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陸相生油理論

(2006-03-15 07:28:17) 下一個
  編者按:關於陸相生油理論,在中國雖然早就提出來了,但是在中國陸相地層分布廣泛,各個陸相盆地能不能形成大的油田,是沒有哪位石油地質專家指出過,僅僅在大慶油田發現以後,人們才認識到陸相盆地內也可以生成大德油氣田,隨後促成了中國陸相生油理論的大發展。而大慶油田的發現,李四光的石油勘探理論的指導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詳細論述可見趙文津所寫的《李四光與中國石油的大發現》一文(此文已在2005年第7卷第2期的《中國工程學報》和2005年4月29日《科技日報》上全文發表了,歡迎大家提出意見)。可是許多人卻總結出是什麽陸相生油理論指導下找到的大慶油田,這種總結經驗的方法是不恰當的。本網站節要發表了十多年前胡見義院士所寫的中國陸相生油理論發展曆程,以供讀者更好地了解這段曆史。   “在20~40年代,我國老一輩著名地質家和地球物理學家,如翁文灝、黃汲清、謝家榮、孫健初、潘鍾祥、翁文波等,對新疆、甘肅、陝西和四川等地區做了大量野外地質勘查和地質研究,均表述與肯定了中國新生代陸相地層有油氣存在的事實和油氣遠景判斷。30年代謝家榮指出:“中國含油地層之地質時代,若川若陝,均屬三疊紀,在川者屬海相,在陝者屬陸相”;孫健初在酒泉西部盆地調查分析了石油河第三係油苗,提出其生油層應是陸相白堊係地層。   潘鍾祥指出了陝北三疊係的石油是形成於淡水陸相地層中;40年代初黃汲清、程裕琪、翁文波等在調查了新疆地區地質後認為,陸相侏羅係地層是新疆地區的主要生油層之一。   截止50年代末,分析世界各地發現的陸相地層產出的原油,盡管還存在不同的來源與成因解釋,但確實孕育著陸相成油理論,它將作為石油地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衝擊著唯海相成油理論的絕對主導地位。應當承認,這一時期一些中外學者雖承認陸相石油生成和聚集的存在,但卻還不能證明具有較大規模的有機質堆集、轉化、運移、並形成較大型油氣田的事實。   50年代末,在鬆遼盆地發現特大油田——大慶油田,原油產自白堊係陸相儲集層,油源岩確認為下白堊統湖相泥頁岩,厚度可達1000m以上,油田規模約1000km2,油層厚度近100m,年產量達5千萬噸。這一重大突破,不僅是勘探實踐上的重大進展,更重要的是對石油地質學的極大豐富和完善,對開闊油氣資源新領域具有實踐上重大的意義。大慶油田的發現還雄辯地證明陸相油氣藏的形成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可以存在很大規模的油氣聚集,還可形成大、中型或者特大型油田。這一認識上的衝擊,曾帶來深遠的影響,60年代及以後時期在中國相繼開發了渤海灣、江漢、南襄、蘇北、北部灣、二連等含油氣盆地或地區,它們都是在陸相盆地含油氣盆地中發現的陸相成因的油氣藏,這些盆地都有大規模的或一定規模的油氣聚集,盡管陸相盆地的石油地質條件相對海相盆地要複雜得多,但油氣是豐富的。例如在渤海灣盆地發現一係列陸相油田,具有大、中型的規模,油層厚,油井產量高,甚至達到日產千噸。陸相石油地質在短時期內從勘探實踐到理論取得如此明顯的進展,確實使一部分地質學家很難理解和接受。直到1966年仍有一些外國知名石油地質專家發表文章,認為渤海灣盆地所發生的情況是‘不可能的,是聳人聽聞的說法’,表示懷疑。”(引自胡見義,黃第藩著,中國陸相石油地質理論基礎,1991,石油出版社)。請注意,本文沒有談到究竟是靠什麽理論指導下到中國東部進行石油普查,並發現了大慶油田的!這是李四光先生理論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