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523)
2006 (529)
2007 (113)
沿市場大街(MACKET STREET)繼續往西走,過四五個街道,就看得見費城唐人街的牌坊:費城華埠。
不知這字是出自哪位大書法家的手筆。反正在DC的唐人街的招牌,是請了當時的北京市市長陳希同寫的,因為北京和DC是友好城市。一個朋友開玩笑說,這字看起來倒是有一點老木匠體的味道,大意是指這費城和天津,也結成了姊妹城市吧,而老木匠出身的李瑞環,曾任天津的市委書記。哈哈!
費城的唐人街,緊靠了費城會議中心和旅遊景點,地理位置實在是好,好的不得了。飯館也不少,什麽聚仙尖閣、醉仙樓、天旺,台江米粉等等,據說也都不錯。可是一路走過去,唐人街的外麵,到處是殘羹剩湯,臭氣熏天。國人各人自掃門前雪的陋習,在這裏體現的再明顯不過。倫敦的唐人街、還有紐約的唐人街都和一個叫SOHO的紅燈區相連接,可是其髒水,也難望費城之項背。而且全世界的唐人街,包括DC和洛杉磯的唐人街,也都是比較的髒,可是沒有哪一個,比得過這費城。
不知這費城唐人街的華人僑領,還有這費城的市政府、以及賓西法尼亞州衛生局的官員,平常都是幹什麽用的。朋友感慨道,濃妝淡抹總相宜,和西安人一樣,這不修邊幅,不拘小節,或許就是人家費城人的風格吧。
唐人街牌樓的下麵,就是一家中國餐館,福建閩江飯館,可以稱得上物美價廉,一頓中飯,也就是三四塊錢,晚飯加了小費,也不超過每人十塊錢。飯館的老板,是福州人,小本生意,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輪船都開到福建家門口,每個人家都有親戚在國外,老人孩子,男男女女,誰都可以往船上爬,每人三萬美金,就到了美國。所以周圍都是福建人,幫會也很多,光DC-紐約-費城一帶,就不止一百多萬。
店老板說,福建人出來,主要是開飯館,比較辛苦,從頭到晚,都是忙呀忙呀,但中國人比墨西哥人聰明,會經營,不胡吃狗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賺了錢就寄回福建老家,在老家蓋房子。所以老家那邊雖然沒有什麽年輕的人了,但房子都造的很高,裝湟的非常漂亮。另外福建人互相幫忙,也講闊氣,見到國內來的老鄉,有攀得上親戚的,就會給塞錢,三五百算少的,有的人會塞上一千兩千的。
店老板三歲多的兒子,長的也是聰明伶俐,濃眉大眼,普通話說的很好。老板說,剛把他的兒子從國內接過來,他要給他的兒子,上比較好的教育。
結完賬出來的時候,就看見店老板的兒子,一個人在飯館外麵人來車往的馬路上忙了玩耍,如入無人之境。
費城唐人街的裏麵,有兩家中國書店,一個是台灣同胞經營的世界書局和世界日報,是紐約的分部,門臉就在市場街上。可以買到些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之類在大陸看不到的海外書籍,也有在國內也可以看得到的胡耀邦女兒滿妹(李恒)回憶她老子的書,翻了一下,裏麵有很多胡耀邦的照片,可是沒有一張是與總設計師的合影,想以前傳說中的胡夫人李昭恨恨的話,並不是空穴來風。在這家店裏還有目前大家都用的小學生漢語教材的海外版,手工藝品和包裝不錯。
另外一家是新華書店,在跑步(RACE)街上,醉仙樓的下麵,店麵比較大,上下兩層樓,但店麵比較背,書沒有什麽可看的,上海出的幾套四大名著,包裝很好,價錢也不菲。不過等酒足飯飽了,一邊打著飽嗝,一邊隨意買幾幅裝裱好的中國字畫送人,也還不算錯。
再就是,尋著魚惺味道兒往裏麵走,總可以在唐人街找到一家或兩家賣生猛海鮮的中國店,隨便扛上一箱,放到車後頭。別忘了叫上阿忙,上95號公路,往南開兩小時,到蒙古大夫的府上,晚間去打牙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