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逸雲三洲:中共早期軍事人物一知半解談 之二

(2006-10-15 09:52:19) 下一個

[逸雲三洲:一大覺睡醒,想起
 2005-10-06 12:54:52

一事未完,遂續“一知半解談”。這當然是玩話,去年在西西寫“逸事”和“一知半解”,因故停下後,一直少有上網壇,四、五月間回西西時,也曾想續一續,因掉鏈子的問題,又丟下了。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5/
一知半解出來後,轉貼不少,這次逛到某壇,又見了自己的胡說八道,被人七哄八哄,頭腦發熱,又想起續一下了。說來西西是其誕生之地,原該從這裏續起,雖然掉鏈子問題依舊,諸多不便,還是霸王硬上弓,水往高處流,硬做吧。 ]


二、堂友篇(1)
 2005-10-06 14:31:55
 

有關民國時期的軍校,有人做過一個評論,叫“保定的課堂,講武堂的操場,黃埔的戰場”,各校是否果如其評,見仁見智,但此論確實彰顯了三校在民國軍事教育史上的地位。其中講武堂,即雲南陸軍講武堂,其建校早於黃埔,閉校晚於保定,與兩校的國家級地位不同,該堂雖然一度“紅杏出牆”,在外省建立過分堂,在護國、護法的南北對峙時期,又曾經在某種程度上起過南方集團中央軍校的作用,但究其本質,畢竟隻是一所地方級的軍事院校。以一所地方院校,有名列三甲的光榮,固然是由於曆屆雲南當政者,特別是唐繼堯的重視,致使學堂經費充足、學製完善,一時師資、生源俱佳,是民初中國地方軍事院校中條件最好的一所;然講武堂能夠名垂青史,且曆久彌新,以小A的淺見,實與兩個人大有幹係。

第一個人是蔡鬆坡蔡將軍。此公一非講武堂的學生,二非講武堂的先生,本來小A編故事編不到他的頭上去,不過護國軍舉義出川時,蔡總手下的軍官,三分之二原是講武堂的師生。一班將士浴血奮戰,山呼洪憲半歲,俄而九洲同聲,總統陛下駕崩,蔡鬆坡固成再造民國的大英雄,講武堂呢,也就名揚海內外,成為熱血青年心中的聖地了。可惜好花不長開,鬆坡早逝後,滇軍再接再厲,靖國護法,終於鬧到西南不靖、軍中無法,沒奈何尾隨兩廣的蠻子軍繼續革命,將北京的民國回爐,鍛成南京的黨國。評功論賞,滇軍雖名傍孫山,握有兩省領地,到底屬於回光返造,一缺主力的強悍,二無主流的風範,講武堂呢,也隻能仰人鼻息,改名換姓。好在新朝新景觀,舊桃換新符,沒什麽不好理解的,講武堂易名存續,省內省外的滇軍,還都是堂友們的天下,時不時的,還和另一支堂友當家的異軍,過上兩招。隻是這支異軍,異常難纏,且越纏越大,終於奉著異黨,將北平改回北京,俄而橫渡大江,囊括鍾山、峨眉山、五華山,黨國日月,從此殘照阿裏山,一切帶不走的四舊,統統淪為破爛,昆明的講武堂,本也不該例外的,誰知山重水複處,柳暗花明時,講武堂雖然正式關張,其聲譽卻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更加耀眼燦爛。個中緣故,便要涉及到小A所指第二個人了。其實這個關子,小A想賣也賣不了,地球人都知道,此人便是紅色軍隊的大元戎,講武堂早期的畢業生和教官,朱玉階朱老總也。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5/
老總是川人,清末時苦讀出身,後進入家鄉一所所高級小學,列位體育教習兼庶務(體育教研組長兼總務股長?),小皇帝登基那年,老總突然下海(原因未明),帶備草版小書(現代動漫源頭?)千種,往昆明販賣,誰知商海浩瀚,風浪無情,遂致臥病旅社,盤纏用盡,掌櫃圓臉變長臉,漸有逐客之念,幸好店東的千金小姐及時出手相救(個中原由,大家狂想),方免去受流離失所的苦難。以後講武堂招生,英雄離美入堂,列丙班二隊,再選特別班,畢業後到十九鎮當差。有人要問,老總這個川人,如何進了當時隻招滇人的講武堂呢?這有個由來,當時雲南交通不便,電信微弱,打假能力有限,查個戶口、驗個原籍殊為不易,老總天天去報名處翻查報考名冊,見獨缺蒙自地方考生,遂冒籍報名,蒙混過關。不過假的畢竟是假的,開學後,滿嘴川話的老總,終於被學堂監督(教務長)李根源叫去盤查,老總到此地步,隻有繼續亂造,道你老人家大手筆,海龜(李監督東洋回來),我小人家小手筆,年幼隨家人背井離池(滇池?),如今回省報效。那李監督其實心存愛惜,便玩忽監督職守,依老總胡言,著其胡亂找個保人,作池龜處理,草草了事。另有種說法,指老總先是如實填川籍報考,不收,隻好補入新軍當兵,後由羅佩金報送入學;還有第三種說法,指老總走的是羅佩金同學、七十三標三營管帶李鴻翔的門路,得高人指點後,遂以蒙自籍高中;李監督問案的故事也是真的,隻是朋友關照在先,監督裝傻,走過場而已,以後顧教官品珍不知就裏,還找老總的麻煩,被李監督一通開導,豁然開朗,亦成老總良師。種種說法,何者為準,小A雖私心有所傾向,並無力定奪,隻歎老總公關能力不弱,日後老總點評滇軍領袖,蔡鍔之下,對羅、李兩將軍評價頗高,與李鴻翔先生的友誼又持續終生,這幾人都是其恩公,想來也是不差的吧。


二、(2)
 2005-10-07 14:33:34


老總講武堂畢業後,曆經重九、援川、剿匪、護國,屢建戰功,職務一路升遷。最擺得上台麵的戰功,當然要算護國反袁中的勳勞,為今人樂道。不過老總在雲南剿匪時,其實跟匪類學得不少真本事,日後當赤匪時活學活用,派了大用場的。可惜老總為人大方,以前老袁要他反戈一擊,開價五十萬大洋,老總都不要,無形資產的價值,就更是不在乎了,故日後稿費都歸了別人,老總呢,隻當幹網上寫手,過了把癮而已。其任講武堂戰術教官時更有一件奇事,不可思議:某日行軍途中,老總在一棵大樹下歇腳,敵方突然發炮,但見一彈泰山壓頂,總道無可幸免,誰知此蛋呼嘯而來,轟然嵌樹,偃旗息鼓,老總之命大如此。

到靖國軍時期,老總已是駐川滇軍的主要將領了。但恰在此時,老總變得消極起來。以後國軍中老總的某些故舊,如楊森、李文彬將軍,對這一時期老總的表現,頗有些指控,概括起來八個字:搜刮地方、走私鴉片。小A本是山野之人,沒什麽忌諱,想來一些具體事件,不似空穴來風。那時的滇軍,托名護法,充其量護的也就是一省一軍,對川省地方的搜刮,本是鐵案,而其全軍中煙毒之深,也是不爭的事實,不肖者固然販土肥私,賢者也要靠之籌措軍費;老總身為滇軍高級將領,鎮守一方,何能置身事外?出汙泥不染或有,那也得一池清水漂著不是?誰要說大醬缸子裏的蓮花還是白的,小A撅倒。不過當時全國軍隊的糟亂,滇軍未必一枝獨秀,川軍搜刮本省民眾,雅不讓客軍,便是廣東的革命炮隊,要不是溫文爾雅的子文先生咬牙大幹,連死人都刮起,哪裏維持得了?斯時斯地的蔣參謀長,也頗願探討煙土開源問題。故時勢造得英雄,時勢造得狗熊,若一味脫離環境上綱上線起來,江湖中同人,如楊李將軍,誰又占得多少道德高地?好在明眼人也明白,楊李將軍等,雖和老總一樣,屬於比較正宗的軍人,也各有其政治角色要扮演,老總有時要兼點政宣的差,楊李將軍呢,偶爾出幾下政戰冷拳,也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而已。他們幾位要有機會碰頭,摩肩敲背,款款敘舊,各位感觀如何不知,小A反正不會掉眼鏡的。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5/
論起老總在入川滇軍中的地位,四大金剛之一,真金白銀,資曆、戰功、人緣,哪樣都不缺,就有一樣,老總是川人,那時已不是蔡老板等外省人掌舵滇軍的時代了,老總混到二、三級法人的地位,也就到頂了。他老人家是上不去了,可底下的夥計還等著他騰位子不是?時間短還好辦,長了就滿不是滋味不是?加上蔡老板死後,這駐川滇軍是川人恨、滇人防,前途渺茫。老總此時萌發去意,也好理解。不過不久川軍大起哄(其中就有可惡的獨眼老劉,凶得要死),顧品珍帶領戰敗的滇軍打道回省,驅唐而代之,空間大起來,老總也就借朋友勸,打消離職的念頭,出任雲南陸軍憲兵司令,不久轉任省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局長(雲南公安廳長兼昆明公安局長,可能還攬著武警總隊長的活計,那時是個軍職),算是老總在滇軍中擔任過的最高職務了。唐係卷土重來,顧係在雲南崩盤,老總和金漢鼎、唐惟源等出亡四川,一路履險,老上司羅佩金慘死,部眾散盡,好不容易渡過金沙江,到達重慶。


二、(3)
2005-10-10 17:41:56

老總一行人在四川婉拒了楊森、劉湘的挽留,去了上海,難兄難弟在那裏分手,金漢鼎、唐淮源去廣西,分別進入朱培德、楊希閔軍中。講武堂同學裏,與老總關係較深的,要算金唐範,範就是範石生,是老總的把兄弟,三河壩後給老總很大幫助,不過他早年在軍中狂言犯上,被顧品珍開革回省,不象朱、金、唐三人,一直在一個係統,走得更近一些,這三個人,若論擔任國家軍職,當然以老總的位置最高;在滇軍中,則金曾代理總司令,是朱、唐的上司;要是以國民黨軍的軍銜算呢,大概又要以唐淮源的追晉上將最高了,算是各領風騷三百年吧。北伐中,三人在朱培德係統會齊,但已是各保其主。紅白開戰,唐淮源在駐軍吉安時,與老總又曾會過一麵,時唐部有官兵嘩變,將唐劫持到紅軍處,身為國軍旅長的唐惟源當然立即被關押起來,幸好老總很快趕到,為兩人以後都方便,遂在見麵時暗示唐逃跑,當晚,唐淮源果然被隨從“成功營救”而去了。兩兄弟再次見麵,已是在山西抗日前線,時正中秋,在一節火車車廂裏,兩個不同主義的老總把酒賞月、暢敘舊誼,灑淚分別後,一個太行山、一個中條山,為民族的生存而戰。唐淮源最後在中條山一役殉職。五零年,老總曾專門派人去中條山找尋老友遺骸,又派人去雲南找他的家人。金漢鼎則在解放後由老總囑咐周保中安排及時入京,在老總的保護下安度晚年,沒有蹈何海清的覆轍。五、六十年代,老總出巡雲南時,曾專程執弟子禮拜李根源、李鴻翔,又分別接見羅佩金、範石生的家人,文革中,鄧泰中將軍的遺孀被趕去農村,處境淒涼,托人向老總告急,老總在自身處境也漸趨微妙的情況下出手相救,解老太太於倒懸。老總在國家政治中一直是典型的位顯權輕,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了,依小A的拙見,他老人家在保護故舊方麵,也已盡心。

回來接著說離開滇軍的老總,在上海戒斷煙癮後,開始其布爾什維克之旅。小A總想,老總是比較純粹的武人,川滇又非開風氣之先的地方,若無高人耳提麵命,哪裏就會有列馬萬裏行的浪漫?一查之下,果然不出所料,此高人名叫孫炳文,原是北京民國日報的總編輯,與北洋武人不協,逃回四川,後到瀘州老總處任谘謀,日谘夜謀下,老總遂鍾情赤色革命。以後孫炳文在黨內的地位也高於老總,在莫斯科是老總的領導。回國後,出任國民革命軍的總政治部秘書長,清共時在上海龍華被殺。看來老總確是福將,關鍵時常有貴人指點。不過老總一路發達,焉能光靠福命大,其作戰果敢,待人寬厚,多有披露,其為人機敏,也是屢見佐證的。蒙混入堂算是小聰明,在德國其間的一件事,就顯出其大智慧了。時德國正值戰敗,經濟崩潰,人民生活艱難,當地的中國留學生會,從一本地人手裏買得一棟樓,充作活動場所,原屋主不知是不懂外匯匯率呢,還是窮急,反正對價隻是五美元而已。事後反悔。對學生會來講,這筆買賣本來就是天上掉餡餅,哪有把餅兒還回去的道理,遂起爭執,鬧到法庭上。事為老總所知,竭力說服一班小朋友,又自掏腰包補償學生會,然後親自出馬,在法庭上慷慨陳詞,自願將房子還了回去。消息傳開來,當地老百姓對中國學生感觀改善,德國是尚武的國家,老總的將軍身份,本來就給他帶來若幹方便,自此之後,更得尊重。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6/
與老總一起去德國的,孫炳文之外,還有一個史逸,以後也成了黨人。回國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醫處處長,隨軍進入武漢後去大學教書。寧漢分裂後又複出,任四集團軍二方麵軍的軍醫處長,張發奎軍回師廣東後,再次轉業,成了廣州市的衛生局長,死於廣州起義中。老總在德國的舊交,還有一人在該年的血雨腥風中離去,此人名叫顧浚,原是去德國學軍事的,認識老總後,興趣大改,便隨老總去哥廷根大學學哲學。也許是尚武之心不泯,回國後進了黃埔,以後去南昌憲兵團當營長,時關麟征也在該團,是副團長,不過關副團長是革命對象,曾讓老總的教育團扣押起來,顧營長呢,本是老總的老朋友了,於是往來密切,送情報、運彈藥,合作無間。南昌起義後,顧浚任起義軍憲兵團長,轉進途中奉命潛往南京,被識破後死難。以上三人,不是堂友,小A說書,以堂友之友,一並說過。


二、(4)
2005-10-13 13:38:15

老總在南昌辦軍官教育團時,手下確有兩個堂友(或者說是一個半),以後成為紅軍重要將領。先來說一個,此人就是老總的小學弟陳奇涵,時任教育團的參謀長。陳是興國人,興國將軍雖多,要論資格,還是無出其右,雖然算不上戰功顯赫,但從擔任黃埔辦公廳秘書起,往往任職機要,離天三尺三,蔣先生也好,毛同誌也罷,還是很看得起他的。紅軍初闖時期,是贛南特委和興國縣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開辟一小片紅色天地。朱毛紅軍初入贛南時,便是陳奇涵、胡燦等人,盡地主之誼,蒸魚招待風餐露宿而來的毛同誌的,魚非貴重,不過彼時彼地,與日後徐海東的五千大洋,或有異曲同工之力,大革文化命時,陳同誌與徐同誌同等待遇,禦筆點為中委,擺脫困境;可見毛同誌去到人家廟裏,雖立刻升座當方丈,對殷勤的前知客僧,總還是優禮有加的。不過陳同誌雖然離天較近,畢竟遲鈍些,有時老天打雷,還是會不知躲避。早時蔣校純潔隊伍,當紅的陳同誌隻要重新站一站隊就好,偏偏犯倔,回家吃老米飯,日後蔣總來邀,還拒不侍從,倒去朱總處造反,以致連累家門,兩個胞弟被劉士毅所殺。說起來這個劉某人,也真正窮凶極惡,老總極愛的蘭花,也去禍害。老總日後舊地重遊,睹物思人,悲從中來,又念及陳學弟同被劉毒,遂送井岡蘭一朵,陳學弟製成標本,一直珍藏。

再說陳同誌,造了飯了,還是老樣子,贛南初見麵,就被批評不分田,不過那時正吃魚,氣氛還是好的。以後字母團,又出來當東郭先生,結果翻倒溝中,靠大學兄大力撈起,遂老老實實在軍中幹老本行,舉凡紅四軍、紅一軍團、江西軍區的司令部裏,都參過座過,眼看形勢大好,累座西方軍,未料舊習難改,不好好養傷,拿了營養費請小鄧打牙祭,小鄧傳染了“毛”病,去保衛局餓飯,陳同誌呢,請吃請成貪汙犯,還靠富春同誌力頂,拖了行李去當科員,免睡保衛局鋪蓋了。千辛萬苦,到了陝北,以前染“毛”病,下獄餓飯走路的同誌們,當然一一被秋後算了帳,陳同誌也不例外,去十五軍團參座,以後保衛延安,開拓東北,五五授銜上將。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6/
說完一個,再來說半個,這就是周建屏,雲南出生的贛人,與老總當年編造的戶口,恰好反向。官式簡曆說的清楚,周建屏是小皇帝改元那年入的講武堂,那咳是老總的年弟了,絕對的老資格。不過小A比對核查,頗發現一些混亂,剪不斷、理還亂(這裏恕不展開,以後或象某人一樣,搞個外一篇),於是迷茫,要想徹底解惑,大概要查入學記錄,可惜小A隻是一知半解的高手,一旦刨根問底,難免捉襟見肘,在沒有過硬反麵證據前,本著寧可放過三千,不可錯殺一個的原則,書照說,堂友照算(打折而已),謹照證券委規定,提示公告,以撇清小A誤導之責。

擱置學曆審查懸案,周建屏確在滇軍長期服役,從大清舊國到大民新國,東征西討,三打皇帝,惜護國未昌國運、靖國但擾民生,滇軍勁旅,也從倒皇軍,成了雙槍兵,個人的出路,也是越走越窄,周建屏傖然卸甲歸田,回了江西原籍。要說周的老家,可能也算得上山清水秀,物產也許不豐,倒也出得好豆腐,要是碰上小A這號的,二畝地種著,豆腐坊開著,也就此地好,不思村外了,偏偏周爺命中有大事未了,哪能一直吃豆腐吃下去?終於複出江湖,先後入楊如軒的北洋滇軍和朱培德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倒都是滇軍的老號,隻是當過來營長,當過去掌營,按那時的年輕化標致,眼看著隻有副處調研的前程了。好在吉人自有天相,節骨眼上老總駕到,周建屏久旱甘霖,跳槽中共,轉工教育團。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6/
南昌起義後,周建屏隨軍南下,潮汕兵敗,革命同誌各奔東西,周建屏遁入空門,扮和尚躲過一劫,隨後告別佛祖,去上海繼續革命。方誌敏揭竿而起,組織調老周當軍事首席,贛東北編紅軍一團,他是團長,擴紅軍一師,他是師長,建成一軍,他就是軍長,是為紅十軍。此軍人數雖然不多,卻是紅軍曆史上地位顯赫的原創單位,周同誌的江湖地位,就此奠定。長征時,周建屏的舊部當前鋒,先遣調敵,他自己率二十四師留在中央蘇區當後衛,九死一生,輾轉到達延安。抗日軍興,周任八路軍三四三旅副旅長,後率工作團參加創建晉察冀根據地,老薩淘寶淘來的共產匪團的舊情報裏,其實就有他的部隊,隻不過鬼子勢利眼,隻知道抗日新秀楊成武,把個老牌共匪周建屏,張冠李戴,部隊番號也去順著小楊一度用過的獨一師,叫什麽四師,其實是第四軍分區,周就是在此部司令員的位置上病逝,否則五五也應該是上將吧。


二、(5)
2005-10-15 22:22:16

老總講武堂的小學弟,五五軍銜最高的,當然是葉參座,與老總一前一後,把著元帥府的大門。想當年,參座走的是曲線求學之路,先去南洋打工,再去昆明深造,是為第十二期堂友,是否納入講武堂五百名歸僑學生的統計口徑,還有待小A繼續查考。按今日的標準,參座好算是準海龜了,隻不過人家是學海龜來兮,他老人家是龜來學海兮,排列組合不盡相同,竟不想畢業後亦有幸當過一段時間海帶,蓋當時滇軍已不再為外鄉人提供太多的想象空間,援閩粵軍呢,搞的是股份合作製,大股東經理、二股東襄理,全不管是不是MBA、MPA、CPA,無遮無靠的葉中尉,到此天地,有參就好,何敢思座?終日渺茫的很,直到與眾同學上書大總統,這才找到方向,上喻鄧一師安排。不想鄧鏗的廟雖然不小,和尚還是太多,且各奉名宗、各懷密笈,堂友們人多勢不眾,法力有限,於是葉同學再跳龍門,隨駕桂林,一越而成革命中堅。可惜那時節,大總統自己的飯碗,也是一時說有、一時道無,革命既然沒有成功,葉同誌當然要繼續努力,一時隨員、一時教員、一時又陸戰隊起來。

葉同誌事業大發展,始於民達同誌的提攜。張民達,海外歸僑,革命黨人中的一把利劍,執行革命任務,明打暗殺,曆來不避風險。陳逆犯上,大總統蒙難,仍保持忠誠的部分粵軍,在許崇智的帶領下轉進福建,張民達升任第八旅旅長,葉同誌任旅參謀長,終於得其座哉,正式其參座生涯。民達同誌領兵是半路出家,雖然每戰衝鋒陷陣、不計生死,軍事素養方麵,畢竟欠缺,指揮部裏,多有勞動參座,於是張、葉同誌,相得益彰,把個八旅搞得轟轟烈烈;打回廣東,繼續攜手進步,由八旅而二師了。這段時間,好算是葉參座人生中第一個高潮,事業成功不說,物質享受,亦是奢華,參座日後有牛奶洗手一說,可見一斑。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6/
在建國粵軍第二師建立之前,參座已先行加盟黃埔籌建,升任師參謀長後,以二師代表身份繼續參加軍校組建,有仗打參座、沒仗打座教。說起來參座也是頗有教緣,早年在馬來亞就當過孩兒王,桂林大本營時期,又奉大總統差遣,與顧少校祝同同執教鞭,若加上在粵一師教育班的助教經曆,可說是走一處、教一處,屢教不改。此番堅守黃埔教堂,絕對遠見卓識,又奉廖黨代表命令,組織教導兵一營,輔助軍校教學,使用第二師獨立營編製。民達同誌意外去世後,參座痛失知音,在二師的地位也大打折扣,好在有黃埔外宅,進退有據,遂無根本之虞。以後又將手頭的獨立營擴編,稱二師新編團,也叫教導團,出任團座,這是參座曆史上第一個教導團團座,遠沒有日後以第四軍參座兼的那個教導團座出名,但這是參座依托二師建立的家務,二師的戶口、黃埔的血統,對參座日後的人生走向,有莫大幹係。

廖代表遇刺,粵係黨政軍大地震,蔣契弟順勢運作,許盟兄落花流水,參座的舊同事們,在莫師座的帶領下奮勇殉主,惟參座的新編團,原是黃埔係統裏的部隊,血統高貴,不受戶口牽連,改名黨軍第一支隊,以使名正言順。以後率部並入第一軍二十師,當了一段團長、副師長後,重續參座生涯;再一次領兵,是在攻克南昌後,出任新編第二師師座。根據當時情況分析,蔣總對跨粵黃兩係的葉同誌,還是頗有借重之意,再從參座的曆史來看,似無統兵緣分,不善經營基本部隊,不易招軍事強人之忌,若一直跟蔣同誌,至少不會比賀國光的地位差,可惜葉師座跟蔣總司令的緣分,比自己統兵的緣分都薄,不久就以政見不和,分道揚鑣;一軍係統的另一個粵係座薛嶽,也於同期離開,不過薛師座雖曾和葉師座同事,思想也同係左傾,關係可是不太好,遂在張向華耳邊,大講老葉不可靠,無奈向華這一年注定要栽在老葉家,於是參座在四軍挑了把上好交椅,繼續參座起來,以後故事,大家滾瓜爛熟,不講了吧。


二、(6)
2005-10-20 14:02:06

其實南北民國對峙時期,在廣東服務的堂友還是不少的,隻是不很得勢,象參座那樣混得山清水綠的屬於少數,國軍那邊的例子有文鴻恩和溫建剛,文是海南人,初在黃大偉部粵軍服務,後轉入吳鐵城的警衛軍係統,並隨警衛軍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四一二後,原警衛軍血統的部隊漸漸脫程入蔣,文鴻恩本人升任師長;溫建剛則在國民革命軍成立之初就在蔣係統的第一軍軍部服務,並逐漸成了蔣身邊的紅人,北伐軍進入江西後,溫是總司令行營特務處副處長,處長是大名鼎鼎的楊虎。文溫兩人後來都遊走軍警兩界,算不上純粹的軍人了,溫建剛在北伐軍攻克南京後出任黨國第一任首都公安局長,以後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官處長任上,因攪進了南市毒品工廠案被打了靶。說起來此案頗有些貓膩,黑白兩道多有牽涉,溫公開的罪名,隻不過是在案發後以警備司令部的關防公文替杜老板打掩護而已,可辦案的CC拿吳、杜、戴沒辦法,就把氣出在早有過節的溫身上,這是溫的晦氣,也是他少年得誌後不知內斂的緣故吧?文鴻恩大約因吳鐵城的老關係,後來也到十裏洋場發展,三十年代曾出任華界的公安局長,時陳賡、廖承誌在上海被捕,文局長的弟弟文華曾受托出麵疏通,促成小廖的被保釋。文鴻恩的海南同鄉符昭謙也是堂友,以前是溫建剛在一軍軍部的同僚。符處長屬於比較本份的軍人,離開一軍軍部後曆任師軍集團軍各級部隊的參謀處長,解放前夕才有機會擔任主官,任九十三軍軍長,但就已是落花流水的季節了,符軍長不忍看部下成為解放戰士,遂領軍整體走向解放。

一直安分待在軍營裏的廣東堂友中,地位最高的大約要數黃國梁,黃曾在粵一師教育班裏和參座一起喊過操,北伐時期也脫粵入黃,當過十四師的師長。作為中央粵係的複合型人才,黃以後多次接長中央化中的廣東部隊,最後以兵團副司令在大陸句號,去台後高掛國防部中將高參,基本就是工資單上的一個符號了。早期比較發達的,還有一個張國森,可惜小已了了,大未必佳。張堂友和葉參座是朋友關係,一起寫過聲討陳逆炯明的大字報,都屬於國父的好孩子了,但與大總統的接近程度就比葉同誌更勝一籌,總統府挨炮的時候,警衛團機槍連的張連長就堅守府中保衛國母,是建立了曆史功勳的好同誌,以後上永豐艦,又懷揣雞毛信奔走遠方、調兵勤王,新局麵開創後,遂升任大元帥交際副官,聯絡各路三民主義的好孩子。新舊代替之後,蔣大元帥當道,雖是永豐艦上的難友哥哥,似乎不太照看國先父身邊的小弟弟了,於是少將階級的張司令,隻好自告奮勇去程頌公軍中當一個小小營長,一刀一槍,重新博回少將,可惜頌公不善使舵,六軍船沉人散,張少將的兵站也就失去供應對象。以後的日子就不太滋潤了,不是參議,就是谘議,要不防空主任,寫寫文章,探討如何對付小日本的大飛機。百萬雄師過大江,張同誌奔赴故都南京,出任中山陵拱衛組的副組長,接待中外賓客,再次負起大總統的交際重任,想必就熟駕輕。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7/
參座在廣東的直接部下裏麵,也有好幾個堂友的,其中就有長期相隨的同學陳伯英,陳同學隨葉同學回廣東,又隨葉同學加入民達同誌所部,以後葉同學自己帶兵,當然也隨了去,不幸在香洲兵變中被殺,不然也可能隨紅隨共的。新編團的兩個團副--廖鳴歐、練惕生也都是堂友,以前者和參座的關係更接近些,後來跟去二十師,參座高抬一步,廖團副就成了團長。北伐開始,參座隨蔣總出征江西,廖部則隨何婆婆留守,隨後組織東路軍進軍福建,從此兩人天各一方。參座造反時,廖鳴歐已轉回粵係,在徐景棠係統供職,聽說參座事敗出亡,專門從潮汕警備司令駐地趕去廣州探望葉母,以後風風雨雨,堅持關照十幾年,一直到老人家去世。廖司令良心很好,仕途就坎坷,一直所跟非人,徐景棠、蔡廷鎧係統先後崩潰,廖將軍兩次失業,以後在餘漢謀、薛嶽幕中任職,都是非主流了,在薛某人的副參謀長任上尤其受罪,屢屢獲賜小鞋,不知是不是薛司令恨屋及烏的緣故。抗戰勝利時,廖由張向華的第二方麵軍任為廣州日本戰俘管理處主任,也算是個獨特餓職位,小鬼子出送後,由孫科薦去粵東當專員兼保安司令。解放前夕,廖將軍受葉妹妹策反,遵約派員前往香港聯絡,誰料再次所托非人,所派主任秘書李唐俊,軍統同誌也,一個報告上去,廖鳴歐人頭落地,孤兒寡母收屍不及,就被掃地出門,還好以後一直受葉家看顧,不幸中的大幸吧。新編團的另一個團副練惕生就幸運很多,站位準確,在粵係中比較受信用,是軍師長的主流官,不過內戰當中,也一樣去專員保安了,在福建結交高人傅柏翠,手拉手跑步起義成功,得任黨外某黨的省委主事,遂去政協肝膽相照,惟文革中也不免榮辱與共了。

雖說張、廖、練諸堂友,與中共有種種緣分,畢竟是外人了,小A說書中共軍事人物,卻在這裏猛侃國軍將領,是有灌水的嫌疑,雖說某人鐵爪鐵冠鐵鳥,說書人從來撿不來一毛,摻水時並無道德負擔,可要是聽書人大磚頭拍來,小小攤兒也是承受不起的,趕快言歸正傳。說起來廣東的堂友裏,當年也確實有很多真金白銀的CP,黨內資格都是老過參座好多的。其中年級最高的要說是徐成章,在廣東湘粵桂聯軍當支隊參謀長時加入中共,時中共成立不過隻有一年。徐成章這個人在中共軍事曆史上是有特殊地位的,他是中共第一個專職軍事工作部門--廣東區軍委的委員,又是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的第一任隊長,這個鐵甲車隊,現在認定為中共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裝部隊,實際上,在此之前,中共就在商團反革命的啟發下,創建廣東工團軍和農團軍,這應是中共第一次嚐試自建武裝了,其中彭湃的農團軍,實際指揮官就是徐成章。不過工團軍農團軍既非正規部隊,其存在時間也短,故以鐵甲隊為開市第一股,也算是順利成章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徐成章當時麾下的部隊雖然不多,卻好算是中共武裝部隊的第一位司令官了。可惜徐隊長一貫不堅持專業道路,還一味追求幾尼寺記錄,剛畢業時就走穴去當個小地方的警察局長,好歹警轉軍了,也鐵甲隊了,偏偏又見異思遷,去省港罷工委員會去總教練,當上糾察委員長,可能也是個第一吧,以後部分糾察老大哥下鄉,部分糾察老大哥北伐,剩下的跟老徐進財神廟,緝私團了,老徐從委員長直線空降下去當財政部緝私處的小科長,當然槍杆子不能放的了,兼了團長,以前工團軍的團首長施卜當了參謀長,成了中共緝私收稅的第一、第二大佬。四一二,徐成章的老大哥團讓徐景棠的老三哥們打了個措手不及,脫險後徐團長又和老搭擋彭委員長合作,繼續指揮老二哥。南昌起義軍到廣東時,徐部農軍一度進軍潮汕,十月回海南老家,在海南紅軍東路軍任上戰死。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7/

二、(7)  2005-10-22 21:11:45

與參座一樣,徐成章也好算是黃埔係了,隻是級別低一些,特別官佐,與陳誠同事幹的是一樣的差事;另兩位堂友同誌,也曾穿過黃馬褂,其一是曹石泉,黃埔一期的區隊長,校軍飆起後,當過教導一團的第三營營長,可不敢小瞧這個營長職位,含金量頗高,以後無論拿到國軍還是共軍裏去,都是能嚇人一跟頭的資曆,隻是曹營長別說是共軍了,連國軍的正式成軍都沒能看到,沙基慘案,曹營長是軍界遊行總隊長,這位前廣東軍政府的陸戰隊副營長,沒死在戰場,竟在遊行中死於英國同行。另一位黃兄堂友同誌是嚴鳳儀,徐成章的海南同鄉,黃埔一期的副隊長,也曾是教導一團的中堅,第二營的營長,嚴營長比起曹營長來,就幸運很多,國軍共軍統吃,當過國軍第一軍的團黨代表、紅軍第十三軍的軍參謀長,手握兩軍的原始職工股嗬。瓊崖紅軍時,徐同誌在東路軍,嚴同誌在中路軍,雙雙總指揮,隻可惜海南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折斷腰,瓊崖紅軍終不能成燎原之勢,大批加盟的元老級同誌犧牲,嚴鳳儀後來也在香港落入英帝國主義的魔掌,被引渡槍殺。廣東的堂友同誌中還有一個海南人,叫鍾高明,屆別比上麵講到的幾位要低一些,隨粵軍南征鄧本殷後返回家鄉,任橙邁縣的縣兵大隊長(沒有寫錯嗬,不是鳩山大隊長的幹活,A的理解,就是保安大隊長)。鍾同誌沒能等到瓊崖紅軍的年代,四一二即被投入獄中,數月後遇害。

到北伐戰爭時期,中共已吸引大批軍人加盟,但中上級軍官為數尚少,其中堂友的比例竟然奇高。老總、參座而外,還有一個周保中。保中從十五歲當少年學兵起,在滇軍中歸去來兮多次,由編伍中拔為軍官,又保送講武堂學習,畢業後直趨黃金萬兩,卻猶思擇木而棲,是一隻不倦進取的小小鳥。想什麽就來什麽呀,恰好結交張伯簡,此名埋沒有日,此伯其實不簡,旅歐少年中共的組織委員,資曆已與周公比肩,雖然二十八歲就累病而死,卻遺著輝煌,五十年代毛同誌曲指計數“紅學”家:李達、艾思奇、張伯簡!伯簡理論強、實踐也不弱,繼周公之後,出任兩廣軍委書記,看上保中是棵好苗子,又同是白族兄弟,遂親自出馬,走楊傑的路子,送保中到第六軍任職,升作營長。六軍是有名的海龜軍,團以上高管的平均學曆奇高,是廣東各軍之最,平時排排坐,東風吹過西風舞,一浪更比一浪高!可有一樁:到了戰場上,好出代團長!前麵說到的張國森同誌,就是在六軍代團長代出靈感,最後找回少將紗帽的;保中呢,也是在南昌戰役的戰場上火線代理團長,打完仗團長沒出缺啊,於是副團長,好在那年月,仗是有得打的,南京戰役再立新功,漸漸顯山露水、人氣高漲。可惜六軍黴運纏身,磨難多多,各軍擴軍正忙,六軍倒好,拆了建、建了拆,來來回回折騰;人事也是複雜,不象其他各軍,都有一條主線貫穿。保中到了這環境裏,專業當然受到影響,政治方向也不易把握,還好伯簡打的底不簡,終於秘密跳槽中共,繼而升任副師長,惟工作重心轉移,以統戰為頭等大事了,以後事機不密。走為上策。保中當將軍後雖沒有多少機會指揮千軍萬馬,可這等另類的軍事生涯,對保中的全麵發展,也是絕好的曆煉,九一八東北失陷,保中參加義勇軍作戰,軍事指揮、人事周旋,全麵開花,端的是多麵好手,很快在各路草莽中脫穎而出,中共自專軍事後,更得大用,是抗日聯軍的主要領袖之一,遂成千秋英名。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7/
北伐軍將領中的堂友,有一人的地位比保中高得多,名氣也大得多,北伐後由小鄧招聘入黨,成為紅七、八軍的總指揮,此人就是李明瑞。李曾短期位至廣西全省的軍事首長,貴為紅軍時期獵頭一族的次席(首席似乎要給吉大膽的),小A因其受教入道稍晚,未將其列入獵頭篇,該篇被轉貼流浪各壇時,時時有看客抱不平,現在小A開篇說堂友,正好來將功補過。小A曾在篇頭說過,講武堂一度紅杏出牆,在外省建立過分堂,其實分堂還不止一個,不同時期裏,講武堂曾建立過貴陽、瀘州、韶關、廣州、徐州各分堂口,當中名氣較大些的,似乎是韶關分校,是由原總堂監督李根源,在韶關任鎮守使時建立,李明瑞呢,就是韶關分堂口的堂友,前麵講到的陳上將奇涵,也是那裏畢業的。李明瑞當年初出堂門,投廣東林虎將軍帳下,不久陳炯明組織粵軍還鄉團,桂係在廣東的好日子也就到了頭,繼而陸氏老營也告不保,舊桂軍分崩離析,紛紛自謀出路,林虎部新秀李猛仔上山自立,俞營長作柏領兵相投,部曲中就有營長的忠誠表弟、李排長明瑞,遂成為李老板猛仔初次創業後的第一批夥計。


二、(8)
2005-10-27 13:50:59

說李明瑞,難免就要說他娘舅家的兩個兒子,李明瑞從軍,是表兄俞作柏領的路,進中共的門,就是表弟俞作豫牽的線了。其實照A看,李明瑞就是一老實能打的軍人,向來落力拉車,這看路的活計,就全靠血表親了。在廣西軍裏,俞李兄弟以親情為主線,袍澤為基礎,隱隱形成一個小團體,其中的靈魂人物絕對就是俞作柏,一應路線方針的決策,老俞自然當仁不讓,便是俞作豫加入中共,也是拜老大所賜,老俞自己呢,也頗願意持主義的旗幟揮舞之,隻不過頭大且滑,沒理由急急忙忙擠到一所小廟裏,中共呢,結個善緣就好,也沒理由請他進廟去天天拜的,雙方就這樣客客氣氣地相敬如賓。阿呀,說得有些跳線,還是回頭順杆爬的好。話說桂巨重洗牌,這李猛仔融得黃白二資,遂財大氣粗,後來居上,掌控廣西全局;新桂係橫空出世,俞營長也長成了俞旅長。俞旅長活份啊,敵我友轉著圈玩,玩到出火,與猛仔老板的關係,難免就有些糊,加上諸葛白猛上扇子,俞旅長的屁股上漸漸青煙繚繞,於是猛抬臀、高姿態,超脫一步,好在早先幫襯黃老二挖猛仔的牆角,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結了梁子也伸了後腳,遂去黃代表主席處廳長校長,所遺旅座,血薦李表團長接替。這種安排,猛仔也樂觀其成,要知俞部的苦活累活危險活,大李往往一力擔當,領導同誌們心知肚明,現在也就順水一送,算是給老俞的人情。於是老俞留在廣西工農革命,大李小俞隨猛仔老板出征北伐。

上海四一二、南寧跑龍套,老俞去香港避禍。雖然黃主席仍然念著挖牆腳的舊情,清完黨後派員赴港慰問,老俞明白人呀,蟹腳都掰光了,難道回省去作空頭嗎?遂避而不見。其實老俞的棺材本並不在省裏,前線李表弟好好替他存著呐,當然也不是毫發無損,廣西俞廳長畏罪潛逃,前線俞團長立馬就被掃地出門,李表哥想救也救不了。要說猛仔老板討厭老俞也不是沒有道理,挖牆角的事因為有黃老二夾在裏麵,李老大為了保持團體的和諧,那時候隻好忍著不提的,就給人講小時候的故事,據猛仔揭發,老俞還在做小小魚時就不學好,炒排骨麵炒得不耐煩了,竟然在戰場上打蓮子羹的黑槍,這真正是不作興了。不過小A聽過故事以後,就覺得這李猛仔也有不是的地方,這麽個人一直用著,一點不知道舉一反三,難道你不是連長,他就打不得你嗎?不象李猛仔,倒好叫李阿呆了。清理門戶也不知道斬草除根,你以為二俞去了帝國主義地頭就不能鬧事了嗎?可是話又得說回來,俞李小派別,隻是桂軍內部的小圈子,沒鬧到鶴立獨行的地步,大李一向勞苦功高,跟老板有年,沒犯什麽錯,哪能隨便就讓人走?說起來猛仔對老俞雖然不滿,對大李一直還是另眼相看的,當時隻要高層處置得當,縱算二俞對桂係絕望,大李未必對團體絕情,退一步講,就算大李要反,底下部隊也不是說拉走就拉得走的。壞就壞在諸葛白身上了,這桂係三頭裏,老大雖不是擺設,可也越來越象個立憲君主了,以前在廣西,還有個民主程序,老二老三點手點腳,老大點頭,北伐了,老而在家裏獨攬,也不好說什麽,這老大在前線話事,胡宗鐸們竟可以當麵開銷,要問過三老板再定,三老板說句話呢,就隻要知會老大一聲了。於是小白在部隊得以大搞又白又專,保定校友,分兵把口,各占要津,李明瑞這樣的老同誌,名既不專,其實不白,當然飽看白眼;桂係大擴軍,本來夏、胡之後,排輩也該排到大李,偏偏把小白的前警衛團長陶鈞,越級提升軍長,猛仔眼看舊部凋零,鬱悶的鬱悶,雲遊的雲遊,隻管一籌莫展,許大李個副軍長兼師長,於事何補?用了的人就別讓他生怨,生了怨還不如不用?小俞之被逐,大李不能不自危,小陶之越級,大李不能不忿懣,兼胡陶把持財源,獨吃獨喝,七軍老長毛,幾乎淪為丐幫英雄,終於群情洶洶,桂蔣開戰,老俞攜蔣總的銀蛋,一呼而百應,前線十四萬大軍,反的反,散的散,瓦解殆盡。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8/
俞李帶兵回廣西後的事,托他人的福,早經廣而告之,敘事也好、故事也吧,不勞小嘮叨了。說說幾個人的結局吧。老俞在廣西失敗後,又去帝國主義處避難。其實廣西反蔣失敗,很大程度上是資金周轉問題,當時蔣以前開的支票當然已經跳票,廣西的府庫黃老二也不可能好心給老俞留下,三軍嗷嗷待哺,將士離心,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就是廣東代表薛嶽了,可惜薛代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看老俞夾袋紅彤彤,立刻大耍太極,酒也喝了,盟也結了,八十萬銀票藏的滴水不漏,原路帶回,桂局遂不咳收拾,可見一錢逼死英雄漢。老俞抗戰時出任忠義救國軍的總指揮,領略當初猛仔當立憲君主的苦衷,不過老俞的境遇,比起猛仔來,又差了十萬八千裏,桂係的江山,猛仔倒底是又打又坐,小白挖完了牆腳,也知道把老瓦當安到新牆上去,老俞在戴老板那裏,說白了也就是個臨記,教教胡司令們打槍罷了。以後不忠不義不救國,隻能救自己,還好早年學了點懸壺之技,不至於餓飯。四九之後致意張同誌,獲贈人民舊幣五百萬,又在廣東某協圈的一席,安度晚年。老俞的弟弟小俞,則早在紅八軍失敗後,間道潛入香港,不幸誤接頭叛徒,花言巧語誘到深圳,遂光榮。

[薩蘇:當年看有關資料,看到俞作豫的名字覺得特別搶眼  2005-10-27 22:50:48
心說怎麽這麽眼熟阿?那時候還以為俞作柏投了八路。這廣西故事裏經常讓你覺得有似曾相識的,比如被李宗仁打跑了的沈鴻英,我老琢磨他和海軍宿將沈鴻烈是什麽關係,至今不明。李宗仁之對俞作柏真是仁至義盡,但是用我老家說法“對張三作事給李四看著”,俞作柏雖然占了便宜,也當了李宗仁寬厚任俠的活教材,李宗仁並不吃虧。

對白崇禧的描述入木三分,這人軍事上在國民黨軍中難出其右,但是政治上則近乎二百五。唯一一次帶靈感的是陶德曼條件收到的時候。(算了,也是帶爭議的)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8/
白崇禧要說軍事上可稱天才,即便最後一戰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林彪也敢叫板,先勝後敗 -- 這還得說八路那個對兩廣大迂回的招數也太邪了點兒,快趕上忽必烈了,小白的腦子轉不過來實在不丟人。但是人都有克星,小白行伍一世,也有克星。敗在誰手下?海軍上將陳紹寬。

說起來陳紹寬是個書生氣比較強的家夥,英國紳士,他怎麽鬥得過小諸葛白崇禧?嘿,一物降一物麽。蔣桂戰爭關鍵之戰白崇禧沿江布防炮壘層層,雄兵十萬以逸待勞等老蔣來送死,以軍事素養而言,真打老蔣那兩下子哪兒拿得下他?就這時候騎牆的陳紹寬向老蔣輸誠了。按說陳哪點兒實力當年連個師長都不能比,但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麽。白崇禧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海軍的打法,他不懂麽。陳的艦隊沿著長江一直往上,如入無人之境,小白喝茶水等老蔣等急了出門看看老蔣還沒來,往左邊一瞟 --哎,誰把巡洋艦開到我們家門口來了?等看明白老陳也開炮了,桂軍的大炮沿江擺得跟蜈蚣似的,都對著下遊,擱不住人家海軍來拍你肩膀阿。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8/
人仰馬翻。

這一戰桂軍大敗。後來說陳紹寬的海軍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不是海軍是江軍就是從這兒來的。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8/
不過陳為人還是不錯的,桂係失敗後白坐客船下野而走,被部下出賣,蔣想看小白長距離遊泳的功夫,令陳派艦劫擊,不分青紅皂白擊沉了事。陳覺得命令蹊蹺,堅持察看了再打,等知道了是白崇禧在船上,感歎英雄末路,竟違抗命令將白禮送出境,倒也不愧紳士的名聲,可惜的是小白一世英名,至此想找老陳報仇隻怕也不好意思了。

和堂友無關,跑題了,A兄原諒。

逸雲三洲:薩兄哪裏話 2005-10-28 14:33:35

小A在小攤上手忙腳亂,薩兄來友情出演,謝也謝不過來,哪有原諒問題?

英雄同門,古今如是啊,看看名字有戲,順藤摸瓜,十九不落空。

不過沈鴻英、沈鴻烈還是沒關係,一個廣西人。一個湖北人吧;背景也大不同,一個綠林出身,一個秀才留洋。但兩個人都是很有寫頭的,綠林出身的將領,本來就有不少可宣染的故事,何況沈鴻英在兩廣政治軍事舞台上也是個大玩家,大時勢大英雄大狗熊,會比較好看吧。沈鴻烈這個人呢,至少我個人是很有些佩服的,也有些感慨,國家弱呀,換個時代,會是海軍英雄啊。至於在青島的政績,足以證明其軍政雙能。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8/
薩的海軍故事,A極大FAN,且往往有意外驚喜,如陳策打遊擊啦,現在又見紹寬同誌打“水仗”。陳上將義縱小白,是一種境界,戰亂年代,人的立場很容易就對立了,自己還沒有搞清楚怎麽回事,就彼此刀兵相見,可打仗歸打仗,鬥爭歸鬥爭,有些做人的道理還是超越形形色色的爭鬥的。這就是為何小A佩服關照老友的老總、照看葉母的廖將軍,當然還有放小白一碼的陳紹寬、廖磊。這樣的行為,也許是做了東郭先生,也許政軍鬥爭中容不得費厄潑賴,這樣的人,也許很容易在血淋淋的現實裏失敗,但他們仍然是A的英雄,因為從長遠看,他們為我們把人性舉得很高。

得得,多說多得,讓薩和大家見笑了。收了。]


二、(9)
  2005-11-02 15:10:52

再來說李明瑞,大李在決定加入紅軍時,將一直跟在身邊的弟弟李靜生安排回家,托之以父母的養老送終,可見他十分清楚紅軍的弱勢地位以及前途的凶險。以大李的地位和對紅軍處境的正確認識,在那種時候毅然入夥,照小A看真是個有大丈夫氣魄的人了。以後被殺的事也不象某些地方傳的那麽玄吧,其實就是七軍的新董事長葛越山為樹立領導威權,找老管理層的晦氣,所謂強龍硬壓地頭蛇,當時不稀罕,現在也普遍,各行業一體通用,放之海內外而皆準,隻不過在戰爭的外部條件下,取的是血腥的方式了。當時七軍除上調的張雲逸和養傷的龔楚,團級以上的老幹如許進、許卓、馮達飛、魏伯岡、餘惠、雷經天等,幾乎被一網收進,單單留了個李明瑞在外麵,這當然不是發慈悲了,A以小小心,推大大腹,以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大李這個總經理,並沒有董事會裏的席位,A的經驗,一個非董事的總經理,也隻夠嚇嚇幹活的小妹,到了老板那裏,比屁大一點點吧,新老板搞定了股權,先要忙著改組董事會,沒理由急著搞老總打工仔的;其二,大李雖不是實權人物,倒底名聲在外,這棵樹還是大了點,沒有相當層級點頭,也不是說動就可以動滴,還不如動那些樹小材料硬滴,惠而不費。不過千萬別以為大李是事不關己,天天假革命的流言拱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要求與新管理層溝通,也是不理不踩,這是存心敲山震虎、逼人上梁山了,小A推測,大李在這種煎熬下很可能有自保行為,人在這種情況下想走,不是太正常的事嗎?但就被人候個正著,先斬後奏了。事發以後,高層震動,葛某人被降級去當主任,董事長由張純清接替,總經理則由七軍老人張雲逸、龔楚先後回任,未死的七軍老幹亦被陸續釋放,這是大李在冥冥中為七軍老人們做的好事吧?

上麵說到的紅七軍主要將領龔楚,其實也進過講武堂韶關分堂,隻是沒有畢業,最多算大半個堂友了,現在沾老西的光,已以紅軍第一叛將名揚網上,遂不在話下。小A說書堂友說到這裏,碧落黃泉,本來也就差不多了,再說就要說到外國去了,可這堂友同誌的故事,還真就能說到外國去。據統計,講武堂五千多畢業生,中有朝鮮人三十多人、越南人六十多人,以後一北一南,出了兩個鄰國的國防部長,這就是崔庸健和武元甲。不過崔、武二人,外國元勳也,小A說書中共軍事人物,不好多說的,以免有礙國際觀瞻。說說崔石泉還是可以滴,該生也是黃道、堂友、同誌,講武堂畢業後進黃埔工作,是五期的區隊長,在廣東成為中共黨員。廣州起義時,司職帶刀侍衛,警衛總指揮部。崔石泉軍事生涯的輝煌時期,是在東北抗日聯軍創造的,時崔與堂友保中搭檔,也是令小鬼子頭疼的人物。抗聯餘部退入蘇聯,編成蘇軍遠東步兵八十八旅,保中旅長、石泉參謀長,互相配合;四五年跨過鴨綠江,與慈父合作,遂為大叔一號。

cchere.net http://www.cchere.com/topic/231813/8/
崔石泉當然就是崔庸健了,聽客要是罵小A說滑頭書,也是沒道理回嘴的,下麵補講一個老實的,真的與外國領導無關。此人叫楊林,朝鮮平安北道人,因從事反日學生運動被迫流亡中國,在東北參加朝鮮人的武裝抗日鬥爭,青山裏戰鬥後逃到上海,後繞道到達中越邊境,隨之步行兩千裏到昆明考取講武堂,在堂期間,堅韌不拔,以硬派小生聞名。畢業後著黃馬褂,逐級升黃埔技術主任教官,中間又短期擔任過葉挺團的第三營營長。紅軍時期,楊林是中共在東北抗日軍事活動的早期組織者之一,後來去江西參加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與金爸爸擦肩而過,有失必有得呀,楊林在中華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是否履行入籍手續待小A考),長征中是陳賡的參謀長,後在陝北陣亡。和好心的大李同誌有一點點仿佛,楊林的死也使另一個朝鮮戰將得以在殘酷的戰爭下活過來,此人名叫武亭,是中國紅軍中的炮兵專家。不過武某人不是堂友了,其他篇裏再見吧。

[逸雲三洲:  (2005-10-29 12:46:38) 本來想簡單介紹一下桂係內部派係人際,作為注解,一動手發覺了不得,簡單不了,不是小篇幅說得明白的,故精兵簡政,偷工減料,成為外號交代了,海兄莫怪了:

桂係前三頭: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故李大黃二白老三,至於後三頭李白黃,黃旭初在小A這裏,就要叫黃老四了;李在軍校(廣西陸小)時,有李猛仔外號,道理亞東兄解釋了,來源子先生提供了,不贅言白有小諸葛之稱,是為諸葛白。

俞李小派,俞作柏靈魂,長老也,是為老俞,李明瑞居中,且最吃苦耐勞,是為大李,輪到俞作豫嘛,當然就是小俞了。胡陶是指胡宗鐸、陶鈞,當時主宰湖北省政,加上夏威,時稱夏胡陶(諧音瞎胡鬧),是當時第四集團軍的軍事強人(桂嫡係三個軍的軍長),亦是蔣桂戰爭中桂係軍事崩潰的主要責任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