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錢學森式的生物學部委員殷宏章

(2005-08-02 13:39:53) 下一個


科學研究工作要奮起直追1958.08.14

殷宏章(1958.08.14)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長 殷宏章)

在一個星期裏,我們在安徽樅陽縣連著參加了兩塊高產早稻的丈量和收割,親自看見畝產萬斤以上的水稻“衛星”上天,感到無比的興奮和鼓舞。

萬斤以上的稻田一看就與一般的不同,真是“遠看像城牆,近看像稻場”,一片密密麻麻的,金色穗子堆起一尺來厚。一塊一畝左右的田,原想幾個人半天可以搞完,結果百多人整整搞了五個多小時才完。

每畝萬斤的產量,不僅沒有看見過,國際文獻中也沒有過。在收割後,幾位科學技術界的同誌取了一些標本,回來作了一些簡單的觀察分析。每一塊田產穀一萬零一百四十二斤,測出草稈幹重約合六千斤,加上穀產去水,每畝總產幹物質約在一萬四、五千斤左右。以每個分蘖三個葉子來測定,估計每畝“葉麵積”總數合到二十六畝多,設想生長旺期為九十天,“淨光合率”每平方公尺葉麵每天計五克,每畝累積一萬五千斤的幹物質是完全可以獲得的。第二塊田產量更高,達到一萬六千二百二十七斤十三兩。我們也取了樣,葉麵積還沒有測定,初步估計,比第一塊還要高,總幹物質要在二萬斤以上。

這樣的高產在生產中顯然有重大的意義,打破迷信,解放思想,起了帶頭作用;在科學研究工作中也打開了一條新道路。一般國外的產量分析研究,豐產的穀類作物,每畝葉麵積不過四畝,總幹物重不過兩千斤,產量不過六、七百斤,一切的研究也是在這個圈裏打轉。現在這個高產的一切的數據都超過了它們六、七倍至十幾倍,這是一個新領域,其中有新的技術和新的理論,等待我們深入探討,再進一步提高。

我們的科學研究工作顯然落後了,必須奮起直追。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已經決定把作物高產生理基礎列為最重要的研究任務,計劃總結高產經驗,開展試驗田,作一係列有係統的研究,在植物生理學中開展一個新的道路,配合生產,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

勞動人民以蓋世的革命氣魄,衝天的幹勁,無窮的智慧,創造出來這樣的巨大成果,替我們打開新的途徑,科學工作者必須虛心地向他們學習,跟他們結合一起,共同前進。他們的生產成就已超過國際水平,我們科學研究也要爭取世界首位。

附:殷宏章院士(1908-1992)小傳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植物生理學家。原籍貴州貴陽,生於山東充州。1929年南開大學生物係畢業,留校任助教。1933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作研究生。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美。193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講授植物生理學課程。1944年至1945年到英國劍橋大學工作一年。1945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48年至1951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南亞科學合作館館員。1951年至1953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53年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還曾任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植物生理學報》和《植物生理學通訊》主編。是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生物學部常委。長期從事植物生物化學、生長發育和光合作用的研究。發明了一個研究磷酸化酶與植物中澱粉合成關係的組織化學方法。負責組建了國內第一個光合作用研究室,該室在國際上首先發現了光合作用磷酸化過程中高能中間狀態的存在,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提出了農作物生長的“群體”概念,推動了群體生理的研究。發表研究論文和評述100多篇,如《水稻田的群體結構與光能利用》。譯著有《光合作用》、《生長調節物在農業中的應用》等,著有《稻麥群體研究論文集》、《光合作用的進展》、《植物的氣體代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