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關於石油勘探的理論
(2006-03-15 07:33:47)
下一個
編者按 本網站再次發表了1965年李四光接見石油地質會議人員的講話,題目是《關於當前石油地質工作的幾點意見》,因為這一講話全麵闡述了他的石油勘探理論。在今天,我國迫切需要解決資源環境的瓶頸問題之際,重溫這一理論,並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結合50多年的實踐經驗進一步總結和發展這一理論十分必要。
李四光---關於當前石油地質工作的幾點意見
這次會議開得很好,主要是總結了10年來的石油地質工作。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石油地質工作每年都做過工作總結,但這次會議是總結的總結,對今後工作的開展很有指導意義。
現在我談三個問題:(1)從構造地質觀點看今後的石油普查方向和作法;(2)西南地區的含油遠景及作法;(3)如何應用地質力學的觀點來劃分區域構造,包括如何評價構造(指局部構造)。
一,從構造地質觀點看今後的石油普查方向和作法
這個問題的範圍很大,如何提綱挈領地來解釋。有些困難。在這裏,我想首先應該對油區和油田這兩個名詞有個比較廣大的地區。油區這個名詞的含義,並不是說所有地方都有油,而是在油區裏麵,有很大可能在許多地方可以找到油。例如某個地方叫種植區,在這種植區內有稻田、麥田和菜園,此外還有道路、房屋和荒地。總的說,叫種植區,促不一定處處都長莊稼。對於油田,我們是這樣來看待的,即在一個油田的範圍內,肯定處處都有油。
先找油區,再找油田,明確這一概念,對石油普查勘探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不然,中國麵積這麽大,從什麽地方入手,是個大問題。總結10年來的工作,我們得到了很多經驗教訓,隨意搞鑽探、物探,盲目的找油田,無所選擇,這不是多快好省的辦法。較為合理的辦法,應該是根據已經掌握的地質資料,分析研究區域地質發展情況,選擇有含油遠景地區展開工作。一般說來,油區是生油和儲油條件比較優越的專區,而油田是儲油條件特別好的地區。過去,我們的石油地質工作是否按這種認識來進行的呢?一部分是的,一部分不是的。地質部搞石油地質工作是從1954年開始的。地質部在發現油田、拿下油田方麵應當是開路先鋒,應該承擔這一方麵的任務。當時,有關部門曾開會討論應該怎樣展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問題。開始各方麵存在著不同的意見,經過詳細的說明和討論以後,大家對應該從全國著眼、把眼光放大一些、放遠些,先找油區,再找油田這個問題的認識基本上趨向一致。但究竟哪些地方可能是油區呢?認識還不盡一致。有的認為:西北和東北到西南廣大的沉降地區,應當作為可能含油的地區來看待;也有的認為:某些古老岩層出璐的地區,例如貴州高原,也應該作為可能含油的地區看待。同時在普查勘探過程中,又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影響著工作的進展。一種看法是著重含油地層;另一種看法是著重儲油構造。根據前一種看法,第三係、白堊係、侏羅係、三迭係、二迭係乃至奧陶係、甚至更古老的地層被提出來作為石油普查勘探的目標,並且稱它們為“目的層”;根據後一種看法,首先應該在上述廣大的沉降地區內尋找儲油構造。10年來的工作實踐證明,中新生代沉降地區的生油和儲油條件是較優良的;而在古老岩層大片出露的地區,亦即覆蓋層缺乏的地區,雖然也可能有些裂隙儲油,或埋伏在深處的古老構造儲油,但在這樣的地區,要是找到油田,還需要花很大的力量和投資,才能肯定和否定它的工業價值。這並不意味我們應該完全放棄這種地區,而是說應該明確在這樣的地區找油的地質依據是什麽。
找油區是找油的戰略問題,找油田是找油的戰術問題。從戰略和戰術上的要求來說,應該先解決戰略問題。然後解決戰術問題。按這個程序,兩三年前,我們在總結過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中國油區及油田的一般普查勘探程序提出了以下七個步驟 :
1, 指出油區
2, 選定油區
3, 開展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4, 進行地質鑽探
5, 探測油田
6, 圈定油田
7, 評價油田
二,西南地區的含油遠景及方法
西南地區遼闊,其儲油遠景究竟怎樣?這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過去由於私心重點放在“目的層”上就不免要著重岩層對比的工作。大家都知道,淺海和湖相沉積,一般岩相變化較大,單靠沉積物特點,往往不能解決岩層對比問題;單靠古生物也往往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想提出另一種提法,指出油區要考慮生油條件;確定油田要考慮儲油條件。構造是提供石油聚集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用構造的觀點找油更現實些;生油問題當然也應該探討,位對勘探來講是次要的,而找構造是主要的。
三,如何應用地質力學的觀點來對待區域構造
這個問題可能引起一些爭論。地質構造現象(構造形態)是有一定規律性的,各個鄰近的構造,彼此之間是有不可分割的聯係的,它們之中,一群一群都有自己的一套係統,我們稱為構造體係。從地質力學的觀點來劃分區域構造,首先就是查明構造體係,研究各個構造彼此之間的聯係和成因。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研究地質構造現象。因此,要評價一個構造,一定要了解構造體係及其複合情況(在一個構造體係上又發生另一個構造體係,叫做複合)。大型構造體係常常包括一些小的構造體係,任何一個小的構造體係又都有各自的規律性,這就使我們認識個別構造的途徑複雜化起來。
從上述構造體係的觀點出發,為了在選定的油區,迅速發現油田,在地質構造屬於同一類型的地區,隻要我們摸清若幹有代表性的儲油構造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對全區儲油遠景做出基本估計。因為屬於同一類型構造體係的相同部位的地區,在沉積和構造條件上,雖有不同之點,但往往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也就是說,在同一油區中,每個油田構造,雖有各自的特性,但又有它們的共性。若在其中某一構造裏找到了油,就有可能在其它的侶伴構造中找到油。進一步推廣起來說,那些與已知油區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能是含油遠景地區。
如果我們把屬於某一巨型構造係的某些沉降地區(油區),作為由於這個體係的構造運動而形成的第一級構造看待,那麽,其中的各個油田,就應該受到跟著這個第一級構造運動而產生的第二級、第三級乃至更低級的再次構造的控製。為此,在油田勘探工作中,需要把已取得的地質資料所顯示的各種構造形式和形成第一級構造運動方式以及局部地質條件聯係起來,有係統地進行構造體係的分析;同時既要考慮到地層的不整合或假整合,又要考慮到整合構造的上部與下部在地位上的不符合性——即脫頂現象,這樣才能對每一構造儲油的可能性給予適當的評價,作為布置鑽探的先行步驟。這種考慮,可以作為部署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指導思想。構造體係和它對沉積物分布的控製作用,是這種指導思想的依據。
此外,盆地和平原的構造活動一般是與周圍老山的構造運動分不開的。地槽與地台的劃分問題,在這裏不是不可以考慮的,但是必須記著,我們主要的目的是找儲油構造。我們要問一下,運用地槽與地台那些概念,對於找儲油構造究竟有多大的幫助?我們圍繞著盆地和平原地區進行工作,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幫助推測盆地和平原中可能存在著的儲油構造的形態特征。
引自《地球動力學》網站:李四光學術思想討論
http://www.geodynamics.cn/contentShow.asp?id=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