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近代易學家、國民黨左派潘穀公

(2006-05-22 08:58:20) 下一個


辛亥革命前後,福建閩北曾有兩位潘祖彝,一位是南平人,字訓初(1873-1930),又名潘偉。一位是崇安人,又名潘善慶,字竹孫,號穀公,筆名穀神(1883-1946)。兩人都是革命黨人,兩人都是同盟會員,兩人也都任民國議員。不但後來的研究者常常把兩人張冠李戴,就是當時的人,也鬧過一些笑話。

民國五年(1916年)的時候,南平縣的知事林揚光,接到密電緝拿“地下黨反動份子”潘祖彝,就把曾任國會議員的南平潘祖彝緝拿歸案,而真正被緝拿的崇安潘祖彝已經聞風逃跑了。事後林知事不得不向南平的潘祖彝賠禮道歉!

南平的潘祖彝是清末最後一科生員,富有革命理想,為中部同盟會財務總幹事,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議員和財政案件審查長。民國12年再次當選參議員北上,為曹錕收買,史稱豬崽參議員。

崇安的潘祖彝,早年留學日本,學鐵路製造,是近代著名易學家、哲學家、印刻家、國會議員和福州國民黨左派領袖。其父親潘錦瀾是崇安首富,祖孫三代,皆熱愛公益事業。武夷山大王峰和福建省圖書館,都有崇安潘氏的捐書或捐物。

下麵是有關崇安潘祖彝的四例介紹。第三例中的旅滬福建同學會,似乎應是南平的潘祖彝所為。第四例中的潘穀神,天下文人書抄書,著者又把傳主歸於1900年以後出生。

1、潘穀神(
1883-1946)近代易學家。原名潘善慶,字竹孫,號祖彝(後改祖詒),又號穀公,筆名穀神,福建省崇安縣人。早年留學日本,通曉日、英、法、德文及世界語。抗戰期間,曾任廣東省立文理學院教務長、中山大學師範學院教授等職。長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並攻治《易》學。受羅素數理哲學影響,其易學研究亦由易數貫通易理易象。其易學自成獨特理論體係,稱為中國辯證法易論理學。易學著作有《易論理學》、《自然辯證與易經》、《易經》之現代觀。

載《曆代易學先賢》http://xzj.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228661


2、潘穀神先生(1883-1946),原名潘善慶,字竹孫,號祖彝(後改祖詒),又號穀公、穀神乃其筆名。福建崇安人。早年留學日本,習鐵道,“同盟會”會員,曾參加“辛亥革命”。歸國後短期供職於“南滿鐵路”(任工程師),繼為國會議員,又在福州兩次辦報(先後任《閩報》、《福建民國日報》主筆),兩次遭迫害,始終與共產黨人無私合作,堅持革命活動。1928-1937年間居杭州,其家實即秘密聯絡點。潘先生通日、英、法、德文及世界語,故借譯著為生計。長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並攻《易》學,曆數十年不輟。抗日戰起,轉徙傳、滇,後往廣州,先任廣東省立文理學院教務長,旋任中山大學師範學院教授,直至病故。

洪毅然:追念易學家潘穀神先生。載《周易研究》1989年第2期,7-8頁。

3、潘祖彝(18831946
原名善慶,字竹孫,筆名潘穀公、潘穀神,改名祖彝、祖詒建甌縣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定居福州,目睹清廷腐敗,認為非革命不足以救中國。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上海同林森、林述慶等人組建“旅滬福建學生會”。同盟會成立後,全會加盟。後返榕與陳啟濤創辦《閩報》,任主筆,撰文抨擊地方軍閥苛政劣跡。結果報社被封,遂赴廣州,任非常國會議員。民國15年(1926年)春,在北京參加李大釗等人領導的“三一八”運動遭段祺瑞政府通緝。同年底,回福州任《福建民國日報》主筆,因筆伐蔣介石,又遭通緝,避居浙江杭州,受高夢旦之托,為商務印書館翻譯外文科學著作。後悉心研究中國哲學。抗日戰爭期間,曾到重慶供職,後轉昆明。民國30年,任廣東文理學院任教。兩年後轉任中山大學師範學院哲學教授。後病逝。譯作有《蘇聯科學巡禮》、《自然科學概論》等。多收入《萬有文庫》。另著有《機械唯物論與自然辯證論》(未刊)。

載《福州市誌》第八冊。第一章,人物傳。


4、潘穀神,(潘主蘭著)《近代印人錄》:“潘穀神,崇安人。久執教於廣州修脯所,入盡換圖史。卒世後,由福建圖書館收藏去。穀神刻印,高古類漢鑿。撰謝義耕《曉讀齋印稿序》有雲:‘印章即淵源於陶器款識,吾人可於款識中觀時尚。如觀殷款識,知其尚質;觀周款識,知其尚文;觀秦款識,知其尚峻刻;觀漢款識,知其尚豁達。是亦可於款識中觀國風。如觀魯款識,知其風整傷;觀齊款識,知其風恢詭;觀楚款識,知其風雄強。’雲雲。以此觀印刻而驗人之風格,穀神不我誣歟?”

載林乾良著《福建印人傳》,福建美術出版社,2006年,135-136頁。


附:林述慶(1881-1913年)

字頌亭,又作鬆亭,閩縣(今福州市區)。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進福建武備學堂,加入革命團體“福建學生會”和中國同盟會。武備學堂畢業後,任督操員、常備軍幫帶。宣統元年(1909年),任十八協三十六標一營管帶。辛亥武昌起義後,被推為軍政府都督。十月十一日率鎮軍占領天堡城。後率軍北伐,述慶被推為臨淮總司令。由於“南北和議”,北伐暫停,述慶返回鎮江。於民國元年(1912年)1月8日通電下野,返回故鄉,途經上海時,整理鎮江起義筆記,編成《江左用兵記》一書。同年9月,被袁世凱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0月,至北京,任總統府軍事顧問,被選為各團體聯合國防會副會長,國民黨亦推其為名譽理事。民國2年,任國事維持會理事。在京期間,對袁世凱倒行逆施十分氣憤。宋教仁遇刺後,表示要如集舊部反袁複仇。同年4月10日,赴袁心腹、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家宴中毒,搶救無效逝世。後靈柩運回福州安葬,林森為書墓誌。有《林鬆亭遺詩》傳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