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席評黨史 之 紅七軍在荔波

(2006-12-21 10:52:17) 下一個

[總評:這是目前看到的比較值得尊敬的一篇黨史文件,出自貴州省荔波縣政協之手,比起荔波最近為吹捧某人而特意建立的紅七軍博物館來說,算是敢言的,也算是知史的,雖然文章裏麵,仍然有許多的偏差]。

原文題目:荔波縣革命老區

來自:荔波縣政協  作者:荔波縣政協  2006-11-2

大革命失敗後,按照中共中央部署和八七會議確定的方針,中國共產黨人在黑暗中高舉起革命的旗幟,以血與火的抗爭回答國民黨的屠殺政策。黨派出許多幹部分赴各地,恢複和整頓黨的組織,組織武裝起義。

繼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之後,1929年黨派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等人前往廣西,加強對廣西黨的領導,開展南寧兵運鬥爭和右江地區工農運動,於12月11日,發動百色起義,創立了紅七軍,成立右江蘇維埃政府,開展土地革命。成立紅七軍前敵委員會,由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李謙、韋拔群、雷經天、何世昌等7人為委員,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3人為常委,鄧小平任書記。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紅七軍和右江地區地方黨組織的工作,直接向中共中央負責。 

[席注:此處敘述的不準確,可是已宏然成論。中央代表鄧小平開始是要擔任前委書記(當時稱廣西前委,後改軍委書記)來著,可是11月中旬中央來電,要鄧小平去中央匯報。12月11日百色起義和紅七軍成立時,鄧小平已經不在廣西。故根據具體領導廣西事務的廣東省委的指示(具體由賀昌和聶榮臻負責),事實上擔任廣西前委書記職位並領導紅七軍工作的,是化名為陳導民的陳豪人。下同]。

鄧小平任紅七軍前委書記,張雲逸任軍長,陳豪人任政治部主任,龔鶴村任參謀長。全軍轄三個縱隊:第一縱隊1500人,由李謙任縱隊長,沈靜齋任縱隊政治部主任;第二縱隊約1000多人,由胡斌任縱隊長,袁任遠任政治部主任;第三縱隊約1000多人,由韋拔群任縱隊長,李樸任縱隊政治部主任。每個縱隊轄三個營,每營轄三或四個連。另有軍部直屬部隊,如特務營、山炮連、教導營、軍政訓練所等,約800人,全軍4000多人。 

紅七軍成立後,經曆了百色保衛戰,圍剿土匪武裝戰鬥,經曆了隆安、平馬、亭泗三次受挫的戰鬥,主力部隊從百色撤到了鳳山縣盤陽地區。

廣西盤陽周圍幾百裏深山老林、地形險要,山勢陡峭,道路崎嶇,易守難攻。這個地區農民運動開展得較早,群眾基礎好,百色起義後,豪紳地主已被打倒,農民武裝和鄉村革命政權已經建立起來。敵軍追到該地區邊緣,再也不敢貿然深入,給紅七軍留下了休整的時間。 

紅七軍前委決定在盤陽召開會議,總結百色起義以來的經驗教訓,討論和決定紅七軍目前形勢任務。會議認為盤陽地區物產貧瘠,人民生活艱苦,紅七軍長期駐紮會帶來糧食給養困難,戰士的零用錢更是難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部隊整訓工作進展緩慢,大家都感到紅軍困在右江偏僻各縣是沒有出路的。於是向外遊擊擴大遊擊區域,以解決部隊麵臨的給養和彈藥缺乏問題被作為會議中心問題來解決。這就是紅七軍轉戰黔桂邊的曆史背景,也是荔波縣之所以成為紅七軍遊擊區的原由。 

1930年3月初,紅七軍前委盤陽會議研究以後行動方針時,決定紅七軍一二縱隊向黔桂邊遊擊作戰,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解決部隊給養和彈藥問題。將第三縱隊留守東蘭、鳳山一帶,繼續堅持右江根據地的鬥爭,並等候紅八軍前來聯係和匯合。 

1930年4月上旬,紅七軍軍部及一二縱隊3000多人在軍長張雲逸,總指揮李明瑞和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豪人率領下,攻占河池,遊擊懷遠、激戰環江,揮師挺進貴州省荔波縣境,這是貴州高原上出現的第一支紅軍部隊,荔波由此成為紅軍部隊首度進入貴州的縣份。 

[席注:此處敘述基本正確,也是目前的黨史文獻中,唯一公開承認陳豪人是紅七軍前委書記的。其他文章,均說陳豪人為代理書記,或幹脆說是篡位的書記。從1929年12月,到1930年5月,這一“代理”,就是6個月。而鄧小平擔任紅七軍前委書記和政委一職,也隻不過就7個月。敘述上稍微有點偏差的,是這時候的李明瑞隻不過是個空架子,不在前委之內,沒有領導權、決策權和知情權。所以紅七軍真正的領導人,是軍委書記陳豪人(總部和一縱隊)和張雲逸(軍部和二縱隊)。主持會議的,也都是陳豪人。下同。]

一、紅七軍在荔波活動的範圍和時間 

紅七軍在荔波活動的範圍,第一次是1930年4月春,紅七軍軍部及一二縱隊挺進荔波縣,活動範圍有佳榮鎮,瑤麓鄉、茂蘭鎮、立化鎮、洞塘鄉、翁昂鄉等6個鄉鎮的50多個村寨。 

第二次是1932年冬,東蘭紅軍遊擊隊在韋漢超營長、譚國聯指導員的率領下,突圍到黔桂邊的南丹、荔波開展革命活動。他們在荔波的活動範圍有:翁昂鄉、撈村鄉、立化鎮、洞塘鄉、玉屏鎮、朝陽鎮、瑤山鄉、播堯鄉、永康鄉等9個鄉鎮100多個自然寨。 

綜合紅七軍主力部隊及其後來紅軍遊擊隊的兩次入境,紅七軍在荔波縣境內活動範圍共計12個鄉鎮:即玉屏鎮、佳榮鎮、朝陽鎮、茂蘭鎮、立化鎮、洞塘鄉、瑤麓鄉、瑤山鄉、播堯鄉、撈村鄉、翁昂鄉、永康鄉。占全縣總共17鄉鎮的70%。 

紅七軍在荔波縣活動的時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紅七軍一二縱隊出入境時間,據考證,紅七軍在河池留下標語的時間為1930年4月1日,1930年4月2日—4日在懷遠鎮三天,4月5日—7日激戰環江3天,在宜北休整2天即入荔波縣境佳榮鎮,因此入境時間為1930年4月10日。 

紅七軍一二縱隊會師板寨時間為4月16日,4月17日—22日是護送傷員到翁昂的往返時間,4月27日走出荔波縣佳榮鎮的月亮山邊境,向榕江縣城進軍。而留在翁昂的傷病員6月上旬痊愈後離開縣境。 

紅七軍第一階段在荔波的活動時間為:入境4月10日,直到出境4月27日,共計17天時間。如以紅七軍傷病員出境時間6月上旬計算,那麽紅七軍主力部隊在荔波活動時間為4月10日—6月上旬共計2個月時間。 

第二階段是紅七軍主力北上江西後,留下紅七軍二十一師韋拔群部隊堅守右江根據地,在敵人重兵壓境、層層圍剿、血腥鎮壓的艱難情況下,東蘭紅軍遊擊隊在韋漢超營長,譚國聯指導員的率領下,突圍到黔桂邊的南丹、荔波繼續開展革命活動。入境時間為1932年秋,出境時間為1938年底,此時以韋漢超營長從荔波下到環江縣時被敵人殺害,紅軍遊擊隊逐漸停止活動為標誌。紅七軍第二階段共計在荔波進行革命活動6年時間。 

二、紅七軍在荔波開展的主要革命活動 

紅七軍一二縱隊1930年4月10日挺進荔波,是首次進入黔桂邊區的中國工農紅軍部隊,主要在荔波開展了以下革命活動:(1)所到村寨,向群眾宣傳黨和紅七軍的政治綱領,召開大會,刷寫標語,宣傳和鼓動貧苦百姓認清地方軍閥政府的反動本質,宣講紅軍的紀律和性質。(2)召開板寨前委會議,決定紅七軍的今後作戰計劃。(3)安置在環江之戰負傷的二十多名紅軍傷病員。(4)處決惡霸,開倉分糧,救濟貧苦百姓,懲辦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補充部隊給養。(5)招收貧苦農民子弟參軍,擴充紅七軍隊伍。(6)與月亮山下的苗民頭人結盟,嚴格執行黨和紅七軍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政策,得到深山中苗胞的擁護與愛戴,順利通過茫茫險峻大山——苗山地區,為攻下榕江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7)在荔波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建立了黨組織和革命政權組織。即中共荔波支部,中共翁昂支部和在荔波縣洞勤寨成立了具有政權組織形式的“黔桂邊革命委員會”。 

板寨勝利會師  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分別從荔波縣南北兩端進入縣境,互不知道對方在何處,都派出偵察人員調查情況。當時任軍部參謀的莫文驊、陸瓊在當地老鄉的指引下,終於找到對方縱隊,這時兩個縱隊才知道對方所在的方位。李明瑞隨即率領第一縱隊從佳榮向板寨方向推進,途經佳榮鎮拉吾,茂蘭鎮比鳩、洞英、堯埃,洞塘鄉水井彎、瓦廠、董哥、板老、堯所、寄才,到達第二縱隊駐地板寨。紅七軍一二縱隊及軍部直屬部隊三千多人勝利會師板寨,古老的布依族山寨沸騰起來了,歡呼聲和口號聲震響了千年沉睡的群山。 

接著紅七軍在板寨召開群眾大會,張軍長、李總指揮向群眾宣講“鏟富濟貧”,為貧苦窮人打天下這個易為農民接受的口號,用通俗淺顯語言向群眾講清紅七軍是百姓自己的隊伍,是愛護少數民族的隊伍,號召大家聯合起來,走革命的道路,共同去打倒買辦官僚、資本家,打倒土豪劣紳,推翻國民黨新老軍閥的反動統治,要解放貧苦百姓,就要手中有槍,跟著共產黨走,宣講紅軍武裝鬥爭的目的和重大意義,動員廣大青年踴躍參加紅軍。聽了張軍長的講話,當時佳榮鎮坤地村布依族青年覃樹銀、覃引菊(女),洞塘鄉板寨村布依族青年玉老旺、姚吉安等毅然參加了紅七軍。 

板寨紅七軍前委會議  1930年4月16日紅七軍一二縱隊會師板寨後,隨即召開前委會議,研究紅軍此後的作戰方案。根據偵察得知,荔波縣城隻有縣警隊和各區民團防守,戰鬥力弱,荔波二區區長何俊峰、六區區長姚炯南帶領本區民團均集中到縣城,又被荔波縣長韓知重派到永康一帶據守防備紅軍攻城,敵人雖蠢蠢欲動,但都不敢與紅軍對打。而遠在幾百裏之外的古州(榕江縣城),是貴州軍閥王家烈屯積軍械糧草之地,此時湖南貴州兩省軍閥混戰,王家烈傾巢出黔,在湖南境內作戰,隻留一個團兵力在榕江看守後方軍需物資供應基地。會議分析了攻打荔波縣城和攻打榕江縣城的利弊得失,認為攻打荔波縣城易如反掌,唾手可得,但從補給槍支彈藥物資方麵沒有多大幫助,而攻打榕江縣城雖然是一塊硬骨頭,但無論是政治影響,補充軍事實力,都非常值得攻打。因為榕江是荔波、從江、廣西三角地帶,攻下榕江政治影響擴散數縣。從軍事角度分析,王家烈正與湘軍作戰,而此時王家烈也跟廣西桂係軍閥有矛盾,攻打榕江,王家烈首尾難顧,桂係軍隊也不會來援助他。因此,紅七軍板寨前委會議決定,榕江雖然路途遙遠,且還要翻過“苗山”(今荔波、榕江、從江三縣邊界的月亮山脈),但隻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紅七軍就能攻下王家烈後方軍需基地——榕江縣城。 

會議作出攻打榕江縣城的作戰方案後,要取得勝利,必須輕裝前進,出其不意,遠程奔襲。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在廣西環江縣與楊騰輝部激戰中受傷的20多名紅軍傷病員的安置問題,如果部隊帶著傷病員行軍,行動遲緩,還不到榕江就已暴露目標,會給敵人以調整部隊增兵榕江的時間,援兵一到,攻打榕江是否勝利就難以預料。 

為了爭取時間,以行軍速度趕在敵人沒有覺察的時候攻下榕江縣城,紅七軍軍部作出決定,派軍部聯絡員多人多次前往距離板寨30裏的翁昂鄉拉類村,與當地布依族實力派武裝首領何光星(又名何幺)聯絡商談在其防區地盤安置紅七軍傷病員。 

安置傷病員  廣西軍閥白崇禧部第七軍1932年《第七軍元旦特刊》中稱:“即據探報東蘭共匪韋拔群,河池匪首潘天輔、南丹匪首何老幺(即何光星)有連合圍攻河池南丹進占慶遠之勢……。”國民黨反動政府非常痛恨的號稱黔桂兩省邊界三大巨匪之一何光星,固守南丹“飛地”翁昂鄉十餘年,以鏟富濟貧為旗號,武裝抗擊國民黨政府的統治,自辦兵工廠和學校,不交糧不納稅,儼然一個“獨立王國”,有一千多人槍在深山老林中據險防守,黔桂兩省國民黨正規部隊和民團數次聯合進剿,均損兵折將敗退而歸。1930年4月中旬,紅七軍軍長張雲逸、總指揮李明瑞率領紅七軍一二縱隊會師板寨後,認為何光星有能力反抗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如果取得他的同意,把傷員安置在他防區內是安全的,不會被國民黨軍隊和土豪劣紳追殺。於是派聯絡員去翁昂鄉拉類村與何光星商談,並送了一些槍支給何光星,何光星也派其部下姚崇周(板寨人)回家與紅軍聯係。經過講解共產黨的政策和主張,說明紅軍性質和任務,何光星欣然同意接納紅軍傷病員,負責保障安全並找人醫治。四月下旬,紅軍派牙美元,李振行(女)同誌,帶領20多名傷病員,由200多名紅軍戰士護送,一路從板寨經洞多、更西、堯橋、坡丹抵達坡費。另一路從洞塘進達巴弓、洞晴、浪者、山衝等村寨。傷病員安置在坡費。護送傷病員的紅軍部隊分駐在坡費寨周圍的巴弓、洞晴、浪者、山衝四個村寨。何光星延請浪者寨草醫何雙賢、何仍明等人前來療傷醫病,殺豬宰牛來慰勞護送的紅軍部隊,並送一擔銀圓給紅軍、紅七軍又送了一些槍支彈藥給何光星,並希望收編這支農民武裝。何光星隻答應安置好傷病員,但不想離開故土跟紅軍走,仍過“占山為王”的綠林生活。 

護送部隊駐紮翁昂幾天後即返板寨,隨即向榕江方向進軍。參加護送的東蘭老紅軍牙美元從翁昂回板寨後,並沒有隨大部隊挺進榕江,而是從板寨返回東蘭縣。5月初,當紅七軍一二縱隊攻下榕江返回河池時,鄧小平剛從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回到東蘭,韋拔群立即派牙美元護送鄧小平政委從東蘭到河池,與張雲逸、李明瑞會合。傷病員駐翁昂治療到6月份痊愈後返回廣西,臨走前留下莫班長、李明、常軍等幾人在何光星處,1931年荔波縣二區區長、董界鄉民團指揮何峻峰指使其內弟何逢春密謀殺害何光星,留下的紅軍戰士亦因何光星死後被國民黨軍隊和民團圍剿打散。 

[席注:這個會合,也是鄧小平和陳豪人會合,不是張軍長和李總指揮。可是為了突出和宣揚鄧小平對紅七軍的領導作用,就把實際上全麵主持紅七軍工作的陳豪人的作用給完全抹殺了。下麵提到的紅七軍的政治工作做的好,是誰在做?難道不是主持前委總部和政治部的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的陳豪人?而是李明瑞和張雲逸?是和紅七軍毫不相幹的掛名政委鄧小平?牛皮要是吹破了,就隻剩下笑話了]

開倉分糧  處決惡霸  紅七軍一二縱隊在荔波開展革命活動期間,足跡踏遍洞塘鄉、茂蘭鎮、立化鎮、佳榮鎮、瑤麓鄉、翁昂鄉的山山水水,進駐50多個自然村寨。 

紅七軍每到一地,都開展打倒土豪劣紳,懲處橫行鄉裏的惡霸,開倉分糧,賑濟貧苦農民。在洞塘鄉堯所村,有個聚斂錢財、橫行鄉裏的財主全耀賢,紅七軍根據群眾的反映和要求,抄了這個土豪的老窩,將其糧倉打開,把穀米分給了群眾。附近貧苦農民從紅軍手中接過糧食,感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增強了對紅軍的擁護和愛戴。 

在茂蘭鄉場壩,該鄉團總肖守卿仗勢欺壓百姓,作惡多端,魚肉鄉民,是當地橫行霸道的“太上皇”,紅七軍進駐茂蘭將他捉拿,隨部隊押到廣西三江縣福祿鎮,召開群眾大會將其槍斃了。 

茂蘭鎮比鳩村羅尚群,是一個收稅的稅官,平時盤剝商民,欺壓市民,為所欲為,根據群眾反映和要求,將其捉拿押往茂蘭鎮洞英村河邊獅子口,用門板書寫他的罪狀,宣判罪行於大眾,將其就地處決。 

茂蘭鎮拉窩寨大地主莫紹源,佳榮鎮威岩寨大地主歐華軒、歐福源,佳榮鎮坤地寨大地主覃梓敬等家的糧倉、布匹、糧食、豬牛錢財均被紅七軍作為打擊的對象,把大地主家的家產浮財沒收,一部分留作軍需,其餘分給了貧苦百姓。 

紅七軍廣泛動員群眾起來打土豪、分糧財,為民除害,打擊了鄉村土豪劣紳的囂張氣焰,為受苦受難的貧苦百姓撐腰,贏得了人民的擁護與愛戴,也為紅軍補充了一些給養。 

紅軍打土豪、懲惡霸的革命行動,激起了惡霸地主強烈的階級仇恨,他們尋找機會伺機殺害紅軍戰士。1930年4月中旬,紅軍大部隊離開茂蘭鎮向佳榮方向進發,駐紮在茂蘭鎮洞英寨的一個紅軍小戰士,臨走時為了賠償房東盧海臣家的一口炒菜鍋,一直等待盧海臣回家,說明情況並照價賠償後,才去追趕大部隊,但當時大部隊已走得很遠,小戰士孤身一人走下寨腳,不幸被茂蘭鎮比鳩寨惡霸地主盧朝炳、盧朝甫追殺,將其殺害在水井後麵一塊窪地裏。當地群眾聞知這位小紅軍是為嚴格執行群眾紀律而犧牲的,不顧殺頭的危險,悄悄將其安埋。解放後,人民政府將小紅軍烈士遺骨,安葬在茂蘭中學背後山坡上的小鬆林內。 

書寫標語  贈送物品   紅七軍十分重視政治工作,每到一個村寨,紅軍宣傳員都在農家牆壁書寫標語。1951年荔波解放初期,在佳榮鎮坤地寨、坡腳寨、威岩等,茂蘭鎮洞英寨、場壩、洞塘鄉板寨,翁昂鄉坡費寨等地均保留有完整的紅七軍標語遺跡。 

洞英村歐樹敏家房前木板上有:“擁護共產黨,打倒土豪劣紳,把土地分給農民!”翁昂鄉坡費寨何柏貴牆上有:“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佳榮鎮坡腳寨覃用先家牆上有:“取消苛捐雜稅!實行共產主義!”等等。現在保存最好的是佳榮鎮坤地大寨覃梓敬家碉堡牆壁上的標語,內容為:“肅清豪紳地主資本家!沒收豪紳地主土地分給貧苦農民!打倒屠殺工農的國民黨軍閥!打倒征收苛捐雜稅的國民黨!紅軍總政治部。” 

解放後,許多貧苦群眾,將紅七軍贈送的物品,獻給省博物館作為對紅七軍的懷念。瑤麓鄉韋廷義獻出當年紅七軍送給他的一把帶鞘的鋼刀,佳榮鄉威岩寨歐引傳獻出當年紅七軍送給他的銅盆,現這些原物以及木板上標語珍藏在貴州省博物館保存。 

苗山結盟  苗山(今月亮山脈),是橫跨四縣兩省(貴州省、廣西省、荔波縣、從江縣、榕江縣、環江縣)的巍峨綿延的山脈,聚居有布依族、壯族、苗族、水族群眾,路途崎嶇艱險,民風古樸剽悍,他們長期被封建地主、官僚欺壓驅趕而逃往山中謀生定居,長期過著貧困落後的生活,很少和漢人來往,對漢人有敵意,過去國民黨軍隊進山搶劫,他們為了自衛,常常奮起反擊,作殊死的搏鬥。紅七軍剛進入苗山時,開始苗胞不了解,以為與國民黨軍隊一樣,大人小孩跑進山上躲蔽,年輕力壯的則拿手中武器嚴陣以待。為了讓苗胞了解紅軍,沿途讓懂苗語的向導喊話:“我們是紅軍,是愛護苗胞的軍隊”、“我們是貧苦百姓的隊伍,我們是專門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軍隊”。但苗胞仍有戒心,不敢下山。為了解決給養,紅七軍軍部決定,在哪裏拿東西,就在哪裏留下錢,並寫明數量。於是殺豬要米的錢都一一留足。由於紅七軍尊重少數民族,買賣公平,對苗胞真情實意,苗胞在寨老頭人的帶領下逐漸下山接觸紅軍,紅七軍軍長張雲逸、總指揮李明瑞以及參謀長龔鶴村等人與苗胞舉行“苗山結盟”,取得了苗胞兄弟般的信任。此後,苗民們自覺自願地把家裏豬牛賣給紅軍,並同意給紅軍帶路。紅軍良好的民族政策和嚴明的紀律,贏得了苗胞的擁護,順利地越過茫茫的月亮山脈,為攻打榕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榕江之戰  1930年4月30日午時,抵達榕江城郊的紅七軍一二縱隊3000多人分三路發起進攻,經過3小時激戰,雙方形成對峙,次日下午3時,紅七軍再次發起猛攻,在強大炮火機槍掩護下,軍部特務連長李天佑帶著突擊隊衝向槍彈密集的城牆,揮舞大刀,手持短槍,奮力登上爬牆的雲梯,第一個在城牆南門打開缺口,占領城門。大部隊湧進城內,與敵展開肉搏戰,敵副師長史遠勳眼看大勢不妙,帶著殘兵100多人向黎平方向潰逃。下午6時,紅軍占領古州(今榕江)縣城。 

此戰計殲敵500餘人,繳獲大炮2門,步槍600餘支,子彈10萬餘發,電台一部及其軍用物資一批。紅七軍一縱隊連長楊光、排長徐漢章,戰士黃漢琪、阮金輝、盧金榮、梁泉等在攻城戰鬥中犧牲。 

東蘭紅軍遊擊隊在荔波活動  1930年冬,紅七軍主力北上江西,留下韋拔群為師長的二十一師堅守東蘭、鳳山、巴馬革命根據地。敵人調集重兵,大規模進行三次瘋狂殘酷的圍剿,由於叛徒出賣,韋拔群等領導相繼壯烈犧牲。麵對敵人的窮凶極惡和環境的進一步惡化,1932年4月,黃舉平率15名紅軍幹部來到黔桂邊開辟新區,建立黔桂邊革命根據地,減輕桂軍對中心區域的壓力和威脅,使黔桂邊和東巴鳳中心根據地形成相互策應,相互支持的兩大紅色區域。1932年9月,紅軍營長韋漢超率部駐紮在東蘭縣果棉洞,頑強抗擊數倍於己的敵軍進攻,打退了300多人的瘋狂侵犯。不甘心失敗的桂軍,重新調集1000多人再次來攻,敵炮猛轟洞口,石壁崩塌,洞口大開,在敵眾我寡和炮火密集的戰場上,韋漢超率部浴血奮戰,視死如歸,不畏強敵,氣壯山河,紅軍陣亡嚴重,大部壯烈犧牲。韋漢超率領餘下人馬強行突圍,來到黔桂邊的南丹、荔波開展革命活動。 

荔波是紅七軍一二縱隊曾經活動過的地區,有擁護紅軍的群眾基礎,也是地處黔桂交界敵人勢力薄弱的區域,有利於紅三營營長韋漢超、營指導員譚國聯開展革命活動。東蘭紅軍在荔波活動時間為1932—1938年,長達6年時間,他們是東蘭紅軍遊擊隊韋漢超、譚國聯、韋挺生、譚耀機、何士賢、覃桂芬、韋英良、陸浩仁、黃喚民、韋誌英、譚敏初等十幾個人,據東蘭、河池黨史檔案資料和荔波本縣資料證實,東蘭紅軍在荔波活動的範圍達12個鄉鎮,占現今17鄉鎮的70%。他們開展革命活動的內容:①以教書、經商等為職業作掩護,在荔波農村的貧苦農民中,成立革命同盟會,從最基層中啟發和教育窮苦百姓認識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團結起來反抗國民黨政府的暴政,飲血為盟,決心不背叛革命組織。②在荔波縣撈村鄉洞勤寨成立黔桂邊革命委員會,領導本縣的革命鬥爭,接受右江上遊黨組織的領導。③在中共東蘭中心縣委的領導下,成立荔波支部和翁昂支部。這是荔波開天辟地創建的第一個中共黨組織,她點燃了荔波革命鬥爭的熊熊烈火。這些黨組織和政權組織在荔波的建立,有力推動黔桂邊的武裝鬥爭,對領導黔桂邊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為保存革命實力,發展新的力量,使右江革命紅旗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打下了基礎,荔波由此成為右江上遊革命根據地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http://www.gzlbzx.gov.cn/showwszl.asp?newsid=39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