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鋼琴老師(1-2-3-4)

(2005-07-27 09:32:45) 下一個

(一)

姐姐5歲半的時候,決定要學鋼琴了。

首先要找的是,鋼琴老師。

因為我們自己都不懂樂理,要隨便找個鋼琴老師容易,但要想找個好的老師就難。

先是朋友給推薦了幾位。一個是咱大陸人,嫁了個老外,離的近,可以先學半小時,收費也低些。好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在她那兒學,說是教的頂好的。

打了電話,說是要先買了鋼琴,再約時間上課。但我們還是想先見見老師,就約了時間。到了約定的時間,說是別的孩子仍然沒有完,不讓進。又等了半小時,才進了家門,老師仍和美國孩子的家長聊得熱火朝天的。又過了20分鍾,才看了姐姐,說是手指有力氣,然後,說她要休息了,要轟我們走。

我對老婆說,這不是厚此薄彼,狗眼看人低,欺負咱是中國人嗎?老婆說,也不一定,她好像是有一隻眼睛不太好使,而且是挺累的樣子。老婆是圖近課時也短,還是想在這裏學。我不太喜歡,說再看看別的老師吧。後來聽朋友說,那大陸老師還抱怨我們問她學曆,而且要求學生在家裏必須要買最好的鋼琴等等。我覺得這個大陸老師是非太多,花錢買罪受,還是算了。

另一位鋼琴老師,是個美國人,聽說是這一地區最好的,也有朋友的孩子在那裏學琴。這老師一開始上課,就是一個小時,不教半小時的,而且要挑學生。另外離家很遠,開車過去,要一個多小時。但據說來自大陸的那個鋼琴老師,也一直跟這個美國人學課。我們就打了電話,約了見麵的時間,說是先上一堂一小時免費的課。

開車過去一看,是一個很有教養的老太太,家裏收拾得很幹淨。見了姐姐,談了話,也讓試了一下琴鍵,說是可以接收,並給了解釋材料和買鋼琴的店家。老太太人看起來頗嚴厲,但對我們還比較熱情。

我們臨走時,正有一個學生來上課,媽媽是韓國人,說是已經跟老太太學了十幾年琴。看了一下,韓國兒子練起琴來,還頂像那麽回事兒。韓國媽媽問我們:收啦?答:收啦!哦,看來這小姐姐還很聰明。一般的小孩,奶奶是不收的。韓國媽媽說。

我對老婆說,就是她啦。老婆說:這麽大歲數,姐姐會不會成她的關門弟子呀。

我說,嘿,先學了再說,關門就關門吧!至少是個名師。


亨利·布蘭特(Henry Brant,1913 - ):是鋼琴老師的老師和前同事之一,20世紀美國著名的作曲家。因其作品《冰原》(Ice Field) 獲得2002年度的普利策(Pulitzer)音樂獎。

 

(二)

老太太有多大歲數,誰也不知道。時間久了,知道是一個猶太人。出來見客,包括教學生,都要先化好妝,然後才出門。

老太太講課,也特別的負責任。說是教一小時,但往往要多教,而且學生因病因故缺了課,從來不多收費。她說,我16歲開始教鋼琴,喜歡教小孩子,這樣知道小孩的脾性,可以因材施教。且她比較會選曲子,選的曲子,學生都比較喜歡。

但是老太太脾氣大,有一次姐姐迷上了遊泳,課後沒有好好練習,老師糾正的動作,老也彈不好,加上姐姐脾氣也強,說了也不改,就挨了老太太罵,說她態度不對,沒有進展,下回別來了。罵得姐姐直哭。老婆在跟前,看在眼裏,疼著心裏,也哭了。老太太對老婆說,我不會放棄她的。其實隻是嚇唬她。回來老婆跟我說,不要跟老太太學了。我說那好吧,就再另外找老師吧。老太太大概自己也覺得不好,下次上課時還向姐姐做了檢討。她和我老婆說自己脾氣不好,年輕時不愛學琴,打兒子,都送到醫院去了。後來,又說,打兒子時,兒子叫喚(yelling),沒什麽大不了的(So What?)。

這樣,姐姐仍然去老太太那兒上課,我們也開始聯係新的鋼琴老師。

一下子就聯係到兩個鋼琴老師,都是美國人,其中一個是姐姐學畫畫的老師推薦的,畫畫的老師的女兒就在這個鋼琴老師家裏學,聽說對學生很nice。於是就打電話聯係,排隊等了很久,原來是準備先送妹妹去學的,因為妹妹害怕姐姐原來的老師。說是如果教得好,姐姐也可以轉過來一起學,離家近,收費也特便宜,15塊錢半個小時。

到了見麵的時間,帶了姐姐妹妹一塊去看,也是個女的,美國的音樂名校畢業,說是要姐姐,不要妹妹。還說不喜歡初學者,要教有一定樂理基礎的。我說那好吧,不收妹妹,我們姐姐也不跟您學。

另外一個鋼琴老師,是我一個同事的介紹。同事的女兒,也跟這個老師在學鋼琴,說教的不錯的。這個鋼琴老師,可以每天到你家裏麵來教課,用你自己的鋼琴。而且收費也不貴。

經過和這個鋼琴老師電話交談,知道她要按月收費。學生因事因病缺課,也不會給補課。心想這樣不知變通,彈鋼琴哪兒能成!算啦,還是不要被這個老師吃定了的好。

正在猶豫的當口,老太太病啦。是上廁所時地板滑,摔斷了胯骨。打來電話,說要住院休息一段時間。碰巧姐姐、妹妹同老婆回國一個多月,跟國內中央音樂學院的一個老師學過幾次鋼琴。回來後就有點想老太太,我們就帶姐姐去醫院看老師,姐姐自己畫了畫,製成卡片,寫上Getting Well Soon!送給老太太,老太太很感動,師生兩個,就此產生了感情。

老太太病好後,姐姐就一直到老太太家學琴,進步也很快,很多的音節,都背了下來,練琴也比較投入。老婆也掌握了規律,隻要哪個星期沒好好監督姐姐練琴,一去準挨批。一得表揚,就鬆懈,也會挨批。所以姐姐對老婆說她不喜歡糖衣炮彈,喜歡在家裏受媽媽批評,好到奶奶那裏受表揚。

老太太知道姐姐喜歡瞎彈和畫畫,也就加以引導。姐姐彈起琴來,有時候也搖頭晃腦,自我陶醉。

姐姐在家裏練習累了,就瞎彈一段,讓大人猜她彈得是什麽東西,或流水、或小鹿什麽的,大家瞎猜一氣。姐姐自己倒也高興,並嚐試把自己瞎彈了的東西,寫成譜子,上課時交給老太太看。

老太太也給改,還說不錯,不錯!姐姐以後,會是一個好的藝術家(沒說是音樂家!)。

李納德·羅斯(Leonard Rose) (1918-1984):鋼琴老師的小叔子,是馬友友的老師。也是美國20世紀最富盛名的大提琴師和音樂教育家。

羅斯(中)和美國著名鋼琴家伊斯特敏(右)、小提琴家斯特恩(左)的三重奏(Istomin-Stern-Rose Trio),2005年還被拍成電影,為名曲經典,被稱作世界音樂史上的夢幻組合。

 

(三)

老太太不像其他鋼琴老師那樣要求她的學生參加考級,但是會推薦學生參加州裏的比賽。一般在年終的時候,老太太還在家裏開鋼琴匯演,安排所有的學生和家長參加。去年大概有20多個學生,最小的一個學生才4歲,彈得還不錯。姐姐是第二小,彈了兩個曲子。

開始時姐姐自己擔心出錯,十分緊張。老太太就鼓勵說沒有關係,所有的人都有錯,關鍵是你要有感情的投入,彈的曲子要使人感興趣,不能讓人昏昏欲睡。

一件事是老太太很會挑曲子,她自己覺得不好的曲子從來不讓學生去彈。姐姐初學時的課本是Piano Discoveries、Piano Solos、Teaching Little Fingers to Play、Music for Little Mozarts、和Fingerpower Level one,還有好多舊課本用完後還給料老太太。後來用的是約翰-湯普森的教材(國內稱大湯和小湯的《簡易鋼琴教程》和《現代鋼琴教程》)、威廉-即勞克的獨奏曲課本(Solos by William Gillock)、Martha Mier 的Musical Snapshots和巴赫(First Lessons in Bach)。但一個課本上難得有她喜歡的幾首曲子。曾經讓姐姐彈過幾首東方的曲子,也彈過幾首有點神秘感的萬聖節的曲子,和好幾首舞曲,姐姐都很喜歡。

另一件事是關於節拍器的事,老太太要求是打開節拍器,聽了拍子,就再關上。開始我們以為,是老太太怕姐姐跟不上。後來聊天時才知道,老太太說曲子不是準確地按節拍器彈的,否則那不叫音樂,叫機器。所以不能準確地按照節拍器的節律來彈。

記得有一次,我老婆自己上課忙,由我帶姐姐去老太太家彈琴。老太太在糾正姐姐的指法,說姐姐手指比較靈活,但彎曲度還不夠,說一般的小孩,要先練彎曲,練完了彎曲,就不容易再靈活。靈活不是缺點,而是長處,這樣彈起琴來,音域才寬,變化也豐富。

最近的一次家庭演奏會後,老婆和家長講起他的目前兩個男學生的不同。一個就是上麵提到的韓國的男孩子,老太太說他是人比較聰明,談得技法很好,在州裏比賽,得了第三名,其它功課也好。但說他不是一個好的音樂家(musician)。因為他彈的是表現他自己,你看我多棒(除了一支曲子,可能就是獲獎的那支)。另外一個學生,就是對音樂非常感興趣,但對其它功課不感興趣。彈琴時就很投入,彈肖邦,就是肖邦;彈莫紮特,就是莫紮特。家長也覺得他能感染聽眾,而且很傷感,有藝術家的氣質。

還有許多點點滴滴,都使我們受益匪淺。老太太說在紐約時,她曾經教過一個叫晶晶的中國女學生,技術上非常的出色,但她彈完,大家都會說:哇,說是就像看一個出色的Circus表演。可是,由於感情上沒有投入,給觀眾的印象就不深。

說起華人大提琴手馬友友,她說馬友友人很聰明,原來是拉小提琴的,9歲時已經很出名。在朱莉婭音樂學院少年班學習時,跟他丈夫的弟弟李納德-羅斯先生改拉大提琴。當時老太太也正在那裏教課。她說馬友友拉起琴來,十分投入,混身都在動,非常感人,是她見過的最好的音樂家。

於老太太的教學之道,老婆現在是越來越推崇。所以就希望妹妹也報名,一塊兒去學鋼琴。老太太也看早就看重妹妹的性格和聰慧,認為她會比姐姐學的快,基本功打得會更紮實。老說:妹妹什麽時候也跟我來學琴?

妹妹怕老太太的嚴厲,就說老太太長得不cute,因此想跟別的鋼琴老師學。

關於妹妹第一堂課時撒潑,老太太說,沒關係,說我小時候上第一節鋼琴課,也不合作,隻想吐。但像這樣特別要麵子的孩子,學起琴來,進步就比較快。

         

          

    

  

鋼琴老師給姐姐上課時用的部分教材

 

(四)

姐姐上課時,經常和老太太聊天。有一次她問老太太為什麽自己不當音樂家?老太太說,是她的爸爸不讓她當,因為當音樂家不掙錢。所以她就考了大學,開闊了視野。然後再到學校裏麵教書,這樣就比當純粹的音樂家生活要容易。所以她也不後悔。

後來,老太太給我們說,她自己的手很小,但她懂很多彈琴的技巧,可以讓別的人聽不出來,說這一點,姐姐的手指長,也有個性,會比她彈得好。另外老太太說當音樂家很辛苦,一是要有時間上的投入,二是要有天賦,不是說每個人都能夠成為音樂家。她說莫紮特4歲開始譜曲,6歲就寫小園舞曲,8歲就寫第一部交響樂,真的是個天才。但是莫紮特這個人一生都很壓抑,死得又早,實在是可惜了。

最近,才詳細的看了一下老太太兩年前給的材料。一個記者的報道,說老太太6歲開始跟母親學琴,隨後在美國音樂學院(Juilliard音樂學院的前身)的少年班(Pre-college Division)拿到鋼琴畢業證書,16歲開始在少年班教鋼琴課。

朱莉婭音樂學院號稱是美國音樂界的哈佛。是1905年建校,最初叫美國音樂學校,一個叫朱莉婭的紡織品資本家,在1920年捐資建立了朱莉婭研究生院。幾年後美國音樂學院和朱莉婭研究生院合並,改叫現在的名字,每年招收700多名音樂、舞蹈和戲曲等表演藝術方麵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少年班是朱莉婭音樂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招收8-18歲的對音樂有天賦的中小學生,從九月到第二年五月的每個星期六上課。學生除了接受所選專業的基本功訓練之外,還進行樂理知識、作曲、聽力、導演、和聲樂綜合訓練。很多人像老太太一樣,隻上朱莉婭的少年班。馬友友,就是其中的一個佼佼者。

老太太打趣地說,當時她當老師時的歲數小,帶學生到舞台上表演時,主持人趕她也站到學生隊伍中去,事後為此還向她道歉。

在老太太的老師中,包括40年代朱莉婭音樂學院的院長Ernest Hutchinson和許多美國早期的鋼琴家、作曲家,如獲得2002年普利策音樂獎的Henry Brant等人。

後來老太太聽從她的父親的勸說,在紐約的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取得了藝術學士學位。畢業後她又在朱莉婭音樂學院的少年教授近30年的鋼琴課。同時也在曼哈頓音樂學院(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少年班代課。所以對教小小孩有經驗。1973年她和丈夫搬到我們目前所在的城市,在地方上的一所大學裏,又教了14年的鋼琴課。

從1987年至今,老太太在自己家中開班授徒。她的學生,在州裏麵拿過很多大獎。她自己,也榮獲2002年本州音樂教師協會頒發的傑出教師獎。

鋼琴老師獲2002年州優秀音樂教師獎時的照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