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陳章良的抄襲和恐龍蛋答網友問

(2005-03-21 11:22:40) 下一個

陳章良是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搞植物出身的,據說鬧不清恐龍是爬行動物或兩棲動物,竟執掌中國的一流學府:北大。任內還鬧出論文抄襲的醜聞。不知蔡元培胡適輩地下有知,該做如何想。

關於陳章良到北大,俺知道的版本,是陳章良開始回國的時候,沒有敢去北大,想去的是中國農業大學,當時還叫北京農業大學,想要一個破格提拔的副教授的職稱。當時的校長,正好是個搞獸醫的,搞育種的教授姓蔡,也是一位牛人,桃李滿天下。想這兔子都不拉屎的海南島的作物學院,能出什麽好學生,陳在美國的學校,也不是什麽牽牛耳朵的,就沒有理陳章良的茬。可好,宋健的科委要樹回國的典型,基因工程也是個新鮮玩意兒,還沒有什麽人真的懂行,就給陳先批了經費和實驗室,陳去哪兒,經費和實驗室就帶到哪兒。北大的消息靈,就把陳要了去,給了個副教授。農大這時候再去要時,陳章良已經牛了起來。後來陳在北大待不下去,到中國農大當校長,雖然有政治上的原因(醜聞),也有陳個人的意願,算是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至於陳申請當院士的事,則是公開的秘密,大家都知道的。可能也都是名聲上的原因,好幾次在中間就被一批老先生們給放倒了。但我想陳章良當院士,也隻是時間上早晚的事兒,因為院士中拍馬屁和見風使舵的人,實在也多的是。就是江澤民的妹妹江澤慧,也有一大批人,如中國農學會的會長盧院士等,要舉薦她當院士呢。

有網友提出陳章良在論文掛名這件事情上不能免俗,隻是他沒想到事情鬧出來後,大家會對他這麽關注,狠抓他的辮子。俺的答複是:

第一個、陳章良回國後,具體做過多少研究,不是特別清楚,但聽做同樣研究的朋友說,陳也不過是每天到實驗室去打個卯,屁股上吊著個BP機,然後就去忙他的開發公司去了,具體的實驗都是博士後和學生們做的。或許是文人相輕,說陳在學術上並沒有什麽,隻是機會很好。而且成果掛名也確實不是陳章良一個,而是中國特色,或中國人特色,海外也有的。別說大領導,如部長科協主任之類,連科技部的處長科長們都要去掛名的,而且還不能低於第XX位。可是到出事了,鬧醜聞了,大家又都躲得遠遠的,推了個一幹二淨。

話說回來,如果是潘的這一篇文章不是抄襲,而是不小心得了個諾貝爾大獎,人們會怎麽反應?肯定會說,那是北大的成果,是在陳章良的實驗室裏做出來的。而且陳章良教授高風亮節,連名字都署在後麵的倒數第二的。

最近還有幾個基金委的人,結伴到海外去旅遊,一群海外的教授,在國內掛了百人計劃和海外傑出人才基金的,象菩薩似的給伺候著。

本身這公眾人物去掛名,官員去掛名,或者聽任別人去掛名,就是很不地道的一件事兒,批個項目,或者向上級領導匯報過這樣的工作,結果成果就是自己的了。中國的事兒,我們也都知道,有一些勢利和交易的東西在裏麵。掛名幾百篇,或一年帶幾十個研究生,這樣的人到處都是。不知最終都弄出一些什麽玩意兒來。

第二個、像恐龍蛋、特異功能,都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偷偷兒的作點研究,未必也不可以,可非要讓人炒作出來,讓大家都知道,當事人的科學素養就成問題,尤其是成了名人,會產生社會效應,涉及到這樣的事情就應當特別的慎重。

還有一件是非豆科作物固氮的事,從70年代開始,就不知道鬧過多少次醜聞,隔幾年就一次,裏麵有北大的,也有北朝鮮的,還有中科院的,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都報道過。自己身邊的一件事兒:90年代初期,一個科研小組的首席科學家,拿了李鵬的總理基金好幾百萬,結果做不出來,就作假,在《中國科學B》發表文章時也掛了位姓陳的微生物界的泰鬥,因為聽說掛名院士的文章,免審什麽的,結果被人揭露了出來,這位學界泰鬥開始不知道掛名的事兒,知道後倒也主動承擔了責任,在科學院的學部內檢討和通報,說是帶徒不嚴什麽的,還是讓人十分崇敬的。

人怕出名豬怕壯,北大的名氣在那裏,陳章良的名氣在那裏。醜聞出來了,你不兜著,誰兜著?你不倒黴,誰倒黴?(話是這麽說,可醜聞之後,人家北大和陳章良都更牛了。這不,都上了《SCIENCE》了,還受了洋人的表揚,連打假專家方舟子也不好去碰,有什麽辦法。)

關於方舟子,他不立此存照,是因為按他的標準,覺得陳不夠條件。方的標準,是要打大老虎,現成的,原創的,而不是別人已經揭露過的和處理過的,這樣才有轟動效應,也值得下功夫。但方也並沒有完全否定陳所涉嫌的兩點:即抄襲和炒作恐龍蛋的事兒。隻不過方試圖做比較合理的解釋,以推托他為什麽不“立此存照”的疑問。從老蟲提供的材料中,知道潘文在引文和討論兩部分,完全照抄,而且不注明出處,這應該是十分惡劣的剽竊行為。隻不過是北大在這方麵的善後工作做得比較好,請雜誌的主編到中國“一個禮拜”,對事件進行了漂白。這樣的善後工作,在別的國家,是不會出現的。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北大本身,也就是一種醜聞,至於掛名第幾,那是因為出了事兒,否則,掛名的文章多去了,沒有見誰誰誰,說這文章不是我參加的。至於恐龍蛋,方認為是實驗室汙染,明知道別人的結果有汙染,自己也就偏偏的做出了汙染的結果出來,這本身也就是抄襲。抄對的結果,還情有可原,但去抄錯誤的結果,就需要有點兒水平了。當年對有機鍺的研究,有相似的情況,日本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顯示出人參呀什麽的含鍺量很高,原來是因為數據處理錯誤,小數點兒錯了兩位。結果在國人的報告中,有許多人得出了十分相似的結果,一時間,神州大地上,興起了有機鍺飲料和有機鍺的補品熱。這一點,我是非常歎服國人尤其是某些中國科學家們的創作力的。

2005年3月21號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