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站大米

(2005-11-11 15:49:51) 下一個

天津小站,自竊國大盜袁項城操練新兵起,就以北洋軍閥崛起的基地,彪炳在中國近代史上。

然而小站大米,卻是在這之前,便早已揚名天下,被認為北米之最,和米中極品,也是整個天津屯墾史上的一個突出環節。

小站大米,米質優良,米粒微長淡綠,晶瑩透明,如玉似冰,蒸熟後銀珠粒粒,芬芳四溢,庭院飄香,故而聞名中外,遠銷歐亞各國。

人傑地靈,小站大米曾以江淮粳稻為母本,但結果卻優於江淮粳稻;曾以韓國、日本的稻種為籽種,而品位卻超越了韓國稻和日本稻;小站大米的前驅是葛沽稻,但比葛沽稻更勝一籌。其個中的原因,就是由於小站特殊的土壤、地理、和氣候條件。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被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農民常年視為畏途的鹽堿地。

上世紀50-60年代,和80年代中期,由於水源充足和政策對頭,小站大米曾經兩度輝煌。

然而90年代開始,隨著城市用水增加和引黃濟津工程增加了生產小站大米灌溉用水的成本,關鍵是地下水的下降,使得原來的鹽堿地,已不複存在。小站大米的產量和品質都受到了致命性的損傷。

真實的小站大米,已經徒有虛名。

代之而起的,是同樣在鹽堿灘上出產的盤錦大米。

據說70年代中期,中日建交後,小日本指名要進口天津的小站大米時,當時的有關部門,就是拿遼寧出產的盤錦大米,以假亂真、蒙混過關的。

我第一次吃到盤錦大米,是在遼河入海口旁邊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白花花的鹽堿地,一望無際的成熟了的稻田,泛著鹹鹹的海腥,當時,吃夠了高梁米和庫存多年的大米,正饑腸咕咕。

哇,這新出鍋的米飯好香!

一起享用米飯的來自天津的一個老者說,那感覺,就是像極了以前小站的大米!

據說三楊開泰,這培育和栽培盤錦大米的功勞,屬於以楊守仁教授為首的水稻育種的“三楊”。

後來到南方,再吃袁隆平培育的的雜交秈稻,味同嚼糠。

再後來離開故土,食用美國的長米、泰國的香稻、還有中國店裏出售的紅黃國寶,都無法和盤錦大米的味道相媲美。

或者,是沒有當初的那種感覺:朱洪武皇上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2005-11-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