,所以他們貪婪、苛刻;由於他們不承認自己有罪,也不感覺急需精神生活,於是成天忙著去做下一筆生意、買下一棟房子,而顧不上禱告反省;所以他們雖然很富有,但名聲卻不夠好,無法贏得應有的社會尊敬。
備受爭議的好萊塢宗教大片《耶穌蒙難記》在全美各地近3000家電影院上映。圖為人們在德州達拉斯市一家電影院外排隊,等候購票觀看這部電影。(路透社)
上述說法還比較表層,構成一定的反猶情緒,但不對猶太人造成太大傷害,因為每個民族身上都有被其他民族討厭的特點,尤其是猶太人作為一個人數並不多的民族,事業上卻最成功、最出類拔萃,所以更容易遭人嫉、遭人恨,這並不奇怪。另一種反猶觀點則更嚴重,或者說是猶太人被排斥的更重要的原因。這種觀點認為,像馬克思、恩格斯、托洛斯基以及蘇維埃早期創始人中的多數都是猶太人並不是偶然的(索爾仁尼琴的《紅色車輪》一書也指出,當年列寧、斯大林建立的秘密警察組織“契卡”中有三分之二是猶太人),這些與猶太人不相信原罪有直接關係;不信原罪,下一步就不真信上帝,再進一步就想設計人類,共產主義災難如此帶來。
今天多數猶太人依舊持左傾立場,尤其是猶太人主導媒體,導致美國主流媒體發出的不是美國主流價值的聲音(近年情形已經大為改觀),難免引起美國大眾的主流(中產階級基督徒)的不滿情緒,這種情緒自然最容易集中到猶太人這個群體身上。另外像投資家索羅茲這類猶太富豪,又左瘋到把布什等同於納粹,聲稱要不惜動用全部資金把布什趕出白宮,而基督徒多是保守派,支持布什的,所以索羅茲這類表現又增加基督徒對猶太人的反感。一個民族裏麵隻要出一、二個什麽方麵的代表人物,就足以引起大眾對其整個民族產生某種成見或偏見。像意大利出了個黑手黨,在大街上看到哪個意大利人都像黑手黨樣子。所以猶太人對“反猶”問題的極端敏感不僅有其曆史原因,也有其現實原因。
但指責吉布森這部《耶穌受難記》是在繼續追究猶太人當年殺耶穌的責任,則不僅太狹隘,完全不理解基督精神(當然,不信自然很難理解),甚至給人以故意強調曆史而回避今天的感覺。其實,作為一個接受無神論教育長大的中國人,我認為猶太人的很多觀點跟無神論者接近,因而極自然、極容易地走向左傾,這和兩者都不承認原罪有直接關係。
所以,今天基督徒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集中代表的是“信耶穌者”和“不信耶穌者”,“承認原罪者”和“不承認原罪者”之間的巨大衝突。但大概是由於沒有曆史上那些原因,一般無神論者沒有猶太人那麽敏感;也由於無神論者不信上帝,不恐懼上帝,所以覺得不管你們指責耶穌是誰殺的,反正和我沒關係。
“不對,耶穌的死是和你有關係的,你和我都參與了殺害耶穌。”這,才是吉布森這部電影那些滴血的場麵所強調的。影片中拿第一個釘子釘耶穌的是吉布森自己的手,這是他的刻意之做,是他承認自己有罪的宣言。他要用這部電影提醒人們,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個有罪的行為,都是往耶穌身上釘一下釘子。
影片中羅馬士兵狠毒地鞭打耶穌場麵,沒有令我震驚,沒有令我產生某些天真的西方人那種疑問,“他們哪來的對耶穌那麽大的恨?憑什麽那樣打他?”我腦中閃現的是中國土改、文革中那些揪鬥、把人活活毒打致死的場麵。沒有上帝,人的無緣無故的恨的能力,遠遠地超過無緣無故的愛的能力。暴力、屠殺、邪惡,別人不懂,中國人怎麽能不懂!人心中那巨大無邊的罪,誰不承認,中國人也不能不承認。
影片被暴力充斥,但我卻沒有像周圍的美國觀眾那樣被鞭子抽出淚水,倒是幾個短暫的,耶穌平靜地、用真誠的愛傳教的鏡頭令人感動至極,它和殘暴、凶惡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最後,當耶穌被打得遍體鱗傷釘上十字架的時候,他對著天空高喊,“父嗬,寬恕他們,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則是全片最令人心靈顫抖的鏡頭。還有什麽比如此這般的寬恕和愛,更令人意識到自己的罪,人類的罪。是我們每一個人參與殺死了耶穌,而且在繼續往他的身上釘釘子。
關於這部影片的爭議,這兩天已經被上映五天就創造的一億二千萬票房而壓了下去。相信耶穌的血會讓這千百萬觀眾中的“信基督者”更虔誠地禱告,“不信基督者”終於打開《聖經》,走進一個智慧的開端,擁抱一個愛的源泉。
2004年3月3日於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