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陳祖康(1904~1979年)

(2006-04-06 06:54:05) 下一個


陳祖康,字紹文,號宜安,漳平菁城人。出身於殷富之家。1916年(民國5年)入龍岩九中讀書。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得烏靈大學理科碩士,次年獲法國西方工學院土木工程師職稱。被該校聘為助教。在留法期間,由熊雄介紹加入中國少年共產黨。

1926年春回國。同年冬由熊雄介紹到廣州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為軍校校歌作詞。北伐軍東征時,任東路軍政治部宣傳科長。北伐軍光複福州後,任福建陸軍幹部學校政治教員。1927年“四·一二”事變時,蔣介石密令逮捕軍校內共產黨員。陳獲悉後潛至漳州,住在龍溪蘇維埃政府主席王占春家。同年夏,陳到龍岩與羅明,陳慶隆等商議營救遭國民黨逮捕的共產黨員陳國華,他找龍岩縣長杜連如談判,未果。8月中旬,陳當選為中共閩南特委宣傳委員兼軍事委員。9月,回閩西傳達“八七”會議精神。10月,任中共閩西特派員。12月4日,當選為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執行委員。

1928年初,陳以教書為掩護,活動於龍溪程溪的南坑一帶,曾組織農民進城請願以減交鴉片捐,贏得群眾好感。2月10日,當選為中共福建臨時省委常委,分管組織和漳州黨務工作。3月,駐漳州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師師長張貞,派黃澄淵和鄭墨西勸說陳與其合作。在多方影響下,陳的革命意誌開始動搖。1928年4月,中共福建臨委書記羅明去莫斯科參加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定陳代理臨委書記。6月16日,陳以子侃署名在《漳州日報》上發表《中國革命的前途》一文,公開聲明脫離共產黨。6月24日,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決定開除陳的黨籍,並對陳文進行批判。

陳脫離中共後,投靠張貞,任獨立第四師上校參議。同年8月,中共中央派鄭超麟為巡視員來閩整頓省委組織。陳得知鄭到達廈門,派人跟蹤,伺機捉拿未遂。同年冬,陳祖康與陳卓凡一起到上海找譚平山介紹他們加入中華革命黨(即“第三黨”),並被委任為閩南地區黨務籌備員,在漳州、廈門一帶發展“第三黨”組織。

1929年8月8日,紅四軍解放漳平城。12日,群眾到陳祖康家殺豬出穀,放火燒毀其房屋。19日,紅四軍挺進閩中,陳即以國民黨岩平寧剿撫特派員身份與張貞派的張汝劻旅乘虛進占漳平縣城。他薦派心腹陳應標為漳平縣長,捕殺革命人士陳福慶、蘇振源、蘇金等人。

1930年,陳到上海向“第三黨”的鄧演達匯報工作後,10月回漳州創辦《回風報》,至1932年6月因資金不濟而停刊。接著又參與“第三黨”在漳州籌辦《漳州日報》,受十九路軍影響,宣傳反蔣抗日。1933年12月13日,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的“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委任陳為漳浦縣長。次年1月,閩南自治軍司令胡捷進攻漳浦時,陳率部與之酣戰,後得十九路軍馳援,反守為攻。陳將胡梟首示眾。

1934年1月21日,“閩變”失敗後,陳避居長沙,以喝酒、打麻將消磨時光。後被長沙警備司令部的軍統特務範裕厚拉入軍統組織。1936年“兩廣事變”發生後,他到湖南零陵收集廣西情報,頗為得力。旋被派回福建,先後擔任福建警官訓練所政訓主任,駐閩綏靖公署情報處上校秘書兼一所所長,省保安處諜報股上校股長。1938年9月,經國民黨福建省黨部主任委員陳肇英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接著擔任軍統閩北站站長。此時,陳截獲一封日本駐台灣總督中島滿給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的信。陳將信轉報中央,與陳儀產生尖銳矛盾。後得戴笠之助,調任蔣介石成都行轅調查處第二股上校股長。1939年秋,陳受派任軍統上海站站長,負責搜集日、汪、共情報。他將獲得的日本剩餘海軍艦隻位置的情報送給美國軍隊,幫助美軍徹底炸毀了日軍戰艦。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陳祖康勾結日本高級軍官破壞中共在上海日軍下級官兵中的策反工作。抗戰勝利後,他獲得國民黨當局的中勤嘉獎勳章。

1947年,陳任華安“中美合作所”少將督察組長。11月,他回漳平競選國大代表與劉子明同時當選。

大陸解放前夕,陳祖康攜妻子去台灣,任國民黨軍少將。1960年,受命赴香港進行反共的情報工作。由於活動猖獗,1962年被香港當局逮捕入獄。釋放回台後,僅靠國大代表薪俸及補貼維持生計。晚景不佳,著有《花落去齋詩詞集》。1979年2月25日病死在台灣。

 

附一、陳祖康與黃埔軍校校歌

站長王堅整理

 
在廣州黃埔軍校校址內,立著一塊“陸軍軍官學校校歌”的石碑,這塊碑立於1927年6月16日,歌詞作者為陳祖康,曲作者為林慶梧。
 
歌詞全文如下: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作奮鬥的先鋒。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的民眾,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陳祖康,福建漳平人,1901年生,1919年秋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參加中國少年共產黨,1924年6月轉為中共黨員。1924年獲法國烏賽大學理科碩士學位,1925年夏畢業於法國西方工學院,並被聘為該院的助理教授。那時,正值中國國民革命蓬勃開展。
 
1924年春孫中山在黃埔創建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委任蔣介石為校長。6月16日舉行首期開學典禮,錄取新生499人,孫中山核定校訓為“親愛精誠”,並以“革命軍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為題發表訓詞,奠定國民革命軍的堅實基礎。
 
陳祖康與熊雄(又名披素)是留法時的同學,熊雄先於陳祖康回國,在黃埔軍校經周恩來推薦,繼周恩來後任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多次去函去電,請陳祖康返國參加革命,陳祖康遂辭去西方工學院的教職,於1925年春離法回國,來到黃埔軍校任少校政治教官。
 
1926年秋,黃埔軍校第五期開學。一天,熊雄找到陳祖康說:“到現在,五期已經開學了,學校萬事俱備,惟校歌尚付闕如,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政治部方麵大家都認為你對詩歌獨具專長,要你撰寫一篇校歌的歌詞,請你立即動筆。”陳祖康無從推辭,很快動筆寫了這首歌詞,歌詞寫好後交音樂教官林慶梧製譜。
 
不久,陳祖康離粵赴閩,校歌有否被采用陳祖康不得而知。
 
1927年春有學生自黃埔來見陳祖康,告訴他黃埔學校已有了校歌,並唱了原文,這時他才知道那首歌詞被采用了,後來還被勒石在黃埔軍校的校園內。
 
1985年1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文強來函證實,這首校歌確屬陳祖康所作。
 
陳祖康到福建後,參加國民革命軍東路軍政治部的工作,先後任東路軍政治部宣傳科長,福建陸軍幹部學校政治教官。
 
1927年1月陳祖康在閩南從事革命活動,任閩南特委委員、福建臨委委員;10月任閩西特派員;12月當選福建臨委執委。
 
1928年2月當選閩南臨委常委,兼省臨委組織部長,4月代理福建臨委書記,6月中旬投靠國民黨張貞部,6月24日福建臨委開除其黨籍。
 
陳祖康在國民黨軍中任過少將。
 
1979年2月在台灣病故,享年79歲。
 
大浪淘沙,書寫著人間滄桑。風雲變幻,折射出人生軌跡。陳祖康這位早期的共產黨人,由於曆史的局限和自身的因素,最終沒能成為正義的代表者,反而與共產黨分道揚鑣,其教訓是值得吸取的。但是,他在早期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一定貢獻,黃埔軍校校歌的創作,仍然值得一提,正如他自己所說:“在這校歌的字裏行間,無疑是代表了一部分黃埔精神。”
 
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仍然寄希望於國共再一次合作,盡早結束海峽兩岸同胞的長期隔離狀態,發揚孫中山先生提倡的“親愛精誠”之黃埔精神,促進祖國統一。

 

附二:陳國華(1904-1928)

陳國華,又名朝全,漳平縣中甲上郭佘村(1942年劃屬龍岩)人。他在龍岩溪南登高小學畢業後,考入省立龍岩第九中學讀書,參加鄧子恢、陳明等人發起組織的“奇山書社”和《岩聲報》活動,思想進步。1924年(民國13年)他轉學到廈門集美師範。時值孫中山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國民黨,國民革命出現新的轉機。國華參加該校岩籍學生楊世寧、張旭高等發起組織的“新龍岩季刊社”和“龍岩籍留學集美學生會”等進步團體,參與出版《新龍岩季刊》和《到民間去》活動。1925年春他在集美學校參加國民黨組織。同年秋,國民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國華毅然輟學回到漳平,與陳福慶、李元升等國民黨左派人士籌組並成立國民黨漳平縣臨時黨部。他積極宣傳革命思想,大膽抨擊當政者劣跡,遭漳平縣長下令拘捕。關押兩月,縣長懾於輿論壓力,隻好將他釋放。國華出獄後,革命意誌更加堅定,繼續深入到永福、中甲一帶,從事革命活動。

1926年夏秋間,國民革命形勢日益高漲。國華到龍岩團結進步力量,成立國民黨龍岩縣臨時黨部(左派),發動群眾反對土豪劣坤,肅清貪官汙吏,積極為迎接北伐軍來岩做好準備。同年秋,郭滴人從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回岩,並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參與龍岩縣黨部,大力開展農運工作。國華參與其事,階級覺悟日益提高。1927年1月經郭滴人,陳慶隆兩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的陳國華,不遺餘力地投入工農運動,常在群眾大會或圩場作慷慨激昂的演講。他口才流利,講話簡練,條理清晰,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和號召力。

1927年4月15日,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波及漳平。漳平縣長林克勳勾結龍岩駐軍羅步月、黃月波與龍岩縣長杜連如“擁蔣反共”。於當日淩晨派軍警包圍國民黨漳平縣臨時黨部,陳國華、陳福慶等4人被捕。7月,得鄧子恢等人營救出獄。旋被分配到山馬、中甲及永福龍車等地以教書為名,秘密發展中共黨員,組織農會,進行減租減息及反苛捐雜稅的鬥爭。1927年11月,中共龍岩臨時縣委成立,他當選為縣委委員。12月4日出席在漳州召開的中共福建各縣負責人聯席會議。

1928年3月4日爆發龍岩後田農民武裝暴動,陳國華是主要領導成員之一。軍閥陳國輝四處布下暗探,跟蹤追捕。同年初秋某晚,陳在謝寶萱家研究革命工作時,被暗探發現逮捕。陳國輝如獲至寶,親自審訊,加以酷刑,施以利誘,國華不為所動,並義正詞嚴地痛斥陳國輝禍國殃民的罪行。

陳國華被捕,激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公憤,紛紛提出要劫獄救陳。陳國輝為防不測,遂將陳國華秘密轉移到漳平關押。國華在漳平獄中,又聯係難友50多人開展絕食鬥爭,並準備組織越獄。陳國輝害怕,遂於1928年9月25日(八月十二日),下令將國華殺害於漳平縣城東山之上。臨刑前陳國華神態自若,視死如歸,沿途高呼“打倒土匪軍閥陳國輝”,“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犧牲時年僅24歲。同時就義的還有龍岩適中的謝寶萱。

 

附三、鄭超麟

鄭超麟,又名鄭侑庭,今漳平市菁城人,龍岩九中第六級學生。他龍岩九中畢業後,獲半公費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了留法勤工儉學同學周恩來、趙世炎等發起組織的中國少年共產黨(即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負責主編該機關刊物《少年》。1923年3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因工作需要,奉命回國,在黨中央宣傳部工作,負責中央機關刊物《向導》、《新青年》編輯,後又同瞿秋白一起主編中央機關報《布爾什維克》。1925年1月參加了中共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擔任大會記錄。他天資聰穎,勤奮學習,精通英、法、德、俄等語言,翻譯、著作頗多,如他編譯出版的《共產主義ABC》一書,是當時全國革命者的啟蒙讀物,起過積極作用。 

1928年7月,中共中央派鄭超麟為特派員,到福建巡視傳達中央指示,整頓黨的組織。他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結合福建省的具體情況,於同年8月底召開了福建省第一次黨代會。在會上,他代表中央作了報告,實事求是地肯定了福建臨時省委成立9個月來取得的成績和存在問題。他說福建黨組織是由幼稚走向成熟,已領導了幾個縣的農民武裝鬥爭,動搖和打擊了反動統治基礎,黨的工作是有成績的。其主要缺點是:職工運動沒有基礎,農民運動還沒有走向正軌,對士兵運動不夠重視等。大會在鄭超麟的指導下,通過討論確定了目前的任務是:“群眾的武裝暴動,推翻現存政權,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權。”會議還批評了過去一個時期福建黨內存在的盲動速勝觀念,深刻批判譴責了前代臨時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陳祖康及張餘生的叛變可恥行為,選舉產生了新的省委,正式成立了中共福建省委,製定了較正確的方針、策略和政策,純潔了黨組織,使福建的革命運動逐漸走上正軌,向前推進一步。 

此次鄭超麟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到福建巡視,整頓黨的組織,在短短時間裏,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他自身的努力,客觀全麵地分析福建的革命形勢,以及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是分不開的,特別是能站在黨的立場,不以同鄉同學的關係,深刻批判譴責了陳祖康的可恥叛變行為(鄭與陳同是漳平人,又是同窗好友)是很可貴的。 

1929年因前蘇聯主要領導人斯大林與托洛茨基對共產主義運動觀點有分歧,鄭超麟有自己的看法,並傾向於托洛茨基的觀點,被定為“托陳”份子,與陳獨秀一起受到開除黨籍的處分。此後他仍然保留著自己的觀點,在上海從事翻譯、寫作和教學工作,頗有造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組織上對他作出適當安排,任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增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 

不管以後對陳獨秀、鄭超麟等一些“托陳”份子怎樣看法,或許會重新作出什麽結論,但我們從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眼光來看待,鄭超麟無愧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宣傳理論家,對中國建黨初期,特別是對福建早期共產黨組織的整頓、健全和發展,是起過一定作用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