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紅色足音 - 百色風雲

(2006-12-19 11:01:58) 下一個

[席評:這篇遊記,開始講的很好,點出了鄧小平在百色起義和紅七軍時期的兩個遺憾,言人所不敢言。可是結尾處,筆者筆峰陡轉,罵起了紅七軍的參謀長後來有任軍長的叛徒龔楚,讓人莫名其妙。

要說龔楚的一生,算是活得有聲有色,有模有樣的,也轟轟烈烈的了。入黨和反黨,那是他人生境遇的一種選擇,我們後來人可以不同意,但不要去苛責。]


古老的邕江,蜿蜒流過廣西中南部後,形成了一塊衝積盆地,南國綠城南寧就坐落在這塊衝積盆地中央。這裏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濕潤多雨,溫暖如春,盛產植物、水果和蔬菜,母親河的哺育滋潤使南寧成為全國著名的綠色城市。邕江在南寧西石埠鎮附近向東南來了一個大拐彎,又分為南北兩江,流向西南直奔龍州方向為左江,流向西北百色方向為右江,兩江之間的三角地帶,稱作左右江地區。龍州距南寧僅223公裏,是通往憑祥、鎮南關(今友誼關)的主要通道,對越南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百色為廣西西部重鎮,西與雲南毗鄰,曆來為滇黔桂三省邊界交通要衝。自古以來,左右江地區能征慣戰之人輩出,戰亂兵燹不斷,如北宋時樞密副使狄青,隱真示假,元宵夜偷渡昆侖關,擊敗聲震八桂的“南天國”王儂智高,儂智高就是百色人;明嘉靖年間,殺得倭寇膽戰心驚的壯族“狼兵”統帥瓦氏夫人;明末取得“寧遠大捷”的名將袁崇煥;清末抗法保國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都是這塊金土地的優秀兒女。73年前,這裏爆發了一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的另兩次規模較大的武裝起義——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

1929年7月,年僅25歲的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化名鄧斌),由特科人員龔飲冰護送,從上海經香港、梧州來到南寧。他站在邕江北岸的洋關碼頭上,望著風雨欲來的南寧城,深感肩上的重任,回顧起自己離川10年的鬥爭經曆:自1920年夏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初到蘇聯學習,年底奉黨的指示,提前回國參加大革命,1927年2月在馮玉祥國民聯軍任中山軍事學校政治處長,6月與劉伯堅等200多名共產黨員被馮玉祥“禮送出境”,後在武漢參加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年底隨中央機關遷往上海,擔任中央秘書、中央秘書長。這次,他離開新婚妻子張錫瑗,受中央指派來廣西領導革命鬥爭。

鄧小平到達廣西後,他以廣西省政府機要秘書的公開身份為掩護,以主要精力做時任廣西省主席俞作柏、廣西編遣特派員李明瑞等國民黨上層人物的統戰工作。又抓住俞作柏、李明瑞反蔣失敗的政治契機,同黨派到南寧工作的賀昌、張雲逸、陳豪人以及已在廣西工作的雷經天、俞作豫等同誌一起,當機立斷,舉行南寧兵變,率領受我黨影響和掌握的廣西警備第四、第五大隊和廣西教導總隊,滿載軍械物資分別溯左右江開赴龍州、百色。

在百色城解放路的中段,有一座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的粵東會館,這座高牆深院,雕鏤彩繪的古建築群,至今保存完好。

1929年10月17日,鄧小平率領兵變部隊與韋拔群、黃治峰等同誌領導的農民自衛軍會合後,22日到達百色,就與張雲逸住在粵東會館廂房的樓上,在此研究建立黨的組織,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武裝鬥爭,這裏成為黨的領導機關和部隊指揮部。11月初,派去向中央請示匯報工作的龔飲冰回到百色,帶回了黨中央關於在左右江地區舉行武裝起義,組建紅七軍、紅八軍及領導人員的文件,鄧小平及時召開前委會議傳達中央指示,對起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進行了詳細周密的安排。12月初,鄧小平將起義任務交給張雲逸、陳豪人等同誌,遵照中央來電親赴上海匯報工作,經龍州,繞道越南、香港去上海。1929年12月11日和1930年2月1日,百色、龍州勝利起義,建立紅七軍、紅八軍,鄧小平任中共紅七軍前委書記(後兼任紅八軍臨時前委書記)、紅七軍和紅八軍政委,李明瑞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張雲逸任紅七軍軍長,俞作豫任紅八軍軍長,兩軍共7000多人,成立了右江蘇維埃政府和左江革命委員會。從此,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蓬勃發展,創建了擁有20多個縣、麵積約5萬平方公裏、人口100多萬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對起義傾注了全部心血的鄧小平,沒能親自站在起義的主席台上,這與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聶榮臻、葉劍英等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的領導人比起來,確實是個遺憾,真不知當時的中央為什麽非要將已經起義在即的主要負責人召回上海親自匯報工作。

在上海,鄧小平向中央匯報了廣西的工作,此間妻子張錫瑗難產去世,女兒夭折,他把妻女的後事托付給李強,於1930年2月7日再次從上海經香港繞道越南返回龍州。這時,龍州起義已於2月1日勝利舉行,鄧小平就任紅八軍臨時前委書記、紅八軍政委,直接領導紅八軍和左江革命委員會的工作。為了打開紅七軍與紅八軍的會合通道,鄧小平2月28日離開龍州,到雷平縣寶圩與第一縱隊匯合。3月6日,西攻靖西縣城。3月14日,鄧小平離開靖西,回到右江地區的向都縣巴麻。3月20日,桂係軍閥出動4個團的兵力進攻龍州,紅八軍2000多人與強敵進行激戰,損失慘重後撤出龍州,左江革命根據地失陷。5月初,鄧小平在河池與李明瑞、張雲逸率領的紅七軍會合,在東蘭武篆魁星樓召開紅七軍前委擴大會議,接受李明瑞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討論回師右江地區收複根據地的部署。6月,鄧小平、李明瑞、張雲逸指揮紅七軍收複右江根據地。10月2日,鄧小平在平馬主持召開紅七軍前委擴大會議,會議受到“立三”路線的影響,中央南方局代表鄧崗要求紅七軍攻打柳州、桂林、廣州等大城市。11月初,紅七軍7000多人從河池出發,離開右江根據地,開始了艱苦漫長的轉戰曆程。

紅七軍在天河縣四把圩附近與桂軍激戰,攻長安鎮未果,攻武崗又受挫,傷亡很大。1931年1月初,紅七軍攻占全州,前委會否定了攻打桂林的計劃,鄧崗離隊回上海。紅七軍又經湖南江華、廣西賀縣、東陂、廣東連縣,且戰且退到樂昌縣的梅花村。1月底,國民黨粵軍、湘軍南北夾擊,紅七軍傷亡近千,隻得離開粵北,向江西朱、毛紅軍靠攏。2月10日,紅七軍到達江西省崇義縣,張雲逸一部在強渡武水時被敵阻隔,鄧小平、李明瑞一部與中共贛南特委和崇南遊擊大隊會合。為了解決紅七軍的下步發展問題,鄧小平離開崇義去上海向中央匯報。

鄧小平離隊不久,李明瑞與張雲逸在江西遂川會師。7月,李明瑞、張雲逸率紅七軍餘部2000多人到達江西興國,與朱、毛紅軍會師。為了表彰紅七軍主力轉戰黔、桂、粵、湘、贛五省,經大小戰鬥百餘次,行程七千多裏的光輝戰績,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親手將“轉戰千裏”的錦旗授予紅七軍。

這也許又是鄧小平的一個遺憾,率部千裏轉戰,已經進入蘇區的大門,卻沒有能自始至終完成他所締造的紅七軍這次艱苦征程,沒能代表紅七軍親手接過毛澤東主席授予的鮮紅錦旗。

李明瑞是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的關鍵人物,也是紅七軍、紅八軍的締造者和統帥,同時也是中共黨史中的悲劇人物。李明瑞畢業於滇軍講武堂韶關分校,曾在桂軍任排、連、團長,在北伐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旅、師、副軍長,轉戰江南數省,所向披靡,為北伐軍的猛將。李明瑞對共產黨有好感,對蔣介石的反共政策有抵觸情緒,並不受李宗仁、白崇禧的重用,所以在蔣桂戰爭中,李明瑞、楊騰輝在武漢臨陣倒戈,使桂軍大敗,蔣軍取勝,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被逼亡命越南。蔣介石任命李明瑞為廣西編遣特派員,俞作柏為廣西省政府主席,掌握廣西軍政大權。李、俞兩人是表親,政治傾向又屬國民黨左派,蔣介石的目的是為了分化桂係,而不可能信任重用他們,李、俞治桂困難重重。俞作柏的胞弟俞作豫是共產黨員,勸說他們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在李、俞的同意下,才有鄧小平、賀昌、張雲逸、陳豪人等共產黨人來桂工作的有利時機。有了李、俞的同意,才有張雲逸、俞作豫直接掌握廣西警備第四、第五大隊和教導總隊約5000人的隊伍。

1929年9月,張發奎聯合李、俞,率3個師進攻廣東反蔣,結果討蔣部隊剛到桂平,部下呂煥炎、楊騰輝和黃權等師、旅長,被蔣介石重金收買後倒戈投蔣,使李、俞不戰而敗,逃回南寧。蔣介石為了阻撓李、俞與共產黨合作,多次派李、俞的同學、部下攜帶委任狀、重金進行拉攏、利誘,均遭李、俞拒絕。後在鄧小平、張雲逸等人的多次工作下,李明瑞同意跟共產黨走,發動起義,並擔任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而俞作柏則離開龍州,取道越南去香港。

在龍州起義後,李明瑞沒有被強大敵人的攻擊和艱苦環境所嚇倒,而是與鄧小平、張雲逸等同誌一道,經過千裏轉戰,將紅七軍帶入江西中央蘇區。到中央蘇區後,李明瑞率領紅七軍英勇戰鬥在湘贛蘇區,克福安、下蓮花,取得了東固方石嶺戰役勝利,使紅七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中打出軍威,李明瑞也成為紅軍的傑出將領。

令人痛惜的是,在“左”傾錯誤路線的統治下,在中央蘇區肅反擴大化中,李明瑞率軍來到蘇區僅三個月,就受到無端的懷疑和整肅,並於1931年10月23日在江西於都縣朱田村被錯殺,年僅35歲。1945年黨的七大期間,中共中央公開為李明瑞平反昭雪,恢複名譽,追認為革命烈士。

 “十載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這是另一名龍州起義的領導人俞作豫犧牲前的絕筆。俞作豫曾任桂軍排、連、營長。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團長,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戰鬥,戰功卓著。“四?一二”政變後,脫離桂係軍隊在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11日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轉移到香港。1928年春,任中共北流縣委委員、縣委書記。1929年春,受黨派遣到武漢策動李明瑞倒戈,後利用其兄俞作柏的關係,出任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大隊長。龍州起義時,任紅八軍軍長,在桂係軍閥數倍兵力的猛攻下,率領戰士浴血奮戰,寡不敵眾,退出龍州。又退至憑祥、寧明、邕寧、欽州等地,最後失敗。俞作豫到香港找廣東省委聯係,因誤與叛徒矮仔黃接頭,在深圳被捕,押回廣州後在黃花崗英勇就義,時年30歲。

1931年7月22日,紅七軍在於都縣橋頭鎮與紅三軍團會師,編入紅三軍團,從此成為中央紅軍的一支勁旅。參加第三次反“圍剿”中的興國蓮塘戰鬥、良村打援戰鬥、寧都黃壁戰鬥、東固方石嶺戰鬥、攻打贛州戰鬥等,第四次反“圍剿”中的黃壁戰鬥、草台崗戰鬥等。

1933年6月7日,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紅七軍和二十一軍一部改編為紅三軍團第五師,師長尋淮洲,政治委員樂少華,政治部主任黃克誠。紅七軍的赫赫戰功永垂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史冊,它所哺育培養的一大批紅軍優秀指戰員,日後成為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傑出將領,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將帥。紅七軍七千多名八桂子弟,到建國初期隻幸存一百多人,在1955年—1965年受銜的《將帥名錄》中,有19人的名字。他們是曾任新四軍主要負責人的張雲逸大將,後任三野兵團司令、總政治部主任、指揮過援越奠邊府戰役的韋國清上將,血戰湘江、首戰平型關、攻克天津的四野悍將李天佑上將,還有解放戰爭中的華北名將韋傑中將,後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的冼恒漢中將,軍中著名儒將莫文驊中將,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的覃健中將,以及少將韋祖珍、盧紹武、朱鶴雲、吳西、歐致富、薑茂生、黃一平、黃惠良、黃新友、覃士冕、覃國翰、袁也烈。

紅七軍也有敗類出現,級別最高的是龔楚。龔楚,字福昌,1917年入粵軍第二旅當兵,考入滇軍講武堂韶關分校第一期步科,1921年6月接任連長,1922年2月因其父病重脫離部隊回家。1924年6月,在廣州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年後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2月,任中共樂昌支部書記,8月1日參加了南昌起義,任賀龍的第二十軍營指導員。秋收起義後,任團黨代表。後任中共廣西前委委員,化名龔鶴村,在省政府辦公室做俞作柏的工作。百色起義任紅七軍參謀長,河池整編兼任第十九師師長,賀縣桂嶺縮編為兩個團,龔兼任第55團團長。梅花村戰鬥中受傷,留下地方療養。傷愈後輾轉到達中央蘇區。旋即任紅十二軍三十四師師長、參謀長。李明瑞被錯殺後,又接任紅七軍軍長。1931年底,改任中革軍委直屬的紅軍模範團團長、獨立第二十二師師長兼政委、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主力長征後,龔楚對革命前途灰心喪氣,投敵叛變,任粵北五縣聯防主任等職。其間,率敵偽裝成紅軍遊擊隊,誘使贛粵邊遊擊隊後方主任何長林叛降,並在南雄北山誘殺遊擊隊員,並設計襲捕項英、陳毅未成。

抗戰期間,龔楚先後任上校參謀處長、少將參謀、抗日遊擊司令、軍官訓練團總隊長、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等職。抗戰勝利後,任徐州市市長、省參議會議員、少將高參、縣長、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等職。1949年11月,帶領一個保安團向解放軍投誠。後以策反薛嶽為名,滯留香港定居,以寫作和書畫自娛,興辦實業,出版過《我與紅軍》和《龔楚將軍回憶錄》。

八十年代後期,中共已不再追究國民黨各級官員的曆史問題,年近90的龔楚萌發了葉落歸根的念頭。地方政府對龔楚回鄉定居作人民內部問題處理,按原國民黨中級軍政人員接待,1990年9月13日,龔楚攜妻回到樂昌家鄉。1995年7月24日,龔楚在樂昌縣長來鎮家中去世,享年95歲,結束了他可恥、苟且、羞愧的一生。

今天,在滾滾右江之南的迎龍山上建造了一座古樸莊重,氣勢恢宏的百色起義紀念館,大門前的四根高大圓柱、門兩側的巨型浮雕,象征著這塊金色土地上的人們頂天立地,砥柱中流的英雄氣概;其東側的翠綠山巒中,高聳著直指蒼穹的百色起義紀念碑,碑形似一杆刺破青天的紅纓槍,顯示著百色起義革命先烈視死如歸,氣壯山河的浩然正氣。每逢假日,人們都會紛紛來到紀念場所,緬懷昨日先烈的英雄事跡,感懷今天家鄉的巨大變化,永遠不會忘記給這座城市帶來光榮和幸福的功臣。

2002年11月23日完稿

轉自:http://www.dyg.net.cn/wx/j5.html

作者簡介

戴一光,筆名澄子、寐公,齋號為三省書屋、澄一堂、沈膝堂,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北財經大學畢業,供職於遼寧省國家稅務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