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523)
2006 (529)
2007 (113)
夢曉半生說他不讚同修水庫就是破壞環境這一說。並舉例說內華達州中部就是靠胡佛水庫支撐的,沒有胡佛就沒有拉斯維加斯。對此, 我認為:
山區建水庫和平原建水庫,濕潤區建水庫和幹旱區建水庫,對環境的幹擾和生態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水庫和水壩對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平衡和控製水土流失有好處,例如修建於濕潤區山間的水庫,但更多的水庫和水壩,都對庫區環境和周圍的植被生態造成負麵影響,三門峽就是一個惡例。尤其在人口密集區和文物古跡富集的地區,例如三峽,更是這樣。因此我主觀的感覺是在怒江建水壩的條件,要比在長江三峽要好的多。
記得1981年全國統考的作文試題,就是“毀樹容易種樹難”。曆史上保留下來的幾千年的文化和古董,隻要行政領導的一句話,用現代的技術手段,不要一袋眼的工夫,都可以全部摧毀。可是要恢複起來,有可能嗎?
現在有人鼓吹以人為本,其實還不就是因為中央有領導講過這句話。說白了就是讓自然為人類服務,讓死人為活人服務。這是大躍進時期“人定勝天”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口號的現代版。
文革後期,為了增加耕地麵積和便於統一管理,俺的家鄉強製推行平墳頭,也就是要挖你老百姓家的祖墳,而國家卻在天安門廣場建祖墳(毛主席紀念堂),當時的阻力很大。公社裏一個姓張的黨委書記,講的也就是這類的話。
說到建大壩,當初張光鬥院士指責黃萬裏老先生的最有效果一句話就是,黃不光是反對建大壩,而是反對建一切大壩。
就這一句話,黃萬裏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反對派。
200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