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張克威獻出《清明上河圖》真跡

(2006-05-22 11:40:46) 下一個




(記者 龐鐵明/文 王林/攝)《清明上河圖》從偽皇宮中流失到民間,後被楊仁愷從東北銀行的倉庫裏翻找出來,但其間的經曆,卻一直是個謎。

1945 年,日本投降後,《清明上河圖》從偽皇宮中流失到民間。多年以後,這幅畫被楊仁愷從東北銀行的倉庫裏翻找出來,並鑒定為真品,但它是怎麽進入東北銀行倉庫的,卻一直是個謎。近日,記者在沈陽農業大學采訪,了解沈陽農業大學的主要創始人、首任校長張克威的情況時,聽到了一段塵封已久的故事,從而也解開了《清明上河圖》的身世之謎。

記者見到了張克威的夫人金棐老人。張克威已經去世,金棐老人也已經近 80 歲。金棐老人告訴記者,那是 1945 年 11 — 12 月的事,當時張克威任長春警備區司令部參謀長,通過地方幹部搜集到《清明上河圖》等宋元古畫十餘幅。張克威知道這些畫的重要,細心地把這些書畫珍品保存起來。 1946 年春夏之交,東北內戰全麵爆發。從吉林撤退之前,張克威特意把這些畫秘藏在老同學張憲武家。 1948 年春,東北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張克威到東北行政委員會上任,便從張憲武家把所藏名畫取出,全部上交給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林楓同誌。林楓對此很重視,立即找來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的人進行鑒定。後來,東北文管會從哈爾濱遷到沈陽,因為當時還比較混亂,書畫便放到了較為安全的東北銀行暫存。

當時東北文物保管處的處長是王修。在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憶林楓》一書中,有王修的回憶文章《關心東北文物工作》,其中對張克威收藏並獻出《清明上河圖》等宋元名畫的經過有詳細記載,所述經過與金棐老人的講述完全相同。這樣,《清明上河圖》從偽皇宮中流失到被楊仁愷發現的這一段經過就很清楚了。另據介紹,與《清明上河圖》一起交給文管會保管的另十幾幅畫是乾隆《石渠寶笈》所藏的部分曆代名畫,也都是絕世珍品,隻是因為近年來《清明上河圖》太過耀眼,才完全被遮掩住了。

金棐老人雖然上了年紀,但身體健朗,思路清晰。她告訴記者,日軍投降的時候,張克威非常關心偽皇宮中文物的去向,曾經親自到皇宮裏去看,但裏麵一片狼藉,滿地都是被損壞拋棄的文物。張克威看了很難過,回來後非常感慨,並馬上交代下屬四處搜集。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金棐老人卻記得很清楚,她說:“在那個年代,工作上的事,張克威回家來基本不說,後來他拿到了《清明上河圖》,也沒有告訴我,直到決定把《清明上河圖》交給組織,他才和我提起。”

關於張克威與《清明上河圖》的這段因緣,雖然已時過六十年,但金棐女士記憶猶新,沈農的一些老先生也清楚地知道。老教授劉斌專門研究這件事,說起來如數家珍。沈陽農學院黨委和宣傳部也特別重視老院長當年獻出《清明上河圖》的事跡,並形成專門文件,送有關部門備考。

               
張克威 1954 年赴國外考察時留影                   張克威的妻子金棐近影


附:楊仁愷:我發現了《清明上河圖》真跡



當時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絕

1945年8月12日,就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三天,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準備從東北逃往日本,在浦儀隨身攜帶的行李中,有一批稀世珍寶,是當年北平故宮內秘藏的曆代法書名畫,數量多達一百餘件。七天後,溥儀在沈陽被截獲,這批隨身攜帶的古玩書畫也一同被收繳。1952年,就在當時的東北文化部對這批書畫進行整理鑒定時,37歲的研究員楊仁愷從中發現了《清明上河圖》。在中國畫史和明清以來有關筆記中,人們對《清明上河圖》曆來都極為重視,然而,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自北宋以後就失傳了,幾百年來,人們對它的真實麵貌,始終一無所知。民間流傳著許多名為《清明上河圖》的仿作,大同小異,他們臨摹的是否就是張氏原作,多年來一直是個謎。楊仁愷的發現,使消失了八百多年的曠世巨製再一次呈現在世人麵前,消息一經傳出,舉國轟動,從此,楊仁愷的名字便與《清明上河圖》連在了一起。

主持人:您是怎麽發現《清明上河圖》真跡的?

楊仁愷:事實上,當年溥儀準備出逃到日本的時候,他所帶的《清明上河圖》不是一件,而是三件,在這三件當中,他也不知道究竟哪個是真的。後來他帶的這一百多件東西由東北人民銀行轉給了東北博物館收藏。1952年清理這批文物的時候,我也去了。當時我正好在東北文化部工作,我記得,當時我到那兒一看,發現工作人員在初步整理的時候,把畫得很工細的明朝蘇州《清明上河圖》的片子選了出來,而真正的《清明上河圖》卻被放在旁邊,沒有被選上。

主持人:在那之前您見過《清明上河圖》原作嗎?

楊仁愷:北宋“靖康之亂”以後,《清明上河圖》就從宮裏流失出來,不知去向了。在那之前我也沒有見過原作,隻是在文獻裏看見過。

主持人:您自己也沒有看到過原作,怎麽能夠知道它是真是假?

楊仁愷:憑經驗嘛。我當時看到幾點,就說這是真的。第一點,這幅畫的編年沒有問題,而且它的內容和《東京夢華錄》裏的記載是一致的。比如,當時開封的橋是木頭橋而不是石頭橋。第二點,它是民間的風俗畫,風味十足,非常細致,具有宋代國畫的時代原貌。而其餘那兩張仿造的蘇州《清明上河圖》,一看就是坊間貨,內容和曆史上的文字記載對應不起來。另外,從畫本身的技法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出來的東西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對於宋朝的那幅原作,多年來我從各種曆史資料和文字記載中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結果,我一看到那張畫,想像中的很多細節都和它一拍即合,當時我的眼睛就亮了,忍不住拍案叫絕!我那時候心裏非常激動,真沒想到,此生我還能看到它的原作!從“靖康之亂”算起,到現在足有八百多年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