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農民科學家 - 陳永康

(2007-02-20 20:20:01) 下一個


1949年,新中國,新氣象。

哪兒新?是農民泥腿子而不是知識份子,紛紛登上了曆史舞台:時傳祥、王進喜、李瑞環、張百發、陳永貴、陳永康、禹作敏、邱滿囤、趙本山、來輝武、賴昌星。。。。。。

現在知道陳永貴王進喜的人不少,可是知道陳永康的人就不多了。

樹立在南京市新街口江蘇農科院門口的塑像:農民科學家--陳永康(1907-1985)

由大陸近代排名第一的農業科學家金善寶主編的《中國現代農學家傳》(第二卷)中,給陳永康的頭銜是:水稻專家。

水稻專家的學曆,隻有兩年私塾,沒有特別的天賦。可是種田種得好,1951年的時候,畝產水稻超千斤。1952年,被評為華東和全國水稻豐產模範。1958年,他在“全國水稻豐產交流會議”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水稻“三黃三黑”的豐產經驗。從此就一步登天,出席國慶觀禮,見毛主席,當人大常委,參加44國會議,做江蘇省農科院副院長和中國農學會副理事長,成了新中國乃至於全世界最著名的農民科學家。

全國水稻豐產模範,農民科學家陳永康在太倉縣濟河公社作水稻追肥示範表演(1964年)

現在讀水稻專家的傳記,可真是充滿了時代特征。

因為每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典型的背後,往往包含有很多無名科學家們的努力。例如:

一、(1951年,)他(陳永康)的豐產消息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華東農林部、蘇南行署、鬆江專署和鬆江縣人民政府,立即派出農業科技人員,幫助他總結了七條豐產經驗 (《中國現代農學家傳》第171頁)。

二、從1959~1961年,這期間馬(熔之,土壤學家)所長和陳家坊等與江蘇省農科院組成協作組,組織領導了全國勞模陳永康水稻豐產經驗總結,要求在試驗場布置陳永康水稻三黃三黑千斤試驗田,生長期間陳永康來場親自下田指導施肥,收獲時實現了陳永康水稻千斤的目標(《中國科學院土壤所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專題》)。

三、50年代末,他(裴保義,農業化學家)參加了研究全國勞模陳永康水稻高產經驗的工作,並成為中心組的成員,對單季晚稻的“三黑”、“三黃”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索,從水稻的氮素代謝和碳素代謝的相互關係方麵,揭示了“黑”與“黃”的本質(《裴保義--為中國土壤肥料學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四、栽培方麵,(朱鳳美,植物病理學家)從總結勞模陳永康的“三黃”、“三黑”的豐產經驗著手,探索運用水稻高產肥水管理技術,統一多肥足水與稻瘟病和水稻高產之間的矛盾,研究控製稻瘟病發生危害的措施財(《我國植物病理學家的奠基人--朱鳳美》)。

五、隨後,(丁穎:農學家)瞞著大家跑到南京考察全國勞模陳永康的水稻高產試驗田,接著又風塵仆仆地趕回北京參加科學大會。(《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丁穎》)。

1958年中國農科院院長丁穎在長鄉總結陳永康水稻豐產經驗

唉,自古雲:一將功成萬骨枯!

就陳永康論陳永康,不知道是農民最終成就了科學家,還是科學家最終造就了農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