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福建早期團組織的建立發展及其主要革命活動

(2006-03-11 22:28:41) 下一個

http://cyc7.cycnet.com:8091/worksnew/content.jsp?id=645&s_code=0209

陳曉光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福建省建立團組織,是在一九二五年中國共產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之後,根據黨在《組織問題決議案》中提出的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引導工農無產階級中的先進分子,革命的小手工業者和知識分子,以至於鄉村經濟中有覺悟農民參加革命”的指示,在團中央和廣東區團委的幫助下,最先在福州、廈門兩地建立的,隨後在全省逐步開展。

  福建團組織的建立與發展,為福建黨組織的建立創造了條件,同時團結廣大青少年參加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鬥爭,使福建青年的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福建團組織建立前的醞釀和準備

  福建團組織雖然建立於一九二五年,但它的醞釀和準備的時間比較長,早在五四運動期間就開始了。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在北京爆發了轟轟烈烈、震驚中外的五四愛國民主運動,促使馬列主義的思想在中國廣泛的傳播。革命的浪潮推到了福建。進步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這股浪潮的影響下,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

  當時福建是在北洋軍閥李厚基統治下,又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兩者對福建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在這種情況下,五四運動的浪潮席卷福建,福州的愛國學生,舉行示威遊行,開展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北洋封建軍閥統治的愛國鬥爭。首先,福州二中學生在陳昭禮、陳應中等帶動下,進行反對孔老二和抵製日貨的鬥爭,他們上街遊行示威,宣傳進步思想①。接著,在福州學生聯合會的指導下,林仲等人在福州小學發動學生展開了罷課鬥爭,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參加。五月二十四日上午,福州學生聯合會在西湖開化寺前舉行了“五?四”殉難烈士郭欽光的追悼大會,有二千多名學生衝破軍警的重重包圍和阻撓,參加了大會,下午舉行了八千多人的遊行示威。

  在抵製日貨的鬥爭中,福州學生聯合會派學生到各商店查封、禁買和燒毀日貨,提倡國貨,引起了奸商的仇恨。一九一九年六月十四日,福州發生了奸商黃瞻鴻勾結軍閥李厚基鎮壓愛國學生運動的“黃案”事件。李厚基與奸商黃瞻鴻勾結、誣陷逮捕了愛國學生千餘人。為了營救被捕學生,福州掀起了“三罷”運動,即罷課、罷工、罷市,並通電全國學聯,在省內外各界群眾的支持下,六月二十日北洋軍閥政府不得不電令李厚基釋放被捕學生,逮捕黃瞻鴻歸案。這次事件,使福建人民抵製日貨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

  然而,帝國主義不甘心他們的失敗,總想借機報複。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六日,駐榕日本領事館糾集了大批日本軍警,血腥鎮壓抵製日貨的學生,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台江事件”,愛國學生受傷無數,死亡者十餘人。而軍閥李厚基竟然把在這次事件中當場捕獲的十名日本罪犯及凶器送還給日本領事館,激起了福州人民的義憤。學生和市民舉行了罷課、罷市等遊行示威,掀起了一場反帝風暴,全國各地的學生、市民、國外留學生、海外僑胞對這場鬥爭給予了有辦的支持。終於在一九二○年秋,日本撤走軍艦、撤換駐閩領事,向中國政府道歉,懲辦凶手賠償損失而使鬥爭取得勝利。

  此外,在廈門、漳州、泉州、長汀、南平、建甌、連城等地,在“五?四”時期,也開展了大規模的聲援北京學生,提倡國貨,抵製日貨的運動。

  經過五四運動的戰鬥洗禮,福建學生的思想有了巨大的進步,到一九二二春,福州學生以福建省第二中學為活動中心,掀起了反對封建奴化教育的學潮,但這一鬥爭遭到了反動當局的鎮壓,領導學潮的進步學生陳任民等人被學校無理開除學籍。陳任民被開除後,便到了上海,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馬列著作和進步刊物,受革命思潮的影響,思想逐漸傾向革命,信仰共產主義,便要求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在與上海商務印書館黨組織發生聯係後,經楊賢江、郭壽生二人介紹,於一九二二年夏天被吸收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自此,陳任民就經常同在團中央工作的施存統發生聯係②。

  一九二二年十月,陳任民接受團中央的指示,從上海回到福州,與隨許崇智部入閩的俞秀鬆(當時團中央的負責人)取得聯係,便在福州開展革命活動。關於當時福州青年的思想情況,陳任民曾寫信給團中央。信中說到:“福州青年素來是幹涉外交不幹涉內政的,全副精神都是拿去對外的,腦筋非常陳舊簡單,沒有新思想,和他談起社會主義,他看作是一件奇事,他決不感到階級鬥爭。”因此,他要求團中央寄一些進步書刊來,並給予指導和幫助③。在俞秀鬆的幫助下,陳任民發起組織了進步社團??“民社”,團結進步青年和學生,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提高思想。“民社”還創辦了《決衝》周刊,陳任民擔任主編。這刊物是福州最早宣傳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主張的陣地,在福州有一定的影響。隨著“民社”活動的開展,俞秀鬆、陳任民準備在“民社”中吸收傾向共產主義的優秀青年、學生,建立青年團組織。後因各方麵的情況,建團工作就暫時停了下來④。另外,進步學生陳聚奎等在福州組織成立了一個“青年學社福州支社”,發展社員有三十餘人,並出版《青潮》刊物,他們辦社的目的是把青年學生團結在社裏,學習馬列主義刊物和進步書籍,交流思想情況,提高覺悟,“使一般青年對一切主義學說,有明確之觀念。”⑤

  一九二三年十月,陳任民、陳聚奎等人認為“民社”和“青年學社福州支社”不應分立,經過協商研究,決定將兩社合並,組成“福建青年社”,陳聚奎便寫信給團中央,要求給予“社會科學以學識,指示我們切實的研究辦法。”⑥他們認為“福建青年社”的主要任務是“以研究社會科學,努力青年運動,促成國民革命為綱領”,使“福建青年社”成為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培養進步青年的機關⑦。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和準備,一九二五年一月,“福建青年社”宣告成立,有五十多名會員,並創辦出版《福建青年》周刊,介紹新思想、新文化和革命主張。“福建青年社”成立後,組織了社員和廣大進步學生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和反帝反封建的群眾運動,它以福州學生聯合會作為聯係和領導學生運動的機關,通過福州學聯發動成立了“學聯會國民會議促成會籌備處”。籌備處成立後立即發表宣言,號召群眾起來開展革命鬥爭,“對外取消與列強所締結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對內打倒軍閥,收回政權”。福建青年社的團組織建立前領導學生進行革命鬥爭起了積極的作用。這時,陳任民等,積極準備在福州發展團員,建立團的組織。

  在廈門,馬列主義思潮的影響和進步書刊的流傳主要是在集美師範學校。集美師範學校是福建的一個革命搖藍,這裏聚集著全省(包括外省)各地的學生,共有二千多人。青年學生迫切追求革命真理,尋找中國革命的道路,他們爭相閱讀進行書刊,如《新青年》、《響導》、《中國青年》、《獨秀演講錄》、《階級鬥爭》、《社會主義討論集》、《新建設》、《工人流血記》等等,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傾向馬列主義的人逐漸增多⑧。在這個學校師範部讀書的貧苦學生李覺民,是最早相信社會主義學說者之一。他自從學習了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論以後,就下決心相信列寧主義了,並一有機會就大力宣傳其主張⑨。李覺民思想傾向革命後,就與上海的團中央發生了聯係,經常反映廈門地區的政治、經濟狀況和學生思想情況,以得到團中央的指導。在學校裏,他團結進步學生,宣傳馬列主義學說,開展學生運動,並和羅明等人發起成立了學生聯合會。一九二三年冬,李覺民、羅明(羅善培)、羅朝金等人在集美學校組織了“星火社”,出版《星火》周報,積極宣傳馬列主義和新思想、新文化,“專門鼓吹我們的主張”,“這種周報同學很歡迎,比《中國青年》銷售要多,每次出版一出即盡,對於同學的思想影響甚大。”⑩由於李覺民發售《中國青年》、《響導》等進步刊物成績較大,遂被吸收為《中國青年》的通訊員。翌年,李覺民向團中央提出入團要求,經團中央批準,吸收為團員(11)。同年秋天,羅明與廣東區團委的蘭裕業發生聯係後,廣東區團委便指示羅明在集美開展學生運動,後經廣東區團委的委派,羅明擔任了兩廣區團委的通訊員(12)。

  為了團結更多的學生參加革命,李覺民、羅明在上海團中央和廣東區團委的領導下,,在集美共同發起組織成立了“協進社”,發展社員一百三十多人,團結了一批思想比較進步的青年學生。在社裏,他們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學說和我黨主張,並進行討論、研究,充實了頭腦。他們還走向社會,向工農進行宣傳。協進社主要任務是訓練積極分子,向他們灌輸黨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的地位與國民革命的理論,使廣大青年學生不被學校中的反動右派分子所拉攏,從中吸收優秀青年學生入團(13)。廣東區團委十分重視培養廈門的革命青年學生,準備在廈門建立團的組織。
  此外,廈門大學學生羅揚才在廈門創辦了閩南文化促進會,平民夜校等,組織工人學習文化知識和宣傳進步思想。龍岩縣鄧子恢、陳明、林嶽等人在龍岩白土創辦了進步團體“寄山書社”,發展社員二百多人,學習《共產黨宣言》、《新潮》、《新青年》、《響導》等刊物,進行討論研究,交流思想,並出版《岩聲報》,作為公開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岩聲報》宣言指出:“本報最大之使節乃在:改造舊社會,宣傳新文化。”(14)此報在當時影響很大。
  這些革命活動,為福建團組織的建立、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福建團組織的建立及其發展

  福建的團組織,經過了長時間的醞釀和準備,終於在一九二五年春,由上海團中央和廣東區團委指導,分別在福州、廈門兩地建立起來。

  福州的團組織是由上海團中央幫助建立和領導,比廈門早一些成立。一九二五年二、三月間,根據團中央的指示,陳任民、陳聚奎便在“福建青年社”內物色優秀青年、學生,加強學習和訓練,提高他們的馬列主義水平,醞釀成立團組織。三月間,團中央派馬念一來福州、仙遊等地,調查了解情況,幫助建團工作。馬念一來到福州,與陳任民、陳聚奎取得聯係後,便開始了建團工作,發展了方爾灝、翁良毓、林錚、黃源、張?、施鬆齡、邱騰芳、鄭鬆穀、林大鳴等為團員(15),報請團中央批準。經團中央批準後,於四月一日,共青團福州支部在福州正式成立,陳聚奎任支部書記(16)。到了五月底,團員發展到十九人。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團福州支部立即發動和領導青年學生投入反帝愛國運動,在鬥爭中得到了鍛煉和壯大。團組織除了在青年學生中開展工作外,還積極深入到工人、農民和群眾中去,發動和組織他們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在鬥爭中注重擴大團的影響,宣傳黨的主張,吸收他們中先進的青年入團,並組成支部。一九二五年六日二十三日,團福州農民支部宣告成立,共有團員六人,由鄭章榮擔任支部書記(17)。隨後,以教師、店員中先進青年組成的團福州尤街支部於七月七日成立,支部書記由崔文煥擔任(18)。

  隨著全國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形勢的深入發展和團組織的日益壯大,為了適應鬥爭的要求,團中央委任曾到團中央匯報工作後,被留在團中央《熱血日報》幫助工作的福州支部的方爾灝為中央特派委員,回福州整頓團組織,成立團福州地委。七月十九日,方爾灝主持召開團員大會,轉達團中央關於成立團福州地委的決定。會上,選舉了林錚為團福州地委書記,陳聚奎為宣傳、學習委員,翁良毓為組織、工農委員,李培蘭為婦女委員,下設職工小學、女校、三山、七裏、農民和福州書店等六個支部,共有團員三十一人。(19)團福州地委成立以後,加強了領導,分別組織團員學習馬列著作和黨、團刊物,並以團章為教材,教育團員增強組織紀律性,以“養成團體生活的習慣”,並從學聯會、福建各界後援會、廢約運動同盟會、三義校、工人這五個方麵開展工作,擴大影響(20)。

  到了八、九月間,團地委書記林錚與方爾灝意見不一,發生矛盾,經團中央教育、調解後,十月二十八日,團福州地委進行改選,由林錚、陳聚奎、翁良毓三人為執委,林錚為書記,陳聚奎為宣傳委員,翁良毓任組織委員。並指定陳公光為非基督教委員會書記,林錚兼任經委書記,陳聚奎兼任學委書記,遊壽任婦委書記。這時,團員由原來三十七人發展到四十三人,團支部發展到十個。其中學校支部六個,主要開展反基督教的示威運動和擴大反基同盟(21)。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團福州地委執委翁良毓因領導“非基運動”遭到反動軍閥周蔭人的逮捕,團地委決定林錚、陳聚奎全力從事福建學聯會工作,發動各界人士營救翁良毓。為此,團福州地委於十二月二十七日進行改組,由嚴明傑任書記,尤崇瑋為組織委員,施鬆齡為宣傳委員,並於次日召開團特委會議,委任陳聚奎為學委書記,陳公光為非基督教運動委員會書記,李培蘭為婦委書記,林菁為經委書記,鄭尚衡為兒童委員會書記(22)。團福州地委改選後,由於領導力量薄弱,在鬥爭形勢急劇變化的情況下,開展工作有一定的困難,便在一九二六年二月一日再次改選團地委領導成員,改組後的團地委書記由林錚擔任,陳公光任宣傳委員,陳聚奎任組織委員,嚴明傑任經委,林菁任學委,下設十個支部:

  商業專門支部:林濤書記
  福建大學支部:陳聚奎書記
  工業專門支部:尤崇瑋書記
  女子師範支部:林鑒書記
  婦女工讀支部:遊壽書記
  三山小學支部:陳公光書記
  職工小學支部:鄭尚衡書記
  七裏農民支部:鄭章榮書記
  尤街農民支部:陳啟昌負責
  第一師範支部:施鬆齡負責
  直屬地委支部:方爾灝負責(23)

  這時,福州的團組織已發展到五十人,是反帝反封建的核心力量,團地委進行了分工,宣傳部負責非基督教運動、婦女運動,編寫進步刊物和宣傳革命理論;組織部負責推銷進步刊物,貼標語,參加支部的組織生活,收繳團費;經委從學聯工農部著手,加強對工、農的聯係,組織他們開展鬥爭;學委主要做學聯的工作和發展學生支部;團特委當時主要開展學生、工人、農民、反基、聯合國民黨、婦女這六項運動(24)。

  廈門的團組織比福州的團組織建立稍晚一些,它是由廣東區團委派人來幫助建立的,建立後屬廣東區團委領導,並得到上海團中央指導(25)一九二五年四月,在廣東區團委的指示下,以地下左派為核心,在集美師範學校鬧起風潮。集美師範學生在地下左派的領導下,利用紀念孫中山逝世的機會,寫挽聯,刷標語,宣傳反帝反封。五月一日,地下左派以學生會的名義,開展了規模更大聲勢更猛的學生運動,學生、教師、職工,附近的修路工人、基督教徒等都參加了這場運動。這樣就引起了學校和反動當局的注意,為了避免損失,左派領導小組研究決定羅明先離開學校。在這種情況下,羅明便寫信給廣東區團委,要求派人來建立團的組織。隨後,他便離開學校,前往廣東(26)。廣東區團委接到信後,於五月底派蘭裕業到廈門集美,與李覺民取得聯係。李覺民受上海團中央的指示,與蘭裕業一起在協進社內物色思想傾向革命的進步學生和青年,進行考察培養,開展籌建團組織的工作。到了六月,團廈門支部在集美師範學校正式成立,由李覺民、羅揚才、邱泮林、劉端生、羅良厚、羅貿開、羅調金等七人組成支部,李覺民任支部書記(27)。團廈門支部建立後,受廣東區團委領導,並得到上海團中央的指導。

  團廈門支部建立後,開始在工廠、碼頭、企業組織基層工會,開展學生運動,但由於組織不健全和缺乏基本知識,所以工作局麵一直打不開,到一九二六年二月,團員隻有十人(28)。

  一九二六年三月,廣東區黨委委派羅明為特派員,到廈門整頓和發展團的組織。經過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整頓,發展和健全了組織,團員由原來的十人發展到四十三人,團的隊伍壯大了。在這四十三人中,有中學學生二十三人,大學學生四人,中學教員二人,小學教員九人,民校職員一人,工人一人,農民二人,店員一人。在此基礎上,團廈門支部決定成立廈門總於事會。經過選舉,由阮山任書記,李覺民任組織委員,劉大業任宣傳委員,羅揚才任學委,特委由羅明擔任。最初,幹事會下隻設兩個支部,即廈島支部和集美支部,後來,為了方便團組織開展活動,便將兩個支部改組成七個支部,這七個支部是:

  廈門大學支部:書記羅揚才
  集美學校師範支部:書記羅賢開
  育美學校小學支部:書記巫丙熹
  育清支部:書記鄭瑞生
  大中支部:書記柯子鴻
  中山支部:書記陳祖華
  禾山支部:書記嚴子輝(29)

  另外,在育清支部和中山支部之上設分幹事會,由洪敬劍任書記,鄭瑞生任組織委員,莊醒人任宣傳委員,支部在分幹事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集美支部則是在支部下設幹事會,幹事會下又分三個團小組,幹事會書記由羅賢開擔任,謝如香擔任組織委員(30)。

  經過整頓後,團廈門支部組織較健全,每星期召開一次會議,一個月開兩次大會,基本上團員都能參加,並按時繳納團費。團廈門支部組織團員深入到工農、青年學生群眾中去,發動和組織學生群眾開展鬥爭,宣傳黨的理論、主張,並出版《黨聲》周刊。這些團員成了廈門地區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核心力量。

  一九二六年五月,團廈門總幹事會進行了調整,由阮山擔任書記,劉大業任宣傳兼組織委員,學運委員羅揚才,農運委員嚴子輝,工運委員柯子鴻。羅揚才擔任中學幹事會書記,黃清淮任組織委員,陳祖華任宣傳委員,莊醒民任學委。各個支部和各個小組經常開展活動,積極做好宣傳工作,發售《中國青年》、《人民周報》、《響導》、《新青年》等進步刊物,並發展了團員十人(31)。

  此外,在閩西等地也相繼建立了共青團。一九二六年,賴際發在永定縣建立了第一個地下團支部。在上杭盧豐平民學校的高級班中,建立了大革命時期上杭的第一個團支部,蘭鴻慈任團支部書記。與此同時,在蘭稔、星太等地的平民學校也相繼建團。一九二六年十一月,翁振華、羅揚才等人到漳州福建第二師範,發展了優秀進步學生八人為團員。在八閩大地上,革命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

  福建早期團組織建立後的主要革命活動

  福建地方團組織建立後,福州、廈門兩地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就有了領導,鬥爭開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出現了新的局麵。

  首先,深入地開展學習馬列主義著作的熱潮和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及其一係列方針、政策。在福州,團福州支部以福建青年社為據點,團結各階層青年,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的書籍,進行討論。同時,又發起成立了“滌社”,研究社會科學,使更多的青年靠攏到團支部周圍,宣傳現代思潮;注重團結精神;努力民眾運動(32)。要求青年接受馬列主義的教育,並“盡力宣傳,使民眾徹這種思潮,以便引導民眾,走上革命的軌道”(33)。團福州支部先後出版了《福建青年》、《滌之》、《怒潮》、《血鍾》等進步刊物。在這些刊物上,介紹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號召廣大的人民群眾起來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隨後,團組織又創辦了福州書店,發售《響導》、《中國青年》以及馬列主義的書刊,對傳播馬列主義和引導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起了積極的作用。在廈門、團廈門支部加強了對協進社的領導,擴大了組織,從原來的一百三十餘人發展到二百多人,並出版《星火、》周報、《黨聲》周刊,宣傳馬列主義的理論。集美學校當時集中了福建各縣的青年共二千名。加入到協進社裏的成員來自於二十多個縣,這些學生在暑假返鄉時利用各種機會,到農村、工會及民校等處宣傳國民革命的主張和黨的主張(34)。同時,團組織還舉辦了平民夜校,對工農群眾宣傳社會主義,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使他們自覺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其次,積極發動領導學生運動和群眾性的革命運動。福州團支部發動和領導學生開展反對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抵製美帝漁業在華傾銷運動。一九二五年四月七日,團組織通過福建學聯發動學生二千多人,向福建省省長、軍閥薩鎮冰請願,要求釋放被捕學生,下午四時,軍警出動,對請願學生進行鎮壓,當場死七人,重傷十人,受傷者有一百三十多人。事件發生後,團組織發動了各階層群眾起來聲援學生的正義鬥爭,全市舉行了罷市、罷工、罷課,抗議反動軍閥的罪行。在群眾力量的威迫下,北洋軍閥不得不釋放被捕學生,黨中央刊物《響導》為此發表文章,題為《形勢嚴重之美帝國主義殘殺福州學生》,指出此次事件為“台江事件”的重演將是中國全國學生運動消沉六年後複活的開始,熱情讚揚了福州學生勇敢鬥爭的精神。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團組織立即組織學生群眾聲援上海人民的鬥爭,團福州支部派陳期榮通過福建學聯和福建青年社,召集福州各界群眾代表會議,成立了“上海慘案福建各界後援會”,六月十日發動了三萬多群眾,舉行了反日反英的遊行示威,並募捐二千餘元支援上海工人(35)。隨後,團組織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福建廢約運動同盟會”、“國民會議促進會”。與此同時,廈門閉支部也領導青年投入了這場鬥爭,六月二十五日發動和組織了廈門、鼓浪嶼等地學生舉行集會,抗議美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要求收回租界和鼓浪嶼的市政司法權,撤消日本在廈警廳和警察權等等。同時,團組織還發動了廈門市和鼓浪嶼的學生群眾進行罷課、罷工、罷市等活動,給了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政府以沉重的打擊,廈門團支部通過學生聯合會發表了《對於五卅慘案宣言》,指出“五卅”事件的根源“隻是由於不平等條約”,隻有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否則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宣言號召同胞們“從速奮起,全力前驅”,起來鬥爭。當時適有英國輪船成都號從上海到廈門,各界人士對此進行抵製,不搭英輪,使英輪乘客廖廖無幾,好生淒涼。

  隨著反帝鬥爭的深入發展,團組織又開展了收回教育權的運動。福州團地委派翁良毓同誌領導這場鬥爭。九月間,福建省學生聯合會成立了“收回教育權運動委員會”,翁良毓同誌擔任該會委員長。該會成立後,發表了宣言和通告,揭露帝國主義利用教會學校進行文化侵略的罪行,啟發教會學校的學生開展反帝鬥爭,明確提出了教會學校應按照我國教育部規定行事並受其支配,不得實行宗教教育,學生得參預校政,恢複學生自由,學校當局不得幹涉學生參加愛國運動,校長及教育長必須由中國人擔任等等。翁良毓同誌還親自到倉前山英華學堂進行革命演說,並且寫了兩篇文章:《設立教會學校的原因和反對的理由》和《告觀望躊躇的教會同學》,指出教會學校是帝國主義進行文化侵略和抵製順民的地方,“帝國主義除了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侵略外,還在文化教育上實行侵略。他們用基督教博愛這張假麵具,麻醉人民,從而消滅中國人民的抵抗,用心是非常險惡的。”(36)他號召站在一旁觀望躊躇的同學起來,努力進行收回教育權的鬥爭。經過宣傳鼓動福州全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革命鬥爭,教會學生紛紛退學,另找學校求學。從英華學校退出來的學生組織成立了閩江中學,從青年會學校退出的學生組織成了三山公學。這兩所新學校成為當時從教會中退出來的學生陣地。這一愛國運動在群眾中產生巨大影響,也引起了敵人的驚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福建軍閥周蔭人派兵鎮壓,包圍學生聯合會,封閉福州書店,逮捕了團地委的領導人翁良毓(37)。翁良毓同誌在獄中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忠貞不屈,英勇堅強,不怕犧牲的無產階級氣概。敵人的嚴刑拷打沒能從他嘴裏掏出有關我地下組織的機密來。他在獄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此身不作資階傑,有日甘作無產奴”。在翁良毓被捕期間,團組織發動了各界群眾從多方進行營救工作,但營救無效,一九二六年九月,年僅二十一歲的福建團組織早期的領導人之一翁良毓同誌被敵人殺害了。這個運動一直延續到北洋軍閥入閩後,而且聲勢更加浩大。

  開展工人運動,成立工會組織,也是福州團組織開展的一項活動。福州團組織的同誌深入到工人群眾中去,除了進行政治方麵的教育外,積極發動他們開展政治和經濟方麵的鬥爭。首先從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的鬥爭開始,逐步引導他們建立自己的組織,從而開展政治鬥爭,走上革命的道路。在團組織的幫助下,一九二五年六??七月,在福州分別成立了機工協會,海員、運輸、木排和印刷等工會。單海員工會和運輸工會就有一千多會員,他們開展了抵製外貨的運動,不準帝國主義的貨物上岸,使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受到了沉重的打擊(38)。同時,團組織還協助機器工人改組機工工會,成員有二千人左右。在角梳工人、染布工人中,開展建立工會的活動(39)。廈門的團組織則派羅揚才、柯子鴻負責工人運動。他們到工人中去,了解他們的勞動和生活情況,向工人宣傳馬列主義道理和我黨的主張,在工人中舉辦平民夜校,通過幾個月的宣傳和教育,工本的覺悟有所提高。一九二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二六年四年,在廈門成立了四個“工友聯歡會”,會員達三百多人。同時廈門的建築工會已經有了統一的組織(40)。羅揚才等同誌還領導成立了“廈門市外交後援會”,全市有六百多名職工參加了大會,所有在外國人辦的商店、住宅、碼頭、學校等地方工作、讀書的中國人,一律進行罷工。工人還捐款支援上海工人的鬥爭,長期抵製美、日貨物,給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同時,廈大學生外交後援會進一步深入閩南農村,進行反帝宣傳,聽眾極多、影響麵很大。另外,福建團組織還十分注意農民運動。福州的團組織派人深入農村,建立農民支部,把農民組織起來,團組織在給團中央的信中講道:“福州農民活動甚有希望,因土匪敲榨,官吏壓迫,不堪其憂者有日矣!他們頗有反抗性,惟尚乏組織,我們已派同學??鄉農子弟混入組織,諒有成效”(41)。他們除了想辦法幫助農村支部發展外,在學聯工農部中設立了農村俱樂部,發行《工農之友》刊物,把平民學校設立於農村附近,並要求在農村或靠近農村的團支部,擔任宣傳教育的責任,團組織還注意聯絡各鄉農會,直接領導召集他們進行反抗鬥爭(42)。廈門團組織也發起組織了廈門農民協會等一些農民組織。
  此外,福建的團組織還積極開展革命的統一戰線工作,根據團中央的指示,廈門的團組織積極幫助國民黨左派發展其組織,不少團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左派組織,並且以國民黨的名義發動和領導群眾進行革命鬥爭活動。李覺民等在集美學校以協進社為據點,團結進步青年,宣傳國民黨改組後新綱領對革命的意義等,發展了一百多人參加國民黨左派。在廈門大學,羅揚才等秘密發展國民黨左派五十餘人,僅廈門市,團組織幫助建立起二十多個國民黨左派的區分部,並主持出版了《黨聲》周刊(43)。他們利用每星期六開一次黨員演講會,從講普通的革命道理取得群眾的信任,然後宣傳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國共合作的重大政治意義,得到了廣大左派黨員的支持。對國民黨右派的破壞活動,團組織領導國民黨左派給予了有力的回擊,並在閩西南各縣建立了國民黨左派組織。在團廈門特支的活動下,成立了集美學校,廈門大學以及上杭、永定等國民黨黨部,發展了國民黨左派,達千餘人左右。李覺民、劉大業等同誌致國民黨左派董琴等人共同發起成立了“廈門外交協會”,廣泛發動群眾起來參加反帝鬥爭。一九二五年七月,國民黨廈門市黨部成立,李覺民被選為廈門市執行委員和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福建省的代表,參與國民黨廈門市黨部的領導工作。在廈門,團組織開展的統一戰線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

  總之,福建團組織的建立,進一步促進了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的發展,在工農運動、學生運動和統一戰線的工作中,起著積極的領導作用,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團員在鬥爭中得到了鍛煉,提高了思想水平,這為後來的福建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和思想理論基礎。

  作者附記:

  本文是根據現存的曆史文獻資料和對當年在福建工作和活動的老同誌的采訪,在有關方麵的協作下,經過初步研究和查證後而寫成的。其中難免有不準確的地方,請同誌們指出。本文在寫作中得到王德、羅明、林仲、陳應中等老同誌,劉貫康、唐斌、陳傳鬆、林戩等同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注】

  ①見陳應中同誌的回憶(1982年3月2日)
  ②見陳蔭棠回憶(1958年6月18日)
  ③見陳任民向施存統的報告(1923年6月21日)
  ④見陳任民給施存統的信(1923年5月3日)
  ⑤⑥⑦見陳聚奎給團中央惲代英的信(1923月10月25日)
  ⑧⑨⑩見李覺民給鍾兄的信(1923年11月24日)
  (12)見羅明回憶(1982年2月27日)
  (11)見李覺民遺書(1970)
  (13)(34)見李覺民給中兄的信(1925年5月)
  (14)見岩聲報第一期(1923年)
  (15)見陳聚奎給惲代英的信(1925年3月18日)
  (16)(35)見陳期榮給團中央的報告(1925年7月30日)
  (17)見鄭章榮給中兄的信(1925年7月13日)
  (18)見崔文煥給中兄的信(1925年7月14日)
  (19)(20)見林錚、方爾灝給中兄的報告(1925年7月30日)
  (21)見林錚給中兄的信(1925年11月1日)
  (22)見付祝德給曾延的信(1926年1月4日-9日)
  (23)(24)(42)見團福州特支的組織分工及各團支部的負責人名單(1926年3月17日)、見林錚等給曾延的信(1926年3月17日)
  (25)(26)見羅明回憶(1982年2月27日)
  (27)見蘭裕業給惲代英的信(1925年6月);見羅明同誌回憶1979年12月10日)
  (28)(29)(30)(40)(43)見夏牧誌關於三月份的綜合情況報告(1926年4月16日)
  (31)見夏牧誌關於民校、組織、宣傳學生等方麵工作情況報告(1926年5月31日)
  (32)、(33)見福建學生聯合會收回教權運動委員會決議案(1925年9月12日)
  (36)見告觀望躊躇的教會同學(1925年10月30日)
  (39)見設立教會學校的原因和反對的理由(1925年10月30日)
  (37)見團福州特支給曾延的信(1925年12月23日)
  (38)(41)見方號給少校的信(1925年9月12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