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他為香格裏拉, 撐起一片藍天(一)

(2005-01-21 08:41:11) 下一個

在中國雲南西北部,和雪山簇擁的藏東康巴地區,有一塊為人們熱切尋覓的世外桃源藹-香格裏拉。

在香格裏拉,有神聖的貢嘎神山、海子山、玉龍雪山,有神秘的“木裏王國”,有至今仍完整保留原始母係社會的“女兒國”,還有世界聞名的納西東巴文化。

1928年6月13日, 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植物分類學家、地理學家、語言學家、攝影家、和人類學家約瑟夫·洛克(Joseph Rock,1884-1962)在一次從四川木裏到亞丁的探險穿越活動, 因為極富傳奇色彩而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以探險日記的形式發表,從而引起了學術界的巨大反響。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對洛克的專題介紹

在從1922年到1949年長達27年的歲月裏,洛克周遊了麗江、迪慶、西康、怒江等少數民族地區,廣泛搜集、整理民族文化和當地的自然、地理資料,采集植物和昆蟲標本,同時,他還潛心研究納西族的東巴文化。

洛克與當地的納西族人相處得十分和睦,回到美國後,他曾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到:“與其躺在夏威夷的病床上,我更願意回到玉龍山的鮮花叢中死去。”

從納西人那裏,洛克了解到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的文化是多麽的迷人和深奧。他先後出版了《中國西南的古納西王國》和《納西族語英語百科全書》等專著,被國際上公認為“納西學研究之父”。
 
1933年,洛克的朋友,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1900-1954)更以此為背景創作了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成為當時的最暢銷書並獲得英國著名的霍桑登文學獎。《 不列顛文學家辭典》稱此書的功績之一是為英語詞匯創造了“世外桃源”一詞。

1937年,意大利電影導演弗蘭克·卡普拉把此書拍成電影。當英美合拍的《失去的地平線》正在公映,遠在雲南麗江的洛克卻默默地在他的日記本上寫下了“無以言喻地孤寂”。這年洛克已在麗江住上十五年了。在這十多年中他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發表了十篇有關滇藏的稿子,他對民俗風情、文字語言、山川地理、曆史沿革、花鳥魚蟲無所不有高見。有著眾多的讀者。

1944年,好萊塢投資250萬美元再次將香格裏拉(Shangri-la)搬上銀幕,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裏拉》隨之傳遍全球。於是世界知道了“香格裏拉”。

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格裏拉”始終是世人所神往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王國”。

50年代中期起,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出於發展本國旅遊業的需要,均聲稱“香格裏拉”在各自的國境內,其中位於印度喀什米爾喜瑪拉雅冰峰下的巴爾蒂斯坦小鎮於1956年被印度國家旅遊局公開宣布為“香格裏拉”,30多年來吸引了大批旅遊者,為印度創造了近七億美金的旅遊收入。此外,尼泊爾境內的木斯塘1992年起也以香格裏拉的名稱迎來了成千的旅遊者。

1995年春天,原在雲南旅遊集團公司旅行社工作的孫炯,在一份導遊員試題中看到:“香格裏拉”這一為世人熟知的英語詞匯,最早出現在英國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而它語言的真正源頭,卻出自中國西南某一地區的藏族方言。這句話讓他心頭為之一震,雲南不就在中國的西南麽?香格裏拉會不會就在雲南藏區?
 
1996年2月,孫炯和他的同事踏上了尋訪香格裏拉之路。他們對照《失去的地平線》,考察了碧塔海、鬆讚寺和白水台等主要景點。

經過幾天的尋覓,一條新的旅遊線路已經初現端倪。 他們在與德欽、中甸的藏族幹部的交談中發現: “德欽”與“香格裏拉”在藏語中的意思就是世外桃源。

1996年4月,一個由國內外12位旅遊專家組成的“尋訪香格裏拉考察團”到達中甸,從文學、民族、宗教、語言、地理、藏學等諸多方麵對德欽進行大規模地考察、研究和論證。

經過近一年的踏堪與資料查證,1997年9月,雲南省政府鄭重宣布“香格裏拉”就在中國南部的德欽藏族自治州的迪慶。中外主流傳媒立刻對這一宣告做出了報道,世人為之震驚。

而洛克,就是創造這一人間奇跡的始作甬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