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 虹 編者按: 在革命戰爭年代,千千萬萬的革命誌士為解放勞苦大眾,建立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詩篇。本文寫的是一群從黃埔軍校走出來的鐵血男兒,他們投身當年威震南疆的紅七軍、紅八軍,與國民黨反動派浴血奮戰,建立了不朽功勳,在廣西革命鬥爭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今年5月是黃埔軍校80周年華誕。該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父孫中山、蘇聯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創辦的,它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其中曾在廣西紅七、紅八軍任職的黃埔生就有15人。
一九二四年,馮達飛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宛旦平像 筆者在研究紅七、紅八軍史料時,整理了兩軍的“黃埔同學錄”,發現它也是“烈士英名錄”,這15位黃埔生全部在革命戰爭中光榮犧牲,他們的英名是: 黃埔一期生李謙 湖南醴陵人,1908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七軍第一縱隊縱隊長、二十師師長。1931年2月6日在廣東乳源梅花村戰鬥中犧牲。 黃埔一期生馮達飛 廣東連縣人,1899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七軍第二縱隊縱隊長。1942年6月8日被國民黨殺害於茅家嶺。 黃埔二期生宛旦平 湖南新寧人,1898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八軍參謀長兼第二縱隊縱隊長。1930年3月22日在憑祥作戰中犧牲。 黃埔三期生唐克 湖南零陵人,1903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八軍軍事政治學校學員大隊長。1930年3月被國民黨軍殺害於龍州。 黃埔生(期數不詳)閻衡 安徽省人,生辰不詳。中共黨員,曾任紅七軍第二縱隊第一營營長。1930年7月被叛徒殺害。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甘湛澤 廣西寧明人,壯族,1906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八軍總參議兼軍事政治學校教育長。1930年5月在龍州就義。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劉健 廣西憑祥人,壯族,1899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七軍副官處處長。1930年9月在龍州被國民黨殺害。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何莽 廣西龍州人,壯族,1905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七軍第十九師五十五團團長。1930年12月在湖南武岡作戰中犧牲。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何火昆 廣西萬承(今屬大新縣)人,1903年生。中共黨員,曾任萬承縣農軍縱隊司令。1931年2月16日被國民黨殺害於萬承。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陳可福 廣東南海人,1910年生。曾任紅七軍參謀處秘書、處長。1931年2月在廣東連縣遭土匪殺害。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陸啟富 廣西隆安人,1907年生。曾任紅七軍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紅軍長征前在中央蘇區作戰中犧牲。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林景山 廣西邕寧人,1902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八軍第二縱隊第一營指導員。1930年3月22日在憑祥作戰中犧牲。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鍾祖熹 廣西恭城人,1902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八軍第二縱隊參謀。1930年4月在扶綏縣被國民黨殺害。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唐浚 廣西靖西人,1896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八軍軍部參謀處處長。1935年在長征途中犧牲。 黃埔軍校南寧分校一期生黃光照 廣西寧明人,壯族,1902年生。中共黨員,曾任紅七軍第二十師五十九團團長。1930年12月在融縣長安戰鬥中犧牲。 這15位紅七、紅八軍的黃埔生作戰勇猛,威震敵膽,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這裏筆者僅擷取其中4位,緬懷其英雄事跡,讓人們領略黃埔生的風采。 李謙: 人稱“鐵膽”長眠梅花嶺 紅七軍中有一位人稱“鐵膽”的英雄,很能打硬仗,他名叫李謙。 1924年初,李謙得知孫中山在廣州籌建“大本營陸軍講武堂”的消息,便與醴陵縣立中學的同窗左權(後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張際春(後任第二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蔡申熙(後任紅二十八軍軍長)一起奔赴廣州報考,得以錄取。同年11月,他們被編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隊。畢業後,李謙參加了國民革命軍東征廣東軍閥陳炯明部,平定滇係軍閥楊希閔、桂係軍閥劉震寰兩部的叛亂和北伐皖係軍閥孫傳芳部等著名戰役,因作戰英勇,很快嶄露頭角,兩年間他由排長擢升至團長。1929年夏,李謙調到廣西工作。同年12月,李謙參加百色起義時任紅七軍第一縱隊縱隊長,後任紅七軍二十師師長。 作戰時,李謙總是衝鋒在前,退卻在後,人稱“鐵膽”。1930年12月下旬,紅七軍攻打湖南武岡縣城受挫,向新寧方向轉移,敵軍尾追不舍。由於連日惡戰,部隊忍饑受寒,疲憊不堪,許多傷病員和輜重人員行動緩慢,有被敵軍“吃掉”的危險。身為師長的李謙當機立斷,親率一個排殿後,掩護這些傷病員和輜重人員趕上大部隊。李謙指揮該排多次擊退敵軍,但手下傷亡也不斷增大,最後隻剩下李謙、排長王貴和一名戰士了。情勢危急萬分,敵軍狂叫著“抓活的”,並分路包抄過來。李謙用手指著自己的胸膛對王貴說:“我們跟敵人拚到最後一口氣,到那時,你把最後一顆子彈朝我這裏打!”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聽見槍聲大作,敵人紛紛潰逃。原來是前麵的部隊見師長等人遲遲未歸隊,料定情況不妙,便趕來增援,殺了個“回馬槍”,李謙等3人這才脫險。 1931年2月初,紅七軍抵達粵北樂昌縣的梅花村,準備在該地休整。次日清晨,接到情報,敵軍的一個團正向梅花村撲來,軍首長決定殲滅這股敵人。誰知交火後,發現來犯之敵是湘粵兩省的3個團,隻得把殲滅戰改為防禦戰。李謙按軍部的部署,率一個營扼守梅花嶺的咽喉——草家坪後山高地。他沉著地指揮部隊,在幾個小時內連續擊退敵人的7次衝鋒,使敵人難越雷池一步。夜幕將降臨時,敵人孤注一擲,發起第八次衝鋒,妄圖一舉攻下後山高地。李謙率部拚死堅守。子彈打光了,他手執鋼刀,率一個排衝出陣地,與敵人展開肉搏,殺得敵人鬼哭狼嚎,紛紛敗退。正當李謙率部乘勢追擊時,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腹部,腸子流了出來。即便如此,李謙也決不後退!隻見李謙把腸子塞回肚裏,手捂著傷口,繼續指揮戰鬥。機槍連連長要扶他下去,他厲聲下令:“不要管我,快衝上去!”不久,敵人的進攻被粉碎,但李謙卻昏倒在地。戰士們把他抬到軍部指揮所搶救,但因傷勢過重,李謙未能戰勝死神,長眠在梅花嶺上。 馮達飛: “紅色教頭”痛斥說客 馮達飛是紅七、紅八軍黃埔生中閱曆最豐富的一個。他於1919年考入廣東陸軍測繪學院,1921年畢業後轉入廣東西江講武堂學習。翌年畢業後在孫中山麾下的粵軍任中尉軍官。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925年春到廣東飛行學校學習。同年7月,被派往國外深造,先後在蘇聯莫斯科航空學校、高級步兵學校、德國炮科研究院攻讀。1927年冬,馮達飛奉命秘密回國參加廣州起義。1929年秋被派往廣西工作。百色起義後,馮達飛曆任紅七軍第二縱隊縱隊長、第二十師五十八團團長、紅軍湘南獨立師師長、紅八軍代理軍長,但更多的時間是當“紅色教頭”,曆任湘贛軍區河西教導隊隊長,紅軍大學第四分校校長、炮兵科科長,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二、第四大隊大隊長,新四軍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教育長等職,為培養我軍的軍政幹部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後來成為我軍的將領。 馮達飛對黨和革命事業無限忠誠。1932年4月,紅一方麵軍攻克福建漳州,繳獲國民黨軍的兩架飛機。中央軍委即派馮達飛前往漳州,設法把這當時敵軍最尖端的武器弄回蘇區。馮達飛把飛機修好後,在沒有航空圖、沒有任何導航設備、沒有氣象資料的情況下,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憑著高超的飛行技術,駕機飛越崇山峻嶺,駛達江西會昌,創造了中國航空史上的一個奇跡。 1940年冬,在新四軍皖南部隊即將北渡長江之際,馮達飛“由上課到上陣”,擔任新四軍新二支隊副司令員。翌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他率部突出重圍,因腿部中彈負傷,留在南陵縣一個農家養傷,不幸被國民黨特務偵悉而落入敵手。不久,他被解往江西上饒集中營關押。馮達飛文韜武略,在新四軍中有很高的威望。蔣介石企圖把他“爭取過來”,從政治上瓦解新四軍的鬥誌,就派馮達飛的黃埔軍校同窗、時任第三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的鄧文儀作說客。鄧對馮說:“校長(蔣介石)對黃埔生是很寬容的。隻要你發表個聲明,宣布脫離共產黨,擁護校長,我將力薦你為三戰區政治部少將副主任。”然而,馮達飛卻不吃這一套。馮達飛針鋒相對地回答:“正因為我是黃埔生,我反對蔣介石並不盲目。遠的不說,就談這次事變。我們奉他的命令離開皖南北上蘇南,他竟指使顧祝同、上官雲相調重兵圍殲我們,現倒反誣我們違犯什麽軍紀。這樣出爾反爾、專搞陰謀的人,叫我怎能擁護他?”鄧文儀無言以對,又轉換話題:“作為校友,我還得勸你一句: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實現不了。況且,現在蘇德戰爭爆發,共產黨的大本營也難保。我勸你還是好自為之吧。”馮達飛一陣冷笑:“你知道我去過蘇聯,可見我比你更清楚共產主義是怎麽回事。德國侵略蘇聯,德國必敗,蘇聯必勝。共產主義必將實現,我是堅信這一點才加入共產黨的。”鄧文儀隻好悻悻離去。 因為馮達飛始終不肯歸順蔣介石,因此,1942年6月8日,喪盡天良的國民黨特務在茅家嶺將馮達飛秘密殺害了。 宛旦平: 鐵軍傳人 戰死憑祥 紅八軍中的宛旦平資曆也不淺,他曾跟隨葉挺參加著名的北伐戰爭,深得葉挺治理鐵軍的真傳。 1924年秋,宛旦平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翌年兩次參加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部。北伐戰爭中期,他到鐵軍葉挺部任營長、團參謀長。1927年8月,隨葉挺參加南昌起義。鐵軍的精神和作風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南昌起義軍在廣東潮汕地區失利後,宛旦平被捕,押至長沙監獄。不久,其兄湖南汝城縣長宛方洲親自前往長沙保釋。宛旦平擔心哥哥向國民黨作出讓他就範的“承諾”,遂拒絕出獄,“願把牢底坐穿!”後經地下黨派人向他傳達了“乘機出獄歸隊”的指示,他才接受兄長的保釋。 1929年夏,宛旦平調到廣西工作。1930年2月他參加了龍州起義,任紅八軍參謀長兼第二縱隊縱隊長。他把鐵軍精神和葉挺的治軍方法帶到了紅八軍,為這支新生的紅軍注入了活力。 同年3月20日,敵重兵突然圍攻龍州。當時,紅八軍大部在外地執行任務,守城兵力薄弱。為保存實力,軍長俞作豫要宛旦平率部隊轉移,由他帶領一支小部隊作掩護。宛旦平斷然抗命:“你是一軍之長,決不能離開大部隊,後衛由我負責!”說完,立即衝往前沿陣地,率一個連在龍州鐵橋頭阻擊來犯之敵。戰至傍晚,宛旦平才按軍部原定部署,向憑祥轉移。次日上午,敵軍追至憑祥,宛旦平又率小部隊殿後,掩護軍主力轉移。在激戰中這位鐵軍傳人不幸中彈犧牲。 何莽: 血戰隆安 湘西獻身 何莽則是紅七軍黃埔生中地地道道的廣西人,他的英雄事跡一直令廣西人引以為豪。 1926年5月,龍州壯族青年何莽考取黃埔軍校南寧分校。翌年夏初畢業後,品學兼優的他留校任政治隊副隊長。1929年12月,何莽參加百色起義,任紅七軍第一縱隊第一營營長。 何莽勇猛而不魯莽,機智果敢,攻守有方。1930年2月,敵軍3個團附一獨立營突襲右江蘇區的前哨隆安縣城。扼守隆安的紅軍隻有何莽營的兩個連、縱隊機槍連和隆安縣赤衛大隊,敵眾我寡,形勢險惡。激戰中縱隊長李謙身負重傷,倒在前沿陣地。何莽聞訊,舉起手槍一揮:“一排跟我上!”一輪衝鋒,把敵軍壓了回去,保護了縱隊長。接著,他傳令各連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陣地,等待援軍到來。血戰中,何莽負了傷,但他仍在前沿陣地指揮部隊浴血奮戰,陣地幾次失而複得,最後才按照軍部部署,率部撤往田東縣平馬鎮。 1930年12月25日,紅七軍攻打湘西重鎮武岡。武岡城高牆厚,城下挖有深塹,城東、城南為資水環繞,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難攻。何莽時任紅七軍十九師五十五團團長。他指揮部隊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架起浮橋,強渡資水逼近城牆。晚上10時,該團在佯攻部隊的策應下開始攻城。何莽親率先鋒連搭起6架雲梯攻城。頑敵在城垛上吊起一排排燈籠,並把火把拋往城下,先鋒連暴露在燈光、火光之下,傷亡數十人,攻城受挫。次日,何莽調集了十多架雲梯,分幾處登城。頑敵以密集火力阻擊,還向城下扔火把、磚石、潑開水、熱粥,我軍再次受阻。何莽毫不氣餒,他冷靜地分析戰況後,提出挖地道用炸藥轟開城牆的方案,得到軍部批準。可是地道尚未挖通,湖南軍閥何鍵的3個團援軍已抵達城郊,紅七軍軍部遂令全軍向新寧方向轉移。何莽所帶的先鋒連遂變成後衛連。他們沿浮橋撤退時,恰遇敵機炸橋,何莽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作者單位:區黨委黨史研究室) |
附: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載於《軍事大百科》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1/MartialCyclopaedic/DL/DL-6214
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鄧斌(鄧小平)及張雲逸、雷經天、韋拔群等領導廣西警備第4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在廣西百色舉行武裝起義,成立紅軍第7軍。張雲逸任軍長。鄧斌任中共紅7軍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龔鶴村(龔楚)任參謀長,陳豪人(陳昭禮)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第2、第3縱隊,兒4000餘人。紅7軍成立後,建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政治工作製度,廣泛發動群眾,創建右江蘇區,部隊迅速發展到7000餘人。1930年2月4日,紅7軍在向南寧進擊途中,於隆安城外遭到國民黨軍桂係軍閥部隊3個團的進攻,激戰至7日傷亡300餘人,撤至東蘭、鳳山地區休整。3月中旬,為避開國民黨軍進攻和解決給養困難,前委決定留第3縱隊在東蘭、鳳山地區堅持鬥爭;軍部率第1、第2縱隊向桂黔邊境出擊。4月,紅7軍軍部率第1、第2縱隊先後攻占河池東南的懷遠鎮和貴州省榕江縣城。5月初,國民黨軍桂係軍閥部隊到湖南參加蔣馮閻戰爭,紅7軍主力乘隙回師右江蘇區。6月初,重占百色。7月中旬,在平馬鎮(今田東縣城)進行整訓和補充。10月23日,在淩雲縣(今樂業縣)上崗村與轉戰中越邊境和桂滇邊界地區到達右江蘇區的紅8軍餘部會合。11月上旬,中共紅7軍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河池召開。會後,部隊整編,以第1縱隊、第3縱隊一部合編為第19師;以第2縱隊、第3縱隊另一部和紅8軍餘部合編為第20師。共7000餘人。整編後,由韋拔群率特務連以第21師名義到右江蘇區擴大武裝,堅持鬥爭,至1931年1月,第21師正式組成,後改稱紅軍獨立第3師(又稱右江獨立師)。紅7軍軍部率第19、第20師從河池出發,轉戰黔、桂、湘、粵、贛五省邊境,,後於1931年4月到達湘贛蘇區永新。在此之前(2月下旬),鄧斌到上海向中共中央請示匯報工作,由許卓代理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7月下旬,紅7軍進到中央蘇區雩都(今於都),編入紅一方麵軍第3軍團建製,李明瑞任軍長(後龔楚),許卓任政治委員(後葛耀山),張雲逸任參謀長,許進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55、第56、第58團。隨即參加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1932年3月,紅7軍由3個團擴編為3個師。1933年3月,參加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6月,紅一方麵軍整編,紅7軍和紅21軍縮編為第3軍團第5師。(吳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