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20日,鄧小平親自題寫“八七會議會址”
1980年7月15日鄧小平與“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工作人員合影
據八七會議參加者,後遭國民黨槍殺的朱其華(李昂)所寫的《紅色舞台》一書所描述的情況判斷,中央檔案館所存之所謂記錄是偽冒假劣產品。朱其華說開會於漢口日租界一弄堂樓上,瞿秋白利用機會擅行召集,到中委僅三人,即秋白、向忠發、李立三及中央工作人員十人,天奇熱,秋白宣讀「告黨員書」曆八十分鍾完畢,並無辯論。這個記載, 其實也不太確切, 三個中央常委, 按照李維漢後來的回憶,應該是李維漢瞿秋白和張太雷。 當時會議隻開了一天,蘇聯專家的報告占了一上午,對於決議和中央委員,是事先決定了的,雖然有簡單的討論,但並不激烈,大家都是舉手通過。
朱其華何許人也? 根據朱蓬蓬的介紹, 陳玉堂老先生於1993年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收進了朱其華的辭條,這個辭條是這樣寫的:〖朱其華〗 (1907-1945),浙江海寧人,生於上海。本名朱雅林(柳亞子信中稱),字亞領,乳名朱六寶(因排行六而名),學名朱駿先(亦為譜名) 又名朱佩我(一作字)、 朱新繁(一作號,著《中國資本主義之發展》等著作時署名,1930年時用),字其華,號心凡,筆名亦明(見1932年《讀書雜誌》)、李昂(著《紅色舞台》署名,1946年用)、柳寧(見1937年《抗戰與文化》,任主編。著《一個無產者的自傳》亦署,1941年用)。童年時,曾在印刷廠當學徒,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僅見其自傳,供參考)。從事工人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受命參加國民黨,擔任廣東革命政府俄國高等顧問鮑羅廷翻譯,並被派於黃埔軍校政治部工作。1926年參加北伐,任第四軍政治部宣傳科長。次年,寧漢分裂後,調任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受命起草《八一宣傳革命大綱》,嗣後參加了八七會議。廣州起義失敗後轉赴港、滬。1928年受命赴蘇出席中共第六次代表大會,到達伊爾庫次克後因故折回上海。1928年被任命為紅十四軍司令(以江蘇南通為基地),未就返滬,從此脫離共產黨(被列為十個主要托派分子之一,十人中朱其華、柳寧實為一人)。與葉青、陶希聖等在一起,參加讀書雜誌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在西安國民黨中央軍校七分校任少將政治總教官,與葉青共事,主編《抗戰與文化》,1941年被指控有通共嫌疑而入獄。1945年被放火燒死(一說槍決)。著作還有《中國經濟危機及其前途》、《中國近代社會史解剖》、《社會革命之思想與運動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沒落》等。
中共五大以後, 中央政治局秘書廳設立八大秘書, 其中包括瞿秋白的弟弟瞿景白、福州市委書記陳昭禮、瞿秋白的童年好友羊牧之、陳獨秀的生活秘書黃文容、政治秘書朱其華、任弼時的弟弟任卓民、以及後來加入的鄧小平等人。開始由王若飛任中央秘書處的處長,後來是任卓民,再後來快到百色起義的時候才輪到鄧小平。看來除了名單中的若幹位,朱其華和鄧小平、以及陳昭禮和瞿景白,都是有可能以中央工作人員和大會記錄員的身份,參加會議。瞿秋白的兩個烈士弟弟一文中就說, 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他(瞿景白)協助主持召開中共中央緊急會議的瞿秋白,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為“八七會議”的圓滿舉行做了大量會務工作。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圖為八七會議會址。
陳獨秀的生活秘書黃文容則肯定是沒參加,因為下了台的總書記陳獨秀,都沒有能夠輪得上。
其實八七會議的這個紀錄是真是假,把中央檔案館裏當時任八大秘書的字跡都對照一下,也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