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管理科學院被揭發兜售學術頭銜

(2005-12-02 19:13:50) 下一個
【大紀元9月3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燕明采訪報導)“中國管理科學院”有六十多名中國大陸黨政軍學界名人作為顧問,陣容鼎盛,近日卻被香港媒體揭發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有限公司,談不上有學術水平,過去兩年涉嫌利用加盟名人的影響力行騙。

設在北京海澱區的中國管理科學院在中國大陸非常活躍,從2002年起至今共向六十多名黨政軍以及學術界要人,頒發了終身院士的頭銜。

不過,香港《星島日報》在八月中旬和本星期四連續披露說,這個中國管理科學院是在香港注冊的一家有限公司,但對於這一點,它諱莫如深,姓蔣的注冊人從未露麵,非常神秘,現在主持院務的是原河北灤平縣的一名黨校教員。

據稱,中國管理科學院談不上什麽學術水平,涉嫌利用加盟名人的效應廣泛地向大陸各界兜售所謂的院士頭銜。

事件是通過湖北省宜昌市中醫師蔣地厚曝光的。據悉,今年四月中國管理科學院致函蔣地厚表示希望授予他資深院士頭銜,但先要支付三萬元評審費再頒發證書,引起他的疑惑。

現在,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等人向公安部和國家工商總局寄去了舉報信,北京警方麵已開始調查有多少人受騙及其他詳情。星期四,記者致電中國管理學院了解情況,沒有人接聽電話。

熟悉中國法律的香港中文大學的王友金教授認為:“院士是通過國家審核資格來免費獲取的,不是通過用什麽名義、用什麽捐助,任何買賣都是錯的。”

熟悉中國大陸的香港的周兵先生表示:這種欺騙手法早已存在,但在中國大陸還非常罕見。

周兵:“在二十年前我們就收到這樣的東西,有收到這樣的東西大家還覺得真有人注意到你,而且還有點受寵若驚的樣子,覺得這東西可能是真的,而且真不真、假不假,他給你打印一本精致的書,而且把你的名字印在上麵、你的簡曆在上麵等等這樣的東西,他是有相當的欺騙性。”

被中國管理科學院綱羅的名人有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原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糜振玉中將、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之子、國家經濟體改會原副主任烏傑、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永坦、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等名人。

在北京的《新京報》星期三引述李君如的秘書表示,當時並不清楚該機構的背景,但邀請信顯示,許多知名學者、院士也在其中,便覺得沒有什麽大礙,於是回信接受邀請。

最近才了解到該機構的收費行為,據稱,李君如將在近日選擇退出。報導沒有提到明李君如等人是否支付評審費或者收取顧問費。

對於大批名人顯要陷入這一醜聞,香港城市大學的宋立功講師分析認為:“對於知識份子來說,他們自己的工資跟外麵的投資者或者是跟大老板比較,可能還是比較低一點吧,跟他們學術的地位和成就好像不太相近,所以這個客觀來說有一個誘因。”

周兵也認同上述的名利誘因說法,他補充說:“因為這個東西可以換來經濟的、學術的或者是政治的利益,因為大家覺得也無妨,而且拿了這個東西也覺得自己身上有光環也在做這種事情,所以兩者加起來,第一是對新興手段的不熟悉或者是真的被迷惑了,那另一個當然從各方麵來講的話也是有不少私心的吧。”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

 

【大紀元8月1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5日電)北京一所名為“中國管理科學院”的機構,藉由廣邀中共黨政軍高層人士和中國院士擔任該院“終身院士”,提高知名度,再向社會兜售院士頭銜牟利,估計至少獲利人民幣八百萬元。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今年4月,湖北省宜昌市中醫師蔣地厚收到“中國管理科學院”的來信,希望授予他資深院士頭銜。蔣地厚滿心歡喜地寄上個人資料申報,對方卻執意要先付3萬元人民幣,再頒發證書,令他深感疑惑。

查詢“中國管理科學院”網站顯示,該院自稱是“管理科學及其相關領域的高層綜合性研發、教育、培訓、諮詢、評價與策劃機構”,院風“嚴謹、忠誠、協作、自律”,機構龐大,包括各地分院、國際管理學院、工商學院等十多個“研究院”。

網站指出,院士是該院主體,目前設有68個學部,分為院士、資深院士、終身院士三個級別。

據稱,多名中共黨政軍高層及學術界領袖都是該院的資深院士或高級顧問,包括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原共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糜振玉,中國國家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烏傑,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永坦,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和張曙光等。

網站還出現一棟堪稱宏偉的大廈“學院國際大廈”,位於北京學術重鎮中關村。記者按圖索驥找到這棟大廈,發現隻是一棟普通的辦公樓。

接待的“中國管理科學院基層管理部副部長”曹女士表示,該院1997年在香港注冊成立,院長蔣正平是香港人,“辦公就在北京”,現有4百多位院士。

她說,一旦申報被接受,在取得院士證書前,需繳4萬至6萬元不等費用。

常務副院長關製鈞說,資深或終身院士不收取申報費用,而是主動邀請。他坦承,該院頒發的院士身分不具權威性,“隻代表一種榮譽”,一年來已有大批企業家成為院士,包括部分民企大老板。

機構負責人並出示在香港的商業注冊登記證、在北京工商部門備案的“台港澳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批準證書”及“外企稅務登記證書”。

但在工商部門的備案文件上,明確規定該機構業務範圍僅限於“有關管理領域資料的收集方麵業務的聯絡”,並注明“不得開展經營活動收取費用”。

報導說,機構打著院士名號,對外招收院士並且收費,一年來至少獲利八百萬元。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已向院士發出“關於嚴防社會各類幹擾活動的通知”,提醒院士注意避免上當。

8/15/2005 4:12:05 P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