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役一座豐碑 | ||||
2004-08-20 11:32:20 來源:南方都市報 | ||||
梅花鎮上矗立的紅七軍烈士墓。 憶小平………
敘述人:穀子元(1908~2002,1931年為梅花一帶地下黨負責人,解放後曾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統戰部副部長) 當紅七軍到達梅花村的時候,大瑤山一帶已經有十幾個地下黨工作人員在活動了。他們是“湘粵邊工委”的一支,負責人叫穀子元。 穀子元記得他見到鄧小平時的情景。1983年他曾向樂昌黨史辦的同誌回憶:聽說紅軍進入梅花村,他立即從叫大坪的村莊趕到梅花。一走進梅花街口就看見牆壁上貼著“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的布告,署名軍長張雲逸,黨代表鄧斌(這是小平當時使用的化名)、總指揮李明瑞。 他問站崗的戰士:“你們軍長在哪兒?”戰士帶他去見了黨代表。這就是穀子元第一次見鄧小平。 直到1983年,已經80高齡的穀子元仍然記得他見到紅軍戰士時的情形。現在他已經過世了。他曾向樂昌縣的黨史辦同誌回憶說:“粵北山區的冬天非常陰冷,不僅道路結冰,而且幾乎年年下雪。可以想象,在1931年的2月(農曆臘月),天氣之寒冷。紅軍戰士還穿著一身單衣褲,有的還出天花,又哼又發抖。”這堪稱粵北最惡劣的天氣。 敘述人:龔楚(原紅七軍十九師師長,後叛變) 在梅花一戰中,龔楚(當時化名龔鶴村)是受傷的級別最高的軍官。部隊在梅花縮編之前他是紅七軍十九師師長,縮編之後他是五十五團團長。在組織衝鋒時,他左腿中彈倒在地上,“師長掛彩”的消息迅速在陣地傳開,幸好搶救得快,他得以保住性命。但他在香港出版的著述《回憶錄》中寫道“這一仗,帶給我無邊的痛苦與心酸,是我生命史上畢生難忘的一役”。 龔楚因傷勢嚴重,不便隨大部隊行動,撤至大坪之後即留在當地養傷。他在著述《回憶錄》中寫道“次日,我被幾位湘南農民抬著,隨軍行動至湖洞(紅七軍撤退時經過的一個村莊的名字)的岔路口,李明瑞、張雲逸及高級幹部,均趨前與我道別!大家都含著熱淚,為革命鬥爭勝利前途和個人的安全而祝福。紅七軍是我(編者注:應為“我參與”)創建的革命部隊,今竟在中途離開戰友,我的內心比肉體更痛苦!我還能再和他們在一起嗎?不斷地在我的思潮中反複地疑問著。” 龔楚最後還是沒有和紅七軍在一起。1935年,對革命前途失去信心的他脫離了他為之奮鬥過11年的紅軍隊伍,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 敘述人:梅花戰役幸存者 1931年李謙年僅22歲,是李立三的弟弟。他長眠在了距離梅花村約12公裏的一個名叫“石子壩”的村莊。他是作為最年輕的軍官參加梅花戰役的:部隊縮編之前他是紅七軍二十師師長,縮編之後任第五十五團第一營營長。在梅花村的西麵山地上,他組織紅軍戰士打退了一次又一次進攻,正準備進行下一個衝鋒時,他中了敵人的冷槍。 據幸存者回憶:戰士們把他扶起來,他睜開了雙眼,手指敵方喊道:“不要管我,衝上去!”戰鬥停止之後,張雲逸和鄧小平都來到已護送到指揮所的李謙身旁,撫摸他的前額,觀察他的傷口。李謙蘇醒過來,見到首長,吃力地說:“我沒有很好地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首長們親切地說:“李謙同誌,你們打退敵人多次進攻,任務完成得很好!”當天晚上,李謙因醫治無效犧牲了。 敘述:國民黨報紙 梅花戰役,敵我雙方的傷亡都非常慘重。然而,當時國民黨方麵對雙方的傷亡數字卻有不同的說法。 民國二十年二月七日的《上海民國日報》以“粵軍追繳李明瑞部在湘邊梅花圩斃無數”為題,報道“鄧輝三日電:在湘邊梅花圩擊敗李明瑞部四千餘,斃團長一人,營長二人,匪部官兵無算,獲炮二,槍數百,機槍一,匪竄漠山。因戰劇,本團傷亡百餘。”顯然,鄧輝向他的上司誇大了“戰績”。 另一份國民黨“粵軍”的報告則相對可信。當天的報紙同時報道:“陳濟棠頃接粵省軍電:鄧團即湘軍唐團,於三日下午向梅花圩李匪進攻,激戰數小時。至下午五時,該匪始被擊潰,向太坪楊家方向逃竄。計此役該匪傷亡約五六百人,鄧團獲機槍一挺,迫擊炮一門,步槍數十枝,俘虜五十餘名。鄧團陣亡排長三員,傷三人,傷兵士一百五十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